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职业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案例评述

2015-02-14王云江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产教融合三农校企合作

吴 薇, 王云江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 杨凌 712100)



农业职业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案例评述

吴 薇, 王云江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 杨凌 712100)

摘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最重要的环节,也是职教集团化办学的核心使命。努力构建并实现“人才培养、科技服务、师资锻炼、岗位实践、就业创业”五位一体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共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是职业教育的本质要求。通过对国内部分职业院校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面的做法进行了剖析及总结,对如何深化产教融合提出几点思考建议。

关键词:农业职业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三农”;案例

1问题的提出

在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到:“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2010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描绘了未来十年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开启了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历史征程,明确了职业教育四大任务是:以提高质量为重点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在多年的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中, 全国各地方政府出台相关支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关政策规定,很多农业高职院校学校和有关行业企业单位都开展和践行了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如行业企业独立办学,集团化办学,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共建实训基地,校中厂或厂中校,工学交替,顶岗实习,“双元制”模式,现代学徒制,冠名班,订单培养模式,校企合作产品研发与市场开拓等。同时也树立了一批校企合作的典型和创新举措。文章通过对这些典型案例中的做法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和分析,总结和归纳,对存在的共性问题从体制、机制的层面深入探讨其原因,有利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和制度创新。

2国内典型农业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综述

2.1校企合作的主要做法

(1)实施“政校企联盟”。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实施的“百县千企联盟”工程,是“政校企”合作的一种具体表现。“政校企合作”是在原有的“校企合作”基础上,又增加了政府一方。在这种方式中,学校除了选择与所设专业密切相关的企业进行合作外,还选择与之相关的县政府进行联姻。 而具体实施中,由学院、地方政府、主管厅局、企业、行业协会等联合成立协调领导小组,通过招生就业、行业协会、校企校际校政合作交流等多种途径推动其实施。做法类似的还有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的“新疆第一产业职教园区”和辽宁职业学院牵头成立的辽西北职业教育联盟、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牵头实施的江苏现代农业校企(园区)合作联盟,旨在实现政府、行业、学校、企业、科研院所相互合作、互利共赢。

(2)组建“职业教育集团”。与“政校企联盟”类似的另外一种校企合作方式则是建立“职业教育集团”,如湖北省现代农业职业教育集团以“平等互利、资源共享、合作共赢、共谋发展”为基本原则,以服务湖北现代农业建设为宗旨,以学生就业为导向,充分发挥全省农业行业、涉农科技园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职业院校等各自的资源优势,建立“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机制,着力实现各成员单位的共同发展,着力提高农业科技人才的质量,着力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现代农业建设的能力,为我省农业强省的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如“辽宁现代农业职教集团”是按照以专业和人才培养为纽带,以政府主导、行业指导、校企共建、企业化运行、集团内共享和服务社会为基本原则,集教育教学与培训、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对外交流、人才培养与项目合作为一体的区域性、非赢利性的的理念构建。国内还有多个这种涉农形式的“职业教育集团”存在,如杨凌现代农业职教集团、辽宁现代农业职教集团、上海现代农业职业教育集团、甘肃现代农业职教集团、广东省南亚热带农业职业教育集团、广东农业职业教育集团、甘肃现代农业职教集团网、湖北省现代农业职业教育集团、嘉兴市欣禾职教集团、朝阳现代技术职教集团等,都是立足于某一行业或产业的发展目标和职业教育发展定位,充分发挥行业、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以技能型人才培养为核心,进行教育资源整合,深化校企合作。

(3)“1+N” 多元化办学主体。这是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在校企合作中所采用的一种新模式。该院和皇冠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南龙集团、浙江安德电器有限公司正式签约合作办学,携手创办皇冠学院,这是该院创办众泰汽车学院后的又一家校企合作学院,这种“1+N”校企多方合作谱写了高职院校与区域行业、企业合作办学新篇章。

