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儿童性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2020-09-29陈敏燕
陈敏燕
儿童性教育正在成为我国当下社会普遍关注的教育课题,对性教育方法的探索和创新也成为了儿童性教育的重要教学任务。由风信子编著的《儿童性教育知识小百科》(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年6月出版)是我国儿童性教育研究与普及方面的专著,它直面儿童性教育方面的“尴尬”问题,让家长和孩子都能够正确地看待儿童的性教育,教孩子认识自己的生理问题和心理问题,以及面对侵害时能够更警觉地学会保护自己。
全书共有六个章节:第一章指明了当前我国儿童性教育的误区,并提出要积极转变教师、家长和儿童的性教育观念,以正面、积极的态度来探讨儿童性教育的相关问题;第二章讨论了儿童对身体的探索,意在帮助儿童树立正确的生育观念、性别观念和生理健康理念;第三章阐述了家长对儿童手淫的认识误区,从家长和儿童两个角度讨论了儿童不良习惯的纠正;第四章讨论了儿童的恋物情结和依恋情结,以及家长的恋子情结,要求家长和孩子正视依恋情感的发生,合理处理依恋关系;第五章重点描述了儿童生理不适或生理受侵害的各种现象,要求家长和孩子保持警惕,完善儿童保护措施,正确预防和处理儿童的性侵害问题;第六章讨论了青春期儿童的性教育问题,包括身体发育的烦恼、早恋等。可以看出,该书对儿童性教育的有关问题做了系统且详细的分析和论述,对我国儿童性教育有一定的启发和促进作用。作为儿童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儿童性教育应该在方法的创新上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转变儿童性教育观念,学校和家长要科学有效地展开儿童性教育,提高儿童性教育的准确性和恰当性。我国进行儿童性教育的最大障碍来自观念上的不合理认知。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许多人谈性色变,质疑性教育在儿童教育中的合理性。因此,要想更好地推进儿童性教育的开展,就必须转变人们关于儿童性教育的观念,正确看待儿童教育中有关性的知识和现象,构建学校、家长和儿童三位一体的性教育体系,在全方位保护儿童生理和心理健康的同时让儿童在潜移默化中了解性教育的相关知识,树立正确的性别、生理健康与心理健康观念。但与此同时,观念的开放应当严谨且适度,儿童性教育虽然有必要,但它需要根据儿童的生理与心理特征来确定教育的目标和选择教育内容,要着眼于儿童性教育的可行性和趣味性。
第二,推进儿童性教育方法的理论研究,让儿童性教育能够得到理论的科学指导。儿童性教育是生理教育、心理教育、爱的教育、伦理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等知识的综合,它包括性别知识、惟伦理知识、性法律知识、儿童情感知识等不同内容。要科学推進儿童性教育的实施,就应当从理论上架构系统化的儿童性知识框架,让家长和孩子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儿童性教育的内容,以及内容背后的理论依据。从实践发展来看,儿童性教育工作者可以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柯尔伯格的儿童发展理论、马斯洛的需求理论等理论中寻找依据,从而让儿童性教育的实施更加有据可依和科学规范,避免儿童性教育朝随意化、片面化、庸俗化的错误方向发展。
第三,推进儿童性教育方法的实践创新研究,增强儿童性教育的具象性和实用性。儿童性教育应当以实用为主要目标,围绕儿童的生理、心理特征和性教育需求来展开。具体来说,它可以采取以下教育方法:一是儿童性教育应当坚持以儿童为本的教育方针,关注儿童性教育的规律总结和科学化教育;二是分阶段开展儿童性教育,确保儿童性教育能够更好地与其当下的现状与需求相契合,增强性教育的有效性和实效性;三是以正确的伦理道德观为要旨,将性道德和正确的价值观作为开展儿童性教育的基本前提,保证儿童性教育的规范生和恰当生。
我国儿童性教育方法的创新应当做好性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普及,有效推动儿童性教育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发展,科学、规范、系统地开展儿童性教育。学校、家长和儿童应当构建三位一体的儿童性教育互动系统,增强教育者与儿童之间的互动和沟通,及时发现并了解儿童的生理与心理变化,解决他们在性教育方面的问题与困惑,从而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