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藏药匙叶翼首草代用品基源与研究现状的文献调查

2015-02-14朱建英陈德道孟宪华张樱山

中药与临床 2015年2期
关键词:藏药药材研究

朱建英,陈德道,孟宪华,张樱山

·品种品质·

藏药匙叶翼首草代用品基源与研究现状的文献调查

朱建英,陈德道,孟宪华,张樱山

“翼首草”为常用藏药,包括多种药材,而中国药典中收录的为川续断科植物匙叶翼首草的干燥全草。随着翼首草需求量的增加,供不应求的局面日益严重,对翼首草代用品进行研究显得越来越重要,通过检索文献资料,对“翼首草”正品和代用品的基源、生境分布、功能主治、化学成分、临床应用历史与现状进行文献调查,明确了正品和代用品的应用和研究现状,可供从事藏药新药研究的科研工作者和藏医药临床工作者参考。

翼首草;代用品;基源;化学成分;临床应用

藏药“翼首草”为常用藏药,包括多种药材,藏语名[1]为榜孜毒乌、榜子毒乌、榜孜夺吾等,在“南派藏医药”中,翼首草被喻为地上“七种仙草”之一,应用广泛,在《晶珠本草》[2]、《藏药志》[3]、《中华本草·藏药卷》[4]、卫生部藏药标准[5]及中国药典一部[6]中均有收录。《卫生部藏药标准》及201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收录的药材为川续断科植物匙叶翼首草Pterocephalus hookeeri的干燥全草,并收录含有翼首草的藏药成方制剂十余种,均被研发成具有良好疗效的藏成药。近年来,由于藏药的开发和人民群众接受程度的提高,生产规模扩大,用药量急剧增加,匙叶翼首草资源日趋减少,供不应求的局面日益严重。关于翼首草药材的化学成分、药理等研究相对较多,对其进行代用品研究显得越来越重要。通过文献检索,对匙叶翼首草及代用品的基源与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翼首草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1 药材代用品的应用历史和现状

2007年国家新修订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附件1:中药、天然药物注册分类及申报资料要求[7]中说明:“新的中药材代用品”是指替代国家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处方中的毒性药材或处于濒危状态药材的未被法定标准收载的药用物质。唐仕欢等解释“中药材代用品”:与被代用药材具有相同性味、归经、功能主治,具有相同的药理作用性质和相近的作用强度,能够反映该药传统用药经验及具有临床作用的药物[8]。

中药材之所以会有代用品,主要原因是某药材为毒性药材或资源出现短缺,而临床上又不可或缺的情况下,以功效相近的药材进行代替。中药材代用品应用历史源远流长[9]。如汉代张仲景曰:“无猪胆,以羊胆代之”;千金方三因石子汤用猪肾,注云:“无猪肾,以羊肾代之”;千金翼秦王续命十八风散,用牡荆子,注云:“若无,用柏子仁代”。近年来,动、植物药材的需求量剧增,10年间翻了3倍,使大量的药用资源处于濒临灭绝的边缘,基于

此,不少科研工作者进行了大量的中药材代用品研究[10]。

目前,对濒危动物的关注较多,其替代品的研究起步较早,现在已有多种代用品代替正品入药[10],如犀牛角可用水牛角代用;熊胆可用引流熊胆、合成人工熊胆粉、猪胆等代用;麝香可用人工麝香代用;牛黄用天然牛黄、培植牛黄、体外培育牛黄代用;僵蚕常以僵蛹代替等。动物药材代用品的研究扩大了药源,对中药的发展和濒危动物保护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植物药材代用品研究方面,多集中在珍贵濒危植物药材研究,但进展不快,研究杂乱无序,没有系统的构思,有关代用品研究的“系统方法学”和“总体战略”几乎处于空白状态,大部分均属于理论上可行或可以考虑替代等,对替代品的化学成分、毒副作用、临床疗效、长期效应等缺乏深入研究,从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药源紧张和保护濒危珍稀植物之间的矛盾[11],而药源紧张一直是制约中药发展的瓶颈。随着濒危植物药材数量的增多和形势的日益严峻,对代用品的研究也应得到足够的重视。

由于民族地区多是高原、盆地、沙漠等自然环境恶劣的地区,生态脆弱,具体物种的资源储量有限、种群更新速度慢,药材采集后难以恢复,产业开发相继带来了资源枯竭、生态环境破坏等不可持续利用问题,进行民族药材代用品研究,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

