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莫悲兮生别离
——古代离别诗情感意蕴探析
2015-02-13北京十二中戚光宇特级教师
☉北京十二中戚光宇(特级教师)
悲莫悲兮生别离
——古代离别诗情感意蕴探析
☉北京十二中戚光宇(特级教师)
古人把离愁凝聚成美丽的诗行。长亭、杨柳、灞桥、美酒……或依依不舍、无语凝噎,或故作旷达、潇洒挥手,或凝视前路、忧心忡忡……每每吟诵离别的诗句,总能从其凄美的画面、难以言说的意境中体会到复杂、真切、凄美的别情,让人回肠荡气,感慨万千,回味无穷。
虽然都是离别,但离别的人不同,离别的原因不同,离别的时间不同,离别时的心境不同,离别后的处境不同,其情感的趋向也会不同。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一、依依惜别
送别诗最常见的情感就是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这一类诗,诗人抒发的情感不似“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那般惨烈,也不似哲理诗那般理智清醒,大多是寓情于景,欲说还休,隐忍含蓄地面对送别的友人,虽然恋恋不舍却又不忍影响所送之人的心情,所以情感往往是含蓄蕴藉的依依不舍之情。例如:李白喜欢交友,留下了许多歌颂友情的作品。他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几乎家喻户晓,是历来传诵的送别名篇。这首诗抒发了送别友人时无限依恋的感情。诗人在一番交代之后,于眼前之景中寄寓了惜别的深情。“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表面看来这两句诗全是写景,其实字字含情。“孤帆”绝不是说浩瀚的长江上只有一只帆船,而是写诗人的全部注意力和感情只集中在友人乘坐的那一只帆船上。诗人在黄鹤楼边送行,看着友人乘坐的一叶扁舟挂起风帆,渐行渐远,越去越小,越去越模糊,只剩下一点影子了,最后终于消失在自己的视线之外,而诗人此时仍然久久伫立,目送流向天际的江水,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意托付江水,陪随行舟,将友人送到目的地。依依不舍之情真挚至极,充分展示了友情的美好。
二、哀愁伤感
古代社会由于交通不便,信息不通,每次别离,往往就会天各一方,音信杳无。如同生离死别,怎能不令人哀愁伤感。例如:白居易的这首经典的送别诗《南浦别》:“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细细体会,其情多么伤感。诗人送别于“南浦”,“南浦”像“长亭”一样,已成为送别之处的代名词。离人内心凄苦,此时,秋风萧瑟,木叶飘零,河水滔滔,满目凄凉。那登舟远去的友人,仍伫立船尾,一次次地回望岸边心如刀割的诗人。诗人难忍悲痛,只能劝慰友人,让他放心地去吧,切莫再回头了!其中有一个细节“一看肠一断”更具有表现力,送别之时不忍看对方一眼,因为每看一次都肝肠寸断。其情至深,其情至伤。
再如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胄》:“楚江微雨里,建业暮时钟。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诗人以雨和暮开头,渲染了凄清氛围,且绘出了一个压抑的场面,句句无不染上离愁别绪,形成浓重的压抑的氛围,诗人置身其间情动于衷,不能自已,以泪收尾,凄美无比。
卢纶的《送李端》也是如此:“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全诗句句含愁,诗从衰草落笔,大大加重了离愁别绪,寒云沉重阴冷,烘托了悲凉的心境。诗人伤别感世,遥望远方掩面而泣,哀愁伤痛笼罩全诗,感人至深。
三、赞美勉励
不同的诗人,处在不同的境况,就会有不一样的别情。诗中也会表现不一样的色彩和情感。分别之时非但没有悲悲戚戚地落泪,反而也会有阳光明媚的时候。有的是对远行之人的一番鼓励,希望远行之人能满怀希望。例如李颀《送魏万之京》:“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关城曙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莫是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诗人作为长辈,劝勉魏万到了长安之后,不要只看到那里是行乐的地方而沉溺其中,蹉跎岁月,应该抓住机遇,成就一番事业。表达了诗人对魏万的深情厚意,拳拳之情,殷殷希望,催人向上。
四、担心忧虑
当所送之人前途未卜,险境困扰,怎能不让人忧心不已?例如辛弃疾的《鹧鸪天·送人》:“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余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从诗中,我们不难看出,在词人看来,今古恨事有几千般,岂只离别一事才是悲伤的?这里,词人用反问语气,说离别并不是唯一可悲可恨的事,为什么呢?因为“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作者认为存在于人们心中、存在于人事斗争上的无形的“风波”更使人畏,使人恨,又甚于一般的离别之恨和行旅之悲。
五、豁达豪放
不是每一次离别都充满了悲伤。在众多的离别中,也不乏慷慨激昂的豪放之歌。君不见寒风萧瑟的易水边,燕太子丹率百姓长跪相送,壮士荆轲和高渐离击筑而歌,一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豪气干云,侠气冲天,足以让风云为之壮行,天地为之动容。君不闻魏晋名士嵇康,送别哥哥嵇喜从军,“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何等潇洒脱俗,寄意高远!不为离别而悲,而以旷达之心笑对人世离散。
唐代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尤为动人:“城阙辅三秦,烽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虽属意离别,却少见离愁,一点温情,几分意气,更兼雄浑与豪迈。
六、抒怀言志
送别之时,想及远方的亲朋,往往会抒怀言志。例如唐代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寒雨连江,为送别染上了凄凉的气氛。因为辛渐是诗人的同乡,辛渐返乡,亲友一定要问到诗人的情况,所以嘱托他:“家乡的亲友如果问到我现在的情况,你就说,我的为人就像那晶莹剔透的一块冰,装在洁白的玉壶之中。”以此来表明自己不为遭贬而改变玉洁冰清的节操。
古人云:“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人生旅途中,离情难免,或依依不舍或伤感哀愁,或担心忧虑或宽慰勉励,或抒怀言志或豁达开朗,但离别诗总是充满缠绵悱恻之情、哀怨凄婉之音,离别总是让人伤感,也总是让人长叹;总是让人在无奈的分别中懂得珍惜,也总是让人在痛苦的分别中体会相聚的幸福。因此,每一次别离都让人黯然销魂,每一首别离诗都显得格外凄美,每一种别情都令人荡气回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