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校本课程的构建和实施探索
2015-02-13袁远辉
袁远辉
《平凡的世界》校本课程的构建和实施探索
袁远辉
为了推动学生高效阅读《平凡的世界》,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对《平凡的世界》校本课程的构建和实施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分析农村留守学生的心理缺陷及大班额的教育教学管理的学校学情特点;从历史背景知识、人物地理图表、精彩重点篇章、思考探究题目、精彩点评感悟和其它著作简介等方面编制校本教材;围绕审美的引导、思想的指导、活动的组织等策略实施校本课程的教学;把握好促进学生“三观”的完善和提升的课程实施的评价基本原则,通过给学生建立阅读档案和检查学生的读书笔记,激励学生积极阅读并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平凡的世界》;校本课程;校本教材;教学;评价
电视剧《平凡的世界》的热播,习近平主席对该剧的关注,网络上对该剧的热论,各类研讨会的跟进,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这部曾被誉为矛盾文学奖皇冠上的明珠、激励广大青年的不朽的经典著作必定会再次掀起阅读热潮。为了推动学生高效地阅读《平凡的世界》,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我校“基于培养中学生阅读习惯爱好的语文课堂教学改革”课题组在学校的支持下,不失时机地开展了《平凡的世界》校本课程的构建研究和实验探索。
一、学校学情分析
我校是一所农村普通完全中学,距离县城40多公里,学生的父母大都在外务工,即这里的学生以留守学生居多。常年在外务工的家长为了弥补自己对孩子的情感上的亏欠,能够做的是尽量满足孩子在物质上的要求,所以,这里的学生虽然生活在农村,但他们的物质条件和生活方式与《平凡的世界》中所描述的30年前的背景相比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居住的是楼房、饮食讲究、穿着紧跟潮流、电子产品不离身。所以,这里的学生有《平凡的世界》主角孙少平那样憧憬外面的世界、走出农村、创造辉煌人生的梦想,但缺少孙少平那种吃苦耐劳、追求“精神境界完善”的坚强意志;他们心理脆弱,情感冷漠、以我为中心,厌学现象比较突出。而学校比较粗放的管理模式和大班额的教学模式很难对他们心理和思想进行有针对性的或个性化的疏导和激励。
二、校本教材编制
我们的基本看法是,《平凡的世界》整套书就是校本教材,即包含上、中、下三部共一百多万字的《平凡的世界》都是校本教材。但是,为了适合于课堂教学引导、指导学生高效阅读的需要,根据我校的情况,必须编制一本具有导读作用的《平凡的世界》校本教材。其基本构成如下:
(一)历史背景知识
首先是对“文革”前后国家政治、经济运行的特点和农村百姓的日常生活特点的介绍,对一些学生陌生的历史名词要作详细的解释,如“革委会”、“公社”、“生产队”、“阶级敌人”、“批判会”、“工分”、“揽工”等。其次是对陕西黄土高原的风土人情和地理气候作一些介绍。这些资料主要以整合中学思想政治、历史和地理等科目的有关内容为主,辅以网络搜索的内容。最后,为了使学生对某些重点的内容增加理解、加深印象,还要插入相关图片。
(二)人物地理图表
首先是编写《平凡的世界》中的人物关系表,一是主要家庭的成员之间的关系表,如孙玉厚家成员关系表、田福堂家成员关系表;二是家族与家族之间的人物关系表,如孙家和田家之间的人物关系。其次是地理方位图,如双水村地图,标示各家庭所住方位、山川位置走向;黄原市地图,标示出双水村、石圪节公社、原北县城等地方的大体方位和小说人物活动的那些场所。
(三)精彩重点篇章
对《平凡的世界》进行篇章节选是校本教材编制的主要工作。节选时必须具备宏观整体的视野,注意“将名著作为资源,首先是要尊重名著的精神价值和文化内涵”[1]的原则,在具体操作时还需把握好以下三个“有利于”:
一是节选的章节要有利于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时贯通故事情节。例如节选第一部第三章田润叶把孙少平叫到她二爸家的章节,在这个章节里,初次生动地刻画了田润叶的形象,叙写了孙少平同田晓霞初次相见时的精彩场面,前者直接关联了第十一章田润叶同孙少安青梅竹马的往事、第十二章田润叶让孙少平传话给孙少安的原因、第十三章孙少安与润叶相见的场景,后者则关联了第二十五章与田晓霞的直接交往进一步给孙少平带来震动和改变。当然,上述的有些章节也可以节选进校本教材,来贯通后面相关的故事情节。
二是节选的章节要有利于教师指导学生举一反三进行高效阅读。首先要节选一些有环境描写的篇章。环境描写在《平凡的世界》中比较常见,这些环境描写的作用或正面烘托人物心理,或反面衬托人物的情绪,或暗示情节的走向,或表达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学生要阅读好《平凡的世界》,必须要懂得环境描写的各种作用,以便更好地理解与环境描写相关的内容。例如第十二章,孙少平得知田晓霞因救人而牺牲的消息前的两处环境描写,就有预示后面情节和强化人物心理感情的作用。其次是要节选一些叙议结合的篇章。这样的篇章在《平凡的世界》中也不少,其中的议论从不同角度和层面直接揭示了关于生命、人生、生活的真谛,但这些议论绝不是单纯的说教,而是在故事的展开中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结果,学生要理解这些观点,必须掌握一些探究的方法。例如第七章关于劳动对于人生、生活的意义和作用的论述。
