APP下载

卡耐基《林肯传》的新传记特征

2015-02-14张慧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卡耐基传记林肯

张慧

卡耐基《林肯传》的新传记特征

张慧

(河南大学外语学院,河南郑州475001)

戴尔·卡耐基的《林肯传》以其独特的写作视角,为读者再现了林肯不为人知的一面——不幸的童年生活、失败的婚姻以及坎坷的政治生涯。卡耐基运用了许多“新传记”手法来诠释林肯的一生:漫画式描写、对比以及心理描写等,这些新传记手法在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林肯的同时,也使更多的人对新传记有一个新的认识。

《林肯传》;“新传记”;漫画式描写;对比;心理描写

引言

二十世纪的世界文坛风云变幻,非虚构作品崛起,传记文学作为非虚构作品的主力军,在经历了三次大的浪潮之后,成为备受世人关注的焦点。英国女作家伍尔夫所谓的“新传记”是对旧传记的反动,它为传记文学注入新鲜的血液和发展活力。为解决十九世纪传记的肥胖症、面子症和宗教症等病症,新传记家们立下“三板斧”①:艺术第一、务必解释和心的趣味。艺术第一指传记家写作时更加注重艺术手法的运用,如借助漫画来刻画人物形象;务必解释指传记家在阐释事实时通过多种艺术表现手法,如对比、夸张等对传记事实进行阐发;心的趣味,即传记家更关注传主的心理,着重描写内心活动。新传记提倡的新颖的写作视角被众多的传记家们接受和认同,写出了许多耳目一新的传记作品。

《林肯传》(Lincoln the Unknown,1932)是成功学大师戴尔·卡耐基(Dale Carnegie,1888-1955)的扛鼎之作,也是他撰写的唯一一部传记,它与《富兰克林自传》以及《洛克菲勒自传》被选为《美国史上三大传记》②,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作者以其感人至深的笔触,生动再现了一个内心忧郁和满怀仁慈的林肯形象。在《林肯传》中,处处体现着新传记特征,卡耐基在描述中穿插着漫画式描写、对比手法以及心理描写,为我们再现了林肯不为人知的童年生活、失败的婚姻以及坎坷的政治生涯。

一、漫画式描写

漫画式描写,即漫画描写法,“指抓住人或事物的某一外貌特征,运用夸张和比喻等手段进行勾勒形象来表现性格特征的一种描写方法。”①通过这种描写,使传记读起来更有画面感,同时也可以达到突出人物性格特征、给人深刻印象的目的。“新传记家很在意传记里面画的境界。传中有画,虽然不是他们的明确口号,但读者觉得,他们的传主形象‘悦目’。”[3]p338通过运用漫画式描写,传记作家可以获得立体的个体,而与传统的墓志铭、年谱等静态的、面目模糊的传主形象相映成趣。

在卡耐基的《林肯传》中,处处可以找到漫画式描写的踪迹。在描写林肯父亲汤玛士·林肯时,卡耐基通过几段漫画式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懒散、粗俗无知的流浪汉形象。林肯的母亲南施·汉克斯是一个私生女,22岁时嫁给了全肯塔基州最没有教养的粗人托马斯。他是个粗俗无知的人,靠打零工或猎鹿为业。那些住在丛林深处的人都叫他“流浪者”。[4]p8②托马斯一年到头四处游荡,只有在饿得活不下去时,他才随便找一份工作挣点钱。托马斯“对金钱毫无概念,”(9)当时他们一家很贫穷,南施只能用野荆棘缝制衣服,托马斯却毫无计划地在一家店铺赊账买了一条丝质帛裤带。之后又在一次拍卖会上以三美元买了一把剑。生活已经如此贫穷,他却总买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只考虑自己的喜好而无视家中窘境。

