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经济视角下福建省山区高职院校发展策略研究

2015-02-13庄方琪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7期
关键词:福建办学学院

庄方琪

[职教论坛]

区域经济视角下福建省山区高职院校发展策略研究

庄方琪

(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福建永安366000)

由于福建省内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福建山区高职院校的建设应与当地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本文从拓宽办学渠道,筹措办学经费,以市场为导向强化专业群建设等六方面论述了区域经济视角下福建省山区高职院校发展应采取的策略。

区域经济;福建山区;高职院校;发展策略

一、区域经济建设与高职院校的发展联动日益明显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过程中,我国经济增长动力从依赖于高额的出口贸易顺差到拉动内需、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区域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转型期的重点。而优化产业结构,离不开产业中人的素质的提升需求。由于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因此高职教育成为最契合区域经济建设需求的发展引擎,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的联动变得越来越显著,具有相辅相成的作用。

1.山区区域经济水平、规模影响或制约了所在地高职院校发展水平

区域经济提供了所在地高职院校发展所需的人力资本、文化历史等人文资本、矿产资源等物力资本及各具特色的自然资源、产业结构等区域条件,其水平、规模影响了当地高职教育发展的规模、层次,也制约了毕业生就业需求。山区区域经济水平、规模及区域经济发展产生的需求是高职教育发展的源动力。

2.高职教育事业的发展为当地经济提供了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随着人们实践和认识的深化,确定经济增长的基本决定因素是人力资本。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有:劳动供应、技术进步和资本积累,其中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关键性因素。通过学历教育、非学历在职培训、自学考试等多元人才培养模式、途径,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促进行业技术升级和产业转型,促进高新技术产品的转化,高职教育为当地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二、要发展福建山区高职教育事业,需对所在地区区域经济情况进行分析

要发展福建山区高职教育事业,需要了解并掌握所在地区区域经济情况。2009年5月4日,国务院党务会讨论并原则通过《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省十届人大五次代表大会审议通过《福建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纲要》的制定和实施,把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作为福建省的发展新定位。得益于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国家各项优惠政策及人力物力的加大投入,福建沿海城市及省会以其优越的自然条件及区位优势,加上闽台合作、侨乡优势,福建省经济得到快速发展。2006年福建省GDP生产总值达7583.85亿元,2013年GDP生产总值达21795.6亿元,比2006年翻了两番。分地区来看:泉州、福州和厦门GDP地区生产总值位居前三,总和占全省一半以上,其中南平地区GDP生产总值最少,位列最末。从人均GDP来看,福建所有地市人均GDP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厦门、福州、泉州,人均GDP分别为13278.87美元、10390.99美元和10163.29美元,均超过1万美元。南平人均GDP最低,为6789.12美元。因此得出结论:福建省在近年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区域内部经济发展呈现不平衡的态势。

根据各地经济发展情况的不同,我们将福建全省九地市划分为三个层次,福州、厦门、泉州为第一层次,漳州、莆田、宁德为第二层次,三明、南平、龙岩为第三层次,较第一层次,三明、南平、龙岩三地(市)、宁德部分县在经济总量、经济基础、产业结构、交通条件上处于劣势,称为福建山区。

三、福建山区高职院校建设应与当地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

区域经济与高职院校的发展是相互制约的关系,使得高职院校的发展必需与当地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福建山区各地市由于地理环境、支柱产业、自然及交通、能源各不相同,各地的发展规划也不尽相同。高职院校应坚持多元化办学,采取一系列措施,认真研究各自所在山区市的区域环境,充分了解其产业结构特征、经济发展态势、劳动力供求关系变化、地理人文等区域特色,结合其城市发展规划、目标在办学上积极融入到当地区域经济建设中去。

1.千方百计努力拓宽办学渠道,多方筹措办学经费

山区高职院校因当地经济总量较少,教育资源匮乏,当地政府对高职教育的投入不足,导致山区高职院校办学的最大瓶径在于办学经费紧张。高职院校应结合地域特色,结合本校的师资和专业特长,努力拓宽办学渠道和筹措办学经费,增强办学活力。一是大力发展校办企业,尽可能将学院好的师资、高新技术、专利产品与校办产业结合,做大做强校办企业;二是通过校友董事会的力量捐资助学,设立专项助学金;三是与一些商业组织、行业协会联合办学,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办学如借鉴国外模式,与名企合作,积极开拓校企合作的办学道路;四是通过对企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农村实用技术和劳动力转移、成人教育和再就业等人才培养、培训,进一步提高高职教育资源的利用率。

2.结合当地城市规划,积极服务于区域经济建设

福建省十届人大五次代表大会审议通过的《福建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纲要》中指出:三明市要优化永安——三明——沙县城市主轴线发展布局,建设成为福建经济发展的重要腹地、重要工业基地、绿色产业高地、生态旅游胜地,成为连接沿海、辐射内陆、联动周边经济协作区的重要区域性中心城市。南平市要积极推进向建瓯——建阳——武夷山和顺昌——邵武两翼高速公路沿线拓展,加快闽北工业集中区和新兴城市发展,建设成为海峡西岸经济腹地、南接北联战略通道、中国南方生态绿谷。龙岩市要以闽粤赣边交通枢纽和资源优势为基础,以物流、人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为要素,以生态型产业集聚与扩展为支撑,建设成为闽粤赣边联结沿海、拓展腹地的生态型经济枢纽。因此福建山区各地市的区域规划不尽相同,高职院校的发展应充分考虑结合当地特色,积极服务于当地的经济建设。

