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引领:让自主阅读更有效
2015-02-14江苏省天一中学张春华特级教师
☉江苏省天一中学张春华(特级教师)
目标引领:让自主阅读更有效
☉江苏省天一中学张春华(特级教师)
编者按:
自主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式,也是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目标。本期以张春华老师主持的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十二五”立项课题《目标引领下的语文自主阅读研究》为例,编发张春华、陆锋磊、王明德老师的一组课题研究文章,以期引发对自主阅读教学的思考。
一、自主阅读应是基于目标的学习行为
语文是以阅读为主要学习方式的学科,注重日常积累和潜移默化。叶圣陶先生用自己多年的语文实践告诉我们:“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强调“读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自主阅读是语文学习的主要策略,教师更多的是做好点拨和发挥引领作用,课堂上教师更要敢于放手,让自主阅读成为语文学习的常态。
但是,自主阅读不是学生随心所欲的“自由阅读”,而是在教师指导下目标清晰的训练过程。洪宗礼先生说:“学生的自主阅读和写作都有赖于教师的正确引导。”强调了教师在学生自主阅读中的引导作用。自由阅读没有清晰的学习目标,没有明确的学习内容,不讲求主动运用有效的学习方法,学习效果难以评估;自主阅读则是学生具有较高学习愿望下的学习,学习目标清晰,学习内容具体,学习方法明确,学习过程扎实,学习效果相对会好一些。倡导学生自主阅读,并非忽视或削弱教师的作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课堂变数增加了,教师要更有责任感,对文本的研究要更全、更深、更透,教学设计更具引导作用,课堂管理更具教学智慧。
二、用清晰的教学目标打开自主阅读之门:让学生知道学什么
克拉克认为教学目标是“目前达不到的事物,是努力争取的、向前的、将要产生的事物”。这个描述太笼统抽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要具体化,表述要清晰准确,可观察,可评估,才能让学习者易感知,可操作。
清晰、规范的语言表述给学生打开了一扇门。学生清晰地知道这堂课要学什么,怎样学。例如某教师执教《声声慢》,出示了这样的自主阅读目标:(1)能够说出词中运用叠词的作用;(2)找出词中的主要意象,并说出它们所蕴含的深意;(3)结合李清照的生平经历,概括词中李清照的心路历程和思想情感。对于《声声慢》的教学,一般关注三大内容:开头十四个叠字;“大雁”“黄花”和“梧桐细雨”等典型意象;“愁”的意蕴。这个适切的教学目标定位和清晰的表述使学生的自主阅读有了明确的抓手:叠词、意象、情感。按照这个目标,可以一步一步走向深度阅读,保证目标的达成。清晰、具体、可操作的自主阅读目标,客观上也激励了学生的主动学习。
如果缺少目标或者目标不明确,自主阅读就容易变成盲目阅读,教学效益就无从谈起。一教师采用批注法教学《今生今世的证据》,让学生自主阅读和批注评点。对于文本具体要批注什么,批注的重点是什么,都没有明确引导。学生批注的内容五花八门,批注的角度各式各样。因此在交流的时候,有的从词语理解入手,交流“推倒、砍掉、拆毁”等关键词的意思;有的从文本内容概括入手,交流今生今世有哪些“证据”;有的从句子内涵入手,探究“我不懂得珍惜曾经拥有的”“我不知道向熟悉的东西告别”的含义;有的质疑文本,对“昨天不过是今天的回忆,明天不过是今天的梦”发表自己的看法;甚至还有不少同学把别人交流过的问题再交流了一遍。由于教师没有明确交流的内容,也没有及时整合学生交流的重点,课堂呈现无序状态,宝贵的45分钟在纷乱中过去了。由于目标散乱,虽然批注和交流都很认真,也难以保证有多少收获。因此,组织自主阅读前,首先要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语文课堂学什么,不能面面俱到,要明晰学习重点是什么,学习目标的表述要眼里能看得到,手里能抓得着,才有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升。当然,也有教学专家倡导无目标教学,先让学生自己去阅读和思考,然后根据学生在阅读和思考中提出的问题进行教学,即所谓“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实际上,这种教学仍然有清晰的目标,教师不过是把备课目标与课堂生成紧密结合,突出课堂生成,淡化预设,并非真的没有课堂教学目标。