三是节选的篇章要有利于教师引导学生汲取正能量。《平凡的世界》以往能够受到这么多青少年喜爱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这套书蕴含的强大正能量。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专题节选那些具有正能量的篇章:亲情篇、友情篇、爱情篇、乡情篇、责任篇、梦想篇、创业篇等。
(四)思考探究题目
校本教材中设置思考探究题是为了指导学生更好地梳理故事情节、鉴赏人物形象、领悟小说主旨,并以此来促进学生改造心灵、提升思想境界。拟设的重点内容是小说的环境、情节、人物三要素之间的关联及相关内容与生活、人生、社会的联系;拟设的主要探究路径除要求学生结合文本思考外,更在于指引学生联系自身的生活经历、体验进行探究。
(五)精彩点评感悟
在校本教材中展示关于《平凡的世界》的有代表性的评论和精彩的读后感,能够引导学生借鉴别人的阅读成果和反思方法,增强自我批判的意识。首先是一些名家的点评,如著名作家陈忠实、纪录片《路遥》制片人吴建荣、延安大学文学研究所所长梁向阳等;其次是一些普通人的阅读感悟,以学生为主兼及各类人群;最后是摘录一些关于《平凡的世界》的通俗易懂的理论性文章。
(六)与《平凡的世界》有关的著作简介
在《平凡的世界》里多次提到孙少平的成长与一些书籍的关联,而且书中也多次具体地叙写了他阅读那些书籍的感受和思考。学生要读懂那些内容并深刻理解孙少平精神成长历程,就有必要在校本教材中简介那些著作,并作出简要的阅读指引。另外,也适当推荐一些与《平凡的世界》类似的小说,例如路遥的《人生》、余华的《活着》、陈忠实的《白鹿原》等。
三、教学实施策略
《平凡的世界》一个重要构思特点是把个人命运与风起云涌的时代结合起来,在困苦磨难中揭示人的价值内涵,“把发自内心深处的隐秘生活揭示出来”[2](P119),给人指明生活的意义和方向。那么,《平凡的世界》校本课程实施的目的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倡导的课程基本理念是高度一致的:“增进课程内容与学生成长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学习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实现本课程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追求。”我校为了更好地实施《平凡的世界》校本课程,首先为每个学生购置了《平凡的世界》这套书;其次把《平凡的世界》校本课程纳入到常规的课程管理体系中,每周安排两节课。制定了以下教学实施策略:
(一)引导审美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到,“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审美属性是文学文本的根本属性。当文本成为审美对象时,它能使读者(具备一定审美能力)面对文本引发一定的审美经验。”[3]《平凡的世界》能打动人心的就是各种美:亲情之美、爱情之美、友情之美、邻里感情之美等。在具体教学中可以进行这样的审美引导:
第一,有的美提示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注意阅读体验感受即可,不必多讲。例如孙玉厚一家人在苦难中相濡以沫、不离不弃的亲情之美,孙玉厚家庭同金俊海家庭的邻里感情之美。
第二,有的美要引导学生突破浅层认知,发掘其真谛。例如对于爱情之美,绝不能让学生只停留在表面的阅读认知,要帮助学生在具体的阅读中理解真正的爱情之美是纯洁的、无私的(孙少平对郝红梅、孙少安对田润叶),是志同道合、精神相通的(孙少平与田晓霞、孙兰香与吴仲平),是责任、付出(孙少安与何秀莲)。要让学生理解上述的爱情之美,教学除了直接给学生指出对应的文字内容外,还可用书中的反面例子与之对照(郝红梅与顾养民、田润叶与李向前、杜丽丽与古风铃)。
(二)指导思考
“阅读是由一种文字信息产生强烈共鸣的复杂的情感活动,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探讨人生问题,就能使学生引起强烈的共鸣,激起鲜明的爱憎情感。”[4]引导学生在《平凡的世界》的阅读中积极思考人生和生活是校本课程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其实,作者不时通过直接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来揭示生活、人生的道理,这些内容在《平凡的世界》中占有不少篇幅。但是,仅以这些内容给学生生硬的说教则很难达到应用的效果,甚至会适得其反,“要对生命的思考感悟作出深度体察,就必须厘清人物思想情感的脉络、走向,体察人物情感的流程,弄明白这思考感悟的深刻内涵。”[5]
指导学生在对故事情节的清晰梳理中积极思考作者的观点态度。《平凡的世界》采用的是人物故事的横式叙述方法,即各类人物故事以章节为单位进行横向间插叙述。为了让学生深入全面地理解作者的观点态度,除了梳理每一章的故事情节,还要指导学生对同一人物所在的不同章节的故事情节进行梳理。例如在第十二章有作者对孙少平决心闯荡世界的激烈的心理活动有这样一段议论:“但是,宽容的读者不要责怪他吧!不论在任何时代,只有年轻的血液才会如此沸腾和激荡。每一个人都不同程度有过自己的少年意气,有过自己的青春的梦想和冲动。不妨让他去吧,对于像他这样的青年,这行为未必就是轻举妄动!虽然同是外出‘闯荡世界',但孙少平不是金富,也不是他姐夫王满银。”学生要真正地理解这段话并从中获得深刻的人生启示,教师就要指导学生梳理第十二章至十四章、第十七章、第十八章以及与金富、王满银有关的章节内容。
