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视角下开展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的思考
2015-02-13钟君
钟 君
现实视角下开展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的思考
钟 君
我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制度刚刚建立,存在大家认识不到位、参与积极性不高以及监测结果使用不充分等问题。为此,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的组织模式要广泛合作,数据信息要适度开放,实施过程要充分减负,结果使用要减压增效,以推动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的长期健康发展。同时,国家与省级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同步推进的过程中,要注意错位发展,以免工作的重复和资源的浪费。
现实视角;义务教育;质量监测
一、引言
开展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体现了国家对义务教育的责任,是国家监控义务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开展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已成为国际教育发展的新趋势,也是我国教育发展转型时期提出的新要求。
美国是最早建立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制度的国家之一,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着手建立国家教育进展评估项目(NAEP)。[1]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在世界范围内兴起了教育质量监测的热潮,英国、法国、德国等发达国家也纷纷建立了本国的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体系。[2]特别是随着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国际数学和科学趋势研究(TIMSS)等大型跨国比较教育研究项目的兴起,更是引领着国际教育质量监测和评价发展的新趋势。
随着我国义务教育实现普及,教育由重规模和数量的外延发展转向重质量和公平的内涵发展,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应运而生。《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了“完善监测评估体系,定期发布监测评估报告”的任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提出“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强化国家教育督导,委托社会组织开展教育评估监测”的要求。2015年4月,随着《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方案》出台,标志着我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制度的正式建立,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也从顶层设计、局部试点迈向了全面实施阶段。
二、义务教育质量监测面临的现实问题
由于我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刚刚起步,工作基础相对薄弱,在开展工作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不同层面的实际困难。从专业层面看,虽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包括设计、工具开发、抽样、测试、数据分析、水平划定、报告撰写等多个专业环节,但这些方面已经有很成熟的理论和技术做支撑,工作中遇到的技术难题相对容易解决。但在现实操作层面,由于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涉及各级政府部门、教育科研机构、一线学校等不同的参与者,大家所处的视角和现实的需求不同,导致对监测工作的认识和态度也不相同。因此,在现实操作层面,义务教育质量监测需要解决的问题可能更加复杂和严峻,必须充分考虑不同参与者的实际需求,尤其是对操作层面工作有直接影响的教育科研机构和一线学校。
对教育科研机构而言,希望更多地为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贡献智慧,直接参与监测研发和结果分析等过程,并能利用监测数据开展相关研究。对学校而言,作为监测工作的直接实施和操作者,希望监测工作尽可能减少对学校正常教学的干扰,并能通过监测直接指导和帮助学校改进和提高。因此,只有充分考虑他们的客观需求,解决好有关现实问题,才能凝聚共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推动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的长期健康发展。
三、有关问题的解决建议
针对教育科研机构的需求,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在组织模式上应解决好统筹管理与多方参与的问题,在数据管理上应解决好安全保密与资源共享的问题。针对学校的需求,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在实施过程中应解决好规范管理与影响教学的问题,在结果使用上应解决好教育问责与扶持帮助的问题。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监测组织模式要广泛合作
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的技术环节众多,涉及教育政策、学科教学、教育与心理测量、统计、计算机,以及测试实施管理等多个领域,任何一个机构或组织都不太可能同时是这些领域的权威。因此,只有广泛地开展合作,让各个领域的权威机构和专家都参与进来,才能更好地保证监测工作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公信力。
广泛合作也是国际上教育质量监测项目的通行做法。NAEP在组织模式和运行机制上就有多个专业机构的参与。NAEP由美国国家评价管理委员会(NAGB)组织管理,由美国国家教育统计中心(NCES)操作执行。但NAEP的具体实施环节都是由NCES遴选的专业教育考试机构来完成。比如美国大学入学考试(ACT)公司负责确定NAEP测评的学业标准,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ETS)负责编制评价工具、评分、分析数据、报告结果,西斯特(WESTAT)公司负责抽取测试学校与学生样本,培训评价管理人员,组织实地测试工作,全美计算机系统(NCS)负责测评材料的印刷与分发,以及学生答卷的扫描、识别与计分,美国研究所(AIR)负责背景问卷的编制等。[3]