三、以简约课型引导自主阅读方法系统化:让学生清晰怎么学
自主阅读课的核心理念是引导学生自学。因此自主阅读要授之以法,然后内化为学生的学习习惯。授之以法首先要帮助学生建构一定的“模型”,通过反复强化,“固化”成为简便易行的学习方式,成为可以推而广之的学习策略。所以,教师可以建构适合学生的自主阅读模型,把学习方法贯穿于教学流程之中,让单一的学习方法指导系统融合在教学流程中,让学生清楚学什么(清晰的目标)、怎么学(恰当的方法)、学到何种程度(目标的落实与评估)。当然,“课型”只是相对稳定的一种学习范式,不是僵化死板的“模子”。学习流程设计和学法指导要简约,不要让烦琐的形式阻碍了学生的“自主”本质。
教师主动建构课型,就是帮助学生进行系统化的学法指导。课型依文体而建构,依学生而建构。以《一滴眼泪换一滴水》为例,建构小说自主阅读的批注课型。一是创设情境,揭示目标。自读寻找伽西莫多看到了什么,探究你透过他的眼睛又看到了什么;二是自主阅读,批注评点。把描写伽西莫多的眼睛的句子找出来,简要批注其内涵;三是有机整合,碰撞拓展。依托“眼睛”这把钥匙,带动文本内容和对比、衬托等手法的发现和理解。以《将进酒》为例,建构古诗自主阅读的诵读课型。反复诵读,将文本转化为有声语言,整体感知;借助想象,将文本转化为有形语言,化虚为实;适时搭建背景平台,将文本转化为有情语言,咀嚼李白之“万古愁”,由浅入深。以《今生今世的证据》为例,建构自主阅读的“问题”课型。从题目探究出发,引导学生生成自己的问题;聚焦问题,研读文本,生成新问题。以《岳阳楼记》为例,建构知识与审美结合的阅读课型。于自主批注中落实字词和语意;在紧张有趣的互助探究中解惑,诵读品味语言之凝练美、节奏美,赏析情景交融之形象美、意境美,探究感悟哲思之美。
不同的文体特点不同,学习的重点不同,学习方法也有区别,所以明确“学什么”是一种系统化的学法指导。学生熟悉了自主阅读不同文体的基本“套路”,在清晰教学目标的引领下,就可以使用这些基本的阅读方法进行全程自主阅读,自主探究。当然,教师还可以与学生一起探讨关于不同文体的更加具体的阅读方法和关注要点,例如小说要重点从人物、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中发掘主旨,古代诗文要在掌握常见文言知识的基础上探寻文本意味等,最后做到“自能读书”。
四、用“看得见”的管理与积极性的评价,让自主阅读落到实处
自主阅读不会自然而然地发生,它是一个由他律到自律的过程。教师的教学效果差异很大程度上不是教得好不好,而是课堂管理得好不好。教学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有具体教学目标的引导,教师全程监控学生在紧张的状态下自主学习,自主学习之后及时进行检测,检测之后及时巩固达标。这些环节保障了教学管理是一个基于目标又落实目标的丰富过程。为保障和促进学生的自主阅读落到实处,需要为学生设置共同的行为标准,师生可以共同构建适合的规约,以自律为导向,通过激发学习动机,对学生的优秀行为给予表扬、鼓励等,做到外部激励、自我激励和互相激励相结合。同时在学习内容、学习程序、学习评价等方面给予学生适度的选择权利,引导学生自我评价,让学生能够专注于学习任务和课堂活动。
用看得见的“痕迹”,督促自主阅读过程落到实处。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观察,做出评价,还可以让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让自主阅读留下“写”的痕迹。动笔写是全员深度参与的学习,是落实自主阅读的有效策略,可以批注评点,可以概括总结,可以做读书笔记,也可以采用思维导图把学习内容进行自主归纳。这样的方法比简单的“看书”或“读书”效果好。或者布置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文本内容等。课堂很多训练也多是用“写”来呈现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阅读痕迹对学生的学习状态给予表扬、督促指导等评价。例如在《像山那样思考》时,教师布置自主阅读的任务:“利奥波德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认识转变过程?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写下其转化的过程。”在探究失去狼的后果时,引导学生使用思维导图的方法,记下作者的写作思路:“狼少——山秃——鹿死——沙尘暴——洪水肆虐——人类没有未来。”概括书写和思维导图都让学生的自主阅读留下了思维痕迹。每位同学只有积极认真地阅读文本,找寻作者的思路,才能准确概括和记录,通过这种方式对学生形成较强的约束力。
