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文学作品中第一人称叙事的魅力

2015-02-13高洁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7期
关键词:儿童性第一人称儿童文学

高洁

(安徽大学文学院,安徽合肥230039)

[语言与文学研究]

儿童文学作品中第一人称叙事的魅力

高洁

(安徽大学文学院,安徽合肥230039)

以第一人称叙事的儿童文学作品,往往能完美地契合儿童的接受心理,符合儿童的审美特质,帮助成人重拾“健康的儿童性”,营建和谐的文本关系,赋予作品活泼幽默、奇幻悬疑、纯真诗意的美学气质。因此,第一人称叙事方式具有极其独特的魅力。新一代的儿童文学作家应努力提升自身的品格和素质,积极采用第一人称进行儿童文学创作,为孩子们带去精彩奇妙的故事。

儿童文学;第一人称;魅力

自20世纪以来,越来越多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开始钟情于第一人称叙事。从西方儿童文学发展史上看,早在18世纪斯威夫特就采用第一人称创作出深受儿童喜爱的《格列佛游记》。随着儿童心理学、教育学以及哲学的出现和发展,20世纪西方各国都出现了以第一人称叙事的优秀作品,如英国作家达尔的代表作《女巫》、德国笛米特·伊求的《拉拉与我》、北欧林格伦的《狮心兄弟》等。

从中国儿童文学发展史上看,自“五四”周氏兄弟提出“以儿童为本位”的儿童观之后,现代意义上的儿童文学才开始发展起来。最初为了揣摩儿童心理,表现儿童生活,许多作家都尝试转换叙述视角,以儿童的视角阐述事件,人称上自然就使用了第一人称,如冰心的《鱼儿》和丰子恺的《华瞻的日记》。这些尝试固然有其意义,但也存在很大缺失,即人物带着成人的气息,语言也是成人的风格。而今新一代儿童文学作家已经能很好地运用第一人称叙事,他们创作了大量优秀的作品,如杨红樱的《女生日记》、郁雨君的《我最想要的礼物》、伍美珍的《单翼天使不孤单》等。

究其根源,第一人称叙事深受儿童文学作家的偏爱是因其具有独特的魅力,即以第一人称叙事的儿童文学作品,往往能完美地契合儿童的接受心理,符合儿童的审美特质,能够帮助成人重拾“健康的儿童性”,营建和谐的文本关系,并赋予作品活泼幽默、奇幻悬疑、纯真诗意的美学气质。

一、吸引读者的魅力

方卫平曾说,儿童文学系统活动是成人作者与少年儿童读者之间的艺术对话和交流,其特殊性,首先是由儿童读者的特殊性决定的。

(一)符合儿童的审美特质

陈伯吹说:“儿童文学作家要擅于从儿童的角度出发”。以第一人称叙事的儿童文学作品,往往能完美地契合儿童的接受心理,符合儿童的审美特质,具体看来:

第一,以第一人称叙事的作品没有复杂的写作技巧,全是孩童的所见所想,叙事者往往是儿童,是小读者的同龄人,作品中常常可见“我”对其他人物形象行动的直接记录。如《女生日记》中,“我”迫切想知道古龙飞高喊的“特大消息”,但他“却不说了,坐在课桌上,跷起二郎腿,眯起眼睛,欣赏着我们急不可待的样子”。这种直接记录符合儿童直观的思维认知方式,拉近了小读者与“我”的距离。

第二,第一人称叙事的作品是以孩子的口吻叙述所有事件和人物,语言朴素,通俗易懂,符合儿童的审美趣味和语言风格。如在《女巫》中,女巫大王唱起一首可怕的歌,“打倒孩子!骗他们上钩!油炸他们的皮,煮他们的骨头!”这首歌虽然是从女巫口里唱出,但完全是孩子夸张的口吻,读来有一股浓浓的孩子气。

(二)利于塑造儿童完整的个性

儿童的心理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如何使儿童的心智获得健康正常的发展,是当代教育界的重要课题。除了学校的正规课程外,儿童还可以通过其他途径去发展个人的心理,其中一个重要的方法便是阅读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采用第一人称叙事的儿童文学作品,符合儿童的接受心理和期待视野,更易引起儿童的阅读共鸣,因而能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利于塑造儿童的完整个性。