PISA和TIMSS更是开展了广泛的国际合作,汇集了多个国际专业机构。PISA除了OECD设立的管理委员会和秘书处外,还有澳大利亚教育研究委员会(ACER)、荷兰全国教育测量研究所(CITO)、美国西斯特(WESTAT)公司和教育考试服务中心(ETS)以及日本全国教育政策研究所(NIER)的参与。[4]TIMSS除了设立国际教育成就协会(IEA)秘书处和数据处理中心外,也有加拿大统计局(Statistics Canada)、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ETS)以及澳大利亚教育研究委员会(ACER)的参与。[5]
这些成功的国际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开展广泛的合作才能保持监测项目的权威性、影响力和生命力。目前,我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由专门成立的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负责组织实施,但与这些国际项目相比,在开展专业合作方面的基础还相对比较薄弱。虽然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集合了各方面的专业人才,但毕竟作为一个成立时间还不太长的机构,在人力和资源等方面都受到一定的限制,独立承担如此庞大的全国性监测项目或多或少会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在时机成熟时应该集合和借助国家及地方的教育科研机构、考试机构的专业力量,共同为国家教育质量监测工作出谋划策、排忧解难,以分工合作的方式不断提高国家监测的工作水平,共同做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为我国的教育发展转型添彩。
(二)监测数据信息要适度开放
义务教育质量监测要定期发布监测评估结果,这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明确要求。从近几年我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的实施现状来看,参与监测的样本省和样本县能获得的反馈仅是内容非常有限的监测结果报告。如果耗时耗力巨大的监测工作仅仅为达成这一目标,是否也不太符合经济学上的成本理论,而且也无法更好地为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提供支撑。
监测工作的真正价值在于监测数据信息的深度挖掘和研究。PISA在这方面提供了成功的示范,在发布测评结果后,还陆续发布各种专题研究报告。同时,PISA的数据信息是完全公开的,任何对其感兴趣的研究者都可以从专门的网站下载PISA的数据,并进行相关研究。从PISA的发展来看,一个项目的开放度越高,公众的关注度也会越高,影响力会越来越大,最终项目的实际成效也会越来越好。
虽然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数据包含我国义务教育状况的基础性信息,具有一定的保密性,但并不意味着这些数据就不能开放使用。只要建立合理的数据保密管理制度,规划适当的数据开放范围,制定严格的数据使用申请和审批机制,就能在保证数据安全的条件下充分地利用数据。否则,一味地将数据封存,不仅是资源的巨大浪费,而且会使得原本对监测感兴趣,立志为监测工作贡献力量的学者和研究人员逐渐对此失去兴趣。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一旦曲高和寡,打造成为只可远观的项目,其发展前景亦会堪忧。
(三)监测实施过程要充分减负
减负是当今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从教育实际来看,需要减负的不单单是学生,也包括基层学校的教职员工。虽然监测工作本意是尽量不增加基层的负担,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基层样本县和样本校的负担是实实在在存在的。我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作为国家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主要是由行政推动,并建立了国家、省、县、校多级联动的管理机制。现阶段,由行政直接推动监测工作的开展,一方面有利于保证监测工作顺畅、高效实施,另一方面相关的工作任务也会逐级传导到基层,增加基层的负担。比如,在抽样过程中,学校信息和学生信息逐次统计上报,考务准备过程中文具、设备的添置,以及监测实施相关人员的安排等,都会消耗基层学校的人力和精力,或多或少会影响到学校的正常教学活动。因此,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在建立标准化工作程序的同时,还应当结合我国教育实际,在保证监测实施科学性、规范性和严密性的前提下,要敢于创新,打破类似于中高考的组织实施模式。否则,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势必会成为现有国家级考试以外,又一个耗费巨大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测试项目,而且在项目开展初期,由于大多数人认识还不到位,极易引起人们对项目的反感。
目前,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已经建成,完全可以根据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的需求对这个系统进行升级完善,在加强管理、确保信息准确的前提下,今后监测的抽样工作可以直接通过学籍信息管理系统来完成。此外,在测试实施环节,可以借助于现代社会已经高度发达的互联网,逐步探索计算机化考试,不仅可以减轻学校考前准备的工作量,而且可以避免测试时试卷、答题卡分发和回收过程中产生的差错,还能有效避免在试卷保存和运输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遗失、泄密等问题。这些措施一旦行之有效,不但能大幅度为基层减负,还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监测工作的统一性、规范性和安全性。
(四)监测结果使用要减压增效
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与中高考等传统考试有着本质的区别,传统考试侧重于对学生个体的考核,主要目的是甄别和选拔,而监测侧重于对学生群体的测评,主要服务于教育决策和教学改进。因此,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的使用也要有别于传统考试,要有目的性地减轻测评结果给学校造成的压力,并提供辅助性政策和措施为学校教学的改进和提高增加实效。
