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中自主合作探究模式的运用

2015-02-14李峰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5年8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高中语文课文

李峰

语文教学中自主合作探究模式的运用

李峰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在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称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鉴于这一标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便应运而生,并成为广大语文教师关注的重点课题。本文结合笔者近年来积累的教学经验,对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剖析和探讨,以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受应试教育思想观念影响,大部分高中语文教师采取的教学模式依然是传统、落后的“灌输式”“注入式”,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宰者、控制者,学生为倾听者和接受者,使得教学过程显得枯燥沉闷、呆板无趣,学生也学不到实质性的语文知识。因此,在新课程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我们必须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实施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进而改善高中语文课堂沉闷压抑的课堂气氛,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实效。笔者结合自身多年以来的教学实践经验,试对优化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进行几点阐述和说明,以供教学同仁参考和借鉴。

一.把学生视为课堂学习活动主体,使其进行自主活动

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强调的是接受式、被动式的学习方式,教师总是死板地向学生传授课本知识,并让学生强行记忆。如今,在新课程教育改革大背景下,各教育部门开始提倡自主学习。自主学习,顾名思义,是指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地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它正好与传统教育模式下的接受性学习相对应。所以,要想在高中语文课堂上实现自主式学习,我们就必须改变传统那种“过于强调接受学习”的倾向,将学生视为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赋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使学生进行一定程度的自主学习活动,从而让学生品尝到获取知识的愉悦,由原来的“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1.下放自主学习的权利

韩愈《师说》中云:“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自古以来,教师和学生之间就是一种平等、和谐、民主的关系,只是在应试教育背景下,这种关系演化成教师高高在上、学生惟命是从。所以,在提倡自主学习的21世纪,我们必须创造一种和谐、民主、平等的学习环境,下放自主学习的权利,如学习内容的选择权、学习方法的自主权、学习结果的评价权等,让学生在和谐、友爱的氛围中愉悦地学习。

诗歌教学主要围绕“理解”与“诵读”来进行,譬如《让我们一起奔腾吧》这首诗,情感基调是欢快、激昂的,尤其是第三诗章,抒情性更是比其他诗节突出,在学习这首诗时,我故意用毫无表情的语调去朗读,然后让学生来做我的老师,对我的朗读作出评价。于是,学生就用课文中的诗句,以及饱含情感的朗读指出了我的不足,对于学生提出的意见,我给予了充分的尊重和肯定,使学生享受到作为学习主体的愉悦,进而以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进行自主学习。

2.提供自主学习的时间

在高中语文课堂上,我们应拿出一半的时间让学生去进行自主学习,而不是一节课都对学生进行各种语言知识点的灌输,否则学生只会沦为储存知识的容器和考试的机器。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阅读、去思考、去分析、去讨论,让班里的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活动起来。

譬如,在讲解一篇课文之前,可以先让学生对课文进行自主阅读,然后让学生回答这篇课文大致讲了什么,告诉了我们什么,以此使学生正确把握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在学生回答时,我们则要在无形之中向学生渗透学习这篇课文时应注意的几个点,从而使学生在学习文章时做到心中有数、胸有定见。

二.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机会,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

合作式学习,体现了学习的民主性与开放性,这也是促进学生之间情感交流、提高学生主体学习效率的一条有效途径。作为课堂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可以合作的学习机会,以此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为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创造条件。

1.创造合作学习的环境

进行合作式学习,教师首先得为学生创造适合合作学习的环境,营造互学互补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自由、和谐的学习环境中,与他人进行良好的交流和沟通。

譬如,在学习《南州六月荔枝丹》这篇课文时,笔者将班里学生分成4人一组,让他们到学校图书馆或利用网络技术查阅有关荔枝生态、生产方面的知识,如荔枝的形态特征、生长习性、地理分布、主要品种、主要价值等等,并下载一些详细介绍荔枝的录像资料,然后,将搜集到的这些信息制作成精美、详细的课件,课堂上,每组派出一名代表到讲台上对本组制作的课件进行演示、讲解,这样,我们既使学生详细了解了有关荔枝生态及其生产的知识,丰富了学生的科学知识,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合作学习的条件,有利于学生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的培养。

2.提供合作学习的空间

高中阶段,学生已掌握基本的学习能力,心理也逐渐发展成熟,他们具有强烈的社会交往和与人交流愿望,因而,我们可为他们提供合作学习的空间,让学生通过与他人合作来开发自己的学习智慧,使自己更好地成长。

譬如,《荷塘月色》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之一是让学生通过整体感知和诵读品位,来体会文本景物的柔和美、结构的回环美、语言的韵律美等等,在教学时,笔者就为学生布置了学习任务:四人合作,每人选取一段自己最喜欢的课文片段,然后在组内交流;交流完毕后,到讲台上进行阐述,形式自选。结果,学生的阐述形式可谓是多种多样,有的一人朗读,其他人为他唱歌伴奏;有的四人一起,富有感情的齐声朗读;有的一人朗读,一人在黑板上迅速画出月色荷塘下的美景……最后,全班学生一起,对各组的表现进行自由点评,本来挺有难度的一篇课文,学生学起来却是饶有兴致、乐在其中。

三.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

亚里士多德曾说:“思维是从疑问和惊讶开始的。”疑问是促使学生开展一切学习行为活动的内在动因。作为教师,应当保护学生强烈的好奇和疑问心理,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追根溯源,从而提高他们的探究学习能力。

1.建立学生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教师要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办法让学生对解决问题充满自信心,这样,学生即使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也会勇往直前、奋力前行,最终走向成功。在高中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文章具体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提出难易程度适中的问题,同时在一旁进行适当提示和帮助。

譬如,在学习《作为偶像》这篇课文时,在课文提问阶段,我在班里选取了两名学生,让他们分别扮演记者方宏进和航天员杨利伟,来模拟课文第一片段中的情景,其他同学则闭合课文,仔细倾听,并思考以下问题:记者都提了哪些问题?问题设计的用意是什么,是围绕什么话题展开的。因为之前学生已经对课文进行了大致学习,面对这些问题,学生滔滔不绝地回答:“一共提问了四个问题”“围绕偶像的影响来提问的”……学生都有话可说,而且都勇敢地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我则及时对学生的回答给予了充分肯定、鼓舞,学生探究问题的自信心也在一次次成功的表达中建立起来。

2.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

进行探究式学习时,若是我们将一切学习权利给予学生,并对学生置之不理、放任不管,学生很有可能陷入瞎胡闹的探究方式的漩涡中,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应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无论是对学生探究问题的进程还是解决问题的效果,都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譬如,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这篇课文之后,笔者为学生讲述了自己曾经看到过的一个名为“红楼诸佳丽,你愿娶谁为妻”的调查,调查结果为薛宝钗名列榜首,王熙凤屈居第二,林黛玉只得了五票。然后,我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为人刁钻狡黠、善于阿谀奉承的王熙凤也如此受人欢迎,娶她为妻的理由是什么?在学生思考之前,我进行了点拨和提示:可从对王熙凤出场时的描写、肖像描写、见黛玉时的描写以及送花帐、被褥这些细节的描写上,来阐述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在我的这一引导下,学生展开了热烈的争论,并得出了结论:王熙凤美貌机灵、圆滑泼辣、善于逢迎、精明能干,若生在当世,必是不可多得的优秀人才。

综上所述,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它无论是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还是主体意识、合作意识、探究精神的培养,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我们应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和寻找与这种教学方式相符的教学措施,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李峰,教师,现居江苏张家港。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高中语文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谈高中语文阅读理解课程的建构
背课文的小偷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背课文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