所谓的 “1+N”办学主体多元化是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的皇冠学院采用了学校与行业企业“1+N”办学的校企合作新模式,其“N”意味着校企合作办学主体不断多元化,不再是单一一家企业,而是相关行业产业链上的多家企业一同进行块状合作。参与此次合作办学的皇冠投资集团、南龙集团、浙江安德电器有限公司在业务上都是合作伙伴关系,各有侧重,又互相关联,在国内外市场均占有一定份额。其中皇冠投资集团主要生产各类电动工具及其配件,南龙集团主要生产不锈钢真空保温杯、厨房用品、数控机床,浙江安德电器有限公司则专业从事厨房电器系列产品生产。此次校企四方出于共同的利益诉求,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责任共担、互惠双赢”原则,合作成立皇冠学院,作为校企深度融合的平台,借此建设跨行业、跨专业、跨领域的,集专业实践教学、企业国际化专业队伍培训、科技研发等功能于一体的校企双方共享型基地。

(4)实践“校企双主体”培养试点班、创办“校企合作学院”。这是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在校企合作中所采用的一种模式。从对口专业的新生中,由企业组织面试、选拔愿意到企业提供的岗位工作的学生,被录用的学生在身份上既是学院的学生,也是企业的准员工。为维护校企双方的利益,企业与学院签订一份协议,确定双方的合作办学关系;学院、企业与每一个学生(准员工)同时签订一份教育培养合同,以确定三方的权益和义务,明确学习工作和教育培养关系。学生在企业学习实习期间,由企业安排住宿等必要的生活条件,校企共同负责学生的劳动安全保障与人身保险。学生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学院学生也是企业员工,企业每月支付一定的准员工工资,但学习期间学生也有为企业工作创造利益的义务(按照教学计划的安排进行工作实习),准员工工资标准根据学生在企业培养的时间每年递增(如:第一年每月500元,第二年每月800元,第三年每月1 200元),毕业后即成为企业的正式员工;为鼓励学生毕业后稳定在企业工作,毕业后三年内每工作一年,学院会以就业奖励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奖励,额度为一年的学费额,并为有继续教育需求的学生提供优惠与帮助。

(5)涉农紧缺人才“项目委托培养”模式。这是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在校企合作中所采用的又一种新模式,“崇明班”委托培养模式专为培养基层一线农业技术人员的创新与尝试。2012年5月,为缓解崇明县基层农业人才紧缺状况,围绕农业结构调整,培养“用得上、留得住”的知识型、发展型的基层农业人才,经崇明县委和县政府批准,崇明县农委委托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定向培养农业类大专学生。计划在未来4年内,每年为崇明县定向培养园艺技术、设施农业技术、农产品质量检测、种子生产与经营、动物医学、畜牧生产、水产养殖等7个专业的崇明籍学生10名。今后,学院将进一步下农村基层开展调研,将委托培养模式推行到其他区县。此外,如与广东科贸职业学院合作的“全国贵金属行业百千万人才定制工程”项目启动于2013年7月,项目致力于用两年时间扶持100名创业者成功创业,推荐1 000名学员成功在贵金属行业就业,培训超过10 000名贵金属从业者。

(6)“订单培养班”、“冠名班”、“虚拟订单班”等。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与上海牛奶集团合作办班,青海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的“三江一力班”、“民泽班”等定单培养,河北旅游职业学院的“众鑫旅游”订单班,农业中职院校的辽宁朝阳工程技术学校 “温氏畜牧冠名班”,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的“订单式办学模式”。毕业学生全部按“订单协议”到订单单位实习与就业。既解决了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又满足了企业对优秀人才的需求,还克服了教育与就业脱节、毕业即失业的问题。

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校企合作的创新“虚拟订单班”校企合作新模式是该院与黑龙江省凌志数码产品销售有限公司签订了合作组建经管类专业“凌志虚拟订单班”协议。由学院在经管类专业新生中选取50到80人组成,企业派专家到校围绕企业愿景、企业文化及制度、产品生产及管理等内容给学生授课。“虚拟订单班”的学生不仅能享受到企业典型案例的分析,还能接受专门针对岗位设定的实际技能培训。此外,企业免费给学生提供工装,并设立专项基金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学生还可以利用寒暑假到企业进行社会实践锻炼。订单班的学生毕业后,由企业择优录用为企业正式员工。