纵观中外以第一人称叙事的儿童文学作品,大致可以将它们分为两类:一类是以《格列佛游记》《女巫》为代表的幻想小说,一类则是以《女生日记》《男生日记》为代表的校园小说。前者的故事内容比较新奇,能够引起儿童的好奇心,激活儿童想象的潜能,让他们在幻想世界中愉快地遨游;后者的内容更贴近儿童的现实生活,能感动当下的小读者,与他们的心灵相通,这类作品的现实性并未削弱其儿童文学本质,对儿童成长的助力也较明显。

二、征服作者的魅力

朱自强在《儿童文学的本质》一文中,曾强调“儿童是独特文化的拥有者,儿童与成人在存在感觉、价值观和人生态度方面存在着许多根本区别”。因此,儿童文学创作对成人作家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一)重拾健康的“儿童性”

美国人文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曾提出“健康的儿童性”,认为成年人不但具有成熟的理性,有时候还应以儿童般的天真目光审视世界,以拂拭生活外表蒙上的尘土,令其焕发出诗意的光辉。显然,这种“健康的儿童性”正是儿童文学作家所需要的。采用第一人称叙事,作家必须在作品中以一个儿童的身份——“我”自居,把儿童所能想象的关于自然界的一切形态呈现给读者。在这种创作过程中,作家的“儿童性”会逐渐被激发,使得他们能更好地理解儿童的思想,树立以儿童为本位的儿童观。

因此,选用第一人称叙事是成人自觉倾听儿童内心世界的一种新姿态,是对儿童内心的理解和认同,更是坚持儿童本位观的体现,力求为儿童提供“无意思之意思”,顺应儿童本性的发展。

(二)营建和谐的文本关系

从文学接受理论出发,第一人称叙事能使作者在创作过程中,重拾回自身“健康的儿童性”,亲身感悟到儿童内在的纯真、感性和懵懂,此时作品中的代言人“我”也就具备鲜活的儿童个性,极易被小读者接受,这在客观上拉近了作者与读者的距离。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说:“儿童是每个人的温情和爱的感情的唯一焦点,一谈到儿童,人的内心就会变得温和、愉快”。在这种愉快的气氛下,和谐的文本关系自然就形成了。如林格伦在《淘气包艾米尔》的开头说“亲爱的小读者,我先给你们讲个和这本书有关的故事”“别急!再往下看,保管你会咧嘴笑,再往下呢!”作者虽未说明“我”是一个孩子,但“我”的语言完全是儿童的口气,真诚而亲切,使得作者与读者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读完开头的小读者必然会带着美好的心情继续阅读下文。

三、赋予作品的魅力

当儿童文学作家选择以第一人称叙事时,他便获得了儿童的身份“我”,即意味着他要用天真新鲜的儿童的眼光来重新审视这个世界。在这过程中,第一人称叙事作品因“我”而展现出特殊的魅力。

(一)活泼幽默

由于“我”对世界知识掌握的不充分,总是通过自己的想象来理解事物,很多歪曲事实的话语都会让读者感到有趣,一种浓浓的幽默感弥漫于文字间。如在《拉拉与我·小菲及细菌》中,妈妈告诉“我”吃东西前要洗手,因为手上有很多细菌,它会使人生病甚至死掉。于是“我”和拉拉就逮住小菲给它洗脚,并教导小菲“你的脚藏着许多的细菌!”但小菲却逃走了,结果“我”说小菲“带着许多的细菌,它到今天还活着,实在是奇迹。”这种儿童的天真令人捧腹。

此外,儿童夸张的语言风格也会让读者觉得十分好笑。如《大侦探小卡莱》中,“我”给白玫瑰领袖寄去挑战信,信中说“红白玫瑰战争从今天开始,死神将吞吃千万生灵,把他们带到他的黑暗王国里去。”其实玫瑰战争只是一场游戏,但却被“我”形容得如此隆重,让小读者也心动了,很想跟“我”一起参与到战争去。正如韦苇所说,“如果说好的儿童文学作品是一个磁场,那么幽默感无疑可以使磁场的功力十倍、百倍地加大。”