林肯很喜欢读书,经常在干农活休息的时候为众人朗读笑话,听众的哄然大笑声响彻森林。但是这样“谷物间就会杂草丛生,田里的小麦也因为被耽误而发黄了。”(22)雇主开始向托马斯抱怨林肯的行为,所以托马斯命令林肯停止演讲笑话的愚行,但没有起到作用。“有一天,老汤姆当着众人的面,打了林肯一记耳光,还把他打倒在地。林肯哭了,却什么也没说。”(22)托马斯并不赞同林肯读书,他认为林肯要做的就是把农活儿干好,读书是件毫无意义的事情。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林肯父亲的粗俗无知。描写林肯时卡耐基同样运用了漫画式描写,例如林肯在成为总统前“几乎每天都拎着篮子,围着围巾上街,去杂货店和肉铺买日用品。他每天傍晚都要去城郊的牧场赶母牛回家,还亲自挤牛奶,照顾爱马,清洗马厩,砍柴烧火。”(193)

“漫画在传记中不是‘主部主题’,而是用来充当配角的,或调节气氛,或深化主题,或制造效果。”[8]p207卡耐基运用漫画式描写这一便于接受的方式,把传记人物写得有血有肉,为我们展现了动态的、立体的个体,其神情形象跃于纸上,阅读时仿佛一幅幅画呈现于眼前,便于读者更好地理解传记中的人物形象。

二、对比手法

相较于旧传记的“绝不解释,绝不抱怨。”[1]p236新传记家的信条则是务必解释。解释是新传记的一把利斧,“新传记家们不但解释,而且还要‘解’不惊人死不休。这样,新传记才让人耳目一新。”[8]p208

新传记作家擅长用“二元对立”式的阐释方式以达到独一无二的阐释效果。“二元对立是在批判理论上,一对相反的理论,通常以阶级形式出现。”①理性和感性的区分是二元对立最为经典的例子。在对立例证中,往往存在着一种对比关系,对比手法在新传记里屡见不鲜,把差异明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可以让读者在比较中辨别是非。这种表现手法在《林肯传》运用的也很普遍。

在描述林肯及玛丽·托德面对林肯逃婚后的不同反应时,卡耐基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展现二者不同的性格特征。从林肯逃婚算起,他几乎有两年没有和玛丽交往过,“他希望她能把他忘掉,看中别的男人。”(71)但是玛丽却不这么想,林肯的逃婚深深伤害了她的自尊,“她决心向自己和那些轻视她、怜悯她的人证明,她可以嫁给亚伯拉罕·林肯,而且她嫁定了亚伯拉罕·林肯。”(71)后来两人在法兰西斯夫人的家里意外见面,可怜而心软的林肯没有逃脱掉,玛丽拿出她最擅长的一招——哭,林肯心软并投降了,“他低声下气地为自己的逃婚而向她道歉。”(73)从二者的对比中,可以看出两人不同的性格特征,玛丽是一个非常骄傲、自尊心强且果断的女人,而林肯则是一个善良但目标不坚定的人,正是他的过分善良将他推进了不幸婚姻的深渊之中。在文本最后,卡耐基在阐述国民对林肯以及玛丽的不同评价时,也运用了对比手法:“在美国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人像林肯一样被人们爱戴,同时可能在美国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女人像林肯夫人一样被大众如此强烈地谴责。”(316)很难想象,一个是美国民众最敬爱的伟大总统,一个是被大众抨击的“泼妇”,二者竟然共同生活了二十余年。

书中对比手法运用最为经典的场景是林肯和道格拉斯论战时的对比描写,卡耐基用了四页篇幅来详细地向读者了展现林肯和道格拉斯的差异:从身高、举止、演讲风格等多方面详细地向读者展现了二者的不同之处。通过对比,读者可以清晰地了解到林肯与道格拉斯之间的区别,道格拉斯的反衬更能彰显出林肯身上的闪光点。相对于单一地介绍传主个人的品格与事迹,这样的对比性描写更具说服力。这样的阐释方法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感觉,容易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三、心理描写

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对西方现代传记的影响下,许多传记家开始把写作重心转向对传主精神世界的阐释,特别是分析传主无意识的心理动因。艾米尔·路德维希一直坚持“优秀的传记家应该是心理家”。[8]p212他避免传主的内心静态变化,力图呈现一部冲突不断变化万千的心理戏剧。这样传主的形象更加鲜活、生动和饱满。

在《林肯传》中,卡耐基为了突出林肯的性格和形象,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以期能“捕捉到内心深处的情愫,”[2]p679-680拉近读者和传主心灵的距离。最能体现林肯心理变化的莫过于林肯和玛丽结婚前的一系列内心活动。

