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中的“鸣点”创设
——以“第三届‘苏派语文教育论坛’课堂实录”为例

2015-02-14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渭塘第二中学宁雪红

语文知识 2015年4期
关键词:特级教师台阶创设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渭塘第二中学宁雪红

语文教学中的“鸣点”创设
——以“第三届‘苏派语文教育论坛’课堂实录”为例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渭塘第二中学宁雪红

所谓“鸣点”,即教师在课堂上根据教学实际提出的能激发学生探究、交流欲望的核心问题。古人云:“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让学生在相互争鸣中,集思广益,博采众长,最终达到深入理解文本的目的。2014年10月17日,笔者有幸在南京市上新河中学观摩了江苏省第三届“苏派语文教育论坛”三位特级教师的精品课,歆然于怀,不吐不快。遂以他们的课堂实录片段为例,就语文教学中的“鸣点”创设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难点处,设“鸣点”

作文评改课,不少教师还停留在目标缺失、喋喋不休的单向评论上,一会儿说到作文的中心,一会儿扯到文章的选材抑或人物的描绘,整堂作文课没有一个预设的“鸣点”,也无法运用有效的手段去破解写作难点,这样的作文课收效甚微,令人担忧。

笔者观摩过一节由老师引导学生自主评改作文的课堂,扎实有效,不时迸出智慧的火花,令听者啧啧称赞。请看笔者整理的南京市教研室特级教师袁源执教的《用文字画画》的教学实录片段:

(课前准备:写作《跟我来欣赏》。班内分三大组,各组挑选一篇作文,统一录入文档,印卷发给学生。)

师:刚才我们进行了组内互夸,欣赏了这三篇作文描绘的优美校园画面。下面,老师给大家一把小尺子(板书:准、清、顺)来给其他小组的作文提一些不足。

生动笔修改,交流。

【PPT展示作文】:……我们校园是充满书香的。加快步伐,依然顺沿着清澈见底的小溪。不一会儿,“汉江公所”到了。仰看那一块块如餐桌上的豆腐般的黑瓦,纯白的墙壁,让人情不自禁被这江南水乡独特风情的细腻所打动……

师:请同学们给第一组推荐的董静雯的作文《跟我来欣赏》提些建议。

生1:第5自然段第2句,“加快步伐,依然顺沿着清澈见底的小溪”一句中“加快步伐”写得不好,它表明作者行走速度很快,少了些优雅,与前一句“我们校园是充满书香的”不相符合。

生2:“豆腐般的黑瓦”这一句的喻体选得也不太准确吧。黑瓦的颜色是黑色的,质地是坚硬的,与柔软白色的豆腐没什么共同点。

生3:我觉得这一段中的“纯白的墙壁”描写得不真实。我们学校的“江汉公所”是一座古老建筑,它的墙壁应该有些泛黄吧。

生4:我不同意他的观点。我们学校的“江汉公所”是经过粉刷的,现在看到的就是纯白的墙壁啊。这样的描写更准确。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有道理,不妨将原句修改成“修缮过的纯白的墙壁”,这样就符合实际了。

该实录片段中袁老师采用“授人以渔”的方法来突破难点。她先是预设了一个评改作文的“鸣点”,递给了学生一把衡量作文优劣的标尺(准、清、顺),然后巧妙引导孩子们学会自主点评他人的习作。在相互发表修改建议的过程中,有的同学提出的建议和大家达成了一致,而最为难能可贵的是有的同学能够勇敢地站出来反驳他人的观点,表达自己独特的想法,擦出了智慧的火花,也提高了课堂的热度。

二、文眼处,设“鸣点”

文眼,指文中最能揭示主旨、升华意境、涵盖内容的关键性词句。它往往能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确定文章的中心。倘若于文眼处巧设一个“鸣点”,能达到纲举目张、四两拨千斤的效果。请看笔者整理的宝应县实验初中特级教师袁爱国执教的《目送》教学实录片段:

师:哪个词写出了“我”目送时的心情。

生1:落寞。

师:落寞是什么意思?

