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桂东南药文化源流述要

2015-02-13袁名泽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玉林中草药

□袁名泽

(玉林师范学院 政史学院,广西 玉林 537000)

桂东南药文化源流述要

□袁名泽

(玉林师范学院 政史学院,广西 玉林 537000)

桂东南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等自然条件造就了该地区丰富的天然药物资源,为人们在其日常生活甚或是节序中充分认识和利用其特性与利用方式提供了自然基础。该地区独特的中草药利用方式与人文风貌和丰富的宗教信仰紧密结合,成为该地区医药史上的特色。基于此,中草药利用的产业化发展十分迅速,贵港、梧州、钦州、北海和玉林的医学名流代有人出。当今,该地区的中药市场位居全国第三,玉林、梧州地区出现了不少大中型制药企业,政府对其管理也成为该地区丰富药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桂东南;药文化;源流;述要

桂东南,东临广东省,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各种热带、亚热带动植物、金属和非金属矿产资源丰富,丰富的物产使之自古成为岭南商贸重镇。但此自然条件也增加了人们征服自然的劳动量,提高了人们身患各种疾病的机率,高温多雨的气候使人易患风湿,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使此地的瘴气明显高于南方诸省其他地区,“春三月曰青草瘴,四五月曰黄梅瘴;七月曰新禾瘴,又曰黄毛瘴,九月桂花瘴、菊花瘴,又曰黄蜂瘴”①。鬼门关、第二鬼门关甚为典型。预防动植物本身给人带来的威胁,以及各种疾病的发生成了桂东南地区生活的迫切需要,也促使该地区人们充分认识当地各种动植物资源特性,他们相信“百草都是药,只要用的确”,在广西4623种中草药物种中,其中植物药4064种、动物药509种、矿物药50种中,绝大部分中草药均在该地区均十分丰富。在广西药用植物资源约占全国药用植物资源的三分之一,中草药物种数量居全国第二位。在近千种海洋生物资源和极具特色的壮、瑶、侗少数民族医药资源中,桂东南也首出一指。人们在充分认识和利用各种药用动植物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药物学知识和多种利用方式,从而形成玉林地区历史悠久、丰富多样的中医药文化。