河北旅游职业学院校企合作的新模式——“零学费上学、零距离高质量就业”,自2008年就与北京香港马会会所合作,双方共同确定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师资共享,这也是酒店管理专业“零学费上学、零距离高质量就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初步成果,这种新型的校企合作模式真正达到校企生三赢。

(7)建立“校中厂、校中部”、“企中校”。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方针,积极开展“校中企”、“企中校”、“订单班”、“冠名班”等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已经与150余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实现了校企双方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共同发展的局面。广西机电工程学校以“引企入校”的模式建立“校中企”,目前先后成功引进了10家企业,建立了10家不同形式的“校中企”,达到每个大类专业都有两家企业合作办学。企中校“的做法是把学校的教学地点设在校外的工厂或者车间,即“走出去”的模式,而“校中厂、校中部”、“引企入校”则是“请进来”形式。

(8)教师挂职锻炼。如丽水职业技术学院教师与企业深入企业做实事,共同合作申请的专利获得国家专利局的正式受理,结束了丽职院没有申报专利的历史。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首先选派高军伟老师与该公司技术人员合作,启动“复合板焊机——打毛机的设计研发”项目的研究工作。深化了校企合作内涵,激发了教师参与横向课题研究的积极性,为更好地提高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教师硬科研能力、促进科研工作的稳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9) 县区设立教学点,联合办学,服务“三农”。这是河北旅游职业学院的新合作做法,将该院成教部和丰宁县畜牧局共同举办,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丰宁县兽医的学历层次和专业水平,同时是为了使学员能够顺利通过兽医资格考试。成教部积极开拓办学,先后在隆化县、围场县、承德县、宽城县设立教学点,举办函授、远程教育、素质工程等学历班,为各县培养了大批农牧业专业人才,提高了学院的社会效益。

2.2校企合作的组织与管理

(1)由政府 、 行业 、 企业 、 学校多方参与形成的“协调领导小组”。在陕西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实施的“百县千企联盟”工程中,由学院、地方政府、主管厅局、企业、行业协会等联合成立了百县千企联姻工程协调领导小组,负责这种模式的管理与实施。

(2)行业、企业、学校组成的“专业顾问委员会”。校企利益共同体的组织框架应有咨询性机构,充分发挥政府主导、行业指导和企业参与作用,在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河北旅游职业学院、河南农业职业学院等农业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中,采用“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专业顾问委员会”的实施与管理方式。这样的合作体制科学合理,首先从组织机构入手,根据专业的特点,聘请行业企业专家、专业带头人与教育管理专家共同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或 “专业顾问委员会”,其职责是参与学院专业设置与调整,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主干课程教学标准(教学大纲)、校企合作计划的制订或修改,参与实训基地建设等工作。 其最突出的作用就是确定了以社会岗位群对人才需求为导向, 以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为依据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这样,校企之间的合作能够有效运转,防止其成为固定和僵硬的“天花板”,阻碍双方信息、资源、人才的沟通。

(3)基于校企共同培养模式下的全过程管理。在校企利益共同体中,学校拥有知识、信息和人才资源优势,企业拥有技术、设备和资金优势,校企双方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要实现优势互补,即需要企业参与学校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课程评估等工作,也需要学校参与企业员工培训。通过共同建设实训场地和“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立工程研究中心、技术研发中心,使学校与企业承担人才培养的共同责任,从而实现校企共同发展。

通过订单班、企业实习、企业兼职老师授课、讲座、实训室建设、参与答辩等多种形式,企业参与到人才培养过程中来,教学与管理过程融入企业文化,使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进行有机融合,将学生的成长视为学校和企业的共同义务。