生1:失落寂寞。

师:你从文章哪里看出落寞心情的,作者为什么落寞?请大家运用圈点勾画法来走进文本。

(生批注,交流。)

生2:我从第5自然段“告别时,照例拥抱,我的头只能贴到他的胸口,好像抱住了长颈鹿的脚。”这一句感受到了作者的落寞。

师:你有没有想过,作者为什么写“好像抱住了长颈鹿的脚”,而不写“好像抱住了长颈鹿的头”?

生2:因为十六岁的华安已经长高了,他俩虽然抱在一起,但还是能强烈地感受到母子间心灵上的距离在加大。

生3:第8自然段“即使同车,他戴上耳机——只有一个人能听的音乐,是一扇紧闭的门。”“一扇紧闭的门”表明儿子的心房关上了,母亲想走进儿子的内心,却进不去,很是落寞。

生4:这一段最后一句“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只邮筒。”“空荡荡”一词写出了母亲眼看儿子离去的背影,内心空荡荡的感觉。

袁爱国老师紧扣文本中的文眼“落寞”一词,设计了“你从文章哪里看出落寞心情的,作者为什么落寞?请大家运用圈点勾画法来走进文本”这样一个小切口、大内涵的“鸣点”,来激发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因为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的差异而发生的思维碰撞,从而走进文本,走入一个十六岁孩子的母亲落寞的内心深处,而非孙绍振所说的“只在文字上作表面滑行”。

三、疑惑处,设“鸣点”

古人云:“学贵有疑。”疑是“争鸣”的起点。凡学生有疑惑的地方,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设计一个“鸣点”,供学生探讨交流,最终达到释疑解惑的目的。请看笔者整理的苏州市振华中学特级教师周颖执教的《台阶》教学实录片段:

一开始,老师独出机杼,让学生自己提出疑问,老师现场将问题打在PPT上显示,供大家探讨:

1.为什么以《台阶》为题?

2.最后一段表达的感情?

3.如何理解29自然段的“若有所失”?

4.理解“我们家的台阶低”。

5.踩在棉花上?

6.不敢放鞭炮?

7.为什么写造台阶?

然后,让学生们选两个有价值的问题一起讨论。(生选择了3和5两个问题)

师: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对“若有所失”的理解。

生1:我觉得父亲在造完九层台阶后,没了当初坐在三级台阶上磕烟灰时很随意的快乐。

生2:三级台阶时,父亲还可以为自己的目标努力,现在的父亲失去了自己的理想。

生3:我不同意她的观点,父亲的快乐与幸福并没有失去,他只是失去了自己的奋斗目标。

师:那么,父亲的目标与理想是什么?

生3:有地位,直起腰板。

师:父亲的九级台阶造好后,他得到应有的地位了吗?大家尊重父亲了吗?

生4:有地位,因为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高。还有人见到父亲就打招呼。

生5:没有得到太高的地位,因为文中的“见到父亲就打招呼说,晌午饭吃过了吗?”只是随意的问候,没什么特殊意义。

师:哦,原来父亲若有所失的是生活没有了目标,原先想追求的地位似乎也没有得到真正的实现。

周老师“鸣点”的现场创设,与前两位特级教师的课前预设截然不同。他能考虑学情,贴近学生需求来设计课堂亮点。也可以说对“若有所失”一语的理解,是学生自主创设的一个争鸣焦点,周老师只是来了个顺水推舟,在适当的时候推波助澜,鼓励学生兴味盎然地深入文本,主动抽取文本信息,进行细致分析,从而去说服对方,并在争鸣中互相吸纳,不断矫正,最终最大限度地走向文本,走近一个淳朴谦卑的农民。

《学记》曰:“善问者如敲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语文教学中的“鸣点”创设亦讲求一个“善”字。除了在文本的难点、文眼、疑惑处巧设鸣点外,还可从矛盾处、悬念处入手。唯有珍视学生独特体验,引领学生向文本更深处漫溯的课堂,才是语文的本色追求。

猜你喜欢

特级教师台阶创设
特级教师批作文
特级教师批作文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漫谈特级教师的“再成长”
漫谈特级教师的“再成长”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革故鼎新 尘毒治理上台阶
走在除法的台阶上
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