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居民信息需求与信息服务现状研究——以安徽亳州Y村田野调查为基础 *

2015-02-13

图书馆论坛 2015年4期
关键词:农村居民田野补贴

刘 丽

0 引言

近年我国农村信息化建设取得一定发展,但农村信息服务建设决策及执行仍然过于强调如何将“农民需要的信息”传递给农民,容易出现片面认为农村落后、农民文化水平不高、缺乏农业新技术等情况,忽视处于信息服务终端农民的实际信息需要,从而使信息服务内容与受众的多种信息需求之间存在偏差。为更清晰地了解农村居民信息获取及利用情况,本文采用田野调查这一人类学学科的基本方法,选取安徽亳州Y村作为调查研究点,通过参与当地人的生活,记录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展示他们不同的信息需求以及获取信息情况,并综合田野调查及问卷调查结果,对农村居民信息获取的种类、渠道和差异性进行分析。

1 田野调查的设计及实施

田野调查需要进入某个社会场景,了解身处其中的人们,写下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本文田野调查工作包括准备、开始、调查实施及撰写报告等四个阶段。选取安徽亳州市Y村为田野调查点。亳州市是2000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省辖市,位于安徽省西北部,地处华北平原南端,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是一座“现代中药城”[1],辖涡阳、蒙城、利辛和谯城三县一区。涡阳县地处皖、豫、鲁三省交界,是“中国苔干之乡”,与蒙城、利辛一并被誉为“中国中部黄牛金三角”[2]。Y村地处涡阳县,交通方便,在农村信息服务机构设置及农村居民利用情况方面有一定的代表性。田野调查小组选择在Y村居住,开展的时间为三周。Y村居民基本情况是中青年劳动力均外出打工,在家的多是老人、妇女、儿童。Y村居民信息获取主要借助人际网络,虽然所在村有信息服务设施,但大多数农村居民对其感知不太明显。

2 Y 村居民的信息关注与需求

参与并发现他人日常生活的模式是田野研究方法的关键组成部分。如果实质内容(数据、发现、事实)是所用方法的产物,那么实质内容就不能独立于方法之外。研究者的发现与他是如何发现的过程紧密相联。田野研究者自己的行为、所处的环境和情感上的反应会影响他观察并记录他人生活的过程,所以很有必要记录下这些因素。田野笔记使得笔者可以深入理解田野研究者是如何捕捉和阐释他人的行动和关注点,田野笔记可以展现研究者对他人生活、惯例和意义的细微而复杂的理解[3]。进行田野调查,需要记录田野笔记,但因农村情况的特殊性,如果选择直接记录的方式,他们不愿意如实告之。因此本研究采取与他们聊天,回到住处再进行记录的方式。下面是根据田野笔记整理出的他们最为关注的内容,可以折射出他们信息需求的内容及偏向。

2.1 农作物销售渠道问题

2014年《中共安徽省委 安徽省人民政府致全省广大农民朋友的一封信》[4](以下简称《一封信》)要求继续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进一步提高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格。2014年小麦(三等)最低收购价为每50公斤118元,比2013年提高6元;早籼稻、中晚籼稻和粳稻最低收购价格分别为每50公斤135元、138元和155元,比2013年分别提高3元、3元和5元。

现实中Y村没有合适的粮食收购渠道,一般情况下农民在家坐等小商贩来收购,收购的价格明显比国家最低收购价格低,而且存在欺骗行为。因为在农村,种地以老年人和中午妇女为主,文化水平不高,小商贩在收购过程中,不仅在重量上进行欺诈,而且还给农民假钱。在调查中,听说一位老人家辛苦一年种的小麦卖了4010元,但收购人给的钱中,只有10元钱是真钱,其余4000元全是假钱,这位老人家一年的心血打了水漂。类似受骗行为绝不仅此一例。这说明农作物销售渠道不畅,农村居民没有销售信息来源。