2.3校企合作的内容

(1)构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兰花合作基地已成为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一张独特而又亮丽的名片,该院与台湾兰业股份有限公司共建“兰花生产实训基地” ,属校企合作之独立运营体性质。以台方经营为主,校方协助,将基地打造成集种源展示、生产示范、质量检测、技术推广、项目孵化、观光旅游、人才培养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开放性、综合型兰花实训基地,引企入校,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实施股份制市场化运营模式,以及未来组建股份制合资公司,将有效解决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与运营的体制、机制问题。这是该校在高职教育校企合作、产学结合方面的有益尝试和实质创新,具有很强的示范效应。通过兰花项目合作,实现了辽宁与台湾两地在资源、技术和人力资源上的优势互补和校企间的互惠双赢,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如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的茶博园、农博园、宠物养殖基地,有葡萄养殖社团(基地)等与学生之间直接对接,手把手地教学生,让学生走进大地,从理论到实践,更“接地气”。 如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创建紧密型基地,把与企业的关系由松散转变为紧密,由“邻居”转变为“亲戚”,合作由单一到多元,使校企成了“一家”;基地对招生、教学、科研、就业各个环节都产生巨大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2)输送满足企业需求的毕业生。全过程、全方位的校企合作,在人才培养和优质就业之间充分发挥了“校企直通车”的作用。 学校在与企业合作之初,即按照企业需求,从“用人单位的标准”出发,由双方共同设计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从而做到让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企业同步、与市场需要高度吻合,让企业把学校当成企业自身的“员工培训基地”,让学生“未出学校门,已知企业事”,从而实现了学生培养规格与企业需求的零距离对接,合作的最终结果就是将满足企业需要的毕业生直接输送到合作企业。这种结果在“订单班”形式的校企合作中尤为突显。

(3)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辽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与辽宁省实验林场进行了野生垂枝桦的园林应用合作;与沈北明之信苗圃进行了辽宁地区五种宿根花卉抗寒性及园林应用研究合作。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与哈尔滨东轻机电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在产品研发、项目改造、技术培训等方面开展长期合作,如通过选派老师与该公司技术人员合作,启动“复合板焊机——打毛机的设计研发”项目的研究工作,为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教师提供了良好的实践锻炼平台,深化了校企合作内涵,激发了教师参与横向课题研究的积极性,为更好地提高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教师硬科研能力,促进科研工作的稳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南通农院围绕园区建设项目联合申报立项了“互联网休闲农场观光系统研制与应用示范”、“无线传感集中管理、分散控制、节水滴灌系统的研究与设计”等多项省、市科技项目;同时,教师申报立项的“江苏省睡莲及水生鸢尾种质资源基因库建设”、“设施栽培蔬菜新品种引进示范与种苗产业化推广”等10项省级、10多项市级科研项目以及10多项省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放在园区或借助园区条件进行实施。另外,学院还为合作公司提供技术支撑,帮助他们建立科技研发平台,如与中国农科院合作建设太空种子(豇豆、甜椒等)栽培繁育基地。南通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校建设一流实训基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建设一流示范基地,普及农业科技知识,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建设一流科研基地,搭建技术研发平台,提升科技服务能力都是属于典型的产学研合作项目。

(4)服务“三农”及区域经济发展。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实施“百县千企万户服务工程”,开展科技服务万里行等系列活动,积极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每年创造的社会效益数以亿计,为学院所在地潍坊市成为全国第一畜牧大市、为山东成为全国畜牧大省、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被确定为山东省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农林牧渔类国家级师资培训基地。

青海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立足青海省资源条件和农牧业生产实际,以“校企联合,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产教研融合、校企合作,在省内外共建立了85个实验实习基地。同时,与企业合办饲料技术应用培训班,对湟源县规模化养殖企业、养殖户负责人及技术骨干进行培训。培训中,重点讲授了饲料生产、使用和适应该区域牛、羊,猪,禽及其它经济动物生长阶段的饲料配方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养殖户合理使用混合饲料及科学标准化饲养的能力,为地方培养更多的畜牧类技术技能型人才,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为实现“农区现代化畜牧业示范县”建设提供科学支撑。

