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研与实践是优秀音乐教师专业成长必经之路
——以郑州市郑东新区中小学传统音乐即兴创作教学实验教师专业成长为例

2015-02-13张亚丽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变易手法创作

张亚丽

(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福建福州350000)

科研与实践是优秀音乐教师专业成长必经之路
——以郑州市郑东新区中小学传统音乐即兴创作教学实验教师专业成长为例

张亚丽

(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福建福州350000)

在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实施中国传统音乐即兴创作教学,具备可行性与可操作性,且赋予学校音乐教育新的使命。本文结合笔者对河南省郑东新区“海峡两岸中国传统音乐即兴创作教学法实验基地”实验教学的调查研究,从树立创造性的音乐教育观念、教学技能学习与培训、教学实践与反思三个方面,论述在中小学中国传统音乐即兴创作教学中,实验教师的教学成长与专业发展。

中国传统音乐;即兴创作教学;教师成长;专业发展

中国传统音乐即兴创作教学,是指以中国传统音乐作品(包括民歌、传统器乐曲等)为主要教学内容,以中国传统音乐最主要的创作方式——“即兴创作”为主要教学手法,让学生在继承传统音乐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的即兴创作手法对作品原型进行即兴创作,产生自己的创编作品,以此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兴趣与热爱。

“中国传统音乐即兴创作教育研究”这一课题,2007年由郭小利博士首次提出,并在中小学进行了教学实践研究,实践证明在中小学实施中国传统音乐即兴创作教学,具备可行性与可操作性。该课题宝贵的研究价值与意义,及其对建构中国音乐教育体系取得的重大突破与创新,使其荣获诸项荣誉,得到专家学者和业内人士的认可和赞誉。2013年10月9日,“海峡两岸中国传统音乐即兴创作教学法实验基地”在河南省郑东新区众意路小学成功举办了开办仪式。自此,河南省郑东新区的中小学音乐教师们纷纷参与研究,开始在各自的学校开展中国传统音乐即兴创作教学实验研究。笔者于2014年9月—2015年1月,深入郑东新区实验基地,观摩中小学中国传统音乐即兴创作教学课堂,采访实验教师与学生,收集、整理实验教学课例资料,调查研究的同时也见证着实验教师的教学成长与专业发展,目睹了中国传统音乐即兴创作教学的可喜成果与发展。

一、树立创造性的音乐教育观念

实验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树立起创造性的音乐教育观念,在教会学生传统音乐原型的基础上,更注重培养学生对传统音乐即兴创作手法的掌握和运用,注重学生即兴创作能力的培养,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树立创造性的音乐教育观念,是对当下我国学校教育中“学生缺乏创造力”的关注和忧思,是“以音乐创造为核心”的音乐教育哲学观的具体体现。“以音乐创造为核心的音乐教育,指的是将‘创造’贯穿于音乐教育的音乐创作、音乐表演和音乐鉴赏的全部实践过程,使师生同为音乐的创造者、音乐教育的双主体,在观念、行为、能力方面得以健全发展。”实验教师始终秉持创造性的音乐教育观念,注重自身音乐创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注重学生音乐创作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把创造性的音乐教育观念贯穿于中国传统音乐即兴创作教学课堂,不断的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和专业发展。

二、学习中国传统音乐音乐创编技术

在中小学实施中国传统音乐即兴创作教学,教师对教学手法、理论基础、教学技能、相关教学方法的学习和掌握,是进行中国传统音乐即兴创作课堂教学的前提条件。据笔者调查研究,可将中国传统音乐即兴创作教学的学习与培训归为以下几类:

1、学习中国传统音乐即兴变易手法与教学技能。“即兴变易手法就是在中国传统音乐进行即兴创作时,所运用的音乐发展手法。······实际上,创作者在长期的无数次的艺术实践的积累中,却有越来越深入的思索和布局,经过理性分析,其中的规律也就显现出来了。”“中国传统音乐即兴创作中的即兴变易手法大致有:重复法、变奏法、展衍法、集连拆穿法、变腔法等。”以上概念引申到中小学传统音乐即兴创作教学中,教师需要学习与掌握的中国传统音乐即兴变易手法包括:歌词即兴变易法、重复法、节拍节奏变易法、节奏扩展法、节奏压缩法、旋律扩充法、减字法、旋律简化法、加花法、移位法、移调法等。笔者在河南省郑东新区实验基地调查研究发现,郑东新区教育局领导和实验教学的组织者,非常重视对实验教师的培训,曾三次邀请郭小利博士赴郑东新区,为实验教师进行传统音乐即兴变易手法与教学技能的培训。通过观摩郑东新区的中国传统音乐即兴创作教学课堂,笔者发现,对实验教师进行中国传统音乐即兴变易手法与技能的培训,是实施中国传统音乐即兴创作课堂教学的前提和基础。

2、对中国传统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与培训。中国传统音乐即兴创作教学,是以教师对中国传统音乐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为起点的。笔者对一些实验教师进行了访谈,发现对中国传统音乐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实验教师仍有欠缺,很多人表示,一是由于自己从小对中国传统音乐作品接触不多,关于中国传统音乐知识的学校音乐教育也接触较少;二是由于大学课程的开设,很少甚至忽视开设传统音乐课程,即使学校开设了《中国传统音乐概论》或《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等课程,学生学习时也不感兴趣,大家都专注于学习西方音乐教育知识与技能,因此忽视了对中国传统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学习。针对这种情况,郑东新区实验基地为实验教师有计划的提供培训,邀请我国著名民族音乐学家、音乐教育家王耀华教授为大家讲授中国传统音乐的结构特点与创作特征,加深了实验教师对所教传统音乐作品的认知。