走进桂东南百姓家,他们通常会有一本中草药典籍,其内容大致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对农产品的认识和利用,二是对野生动植物特性和药用价值的深刻认识和利用。他们把农产品分为普通食物和药用食物两大类,在普通食物中,又按其属性进行了分类和概括,并在不同时空中使用,融入日常生活和生产中,使之成为一种习俗。《容县志》②不仅介绍了许多植物的种植方法和特性,也明确说明了它们的入药方式,例如,乡人于浴佛节碾米伴姜作饬,云去虫胀。野生薯蓣入药胜过种植的薯蓣。木薯只能熟食,生食杀人。银芋、海芋不可食,海芋其根可治虐。蛾眉豆中扁夹为粗圆色白者入药,其叶可治霍乱;刀豆能杀百虫;葛根或葛薯于端阳午时采取晒干入药,能治热毒;又名莱菔,性能制麦毒,冬至摘叶阴干服之可治喉症;认为各类瓜属植物中的丝瓜、冬瓜、木瓜可入药,味苦的瓠有毒不可食。在果属植物中有安石榴、山栌可入药、橄榄佐食可解鱼毒;橙皮可熏衣,合汤饮可醒酒;香橼可蜜渍,治痰漱;柠檬其汁与糖饮之能解暑,宜母子孕妇肝虚服之最宜。木属植物中,松香、樟脑可入药,榕子可肥鱼;三月採榆荚可用作羹;梧桐子可炒食,鸡桐叶煮汤可疗足膝疾病。无患木叶与木可愈剑疮;乌桕子榨油涂发变黑,根皮捣汁饮之能疗疔疮及解砒霜毒,红色者良。漆性毒杀虫。竹属类植物中藎竹又名根竹。根叶可入药。花属类植物中,栀子仁深黄,可染绘帛,亦可入药;珍珠兰根有毒,食之杀人,蒸花露者忌之;忘忧草,怀孕妇女佩之必生男;草属植物中凉粉草,俗呼仙人草,暴晒干煮烂取汁和米浆蒸食,解暑清热;灯芯草,一名虎须,暴干可入药;吉祥草,孕妇临产时置室中可解厄,故又名解厄草;山地蓝可入药;凤尾草,採其花藏之可辟虫鱼,掘其根浸水去虫毒;仙人掌汁入目可使人失明,但可治火伤;烟、其气可御瘴气;藤属植物中金银藤,即金银花,能治一切痈疽等症;宽筋藤治风痺;白花藤解诸毒;榼藤壳储药历年不坏,解诸药毒;黄藤能解饮食毒,熬膏可充眼药;鉤藤治小儿风热,藤小鉤多为良;黄鳝藤子色黑可食,取其藤自然汁可解蔓毒。羽属类中有野鸭,食之可疗疟、鸡能治白蚁。毛属类动物中,虎以筋骨熬胶可治风湿;山羊血可治扑跌伤损及诸血症,其皮作褥可愈筋骨疼痛;豪猪;豪在项脊间,如箸白本黑端,妇人得之以金银镶之为簪,治头痛除白头屑。鳞介类动物中,円蛇有三胆:一胆附于肝止痛;一水胆白浆止渴;一胆随身,名护身胆,此胆能辟邪杀鬼,佩之吉祥,肉辟风寒;蟾蜍涎可入药;虫属类动物中,蜂入药以草蜂为良,温润益气;蝉,收其蜕可入药;螳螂,又名天马、马螳螂,其子桑螵蛸可入药;蜣螂入药治癫疾及箭镞入骨;沙蝨,行人中之,所咬处如针孔,四面有五色纹,即其毒也。如不治三两日杀人。以茅叶竹叶挑刮去之,凃苦苣汁自愈;蜘蛛集而百事喜,亦能治毒疮;除此之外,又有专门的药用动植物矿物质,共有五十八种,此处不一一介绍。在《博白县志》中也有类似之记载,恕不累赘。《陆川县志》和《北流县志》记载,同于容县,端午饮雄黄酒,又有重九登高扫墓饮茱萸酒之习俗。对与动植物和矿物质特性的认识同于《容县志》中之记载,北流还有过苦瓜节之习俗,意在利用苦瓜清火败毒,另有七月七妇人取河水甕储,名为胜水,可治疮疥,作醋尤佳。《北流县志》③记载甕菜有水陆两种,其汁可解菌毒;西瓜味甘性淡、止渴消暑、疗喉疮解酒毒,其核仁可荐茶;赤小豆利水解毒;枣子、柑子晒干均可入药;柿子润脾肺、金樱子可入药、栀子可入药、黄皮果可消食顺气;龙眼生吃伤脾,晒干或烘干可入药;白槐入药;藏红花可入药,为凉血之品;黎辨木,俗名金榕木,叶舒经活络,跌打损伤、腰骨坐闪等症,可捣汁服,并外敷治。根叶之相反;三合木,产大容山,又名枫荷桂,一树三种,有枫叶、桂叶、荷叶,最祛风湿,功用在五茄皮之上;接节木,跌打至骨折碎,非此不续;牛乳木,可治小儿脱肛;灯檠树,又名霸王鞭,簕檠。摘之如草之乳,乳有毒不可近,若跌打未损伤破皮,以其叶捣烂用酒调匀涂,神效;介属类动物中,蚬,性凉味甘,其壳研粉,亦可入药;穿山甲和鳖均可入药;凤头鸭能治痨疾。乌骨者良;动物中的狗狸,生宰取胆,下用碗载水应晒胆,汁虽干仍满,可做药品。如打击眩晕及跌打失气,取胆汁和酒服之,有起死回生之功效;蚒蛇,胆入药,畏惧葛藤;乌蛇,其口甚毒,喷鸡即死,取小者浸酒最治风湿,如人被其咬伤,以艾灸伤处立愈;扶留,即今之蔞也,嚼槟榔者,每取蒌叶寸许,和石灰咀之,可避瘴疠,去腔中积滞物;雀麻木,能消肿拔浓,可治热痢疾,亦治疗温疟;救急木,又称狗里木,入药以子红者为佳,专治疗跌打损伤血流不止;喝呼草,又称含羞草、喝夫草,妇人偷偷採之煎水浸槟榔使夫喝之,抑制悍夫,随其使唤;私茅,淫荡之人候而採之以为媚药;石劫,即仙人掌,状如人掌,色青味苦涩,与甘草浸酒服可治疗肠痔疮泻血;《北流县志》尤以其中的“经验良方”在地方之中独具特色。《郁林州志》④中有寒食日则取枫木柏木叶煎汁煮糯米饭合家各吃少许乌饭,即古之清精饭之习俗。还记载有黑糯,又称壳斑米黑,味微苦,惟用浸酒补血;据《兴业县志》⑤记载,新婚夫妇入洞房后共饮放有生姜的和气酒,有益于身体健康。绿豆,唐公之夔言,西粤无绿豆,后入京带斗余归,凡患时疾者,闻其气则愈,以期能解毒也;萝卜,旧志冬至摘取其叶阴干,服之可弥喉症,又煎水和黄糖服之可弥痢疾。木瓜根皮枝叶能治转筋脚气。生姜为益智御湿之菜,性辛、通神、避邪气,冬至日以老姜晒干食之可去瘴气。乌桕,旧志记载根皮汁饮之,能治疗疔疮,及解砒霜毒,红色者良;藤属植物中的白花藤可做解诸毒之用;宽筋藤治风痹;黄藤,服之能解饭食毒,用染色,熬膏可作眼药用;钩藤可治疗小儿风湿。博白县志记载。端午节民间用艾除病,喝菖蒲雄黄酒以避草木虫蛇,划龙舟。兴业县的十月初一为芥菜节⑥,一是因为此地芥菜丰富,二是因为芥菜有提神醒脑,解除疲劳,能抗感染和预防疾病的发生,抑制细菌毒素的毒性,促进伤口愈合,可用来辅助治疗感染性疾病;促进胃、肠消化功能,增进食欲、有明目与宽肠通便;可防治便秘的作用,故它不仅是桂东南普遍性菜蔬,而且为一种普适性中草药。