3农业职业院校深化产教融合的几点思考

3.1要充分认识到开展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内涵

一是要充分认识到产教融合的目标是协调运作,实现共赢,产教融合的基础是人才共育,过程共管,信息共享机制,产教融合的结果是风险、成本、利益共担和成果共享。

二是要充分认识到在校企合作育人模式中,工学结合是本质,校企合作是条件,顶岗实习是形式和载体。校企合作中的“合作育人”不同于“劳务用工”,“合作与互利”是多方深入合作的成功关键点,应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平台,抓住政府的“推手”作用,制定保障制度,将校企合作从初步的表面合作向成熟层面推进,确保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组织与运行” 形成长效机制顺利进行。三是要充分认识到农业职业院校开展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更多的是科技服务,服务“三农”,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从狭义上讲,农业职业教育就是为农业及为农业服务的行业培养人才的职业教育,是培养农业应用创新型人才的有效教育模式。对于农业职业院校来说,践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应是农业高职、中职院校同科研单位、涉农企业、农业推广部门、广大农户等合作,更多的是以研究和推广农业农村农民急需的各种应用技术,促进农业新成果、新品种和新技术在农业企业和农民中的应用,达到区域经济发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为目的。同时各院校在合作的现实环境中促使教师与生产和科研结合,学生工学交替、顶岗实践等,促使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为生产服务的本领,并获得企业生产对人才的需求信息,学生得到实践锻炼,综合素质全面提高。

3.2要充分发挥校企资源优势,实现校企资源共享

一是强化“专业跟着产业走、教学跟着生产走”的“两跟理念”,构建并继续完善现代农业职业教育以及合作多赢开放办学的“两个体系”。应注重与当地企业、行业的相互沟通和相互交融,发挥行业指导作用,逐渐实现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与职业、课程教材与职业能力、培养过程与生产过程的五个对接,根据农林行业及涉农行业各工种岗位的特点,积极开展专业教学改革,逐渐构建基于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专业服务产业、校企合作、基地建设、社会服务、农民培训、技术推广的产教融合模式。

二是利用行业集团优势,加强产学研合作,形成农业技术研发中心,建设开放性实训基地。如通过“市场主导、项目带动、专业链接、四位一体、资源共享”的农业职教集团产教融合办学模式,构建职教集团学校、企业产学研合作科研开发与技术服务机制。

三是校企深度融合必须遵循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在政府做好经费保障的前提下,面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在双赢、诚信、融通的基础上,通过紧密型校企合作,实现基地、招生、教学、科研、就业一体化,促使教学、科研全面提升,带动招生、就业良性循环的高职教育育人模式。

4结语

农业发展靠科技,科技进步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这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发展农业职业教育,是都市型现代农业建设的迫切需求 ,是培养新型农民的迫切需求,是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迫切需求。农业职业院校牵头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对学校而言,促进了教学改革,提高了教学质量,对学生而言,实现学生角色向职业人角色的转变,并在职业训练中快速成长,对企业而言,解决了用人的后顾之忧,对“三农”服务而言,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对社会而言,提高了就业率。总之,不断创新产教融合模式对促进区域教育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马树超.校企合作: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主线[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1):28-33.

[2]张俊玲.我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案例评述——以20所职业院校典型案例为例[J].职教论坛,2013,(3):21-24.

[3]胡新华,马 广,王理凡.校企双主体共建“厂中校”的探索与实践——以皇冠学院为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8):39-41.

[4]高静娟,刘秋平.基于利益驱动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建立途径探索[J].现代企业教育,2014,(10):295.

[5]许文全.基于利益链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J].学园,2013,(21):38-39.

[6]杜世禄.努力探求“五位一体”高职教育办学新模式[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5-7.

Case Study of College-Enterprises Cooperation of Agricultural Vocational Colleges

WU Wei, WANG Yun-jiang

(Yangli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Yangling, Shaanxi 712100, China)

Abstract: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teaching, cooperation of college-enterprises is the key point for vocational education, as well as the core task of vocational colleges. To establish the cultivation model of talents and fulfill the cultivation aim of "talent cultivation, service with scientific knowledge, teachers training, post practice and employment" is the basic requirements for vocational education. With some cases studie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how to deepen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teaching.

Key words:agricultural vocational colleg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teaching; cooperation of college-enterprises; problems of countryside, agriculture, and farmers; case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131(2015)01-0023-05

作者简介:吴 薇(1982-),女,陕西西安人,助理研究员,教育学硕士,主要从事职业教育研究及管理、学报编务等工作。

基金项目:2013年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3Z01)

收稿日期:2014-12-25

猜你喜欢

产教融合三农校企合作
数说2021“三农”新变化
商务部:多措并举惠“三农”
2020年“三农”十大新闻
40年,时光轴下的“三农”演进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