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的实施是由命题——取样——检测——反馈——问责所构成的一个完整的程序[6],这其中“问责”尤其值得重视。教育部督导办负责人就《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方案》答记者问时也明确指出要指导各地各校依据监测结果有效问责。[7]教育问责的最终目的是促进教育目标的达成,利用监测结果进行问责更不能泛化,必须明确到底是什么责任,是谁的责任——政府还是学校。同时,还必须把握好问责的尺度,适当减轻问责的压力。否则,责任主体不明,问责压力过大,极易造成教育行政部门因担心监测结果不理想被追责,就向学校施压,而学校又向教师施压,最终教师将压力传导给学生。这不但违背了教育质量监测的初衷,还可能造成监测过程中弄虚作假、徇私舞弊,导致监测数据失真,监测结果也会因此失去价值。
此外,对于监测结果反映出的问题也必须要采取进一步的跟进措施,通过政策倾斜或专项援助等多种方式帮助学校改进问题和提高质量。比如,法国政府将在教育质量监测中排名靠后的地区划入“教育优先区”,给予这一区域的学校在教学、师资、政策等方面的特殊支持,以帮助这些学校提高质量,推动教育的公平。我国香港地区在推行全港性系统评估的同时,搭建了网上学与教支援平台,为学生日常学习和教师教学提供指导,帮助他们改进和提高。我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制度刚刚建立,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先行探索和尝试都为我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的完善提供了宝贵经验。只有通过监测及其辅助性措施帮助薄弱地区和学校不断提高教育的质量,才能真正体现监测工作的实效。
四、省级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发展思考
在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快速推进的同时,省级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也蓬勃发展,全国各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陆续建立了自己开展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的专职机构或部门,其主要职能一是承担国家监测的组织实施,二是主持开展省级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省级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的开展一方面要学习借鉴国家监测工作的宝贵经验,另一方面也不能完全照搬国家的模式。否则,既不可能取得更多更有价值的成果,也会在同一工作上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重复浪费。因此,省级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一定要结合本省教育发展实际,与国家监测工作形成错位发展,更好地为本省教育发展决策和教育教学服务。
(一)监测内容应该更具针对性
《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方案》明确了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学科为语文、数学、科学、体育、艺术、德育六个学科领域,监测内容基本涵盖了国家义务教育课程设置中,除了外语学科外的其他学科领域,意在全面了解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业质量、艺术素养、品德修养和身心健康状况。但国家层面的监测,为了照顾全国各地的普遍情况,一定程度上缺乏对各省的针对性。尤其是现阶段,我国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一、文化背景也存在一定差异,各省需要监测的重点可能不同。比如,上海连续两次在PISA测评中折桂,表明上海学生的学业成绩相当优异,同时PISA测评结果也反映出上海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这种情况下,上海的教育质量监测工作可能需要持续关注学生课业负担的问题。
省级义务教育质量监测要有针对性,一是要对省政府实施的有关教育政策进行监测,检验政策的实施效果,为政策的进一步调整提供依据;二是要针对基层县(市、区)或学校普遍反映的问题进行监测,对问题进行摸底调查,掌握一手资料,供教育决策参考;三是要对国家监测中暴露出的主要问题进行监测,以探明问题的根源,找出原因,为问题的改进提供抓手。比如,在国家语文学科监测中,反映出某省学生阅读能力不足,那么该省的省级监测可对学生阅读能力进行专项监测,以深入分析原因,研制对策。如此一来,省级监测既充分利用了国家监测的相关信息,又结合本省实际需要把监测工作做得更深入,更加有利于提高监测工作的实际效果。
(二)监测对象应该更具代表性
首先,在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中,监测样本采用分层不等概率抽样方法选取,分三个阶段依次抽取县(市、区)、学校和学生,其主要考虑样本在国家层面的代表性。在抽样中更多地考虑了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背景因素,而没考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不同特点,这可能导致样本对各省的代表性不够充分。因此,国家监测结果可能就不能真实全面地反映各省的整体教育状况。省级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必须充分考虑样本的代表性,根据本省的特点,确定抽样需要考虑的因素,确保样本在省级层面的代表性。甚至为了给省所辖各县(市、区)和学校提供更准确丰富的监测结果,还必须加大样本量,保证样本在县(市、区)和学校层面的代表性。
其次,借鉴国际通行做法,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在四、八两个关键年级开展。省级义务教育质量监测要错位发展可选择在不同年级开展监测,尤其是在毕业年级。其一,《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要落实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要求,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公办、民办学校均不得采取考试方式选拔学生。也就是说,传统的小升初考试将被取消。这种情况下,在小学毕业年级开展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更有利于评估小学阶段的教育质量。其二,初中毕业年级是国家义务教育阶段的结束年级,是评估国家义务教育成效最适合的年级,PISA就是针对这个阶段的学生实施测评。
(三)监测手段应该更加多元化