在描写林肯对即将和玛丽举行婚礼的恐惧时,卡耐基运用了心理描写,向读者展现了林肯的心理变化。林肯和玛丽举行婚礼的日期越来越近,公寓里每个人都在为即将到来的婚礼准备着,但林肯却一天天衰弱,精神也几近失常。虽然林肯已经答应婚事,但是他的内心还是十分的犹豫和恐惧,“他的内心在激烈地交战,想要寻求逃避的方法。”(66)他常常自己坐在房间里发呆,不愿见人也不肯和旁人交谈。当婚期将至时,“林肯的惊惧和退缩也更甚了——他似乎掉进了一个黑暗的深洞,在里面不断旋转,差一点失去理智。”(66)在恐惧和挣扎的内心驱使下,林肯终于选择了逃婚。卡耐基向读者展现了林肯与玛丽即将结婚时内心的恐惧、挣扎等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生动地叙述了传主的内心世界。林肯的恐惧和挣扎深深地牵动着读者的心,读者的内心世界随着林肯的心理变化而变化。

后来两人意外相遇,玛丽一直强调“林肯在道义上非娶她不可”,(73)心软的林肯最终屈服,“他很清楚自己并不爱玛丽,但是他又确实答应过娶她。面对道义与幸福的冲突,他选择了前者……”(74)虽然最后林肯选择了再次和玛丽举行婚礼,但是他的恐惧和不安始终伴随着他,玛丽怕林肯再次逃婚,让她承受第二次羞辱和打击,所以林肯答应娶她后,玛丽希望那天晚上就举行结婚仪式。不同于玛丽的急切,林肯“犹豫而惊慌,没想到事情会进展那么快。”(74)他心神不定,恐惧万分,甚至以结婚那天是星期天不吉利来劝告玛丽改日举行婚礼,但最终还是在玛丽的强烈要求下举行了婚礼。林肯面对婚礼的内心抗拒和忧心忡忡,让我们想起“婚前恐惧症患者”。卡耐基细腻地刻画并传达了林肯的一系列心理变化,拉近了读者和林肯之间的心理距离,阅读时易让读者产生共鸣。

四、总结

卡耐基的新传记写作手法是其《林肯传》经久不衰,在众多林肯传记中脱颖而出并为世人接受和认可的主要原因之一。卡耐基运用漫画式描写形象地向读者展示了林肯父亲这一“流浪汉”形象以及林肯平常生活中的普通人形象,读时犹如一幅幅画映现在眼前,使人物更加生动、形象;对比手法的运用使读者对林肯及玛丽的不同性格有了清晰的了解,同时通过林肯和道格拉斯的差异性对比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林肯身上的闪光点;心理描写的运用更是拉近了读者和林肯之间的心里距离,让读者了解到了一个鲜活生动的传主形象。《林肯传》新传记写作手法的运用,为读者更好地理解、认识林肯搭建了一个便捷的平台,并为读者提供了独特的审美体验。

[1]André Maurois.Disraeli,trans.Hamish Miles.New York:The Modern Library,1928.

[2]Emil Ludwig,Napoleon,trans.Eden and Cedar Paul (New York:Boni&Liveright,1926)

[3]Raymond Mortimer,“Mr.Strachey’s Past”,The Dial, LXXIII,1922.

[4]戴尔·卡耐基.林肯传(英文原版)[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

[5]全展.传记文学创作的若干理论问题[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07(5):30-36.

[6]薛玉凤.忧郁幽默智慧——卡耐基《林肯传》中的林肯形象评析[J].井冈山大学学报,2013(4):82-88.

[7]赵白生.传记文学理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I106[

]A[文献标识码]1674-6198(2015)01-0094-03

2014-12-07

张慧(1989-),女,河南濮阳人,河南大学外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猜你喜欢

卡耐基传记林肯
林肯的自嘲
林肯的幽默
从后现代主义传记戏剧到元传记:重读《戏谑》与《歇斯底里》中的荒诞性
一把樱桃
传记书坊
读失败者的传记
没有什么不可能
An analysis on the translation of the name of a Missionaries’newspaper
卡耐基等樱桃
安静从容 林肯MK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