除此之外,人们对于那些有害于人体健康的有毒动植物也予以特别关注,尤其对于各物种之间的关系更是重视。《容县志》⑦记载,凡误服羊角纽者解立死,解用羊血及粪水,或者円蛇胆速效,可复生,又有熊胆叶,亦能杀人,但比断肠草稍缓慢;鳞介类动物中石墨鱼,又名石斑鱼。春夏之交与水蛇生鱼子,食之迷人,与鸡食立毙,南方溪涧之石斑鱼至春有毒,以其与蜥蜴交也;黑鱼或乌鱼,胆阴干可治喉闭;鱓(黄鳝),若身有黑点、头有黑缨者,误食杀人,俗呼为杀骨鱓;《北流县志》⑧中记载,狗豆有毒,煮熟漂水乃可食,如果牛马生食其苗,多晕睡。黎辨木,俗名金榕木,子有毒误食杀人;雀麻木,子叶剧毒,不可服食;专门记载了有害动植物及其克制法,地虎,又称大倍蜘蛛,遍体生毛,牙两钩如蜈蚣,最毒,多伏草根及木接内,人畜践之即咬人足,治疗方法:急用雄鸡冠血涂患处可救,或用烟草及羊咩木叶可解;山蜞,专集耳后,始小如针,血饱后则如指。凡山行以无患子或蒜或姜汁或茶子木涂身,则飞蜞不敢近矣;盘蝥,又名斑蝥、斑猫、斑毛。大毒,近肉即烂,误食三几个即能毙命,生长在花生树及豆角藤居多,入药材,至于中其毒较轻者可用:(1)绿豆30克、甘草10克、黄连3克煎汁服。(2)银花、连翘、紫花地丁、淡竹叶、蒲公英各30克、甘草、地榆、滑石、桔梗各20克煎服。重者急送医院;螂蛆,又名蜈蚣、百足,蛇畏之,伤人以艾灸伤处立愈;两头蛇、蓝蛇,首有大毒,尾能解首毒,土人以首合药谓之蓝蛇药,毒人立死。取尾为腊即可解;十二时虫,人被咬不可治疗;断肠草,又名苦蔓藤,形似黄精、花似芙蓉。羊食此草而肥。故人中其毒,用羊血灌治。或以伏卵未生雏者细研之和香油灌治,或以狗屎调水灌治,必令吐出方愈;羊角纽,子剧毒,救治方法同断肠草;闷陀罗,又名颠茄,人食之则颠闷软弱,须即用水喷面可解;闹羊花,最有毒,人中其毒则昏闷不醒,得水或粥或糖即解,歹人多夹此行诈骗。但可暴治跌打损伤殊效,只能外敷,不可内服;毒菌(中其毒深者、鱼羹及猪油,故与鹅鸭鱼肉同煮可杀其毒。《郁林州志》⑨记载,木薯有红白两种,叶如木瓜根如葛,茹有毒,能杀人,牛羊食其叶必毙命,冬掘根切片水平水漂五六次净毒,晒干捣粉作饽,荒年可用救饥荒,然毒漂不净,则病人慎食可也。蕨薯,根大数十斤,盛夏掘根作粉白如雪,糖煮食解暑,然性极寒,脾弱者忌食。乌麻藤根最毒,食者则肠断而死,救法:先灌猪油一碗,再服解毒药可治疗。《兴业县志》⑩记载牛耳苓叶似枇杷,木有胶,薄刨其木,浸水取胶,误食其胶必死。