及时反馈和积极评价,让自主阅读落到实处。自主阅读是一种内隐式学习,学生“自主”的程度差异较大。学生是否聚焦教学目标?是否专注于文本阅读?是否掌握所学内容?如果不借助反馈检测,学生不知道学得是否正确,学得是否有效,教师也难以根据学习情况及时调控教学。洋思中学的“堂堂清”给语文自主阅读的实施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及时反馈检测是对自主阅读目标的检查落实,使课堂成为学生高度自主、紧张投入的学习活动。
及时反馈和评价的形式可以丰富多样,如学生自评、互测互评、教师总评,口头交流和书面交流相结合。反馈和评价内容也可以各有侧重,可以对问题答案对错进行矫正性评价,可以交流阅读具体内容的感受,可以分享解决问题的办法、策略,可以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引发新的讨论。及时矫正是落实自主阅读成效的主要手段。学生根据教师的评价调整学习方法、学习步骤,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的状况,给予激励和引导,促进学生的持久学习。文学名著阅读量大,主要靠课外自主阅读解决。对学生的课外自主阅读是否进行及时有效的监控决定了阅读效果的差异。我校对高考文学名著的课外自主阅读进行了任务分解,通过检测来落实,高考语文附加分在省内名列前茅。
五、协调阅读量与质的关系:从博览群书到精读一本书
阅读量的积累无疑是十分重要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规定“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课外自读文学名著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都对学生的阅读量进行了明确规定。
但是,阅读量达到了要求,语文成绩和素养不一定就能取得明显进步。影响语文学习成绩和语文素养的因素很多,经常性的海量阅读对于积累语文基础知识、形成丰富的语感、提高写作水平、丰厚人文素养等都有益处。但是如果只满足于阅读了多少本书、多少字数,浮光掠影,一知半解,真正到运用的时候,或记忆不深刻,或食而不化,最终难以转化为自己的素养。明朝理学家胡居仁说:“读书务在循序渐进;一书已熟,方读一书,勿得卤莽躐等,虽多无益。”提醒我们阅读不能贪多求快。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如果仅理解为读得多,无疑是片面的,“破”是反复读、读得透的结果。苏轼“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强调熟读还要精思。朱熹在《学规类编》中指出:“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反复详玩”就是揣摩反思,方能化为素养。例如我们坚持多年的阅读摘评,既注重阅读量的积累,又提醒学生经常回头翻看,把摘录的精华记在心里,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反复地阅读一本书,把一本书读熟读深,把一个人读懂读透。例如余秋雨、周国平、王开岭、王小波、刘亮程、蒋勋、熊培云、梭罗、村上春树等都是同学喜爱的作家,咀嚼语言,启发思维,体验情感,知人论世,反思哲理。而苏轼、林语堂、纳兰性德、张爱玲、余华等人的作品与生活阅历相映成辉,作家都有丰厚的人生故事,成为“说不尽”的素材。熟读精思这些作品,不仅能积累写作素材,写出自己的个性作文,也成为促进自己心智成熟的积极力量。
吕叔湘先生说:“教学的目的首先是培养自学能力,让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都能够充分发挥出来。”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是激发学生学习潜能的最有效途径。自主阅读既是一种教学目标,又是一种教学策略,也是一种教学方法。通过清晰的目标激励,让学生有自主阅读的愿望;引导学生掌握系统的阅读方法和策略,让学生会读书;通过过程监控,矫正评价,让学生能够专注阅读,坚持自读,最后成为终身阅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