目前,无论是PISA等国际项目,还是我国的义务教育质量监测项目,在学科知识和能力测试方面均采用纸笔测试的方式,但纸笔测试限于其自身的局限性,不可能全面测查学生的能力,比如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实验动手能力等都不易通过纸笔测试来测查。省级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由于覆盖地域相对较小,实施操作上更具灵活性,有条件利用纸笔测试外的更加多元的手段来全面测查学生的能力。比如,香港校本评核的经验就值得学习和借鉴,其主要用来评核学生参与不同形式学习活动时的表现,例如口头报告、制作学习历程档案、实地考察、调查研究、进行试验以及专题设计等,这些活动体现的能力往往不易通过纸笔测试反映出来。[8]
省级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如果在纸笔测试的基础上,把类似于香港校本评核的实施经验引入进来,采用更加丰富的评价手段,就可以全面测查学生能力,从而更全面地评估教育教学质量。同时,也有利于引导和督促学校对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促进素质教育的落实。
五、结语
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作为支撑国家义务教育发展转型的一项重点工程,虽然在我国起步时间较晚,但在国家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起点高,发展快。从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成立,开展义务教育质量监测试点,到《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方案》正式颁布用了8年时间,为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的全面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万事开头难,我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已扬帆起航,如何让这项工作尽快融入教育教学活动中,成为日常教育管理和教育教学不可缺少的部分,也考验着掌舵者的智慧。由于我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的发展时间较短,各个层面的参与人员对其认识还参差不齐,就更需要立足实际,让大家尽快看到监测工作的实效,并让不同的参与者都能从参与的过程中受益,才能为这项工作打下良好的群众基础,打开广阔的工作局面。同时,在国家和省级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同步推进的过程中,一定要科学谋划,错位发展,形成优势互补的局面,共同推进义务教育高质均衡发展。
[1]周红.美国国家教育进展评估(NAEP)体系的产生与发展[J].外国教育研究,2005(2).
[2]黄雪娜,崔淼.英、法、德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体系的比较分析[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9(10).
[3]刘平萍.美国国家教育进步评价(NAEP)[EB/OL].http:// www.eachina.org.cn/eac/gjjc/ff8080812aebfe4f012b1404445 e0089.html,2015-05-20.
[4]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 [EB/OL].http://www.eachina.org.cn/eac/gjjc/ff8080812ba 05459012bc23b3f280036.html,2015-05-20.
[5]李曙光.国际数学和科学趋势研究(TIMSS)[EB/OL].http://www.eachina.org.cn/eac/gjjc/ff8080812ba05459012bbd 6cd0a9002b.html,2015-05-20.
[6]崔允漷.试论建立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体系的价值[J].教育发展研究,2006(3).
[7]教育部督导办负责人就《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方案》答记者问[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8677/201504/185888.html,2015-05-22.
[8]蔡筱坤.香港公开考试的校本评核设计与推行[J].考试研究,2010(2).
[责任编辑:陈 浮]
Reflections on Implementation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Quality Monitoring from Realistic Perspective
ZHONG Jun
The compulsory education quality monitoring system has just been established in our country.There are some problems at present,for example the participants do not understand the importance of this work fully,do not take part in it actively,and the use of monitoring results is not sufficient.In order to promote the long-term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compulsory education quality monitoring,the organizational model should be wide cooperation,the data of monitoring should open moderately,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should relieve burden of the participants,and the use of monitoring results should reduce stress of the participants and give them some effective suggestions.In addition,the compulsory education quality monitoring in province level should make emphasis different from this work in national level,in order to avoid duplication of work and waste of resources.
realistic perspective;compulsory education;quality monitoring
2015-07-20
钟君,天津市教育招生考试院(天津300387)助理研究员。
天津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PISA项目的天津市义务教育进展评估”(CEYP6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