3、对国内外音乐教学体系中“即兴创作”教学手法的培训。在中国传统音乐即兴创作教学中,实验教师们考虑将其与国内外音乐教育体系中的“即兴创作”实践手法相结合,以拓宽中国传统音乐即兴创作教学的思路,丰富其教学手法与效果。郑东新区实验基地也为实验教师提供各类即兴创作手法的培训,如:邀请台湾著名奥尔夫教学专家郑又慧女士,赴郑东新区为实验教师进行奥尔夫教学培训,其教学过程中贯穿始终的“即兴创作”理念与实践,也给实验教师留下深刻印象,被用于中国传统音乐即兴创作课堂教学中;组织实验教师参加柯达伊教学法培训课程,学习柯达伊合唱教学或民歌创作的一些成功经验,进行中国传统音乐的即兴创作,并组织、指导学生进行尝试;组织实验教师进行打击乐的培训与学习,从打击乐的“即兴创作”手法中,汲取灵感,并尝试将之运用到中国传统音乐即兴创作教学中。

三、重视教学实践与教学反思

在中国传统音乐即兴创作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成长与专业发展,离不开不断尝试、不断调整、不断突破的教学实践,离不开对传统音乐即兴创作课堂的教学反思。中国传统音乐即兴创作教学实践,目前有以下两种教学:

1、中国传统民歌即兴创作教学实践。实验教师根据中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能力、音乐素养等情况,选择内容健康、短小鲜明、易于创编的传统音乐作品,实施传统民歌即兴创作教学。此外,考虑到传统音乐在歌词、语言、地域文化之间的差异性,为了让学生学习了解本土音乐文化,迅速进入即兴创作状态,实验教师主要选择与自身生活背景相近的传统音乐作品进行教学。以河南省郑东新区的实验教学为例,由于实验教师与学生多生活在北方方言区,因此选择了河南省、山东省、河北省等北方方言区内的民歌,开展传统民歌即兴创作教学。实验教师在备课时,认真分析所选民歌的结构特点与可变易因素,结合歌词、节奏、旋律等可变易因素,设计自己的传统音乐即兴创作教学方案与过程,在课堂上,进行即兴创作示范与展示,使学生通过教师即兴创作的作品学习各种即兴变易手法,并对传统民歌进行自己的即兴创作。传统民歌即兴创作教学实践,贯穿着“传承传统音乐作品原型——分析作品可变易因素——教师即兴创作示范与引导——学生即兴创作——教师评价与指导——作品记录与存档——教学反思”的教学实践,形成了较完整的中国传统民歌即兴创作教学模式。

2、中国传统音乐课堂器乐即兴创作教学实践。在教学实践中,实验教师选择结构短小、流传甚广的经典传统音乐器乐曲目(如《老六板》等),或者选择一些经典的传统民歌旋律(如《沂蒙山小调》、《孟姜女调》等),让学生在学会演奏之后,尝试用各种即兴变易手法对所学乐曲进行即兴创作,产生自己的音乐作品。笔者了解到,郑东新区的中小学音乐教学都开设有校本课程和小型器乐教学课程,如葫芦丝教学、陶笛教学、口风琴教学、竖笛教学、奥尔夫器乐教学、打击乐教学等,实验教师结合本校器乐教学课程,开展中国传统音乐器乐即兴创作教学。中国传统音乐器乐即兴创作教学,也贯穿着“传承——分析作品可变易因素——教师即兴创作——学生即兴创作——教学评价与指导——作品记录与存档——教学反思”的教学实践。

通过教学实践,实验教师逐渐明确中国传统音乐即兴创作的教学目标与方法,对传统音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传统音乐即兴创作手法运用更加娴熟。课后的教学反思,让教师能更加深刻的分析自己的教学,为下一次实验课积累经验。如实验教师马彦丽在其安徽民歌《凤阳花鼓》即兴创作一课的教学反思中写到:“在做教学设计时,首先我认为教师的示范非常重要。我将自己创编的曲子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自己积极主动的去探究、发现老师在创编时变化的是哪里,是怎样变化的,运用的是什么方法,这样在他创编时,先是学着模仿,当他掌握的方法更多时便会自己融入多种方法进行创编。”可见,在中国传统音乐即兴创作教学中,教学实践与教学反思,对于教师的教学成长与专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和促进作用。

小结

在中国传统音乐即兴创作教学过程中,树立科研意识,学习创编手法,实施教学实践,是优秀音乐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经之路。中国传统音乐即兴创作教学,如何形成自己独特的、系统的教学体系与模式?仍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来反复论证与实践。任何事物的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我国传统音乐即兴创作的教学研究需要各界专业力量的指导和帮助,才能真正开花结果。

G451

A

1674-6198(2015)02-0103-02

2015-01-14

该课题为全国教育科学规划2009年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青年课题“中国传统音乐即兴创作教学法的理论与实验研究”和教育部2012—2016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基金项目“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的重要子课题。

张亚丽(1989—),女,河南长葛市人,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012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音乐教育学。

猜你喜欢

变易手法创作
层递手法
缓解后背疼的按摩手法
七步洗手法
常数变易法在高中数学中的妙用
一类常微分方程的解法研究
《一墙之隔》创作谈
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的常数变易法
创作随笔
创作心得
牵引配合手法治疗颈性眩晕9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