百姓利用身边日常生活之食物和动植物不同特性治病,成为他们的特长。不同的宗教信仰,崇拜和纪念高僧名道除使自己做到无欲无求、心静如水之外,也使他们的医药知识不断丰富,其中佛教和道教影响至深。凡人家遇疾病,既服药,又延佛道祈祷,佛道巫掌握必要的医药学知识,遇医于仪式,是他们必备的生存之术。从药文化角度看,道教是三教中最擅长中草药医术的宗教。该地区的道教信仰起源于葛洪在此地的炼丹传说,而葛洪来此地炼丹又源于汉朝马援南征时传闻有丹砂,以及葛洪之父葛悌最后任邵陵(今湖南邵阳市)太守所听到的同样传闻。后来各时代的桂东南各地方志中均有葛洪炼丹于此的记载,各史家和文人骚客争相著文提及葛仙翁和丹砂,由此,桂东南地区民间争相信仰葛洪,为其修筑庙宇,塑立金身,顶礼慕拜。葛洪的医学贡献,不仅在于他在此炼丹,更主要在于其医学贡献,其《肘后救卒方》简称《肘后方》就是他在广东编著的一部简便实用的方书。收录的方药大部分是行之有效、采集容易的中草药,对沙虱病的记载就是其在两广地区,尤其是在桂东南地区仔细观察的结果,因为此病见于岭南。其次,该地区的药王信仰也是广西区内最集中的地区,据广西地方志记载,全区共有26座药王庙。桂东南地区就占了8处,绝大部分属于玉林和梧州两地。药王庙所祭祀和崇拜的有四人,一是三国时期的华佗,他以麻醉药闻名,而此地有不少有毒的神经麻醉动植物;二是祭祀孙真人,即唐朝的孙思邈,这是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医药学家;三是祭祀该地区土著药王冯克利,贵县人,一曰平南人,采药南山遇异人,授以无缝仙衣丹药,归而起疾,拯救患者极多验,后于贵县北山化为神。同时,三界庙中对其亦有信仰。最后一个是上古三皇。唐朝的谢映登得王真人指点,掌握医术,今亦祭祀于谢仙嶂,容县的向道士对有病百姓施以类似于雄黄之碎石相救,因而载入史册,其中有一个不知名的幻僧亦是如此。还有葛洪之仆人黄埜人对百姓亲授葛仙术,被人称为地仙。有对跛者颜应高施救之高道被百姓封为神灵,《北流县志》⑪记载曰“道士捻其两股,用针刺右足次指,针长六七寸,刺尽而止,付药如豆治之”。

