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法国中尉的女人》看约翰·福尔斯的创新意识

2015-02-13王玲玲

关键词:中尉维多利亚查尔斯

王玲玲

(盐城工学院 外国语学院,江苏 盐城 224000)

英国小说家约翰·福尔斯(John Fowles,19262005)被认为是当代英语世界最伟大的作家、第一位后现代作家。他还是当代英国文坛的一个勇于创新的作家,是20世纪60年代英国作家逐渐摆脱传统束缚的突出一例。二战之后,英国小说处在“十字路口上”,面临着困境,西方小说界一片悲观论调,充分反映了文学的“低谷”状态。面对小说的尴尬困境,约翰·福尔斯勇于探索,敢于创新,最终脱颖而出,在躁动不安的60年代,他一连出版了3部小说佳作《收藏家》、《魔法师》、《法国中尉的女人》。“作为文学探险者,福尔斯尝试了繁杂多样的风格、技巧和创作方法。”[1]他的叙事实验促人思考,激发想象,他对西方文学遗产既继承与借鉴,又扬弃与超越,其风格与技巧的多样性、复杂性是无法用“后现代”一词来简单概括的[2]169。

《法国中尉的女人》是福尔斯最重要,最有创新的作品。作品中福尔斯的艺术创作理念可见一斑:“小说的创新不一定要‘牺牲经典现实主义所含有的明晰与人文主义价值观’。艺术中的线条、色彩、色调及其他手段如果不带有人的直觉和感情,如果与现实毫无关联,就会导致纯粹的抽象,从而禁锢艺术家的人格与自我。”[2]49在这篇小说中,福尔斯以当代的视角审视了维多利亚时代英国的风俗和道德,让读者看到了19世纪英国维多利亚盛世时期的生活百态,同时也有力地抨击了维多利亚时代英国贵族阶层的精神空虚和堕落以及传统和道德的虚伪性,充分表现出20世纪人文知识分子的忧患意识。这篇小说不仅使他在商业上大获成功,销售量居高不下,还使他声名鹊起,小说被评论界誉为英国小说异军突起的杰作。福尔斯也因此被评论家称为“英国后现代实验小说的伟大先驱”,以致影响了后来的一大批年轻的小说家。《法国中尉的女人》之所以独领风骚,好评如潮,是因为福尔斯在创作技巧上不仅注意模仿,更致力于创新。不仅在形式实验、叙述技巧和文体风格等方面独具创新意识,而且在哲理内涵、思想深度和艺术观念上与时并进,并具有很强的趣味性。本文从后现代戏仿、时空误置、开放式结局方面探讨约翰·福尔斯的创新意识。

一、后现代戏仿

《法国中尉的女人》的重要创新之处就是对维多利亚小说风格的戏拟,对现代小说危机的自我意识,具有明显的后现代特色[2]50。戏拟(parody),又称戏仿,滑稽的模仿,其方法是通过对历史事件和人物、日常生活的某些现象及古典文学名著的题材、内容、形式和风格进行夸张、开玩笑的加工改造而达到嘲笑讥讽原作或表达自我主题的目的。在《小说创作笔记》一文中,福尔斯曾这样发问:“为什么我要费尽心机地使用杰出大师们无法超越的形式来进行写作?”福尔斯认为,对传统形式的恪守是不可行的,然而完全摒弃传统形式,一味追求新形式而牺牲艺术的其它目的同样也是不可接受的。因此福尔斯认为,只有采用戏拟的形式,通过滑稽模仿或拼凑的方式,才能突破“乌木塔”(象牙塔)的当代困境。在《法国中尉的女人》中,福尔斯对维多利亚时期小说进行滑稽模仿,而且模仿得很成功。文章开端作者对莱姆海湾、大海、海岬、壁垒、伦敦、孤独地站在海岬一头的黑衣女郎萨拉的描写是对托马斯·哈代笔下的女性形象的戏仿。第11章里写到:“19世纪中期的伦敦,社会上已经形成富豪阶层。当然,高贵的血统是任何东西取代不了的,但是人们已经普遍认为:只要有钱,头脑又好,就可以制造出合格的可以接受的社会地位。”在为女儿选择男友时,“欧内斯蒂娜的母亲作了慎重的调查。这是一幢可以俯瞰海德公园的豪宅,任何一个男青年要进入它的客厅,都必须事先经过审查,其严格程度比起现代安全部门对原子能科学家的审查毫不逊色。”[3]69此处对维多利亚时期上层人物生活剪影的戏仿之意跃然纸上。福尔斯在小说的每一章,都戏仿了19世纪小说的体例,在每一章节的序言里,都冠以警句或者引用当时的历史文献和报纸报刊所登载的政治要闻,把社会调查的真实材料作为脚注,尽量把它打扮成历史小说。文中,福尔斯甚至对一些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戏拟,他把马克思有关人类的解放语录用作小说的前言,不仅具有后现代的戏拟意味,而且也是他对人与自我的复杂性深感困惑的反映[2]167。此外,文章还对19世纪社会环境、细节做出了精确的临摹戏仿。可以看出,福尔斯在精确地临摹维多利亚时期小说家笔法的同时,又无情地嘲弄这一笔法。其目的在于揭露资本主义社会虚伪的传统道德观和社会生活百态,反射出当代人文思想家忧国忧民,对历史的反思和批判[4]103。