(二)奇幻悬疑

在第一人称叙事的作品中,“我”作为故事里的主人公,视角被限定,只能跟随情节的发展去了解事件的真相,因而整个故事具有很强的戏剧性,显得悬念迭起。

如《狮心兄弟》中,主人公斯科尔班以为自己将被狗熊吃掉,但“正当它蹿过来的时候,发出一声尖叫,然后倒在我的双脚下边,死了!一点儿气也没有了!一支箭直接射进了它的脑袋。哪个弓射出的这支箭?是谁救了我的命?”一个悬念结束,“我”并没有被狗熊吃掉,但又出现另一个疑问,“是谁救了我的命?”这样的设置必然会激发小读者的好奇心,他们跟文中的“我”一样,都迫不及待想知道答案。

又如《记得要忘记》中,“我”本以为帮助“我”的是一个“男孩”,后来却发现“男孩背包被打掉,背包里的东西飞了一地,嘴里出血了,帽子也飞了,一头什么,什么散开了?是乌溜溜的长发。”读到这里,小读者也会大吃一惊,原来那个“男孩”居然是女生。

(三)纯真诗意

以第一人称叙事的儿童文学作品,具有纯真诗意的魅力,它不是来自辞藻,不是来自外界的力量,而是来源于儿童的内心。如《狮心兄弟》中,哥哥约旦拿早已葬身火海,但“我”却不认为他已经死了,而是去了“南极亚拉”那个快乐的地方。

又如《米欧,我的米欧》中,“我”和努努一起仰望星空,“天上群星闪耀,是我看到过的最大最明亮的星星,我躺着,看着它们。我仰卧着,在红色的斗篷里舒舒服服地看着它们。这时候我突然想起,我们曾经为青草、鲜花、清风和树木演奏,它们会感知吗?这正是我要知道的。我问努努,他说他相信这一点。这时候我们在火堆周围坐起来,拿出我们的木笛,为星星演奏了一小段乐曲。”明明只是看星星,两个小家伙却为了星星演奏起乐曲来,多么诗意呀!

梅子涵曾说,“儿童文学是一种专门为儿童写作的文学,但优秀的儿童文学却如蝴蝶,它会飞离原本的花园,成为可供更多的人乃至全人类欣赏的文学”。因此,优秀的以第一人称叙事的儿童文学作品具有无限的发展潜力。新一代的儿童文学作家应努力提升自身的品格和素质,积极采用第一人称进行儿童文学创作,为孩子们带去精彩奇妙的故事。

[1]谢芳群.文字和图画中的叙事者[M].武汉: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2003.

[2]杨红樱.女生日记[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6:3.

[3]罗尔德·达尔.女巫[M].任溶溶,译.济南:明天出版社,2009:22.

[4]朱自强.儿童文学本质[M].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1997:3.

[5]胡丽娜.大众传媒视阈下中国当代儿童文学转型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66.

[6]林格伦.淘气包艾米尔[M].高锋,时红,译.北京: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84:1.

[7]笛米特·伊求.拉拉与我[M].长沙: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1900.

[8]林格伦.大侦探小卡莱[M].李之义,译.北京: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09:4.

[9]韦苇.韦苇与儿童文学[M].合肥: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2000:11.

[10]林格伦.狮心兄弟[M].李之义,译.北京: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09:18.

[11]林格伦·米欧,我的米欧[M].李之义,译.北京: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07:15.

I206

A

1673-0046(2015)7-0170-02

猜你喜欢

儿童性第一人称儿童文学
用“东方红”和“新锋尚”诠释少先队政治性与儿童性——东方红小学少先队品牌建设两例
我国儿童性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儿童性教育走上前台
唯童年不可辜负
——两岸儿童文学之春天的对话
汉代铜镜铭文中的第一人称
儿童性教育让家长犯难
“我”最初是古代兵器
“原生态”与儿童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