2 翼首草代用品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卫生部藏药标准》及201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收录的翼首草为川续断科植物匙叶翼首草Pterocephalus hookeri (C. B. Clarke) Hoeck (又名匙叶翼首花) 的干燥全草。匙叶翼首草生长于3200~5700 m的向阳山坡、草地、草甸、林间、林缘,生长环境特殊,野生资源少,生长缓慢,人工种植生长周期长,加之药用需求量大,乱采乱伐等原因,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在市面上已属于紧缺藏药材[12],2000年西藏自治区科技厅将其确定为Ⅰ级濒危藏药材[13]。为缓解翼首草的药用压力,保护野生匙叶翼首草资源,实现翼首草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寻找代用品已成为重要途径之一。另外,由于青藏高原幅员广阔,地形复杂,历史上交通不便等原因,翼首草类药材生长环境不同,大小各异,但形态与性味较相近,不同藏区的医药工作者使用不同品种的翼首草入药,成为习用品,其疗效与正品药材相当,并被权威藏药典籍[1~6]收录,对习用品药材资源进行筛选,扩大药源,是很有意义的。

文献记载[2~6],翼首草正品为匙叶翼首草,代用品为裂叶翼首草(又名裂叶翼首花)、唐古特雪莲、美丽风毛菊。通过文献检索,从药材基原、生境分布、性味和功能主治、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整理研究,为翼首草代用品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3 四种药材的基源

3.1 匙叶翼首草

藏译音邦子拖吾[3],本品为川续断科植物匙叶翼首草Pterocephalus hookeri (C. B. Clarke) Hoeck的干燥的带根全草[6],生长于高山的山沟处,茎长,叶片不裂,花白色,老后状如老人头[3]。夏末秋初采挖,除去杂质,阴干。本品法定标准收载于卫生部藏药标准和201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5,6],被列为“翼首草”类药材中的正品。

3.2 裂叶翼首草

藏译音邦子加尔巴合见,又名敦布如达[3],本品为川续断科植物裂叶翼首草Pterocephalus bretschneideri (Batal.) Pretz. 的干燥的带根全草,生长于土质好的山坡,叶有粘液,深裂。7~8月采挖,洗净,阴干,切段备用[3]。裂叶翼首草在四川西昌地区称岩七,会理叫爬岩夕,木里叫小铜锤,在西昌地区,用以祛风除湿,活血化瘀,止痛,身体虚弱者和孕妇忌服,其用法和匙叶翼首草相同[14]。

3.3 唐古特雪莲

藏译音鲁子拖吾[3],本品为菊科植物唐古特雪莲Saussurea tangutica Maxim. 的干燥的带根全草,多年生草本,生长于土质好的草甸,叶片浅裂,被毛,花柄长,气味芳香,或有叶片不裂,被毛,花梗短,气味芳香两者。7~8月采挖,洗净,阴干,切段备用[4]。

3.4 美丽风毛菊

藏译音鲁子多保[2],又名漏子多吾,本品为菊科植物美丽风毛菊Saussurea superba Anthony, f. pigmaea Anthony的根,生长于土质好的高山草甸,叶片不裂,被毛,花黑色,有斑点,气味芳香[2]。10月挖根,洗净,阴干,切段备用[3]。

4 翼首草类药材的生境分布

翼首草类药材主要分布在我国西藏、青海、四川、云南、甘肃等地,以及尼泊尔、锡金、不丹、

印度等国。具体分布见表1。

表1 翼首草类药材的资源分布

翼首草类药材为多年生草本,采集后需生长多年才能再次采集,均分布于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极易遭到人为破坏,破坏后环境难以恢复,为实现翼首草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应进行保护性开发。保护匙叶翼首草资源有两种途径,一种是人工种植,另一种是寻找替代资源。人工种植由于育种和栽培技术难度大,投入高,回报率低[12],很难在短时间内解决,所以用代用品代替匙叶翼首草成为一条重要途径。对翼首草代用品进行研究开发既解决了资源问题,又保护了自然生态平衡。

