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卷首语

2015-03-02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学者工作者栏目

卷首语

JOURNAL OF YULIN NORMAL UNIVERSITY / PREFACE

在新的一年,忽然想起明朝顾宪成那副著名的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重温这副对联,比平时别有意境。

科学工作者要有敬业精神,宋代学者朱熹说:“敬业者,专心致志以事其业也。”犹如学弈,不可“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云缴而射之。”犹如钓鱼,“目不瞬,神不变”,若“意乎鱼,目乎鱼,神变则鱼逝矣。”故古人多论:“悲莫悲于精散”,“精神聚,无钜弗成”,“精神散,无微弗败。”美国诗人朗弗罗也说:“成功之道无它,唯悉力从事你的工作。”我国科学家钱三强总结说:“古往今来,凡成就事业,对人类有作为的,无一不是脚踏实地、艰苦攀登的结果。”

科学工作者要有思想观点,有些思想苍白却写得莫测高深的学术论著,就像古人所说的,是“以艰深之辞,文浅易之说”。言为心声,表达不清楚,说明想得不够清楚。有位作家说过:“年轻时书读不懂,我会觉得自己脑袋有问题;年纪大一点后,若是某本书读不懂,我会认为是作者脑袋有问题。”

科学工作者要有实践意识,英国学者罗素对中国知识分子的“坐而论道”不以为然。我国科学家任鸿隽曾批评中国的文化,“只在文字上做功夫”,不如西方科学,“在事实上做功夫”;国学大师王国维、陈寅恪也一再讲中国人是“实际的,而非理论的”,都有这层意思。中国有一个古典寓言故事,天鹅在天上飞,等“烧着吃还是炖着吃”的争论终于尘埃落定后,天鹅早飞走了。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君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首《观书有感》,是朱熹800多年前在蚺城留给婺源人的经典诗作。科学工作者要紧跟时代步伐,立足国情,贴近现实,深化研究。人民群众呼唤学者们用自己火热的激情将学术与基层、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起来,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聪明才智。

本期“特稿”栏目推出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杨洪承教授《学术承传与重构──以朱德发先生修订〈中国抗战文艺史〉为例》一文,笔者认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始终是一个历史的进程,是由几代学者为之奋斗努力而精心经营的学科和专业。这中间每个时代的学科领军人物和专业的学科带头人与其共存的群体团队之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衬托的生命整体。本文重温抗战文艺史修订始末,细细品味其修订的内容,从而考察两代学者的学术承传过程,反顾与体察文学史编写历史经验,对当下现当代文学研究及学科建设都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桂东南历史文化”栏目发表的几篇文章都各有独特的学术价值,如,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刘道超教授的《海洋精神与当代意义探究──以北海客家为中心》,以宽广的学术视野对客家的“海洋精神”进行阐述。其他栏目文章,如百色学院经济管理系周英虎教授的《我国城市交通问题──兼论南宁市的城市交通问题》,玉林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李杰博士的《公平分配医疗资源:让人民共享医疗发展的成果》,南阳师范学院文学院韩国良博士的《论韩非子与三曹父子文艺观的差异及原因》,等等,都有自己的独特见解与学术视野,值得我们关注。

猜你喜欢

学者工作者栏目
学者介绍
学者简介
学者介绍
关爱工作者之歌
致敬科技工作者
我们
——致敬殡葬工作者
普法工作者的“生意经”
栏目主持人语
“大师问答”栏目问答精选
“大师问答Ask the Guru!”栏目问答精选(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