指导学生在对人物心理的全面探究中积极思考人物的思想感悟。《平凡的世界》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悟随着故事的发展而不断地发展、完善,要使学生全面地、深刻地理解人物思想感悟,教师就要指导学生对分布在不同章节人物的思想感悟进行全面地探究。例如孙少平关于阅读的思想感悟,就要指导学生全面梳理、整合、探究第一部的第二章、第三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二十五章、第三十七章,第二部的第二十章、第三十三章,第三部的第八章等有关内容。
(三)组织活动
“就一个不成熟读者的成长来说,其阅读经验的发展需要经历一个预期、挫败、反思和重建的过程。随着这个过程不断推进,教师需要提供相关的知识和方法,促进其阅读经验向深处发展。”[6]要让《平凡的世界》中的正能量濡染学生精神、渗透进学生的灵魂,并让学生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把这种正能量转化为行动的自觉,就不能只让学生“安静”地阅读,还要引导学生“活动”起来阅读。
定期举办阅读心得分享会。在阅读分享会上,学生可以谈自己的阅读感受,可以自由地朗读自己喜爱的篇章段落,可以进行对话讨论,可以分组进行角色扮演等等,促使学生去活化、内化阅读内容。教师除了要做好组织工作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和点评外,也应以平等的读者身份朗读自己喜爱的篇章段落,与学生进行个性化讨论、对话,以此进一步激发学生去活化、内化阅读内容。更重要的是通过师生共读让学生明白老师也正和他们一起阅读,从而给阅读创设一种平等的、自由的氛围,鼓励学生读出自己的个性色彩、读出自己对生活、人生的领悟。
组织观赏《平凡的世界》电视剧。毛卫宁执导的《平凡的世界》电视剧获得了收视率和口碑的双丰收足以说明该剧的高水准,组织学生观赏这部电视剧对于学生更好地阅读《平凡的世界》是一件事半功倍的事。首先,电视剧形象化的特点能让学生在文字阅读中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其次,电视剧对小说的情节、人物所作的那些调整和增删,可以用来指导学生在对电视剧和著作的比较批评中深化阅读感悟。当然,《平凡的世界》电视剧由于集数太多,不可能组织学生在学校全部观看,只能选择一些对阅读原著有明显启发作用的部分进行观看,其它的则引导学生在课外观看。
组建《平凡的世界》阅读交流微博、微信圈。学生在《平凡的世界》的阅读过程中虽然有教师课堂上的指导,但是其阅读的时间主要是在课外。为了给学生课外阅读创设浓郁的群体氛围,增强学生阅读的成就感和阅读分享的乐趣,并使教师能够及时指导、解答学生在阅读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和学生可以一起组建《平凡的世界》阅读交流微博、微信圈,从而让对《平凡的世界》的阅读贯通课堂内外。
四、评价的原则及方式
根据校本课程的特点,建立自身的评价的原则和方式是校本课程建设体系中有机的组成部分。建立《平凡的世界》校本课程的评价原则和方式,是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和目标进行《平凡的世界》的阅读,激励他们在《平凡的世界》积极的阅读过程中唤醒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
(一)评价的基本原则
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三观”的完善和提升。《平凡的世界》中的主要人物所体现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充满积极向上的精神格调,非常适合中学生参照、汲取而树立自己的“三观”。
评价要充分发挥激励和发展的功能。学生在《平凡的世界》的阅读过程中应该是轻松的、主动的、积极的、振奋的、向上的,为了不给学生增加不必要的压力,《平凡的世界》校本课程的评价应放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选择那些能充分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阅读反思的热情和不断在阅读中完善自己的功能。
提倡评价主体的多元化。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学生在《平凡的世界》的阅读中有多少收获,特别是思想境界的提升程度以及对自己生活态度的改善状况,这些决定了应以学生的自我评价为主才能真实全面地反映学生对《平凡的世界》的阅读效果。为此,教师一方面要设计精细化的学生阅读自我评价量表,一方面要多创设能让学生自我陈述阅读收获的机会,让学生在自我评价中增强阅读的成就感和进行自我勉励。另外,也要让教师、同学、家长等积极参与到学生评价的交互活动中来。
(二)评价的基本方式
建立阅读档案。采取观察法记录学生在《平凡的世界》阅读过程中的具体表现,这包括上课时的精神状态、参加各项活动时的各种表现和阅读所产生的思想行为的细微变化。这要求教师认真地观察、记录每个学生与阅读有关的活动表现,做好每个学生在阅读活动中表现的数据的收集,例如阅读讨论分享时的主动性、积极性,通过微博、微信发出关于阅读的问题及其回答别人阅读问题的数量和质量。在学生的阅读档案填写过程中,教师进行描述性评价时要多勉励、多赞扬,数据量化考核时要注重全面性、发展性。