5 翼首草类药材的性味、功能主治

各品种的性味、功能主治见表2。

表2 翼首草类药材的性味、功能主治

四种翼首草类药材性味相同,功能主治也相似,说明藏医将四种药材均作为“翼首草”入药是有理论依据的。

6 翼首草类药材的化学成分

翼首草类药材主要含有皂苷类、环烯醚萜类、黄酮类和生物碱类成分,另外还含有甾体、糖、长链烷烃、甘油酯等化学成分。具体品种的化学成分见表3。

表3 翼首草类药材的化学成分

四种翼首草类药材主要化学成分相似,因为化学成分与功能主治之间有一定的联系[23],化学成分的相似性说明他们功能主治方面具有相似的作用,由此可知上述藏药材在治疗疾病方面是可以相互代用的。

7 翼首草类药材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7.1 药理作用

迄今为止,四种药材中,药理作用研究较多的是匙叶翼首草,其他品种的研究较少。匙叶翼首草的主要药理作用为:

翼首草的有效部位[1]对于实验性佐剂关节炎动物模型原发性炎症及继发性关节炎均有较好的抗炎效果,并能减轻滑膜的病理改变,同时也有明显的镇痛作用,这与藏医临床以翼首草治疗风湿、类风湿关节炎,消炎止痛的应用相吻合;翼首草正丁醇提取部位总皂苷[1]可显著抑制大鼠足肿胀与小鼠棉球肉芽肿的增生和小鼠耳肿胀程度,对急性炎症的渗出和水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具有显著的抗炎活性,其抗炎的作用与消炎痛效果相似;翼首草乙醇和水提物[24]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和抗炎作用,其中,水提物镇痛作用强于乙醇提取物,而抗炎作用弱于乙醇提取物,这可能是水提物与醇提物所含化合物类型不同造成的。

7.2 临床应用

卫生部藏药标准和中国药典一部收录有十几种含翼首草药材的藏药复方制剂,如十二味翼首散、清肺止咳丸、九味青鹏散、洁白丸、二十五味驴血丸、二十五味余甘子丸等,均具有良好疗效。十二味翼首散[1]和四味藏木香汤散治疗流行性感冒具有良好效果;洁白丸[1]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胃溃疡有显著的疗效,未出现毒副作用及过敏等不良反应, 总有效率达89.29%;二十五味驴血丸[1]治类风湿关节炎,总有效率达96.7%;藏药然降多吉胶囊[1]是在四川省

甘孜藏族自治州藏医院藏医验方制剂的基础上研究开发的三类中药 (藏药) 新药制剂,能散寒除湿,消肿止痛,临床用于寒湿阻络型类风湿性关节炎,对关节疼痛、屈伸不利有显著疗效,翼首草为该制剂中的主药。

8 结论

通过对“翼首草”类药材植物基源、功能主治、化学成分、临床应用等多方面的文献调查,可以看出藏药“翼首草”属于一名多药,包括匙叶翼首草、裂叶翼首草、唐古特雪莲和美丽风毛菊4种药材。翼首草类药材虽然基源不同,但主要化学成分均为皂苷、环烯醚萜苷、黄酮、生物碱等,性味相同,均具有解毒除瘟,清热止痢,祛风通痹等功效,故笔者认为,不同藏区藏医将4种药材均作为翼首草入药是有理论依据的。

翼首草类药材的化学成分研究比较充分,且主要化学成分类型相同,佐证了四种药材均作为“翼首草”入药的合理性。虽然匙叶翼首草的药理作用研究多,且与藏医用来治疗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消炎止痛的应用相吻合,但三种代用品药理作用研究较少,鉴于四种药材功能主治相同和化学成分类型的一致性,医药工作者对其展开相关药理实验,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而且这也将是翼首草研究的热点之一。

在藏药现代化研究中,同一味药使用不同的药材入药容易在制剂配方和临床应用方面引起混乱,不利于质量标准控制,所以在有翼首草入药的配方中,均规定以正品药材匙叶翼首草入药,藏成药需求量的激增使匙叶翼首草药材供不应求。人工种植和用代用品入药成为解决该矛盾的主要方法。匙叶翼首草人工种植虽然已经试验成功[12],但家种育种培育困难,种植难度大,周期长,与采挖野生药材相比效益低下,短期内难见到好的经济效益,难以向群众推广。国家应有针对性的对人工种植药材进行一定的财政支持,扩大匙叶翼首草种植面积,逐步以人工种植的翼首草代替野生资源,减少对野生资源的采挖。在短时间内,用代用品代替匙叶翼首草成为解决资源瓶颈的一条重要途径。为确证代用品可以代替翼首草入药,进行基源考证及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1] 庞伟.藏药翼首草的研究与应用[J].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07, 13 (5): 63.