3.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专业设置,强化相应的专业群建设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中明确提出“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灵活调整和设置专业,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特色。”高职院校应着重考虑与研究区域内急需的产业,使高职高专院校的专业结构设置与区域产业结构有效衔接与融合起来。例如当前三明地区永安市城市建设中提出了打造“六大基地”和“两个中心”的工作目标,而与之相适应的是重点产业发展急需的汽车制造与维修、电气智能化、纺织生产、林竹产品加工、水泥生产与加工、健康服务与护理方面技术工人的需求将随着工作的推进和产业的发展越来越迫切。而永安市目前职业院校均未开设护理、新材料应用、纺织、竹产品、水泥生产与加工等专业,全市职业教育相关专业出现了滞后。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地处永安市的唯一一所高职院校,考虑自身特色,依照永安市的建设需求,设立相应的专业如汽车制造与维修、电气智能化、新材料应用技术等专业与市场相对接。

4.走特色与内涵建设相结合的道路

由于山区高职院校的规模较小,办学经费不是太充裕,因此只能在内涵建设上下工夫:打造有特色的师资队伍,创建特色校园文化项目,树立行业品牌,塑造省部级、国家级精品专业。如闽西职业技术学院的会计电算化专业、市场营销专业、物流管理专业;闽北职业技术学院的食品、机械电子、旅游财贸、创意设计、教育等五大专业群的重点专业;三明职业技术学院的轻纺系、经管系的重点专业建设;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水利水电建筑工程”、“发电厂及电力系统”、“建筑工程技术”、“供用电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等5个重点专业建设,其中“水电站动力设备与管理”专业为全国水利职业教育示范专业,“供用电技术”和“工程造价”两个专业被确定为“教育部、财政部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

5.做好区域内、外各层次职业院校之间的共建,做到资源共用、专业互补、实训基地共享,达到“互利、互惠、共赢”

福建省山区目前有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三明职业技术学院、闽北职业技术学院、闽西职业技术学院、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等5所高职院校。福建省内各地县辖区内又设立有不同层次的技校、中职学校。如三明地区永安市内除了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一所高职外还有4所中职层次院校:永安职专、三明市第二高级技工学校、永安市卫生进修学校、省国防技校永安分校。其中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为省级示范高等职业院校,其水利水电建筑工程、发电厂及电力系统等5个专业为省级骨干专业;永安职专为国家级重点职业中专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其电子技术应用、计算机技术应用、旅游服务与管理、畜牧兽医等4个专业为省级示范专业;三明市第二高级技工学校(筹)是省级重点技工学校,汽车维修技术专业为重点专业;永安卫校现只开办护理专业;福建工程移民职业技术学校(原福建国防工业技术学校)永安分校承担福建省库区移民技能培训任务,面向企业开展员工培训,常设有数控加工、商务英语等专业。因此做好区域内、外中高职院校之间的衔接和共建,有利于实现各类教育资源合理利用、专业互补。

2015年以来永安市政府明确了建设职教中心的任务后,有利于高职学院凭借职教中心的平台,加强与辖区内中职、技校的共建和资源的重组、整合,同时通过加强与外地区的高中职院校的合作,增设五年制合作办学模式,拓展中、高职衔接渠道。

6.提升高职院校在区域内的知名度,树立品牌效应

一是加强学院外部形象宣传。通过报刊、杂志、网站、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将大众媒介质,将学院的教学成果、特色项目、教学过程中的动态新闻及时进行报道。二是成立校友董事会。通过校友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如办校友报,聘请知名校友回校担任顾问等方式,请校友参与到学院的办学过程中来,为学院的办学提建议、出谋略,定期与校友联系并邀其回访,提升学院的知名度。三是先行先试,开展“校校企”(大陆高校、台湾高校、台资企业)闽台联合人才培养项目。由于台湾有较成熟的技职体系,通过与台湾技职学院及科技大学的联办与互访,使大陆高职院校学习台湾较为先进的办学理念,提高办学水平和质量,进一步提升学院的知名度。

福建省山区高职院校要与区域经济发展相融合,以市场为导向,配合并服务于区域经济建设,走特色与内涵建设相结合的办学道路,提升知名度,树立品牌效应,扩大学院的宣传力度,提升办学水平与质量,实现高职学院发展与区域建设的同步发展。

[1]张千红,何跃.福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现状及对策[J].福州党校学报,2006(4):56-58.

[2]李晓军,黄克孝.开展以市场为导向的高职院校课程改革[C].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06.

[3]李永实.福建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变化研究[J].世界地理研究,2001(6):71-77.

[4]朱水龙.高职院校知名度的影响因素及提升途径[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33-34.

G718.5

A

1673-0046(2015)7-0001-03

该文为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2014年院级科研课题阶段性成果(编号:XY1405C)

猜你喜欢

福建办学学院
中国这十年·福建封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那个梦
福建老年大学之歌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海盗学院(12)
福建医改新在哪?
海盗学院(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