桂东南药文化历史悠久,各时代的人们对其利用的历史和方法也不断更新。最早的主要利用方式是百姓在日常生活和节序中的自我利用,表现为历史上各县各乡镇出现了专门的乡村游医,这里以兴业县志中介绍的乡村游医为例说明,城里有汤平介、黎村有黎熙堂、黎享堂、黎茂生、东山村有陈秉中、谭村有何元卿;泉村有梁创琦;韦村有岑乔才、梁泰阶、谭文卿;马塘有梁肇熙、搭竹平有周武兴;太平山有梁千贞等数十人。杂症草医:枫睦村的李水润擅长驳骨和李博轩治眼病,搭竹平的黎蒙古治骨蛇,泉江村的彭三婆治疗吊气发及小孩疳疾;山心鸣水村的宁八婆治疗疳积;山心樟木塘的罗德再治疗疮疥;太平山的黄景才治疗蛇伤,百甸周三治疗跌打损伤、毒疮及驳骨⑫。以上均以草药治疗为主。如今,桂东南各市县成千上万个私人草药诊所,其数量之多、特色之鲜明成为该地区特有的医药文化现象,在贵港、玉林、梧州、钦州、北海等地分别出现了李文、王桂茹、黄色云、李振仁、吴业林、罗右善、邹崇祺、郑友丽等五十余位著名中医。药膳餐饮更是一大奇观,它以养生为核心,发展出饮料、小吃、食材等不同形式出现。为了更好地纪念葛洪的医药贡献,弘扬道教医药文化,很多地方利用葛洪采掘丹砂处立为风景区,例如,兴业的“鱼井丹砂”、北流的“勾漏丹砂里”,容县的一里石圭村产丹砂,比产句漏者异其功,视辰砂加倍。此外,容县的半月岩,北流的丹砂井,不仅增强了该地区的道教信仰,也增强了该地区的药文化底蕴,同时带来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同时,该地区颇具特色的药物学专业知识和技能在断地实践中得以改进和提高,出现了玉林制药厂、百源堂等十几家制药厂,其中主要品牌有“五宝”:正骨水、云香精、舒盘络酊、鸡骨草胶囊、湿毒清胶囊,其中正骨水就是根据五十年代初期富有传奇经历的著名老中医陈善文先生献出的祖传秘方,结合现代技术研制而成的纯中药制剂,具有驳骨、镇痛、消肿和旺盛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等作用,对跌打损伤及消除运动疲劳功效卓著,它与同样根据民间秘方研制而成的云香精均成为玉林药业中的形象代表。梧州的中恒集团就是充分利用当地的中草药发展起来的大型制药集团。历史上久负盛名,尤其是民国时期骨科医疗技术颇有名气的玉林市骨科医院,就仰仗于它采用玉林地区特色中草药研制而成的骨疏宁片、紫色膏、金黄软膏、黑硬膏、跌打酒、风湿酒、三藤酒、参桂酒、补肾健骨口服液、正骨1号片、正骨2号片、正骨3号片等特殊药物而至今仍享誉天下,为玉林市骨科医院带来了明显的经济效益。为了更好的进一步开发玉林特色药文化,玉林建起了中药港,并建设了三个相应的交流平台。