检查读书笔记。要让学生在阅读《平凡的世界》的过程中养成“不动笔则不读书”的阅读习惯,即要求学生边阅读边写读书笔记,教师通过检查读书笔记对学生的阅读情况作出评价,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对学生的读书笔记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随时对书中精彩的描写和哲理性的语言做好摘抄工作;二是要求学生使用批注式阅读法,随时把心得和感悟记录下来。
五、结语
《平凡的世界》校本课程在我校已进行了一个学期的试验性的实施,在学生中掀起了《平凡的世界》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主题思想、写作特色等讨论热潮。教师们反映,与学生无论是现实的交流还是通过微博、微信的互动,都可以看出他们在《平凡的世界》阅读过程中的积极的变化和逐渐的成长,学生们懂得对照作品中人物形象去反省自己的过往,懂得依据作品中思想指引去思考自己未来的人生道路。学校领导还注意到了:课堂上睡觉、玩手机的学生大幅减少了,课外追逐打闹的学生少了,校园安静了很多。其实语文教师都清楚,安静的是外在现象,在学生的心中是《平凡的世界》的阅读所激起的思想精神嬗变的惊涛骇浪。
最后还需要强调的是,《平凡的世界》校本课程的实施不同于教科书的传统教学模式,必须杜绝对内容情节进行肢解式的讲解分析,必须杜绝对主题思想进行教条式的说教灌输;它必须无缝连接学生的生活内容和生活方式,整个过程必须是开放的、包容的、坦诚的、建设性的。
总之,《平凡的世界》校本课程的构建和实施,“不论选择何种视角,也不论化用何种理论,最终都要指向‘人',指向人心、人情、人性、人的存在”[7],让学生感受到阅读本身所带来的快乐,让阅读赋予学生成长的温情和力量。
[1]余党绪.我的阅读教学改进之道:思辨性阅读[J].语文教学通讯,2014(10A).
[2]爱·摩·福特斯.小说面面观[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2.
[3]李本友,程雯,余宏亮.课堂阅读教学中文学文本理解的层面与角度[J].蚌埠学院学报,2013(3).
[4]邰雨春.让人生语文伴随学生成长[J].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3(8).
[5]陈绍兰.对生命进行体察是文本解读的理想境界[J].语文教学通讯,2013(1A).
[6]陈隆生.课堂情境中的“阅读经验”:生成条件与发展路径[J].中学语文,2014(9上).
[7]汲安庆.视角、融合与创造——试论文本解读中对中西文艺理论的审美化用[J].语文教学通讯,2014(1B).
[责任编辑:陈 浮]
The Explor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School Based Curriculum In the Ordinary World
YUAN Yuanhui
In order to promote students to read The Ordinary World efficiently,to set up correct“three views”,the construction and implementation are explored from the following four aspects of The Ordinary World: analyzing the psychological defects of rural left-behind students and school conditions of large-scale class educational teaching management;compiling school-based teaching textbook according to historical background knowledge,geographical characters’graphs,wonderful key chapters,research topics,wonderful comments and perception and some brief introductions of works;implementing school-based course centered on strategies such as guidance of aesthetic,direction of thinking,and organization of activities;grasping basic evaluating principles of course implementing about the promotion of students’“three views”,and encouraging students to reading and developing their good reading habits by establishing students’reading records and checking their reading notes.
The Ordinary World;school based curriculum;school-based textbook;teaching;evaluation
2015-06-09
袁远辉,广东省龙川县赤光中学(广东龙川517349)一级教师。
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研究项目“基于培养中学生阅读习惯的语文课堂教学改革”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2012YQJK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