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预习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2015-02-14吴莹莹
吴莹莹
有效预习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吴莹莹
随着语文新课标的实施,教材内容变得更加丰富,而课程安排却越来越少。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提升语文教学质量,这就需要教师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注重课前预习。经过教学实践与研究,就如何提高预习的有效性,笔者有以下几点认识。
一、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要求学生预习,不如教授学生预习的方法。初中生还不具备把握科学预习方法的能力,因此教师要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为学生的前进指明道路。另外,学生掌握科学的预习方法后,还要坚持不懈,不久肯定能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预习方法
1、阅读。语文必定是一门语言类学科,缺乏阅读肯定行不通。预习单元概述、课文时,都要加强阅读练习,这样才能了解本单元读写训练的要求,以及文章主旨,掌握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境。学生在进行阅读预习时,至少要读两遍,第一遍了解文章背景,找出理解困难的部分,并掌握文章大意,第二遍要仔细阅读,揣摩文章的内涵,并通过翻阅资料,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2、圈画。人的记忆都是有时间的,初中生更不可能过目不忘,更何况每天还要面对这么重的学习任务。所以学生在预习时,要把认为难理解的字、词、句圈画出来。圈画时要有重点,要选取有特点的部分,但也不能过于钻牛角尖。如阅读记叙文,试着找出能够概括每段文章意思的语句,并着重圈画出来,把握文章中的六要素,将课文结构进行简化。其次要把一些好的句子或词语标注出来,以便课后一起讨论与欣赏。再次是把一些表现力较强的字词找出来,并进行简单的思考。这样十分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3、查阅。预习时,学生还要学习借助工具书,清扫阅读重难解字词,独立分析课文中存在的典故或者历史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资源也变得越来越多,家庭环境好的学生完全可以借助网络资料,对课文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不单单有利于学生知识的积累,对学生动手能力也有一定的帮助。
4、思批。传统的预习方法中,往往没有“思批”环节,但是它却是预习中最重要的。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止步以上三种方法或步骤,但预习效果却非常一般,并没有质的飞跃。单纯的读一读课文,标明段意和主旨的关键句,查一查字词典和工具书,却并没有真正感知到作者的心境,这样的预习效果毫无意义。有效的预习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将文章意境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自我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形成具有个性色彩的自我体验。这样才能有利于达到预习的真正目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设计预习学案,为学生指明方向
如果没有科学的预习方案,再好的预习方法也无法长久坚持,初中生本身学习任务就重,课下时间大多用于娱乐,学生的热情也是有限的,枯燥无味的预习只会让他们对学习语文失去兴趣,预习的结果只会适得其反。此时教师要设计科学的预习学案,一则要多考虑学生的感受,从减轻学生的预习负担;二则要明确预习模式,找出最佳的方案。布置预习学案,教师自己要努力提高自身能力,多进行调研,设计要具有全面性、层次性、自主性、可控性(严禁增加学业负担)。另外针对不同的年级,以及不同类别文章的学习,还要遵循“低入高出”的原则,顾及好班里的每一位学生,设计出合适的预习学案。例如,“经常性学案预习训练”可以锻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坚韧的人格与性格,使学生逐步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向正确的人生道路上前进,不断拓展知识面,学习到更多的新知识。
三、注重反馈与评价,保持预习的积极性
有的学生认真预习却没有得到教师的认可,有的学生从不预习也相安无事,这样会严重打击学生预习的热情。学生完成老师规定的任务,内心十分渴望得到教师的认可,以后学生才有认真做的动力。因此,教师要认真做好预习的监督与评价工作,及时地对预习情况检查,对预习效果好的学生给予表扬,学生会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和喜悦激发其预习的兴趣。
针对语文学科的预习,提出下面几个评价的手段:(1) 课前检测。上课前几分钟对重难点字词的预习进行检测。(2)小组评估。成立评估小组,学生之间互相监督与评测,学生碍于面子,具有一定督促作用。(3)课堂教学随机检测。课堂时学生自主展示预习成果,激励学生做好课前预习。(4) 批阅。上交预习任务的作业,学生及时进行批阅,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总之,有效的预习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有利无弊。教师就不断增强学生的预习意识,采用灵活的教学手段,就预习方法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逐渐养成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吴莹莹,教师,现居山东济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