桂东南这一岭南药都,如今已成为全国第三大中药材生产和销售市场,因为它具有四大优势:1、中草药种质优势;2、中草药产业优势。已初具规模;中草药商贸优势,玉林、南宁、柳州等市形成了区域重点药品集散中心;3、中草药研发优势。广西有广西中医学院、广西中医药研究院、广西民族医药研究所、广西药用植物园等20多个中草药专业研究机构和一些民营科技开发机构。近年来,玉林市委市政府充分利用这些区内外优势,以各种方式大力打造岭南药都。首先支持民间以传统方法种植药材,保持各种中草药的原有性质,与现在种植技术的大型药材种植基地相结合,为玉林中药材市场提供充足的药源。其次,继续扶持玉林制药有限责任公司,支持和鼓励民间私人资本注入制药行业,例如桂平的源安堂药业有限公司成为其中的典型代表。第三,玉林市委市政府积极采取各种传媒方式提高岭南药都的知名度,利用玉林中小企业名博览会机遇,又成立博览局,举办药博会。同时,举行各种形式的竞赛和美食活动,增强全国广大药商对玉林药文化的兴趣,例如2011年举办首届岭南药膳美食评选大赛;成功举办十届国际旅游美食节,它们均以玉林传统中医药养生保健文化为载体,以玉林本地养生食材为基础,以岭南美食文化为背景,突出药膳菜肴的一项专业活动,全力塑造“玉林岭南药膳养生旅游文化名城”品牌。第四,玉林市委、市政府提出玉林中药材市场国际化,对中医药产业发展进行了全面规划,规划建设了占地1032亩、总建筑面积约200万平方米、总投资约36亿元的银丰国际中药港。形成了汇集1200多种常用中药材,年交易额达50多亿元人民币的中药材市场,建设三个药材交易平台,提供完整的电子商务信息平台、仓储服务平台、物流服务平台。各种软硬件的药文化交流设施日趋完备。最后,玉林各制药有限公司和市委市政府为了提高玉林药文化的发展潜力,积极派出本地学者参与区内外各种学术活动,2006年,刘哨凡、黄诗远、黄俭参加新疆2006年中国西部药学论坛。邀请国内外、区内外中草药研究机构、中医研究机构参与玉林市中药的研制发展工作。每次药博会上都安排有中医药高端学术论坛和学术讲座,邀请广西中医药大学、广东药学院等著名高校学者参加,第三届药博会学术板块内容之一的中医养生讲座就由广西中医学院中药学教授邓家刚主讲。拍摄24集纪录片《中医药民族医药探秘》,主要讲述传统的中医药民族医药以及现代时尚中医药民族医药按照自然规律防病治病的知识及故事,药博会期间每天都通过玉林国际会展中心广场和银丰国际中药港的电视大屏幕播放,向参与者派送光盘,有力加深了玉林药博会的影响力。■

注:

①[清] 周赞元等纂修:《怀集县志》,成文出版社,1975年版,第85页。

②⑦ [清]易绍德等修:《容县志》,成文出版社,民国(1912-1949) 鉛印本,第213-306页。

③⑧⑪[清]徐作梅 等修 [清] 李士琨 等纂:《北流县志》, 清光绪六年刊本,第300-350页。

④⑨ [清]冯德材 等修 [清]文德馨 等纂:《郁林州志》清光绪二十年刊本,第68页。

⑤⑥⑩⑫[清]苏勒通阿修,[清]彭焜基 等纂:《兴业县志》, 清嘉庆十六年抄本,第90、12、458页。

【责任编辑 谢明俊】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Medicine Culture in Southeast Gui

YUANG Ming-zhe
(College of Politics and History, Yulin Normal University, Yulin, Guangxi 537000)

The superior geographic and climatic condition brings up rich natural medicine resources in Southeast Gui. The unique utility pattern of the herbal medicine in this area has a close link with the local culture and religion belief, and becomes a characteristic of the regional medicinal history. So, the herbal medicine industry grows very rapidly, producing many medicine celebrities in cities like Guigang, Wuzhou, Qingzhou, Beihai and Yuli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arket in Southeast Gui is the third biggest in China. There are some large-medium size pharmaceutical manufacturers in Yulin and Wuzhou. Government’s administration is also part of Southeast Gui medicine culture.

Southeast Gui; medicine culture; origin; summary

R-09

A

1004-4671(2015)01-0018-05

2014-11-06

本文为广西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开放基金项目“桂东南道教文化史”(项目号为:KF2012009)的系列成果之一。

袁名泽(1967~),湖南邵阳人,广西玉林师范学院政史学院副院长,哲学博士,教授。四川大学“985”工程创新基地学术骨干。研究方向:区域道教文化史。

猜你喜欢

玉林中草药
王玉林作品
益林中草药 初现规模化
三味中草药 消炎效果好
中草药制剂育肥猪
邱玉林艺术作品欣赏
中草药来源的Ⅰ类HDAC抑制剂筛选
Unit 6 Travelling around Asia Listening and speaking
脑筋急转弯
结缘中草药
瞻云寄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