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几点思考

2015-02-14黄志刚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5年8期
关键词:课外阅读读书教材

黄志刚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几点思考

黄志刚

一、在语文教材中让学生体验作品的人文精神

语文课程含有丰富的情感和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深远的。因此,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要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的培养,加强人文性、情感性的感染。若能把学生带进教材,让学生在阅读课本的过程中体验到作品的人文性、工具性,势必会激发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语文教学效果亦会事半功倍。

在课堂教学中无论学生还是老师要确立一种欣赏的态度,愉悦的进行课堂阅读,把学习教材的过程当做一种快乐分享的过程,这样才可以和作者有着跨越历史时空的精神交流,做到心中有书。在轻松的心境之中学习阅读,学生会很容易走进教材,走进作者,进而准确的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写作意图,写作思路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然后再指导学生在阅读中紧抓重点词语、句子或者语段,深入钻研文本,品味作者的情感,与其产生心灵共鸣,达到对文本深层解读的目标。

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教师应尽量做好发挥学生阅读主体的能动作用,运用其已有的阅读经验,使语文课堂流动起来。此外,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多种形式的情感朗读,展现课文描写的形象,选出重点语段进行锤炼,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二、做好课外拓展阅读训练,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

语文素养的培养提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更不是靠基本语文教材的研读就能解决的,它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开展广泛地阅读活动,扩大阅读范围,既走进课堂,又能走出教材,才能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养成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上好阅读课。要以课外阅读读物为载体,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边读书边思考”。在我的课堂上,我每次都有具体的要求:边读边划出文中的关键词句(一般为抒情、议论、总结或者评述性的语句);边读边划出自己喜欢的优美句子或者令你感动的句子;在文中标注出你的感触心得等。这样的阅读方法既可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准确把握作者情感及写作倾向性,又能促使学生主动阅读,激发他继续认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长时间的课外阅读好习惯(边读边划,边读边写)也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写作能力,这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有着极大的帮助。

再次,做好课外阅读的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在读中积累语言,体会读书的乐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在上好阅读教学的基础上,对自己所带的班级,制定长期的课外阅读的计划,指导学生有效有序开展课外阅读,扩大阅读量,从大量的课外阅读中汲取养料。组织学生交换阅读,建立班级图书角,定期在班内组织读书交流会,让学生汇报读书心得。此外,结合笔者自己的教学工作经验,还可以在班内引导学生搜集课外资料,延伸文本,丰富学生知识。每次阅读课前布置学生收集相关资料,课后要求学生写出感受和体验,从而增强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比如,学习完《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这一课后,开展一个“我与父母换角色”活动,让学生给爸爸妈妈主动沟通交流情感,尝试着做平时爸爸妈妈为自己做的事,进而深切感受父母的艰辛,这对学生思想道德的教育起到极大的提升作用。

三、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质

语文课内或者课外的实践活动,是体现学生语文能力高低的有效载体。而且语文教育有取之不尽的教育资源,有得天独厚的环境。教师如果能够把语文教学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我们的语文课堂马上就生动活泼起来。比如语文学科中的“音乐美、绘画美、艺术美、自然美、科学美、社会美、生活美”,都可以作为社会实践活动得以开展。

笔者就经常尝试在班级内开展“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读诗绘画活动。学习一首新诗,先让学生反复阅读,熟悉诗歌意境,进而展开联想画出自己“看见”的画境,既可以培养学生诗歌阅读的能力,又能提升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此外,演讲比赛也是有效的语文实践活动,它既是学生语言素养的体现,也是学生表达能力的展示。如果语文教学中经常举行一些小型演讲比赛,教师或者学生就所学课内外知识即兴提出话题,即时演讲,一定会极大地促进学生综合语文素质的提高。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课外活动时,要充分利用一切机会给他们创造“语文化”的生活情境,让他们动起来。另外,组织学生开主题班会;办语文手抄报,听广播等,让学生在“语文化”的生活中,体验到语文学习给生活带来的帮助和乐趣,使学习语文与生活运用相互促进,共同提高,这都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好方法。

黄志刚,教师,现居河南上蔡。

猜你喜欢

课外阅读读书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我们一起读书吧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