二、时空误置

《法国中尉的女人》用惊叹的笔法栩栩如生地临摹了维多利亚时期英国的生活画卷,让读者深信这一故事的真实性,但是当读者被小说中所创造的情境和氛围深深吸引时,作者采用“全能视角”的传统手法,以叙述者的身份突然介入故事的发展,提醒读者叙述者是当代人[5]。这种具有创新意义的“时空误置”在小说中比比皆是。作者把19世纪遥不可及的现代化物品随意插入到19世纪的英国的情景中,时间反差和时代对比十分明显。叙述者时而用维多利亚人的口吻、语言津津乐道地讲述当时的故事,时而以现代人的口吻对故事评头论足,时而又客观中立,以旁观者的身份对两个时代加以比较。如第三章,在描写了查尔斯回到旅馆的消极情绪后,作者又富有想象力地写道:“尽管查尔斯喜欢以年轻的科学家自诩,即使将来听到发明飞机、喷气发动机、电视、雷达的消息,也不会感到过分惊奇。”[3]9这就造成“时代误置”的强力冲撞效果。在小说的前十二章,作者摆出维多利亚时代小说家冷眼旁观、高高在上的姿态任由故事发展,但小说第十三章却用第一人称公开插话说:“但是我生活在罗伯·格里耶和罗兰·巴特的时代;如果这是一部小说,它不可能是一部现代意义上的小说。”我们还可发现小说中的主要人物们的行为与现代社会思潮有影响的弗洛伊德、萨特、希特勒、马歇尔等的理论互为关照[6]170。作者运用时间的反差和时代的对比,其目的就是站在20世纪的时间点审视过去,这不仅是对19世纪维多利亚时代传统和道德审视与批判,也是对资产阶级的鞭达与批判。

三、开放式结尾

传统小说的结尾一般只有一个因果关系的大澄清,而福尔斯却给《法国中尉的女人》设计了4种不同的结局,充分反映了作者独具匠心的结构设计。第一种结局,在第44章,查尔斯接受命运的安排,向尊奉世俗妥协,同欧内斯蒂娜结婚。两人的婚姻并不美满,但是他们生活在一起,最后查尔斯比她多活十年(在此期间一直不停地悼念她),他们生儿育女任其自然,可能生六七个吧。第二种结局,在第60章,查尔斯在挣脱层层束缚之后幻想着与萨拉团聚,结成琴瑟之好。第三种结局,在第55章,作为历史学家福尔斯化身的大胡子男人叙述者突然在火车上遇见查尔斯,思索着要让查尔斯在旅途中结束生命。第四种结局,在第61章,查尔斯历经三年的艰难寻找终于见到萨拉时,已经获得独立和自由的萨拉拒绝了查尔斯的求婚,理由是她“习惯了孤独”,并明确表示想要继续保持自由的状态。而查尔斯可能选择的身份只能由叙述者或读者或其他人去猜测。每一种结局都体现作者的一种用意,如第一种花好月圆式的结局是对维多利亚时期小说公式的嘲笑,第四种结局向读者传递的是在一个男性意识形态入侵和占领的时代,勇敢冲破男权藩篱,追求独立,追求自由,希望维持女性自我的新女性形象。而总的说来四种结局并存代表了小说美学的一个新观点,即小说本身是开放的艺术形式,应该把“艺术空白”留给读者,让读者参与对作品的编造和想象,给读者更多的思考空间,让读者感悟小说的艺术价值,探索人性化的内涵和艺术化的人生[7]56。福尔斯把对小说艺术的革新和对读者的关怀结合起来,表明了他替现实主义小说找到了新的出路。

在《法国中尉的女人》中,约翰·福尔斯极富创造性的运用种种写作技巧,在继承和借鉴文学传统的基础上,又对文学传统进行了突破,在文本的建构中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和实验。他的思维想象超凡脱俗,故事情节构思引人入胜,刻画人物别具特色。福尔斯的这些种种创新实验最终让《法国中尉的女人》完美呈现,成为福尔斯当之无愧的代表作,及20世纪60年代英国后现代小说的扛鼎之作。同时也让福尔斯成为“英国后现代实验小说的伟大先驱”,在世界文坛独领风骚,熠熠生辉,留名青史。

[1]Pifers E.John Fowles[M].Boston Mass:G K Hall,1986:105.

[2]张和龙.后现代语境中的自我——约翰·福尔斯小说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3]约翰·福尔斯.法国中封的女人[M].陈安全,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

[4]杨秀萍.论《法国中尉的女人》的文化反思与历史批判[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14(11):102-103

[5]王佐良,周钰良.英国20世纪文学史[M].北京:外语教学和语言研究出版社,2006:423.

[6]魏强华.从《法国中尉的女人》看约翰·福尔斯创作的独特性[J].怀化学院学报,2006(5):170-172.

[7]王玉洁.论《法国中尉的女人》写作艺术中蕴涵的哲学观[J].电影文学,2007(9)下半月:55-56.

猜你喜欢

中尉维多利亚查尔斯
Tricks or Treats
My New Teacher
维多利亚圣母修道院
维多利亚时期的人是如何发明“短途周边游”的?
“二货”拍照欢乐多
帮忙
女佣
这很值得
中尉的微笑
毛岸英曾被授予苏军中尉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