[2] 蒂玛尔·丹增彭措.晶珠本草[M]. 毛继祖,罗尚达,王振华,等编译.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8: 137.

[3]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藏药志[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 1991: 104.

[4]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藏药卷[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 366.

[5] 卫生部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藏药:第一册 [S].北京: 学苑出版社, 1995: 138.

[6]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S].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358, 416, 955.

[7] 药品注册管理办法附件1:中药、天然药物注册分类及申报资料要求[S].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令第28号公布, 2007-10-1.

[8] 唐仕欢,邵爱娟,林淑芳,等.中药替代品研究现状与展望[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2011, 25 (2): 83.

[9] 谢宗万.关于中药代用品问题的探析[J].中国药学杂志, 1995, 30 (10): 632.

[10] 余宙,赵向峰,周蓉,等.几种中药代用品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07, 27 (5): 656.

[11] 索风梅,陈士林.论濒危中药替代品的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 2006, 2 (4): 68.

[12] 雷菊芳,秦临喜.藏药材种植研究和产业化问题探讨[J].中国现代中药, 2007, 9 (5): 35.

[13] 卢杰,兰小中,罗建.林芝地区珍稀濒危藏药植物资源调查与评价[J].资源科学, 33 (12): 2362.

[14] 《全国中草药汇编》编写组. 全国中草药汇编(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6: 688.

[15]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 中华本草[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 7007.

[16] 徐彦,吴春蕾,刘圆,等.唐古特雪莲的化学成分研究[J].中草药, 2010, 41 (12): 1957.

[17] 田军,吴凤锷,丘明华,等.匙叶翼首花的化学成分[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00, 12 (1): 35.

[18] 张艺,李文军,孟宪丽,等.藏药翼首草化学成分的研究[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2, 25 (3): 41.

[19] 关昕璐,阎玉凝,任子和.翼首草中糖的含量测定 [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26 (4): 66.

[20] Jun Tian,Feng-e Wu,Ming-hua Qiu,et al. Two triterpenoids saponins from Pterocephalus bretschneidri [J]. Phytochemistry,1993,32 (6): 1539.

[21] 田军,吴凤锷,丘明华,等.裂叶翼首花的化学成分[J].云南植物研究, 1995, 17 (l): 108.

[22] 陈丽.美丽风毛菊化学成分的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09.

[23] 陈德道,孟宪华,张樱山,等.藏药“生等”的基源与临床应用之文献调查[J].中国中药杂志, 2012 ,37 (20): 3147.

[24] Li Zhang,Jan-Juan Hu, Jian-Wei Lin,et al. Anti-infammatory and analgesic effects of ethanol and aqueous extracts of Pterocephalus hookeri (C.B. Clarke) Hoeck [J]. 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 2009, 123 (3): 510.

(责任编辑:蒋淼)

Literature survey on the botanical origin and research of traditional Tibetan medicinal herb Yishoucao and substitutes/

ZHU Jian-ying, CHEN De-dao, MENG Xian-hua, ZHANG Ying-shan//(Gansu Cheezheng Tibetan Medicine Co., Ltd., Lanzhou 730000, China)

“Yishoucao” is acommonly used Tibetan medicinal material, including many medicines. Only Pterocephalus hookeeri (C. B. Clarke) Hǒeck is recorded in Chinese Pharmacopoeia. Increasing application of “Yishoucao” results in the situation of demand exceeding supply. Therefore, the study of “Yishoucao” substitutes is important. The botanical origin, habitat and distribution, effect and indication, chemical constituents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Yishoucao” and substitutes are investigated based on a large number of documents and papers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and research status of each medicine material. The paper can provide some useful information for the researcher focusing on Tibet medicine and Tibetan clinical staffs.

Yishoucao;substitutes;botanical origin;chemical constituents;clinical application

R 29

A

1674-926X(2015)02-004-04

甘肃奇正藏药有限公司,甘肃 兰州 730000

朱建英(1981-),女,本科,主要从事藏药新药的研发 Email:zjy@qzh.cn

Tel:(0931)8558452 13919046566

2014-07-11

猜你喜欢

藏药药材研究
道地药材变成致富“金叶子”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春季种什么药材好?
药材价格表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藏药佐太中汞在小鼠体内的蓄积
藏药的采集加持、炮制
藏药新药研究开发的战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