2.2 政府补贴问题

我国农业补贴政策主要包括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简称“四补贴”。《一封信》[5]要求对种粮农民发放农资综合补贴,以上年小麦和水稻实际种植面积为依据,平均每亩补贴70元。实施农作物良种补贴政策。小麦、玉米、油菜每亩补贴10元,水稻、棉花每亩补贴15元。小麦高产攻关和水稻产业提升行动核心示范区农户,每亩增加10元良种良法配套补贴。玉米振兴计划核心示范区农户,每亩增加8元良种良法配套补贴。实施粮食直接补贴政策。以原计税面积、计税常产为依据,每亩补贴不少于10元。对上年种植小麦、稻谷面积达到100亩以上且承包耕地合同期不少于1年的种粮大户,每亩再增加10元粮食直接补贴。实施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2014年实行“自主购机、带机申请、定额补贴、县级结算、直补到户”操作模式,农民自主购机、自愿申请,审核通过后,补贴资金直接打到购机农民“一卡通”账户。

Y村因为青壮年外出打工,所以有一部分土地承包给别人种。承包土地后,每户每年每亩地可收入800元。但目前情况是,承包地行为的实施并非完全自愿,如果有居民不愿意土地承包出去,可能会有乡镇干部轮流做思想工作,直至农民同意为止。而承包人对于承包后的土地,不是完全真正地进行利用,而是有大批土地荒着。在Y村旁边的耕种地上,土地承包人盖起养鸡场,但里面却没有养任何东西。更为离谱的是,如果市里来检查,会从外地租鸡、鸭等来充数,应付检查。对在耕地上用水泥做的而且“荒”着的“土地”,农民担心和焦虑:如果有一天万一土地承包人不继续承包,土地还如何耕种。而且面对这种每年一亩地给800元而不太利用的“土地”,农民表示不理解。在农民承包出土地种植权以后,农民每年每亩地所拿到的就是那800元,对于上述补贴,Y村居民很茫然,并且表示已经好几年没有拿到过相关补贴。对国家及省政府每年大笔的补贴,针对农村的惠民政策,农民没有感受到也没有享受到福利。农民想知道国家针对农民都有哪些补贴,但却没有了解的渠道。这表明农民对“政策信息”的渴求,而获取信息的渠道不畅。

2.3 农民培训问题

《一封信》[6]要求启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计划,重点培训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领办人。准备进城求职的农民参加就业技能培训合格后,按照培训工种目录和补贴标准,一次性补贴200-1300元。初次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一次性补贴150元;取得专项职业能力证书的一次性补贴100元。农村劳动者属于就业援助对象的,可参加所在地公共职业训练基地组织的免费技能培训,培训期间按规定享受生活补贴。

关于农民培训及补贴,Y村居民也表示不知情。在调查中,听说县农机站到Y村举行一次类似讲座之类的为期两天的培训,每个人会后给了“一袋化肥”,而就是这个短期培训,也不是村里的所有居民都知道,可能是因为“一袋化肥”的问题。关于新型农民培训,农民没有办法真正得到实惠。如果有合适的培训部门,如农村信息中心、农村图书馆进行专门而且规律性的培训,情况就不一样。培训的随意性及不规律性,培训宣传的不到位,这些都不利于惠民政策真正惠民。

2.4 农村财政奖补及低保金问题

《一封信》[7]要求村民以民主议事和筹资筹劳为基础,在村内户外开展小型农田水利设施、道路、安全饮水工程、环卫设施、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及植树造林等村级公益事业建设,财政给予奖补。全面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收入低于低保标准的困难群众,给予差额救助,按标施保。

农村财政奖补与承包土地人建厂房,建后又不用是否可能存在关系?关于农村低保金的问题,出现村干部在名额分配上的随意性,农民对此怨言很大。这说明基层政府政务公开不到位,对于类似惠民、帮民的政策,部分村干部却是有选择地宣传和公布。

2.5 农村楼房供需问题

国务院《关于严格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切实做好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通知》[8]明确表示:要坚决制止擅自开展土地置换等行为,严禁擅自开展建设用地置换、复垦土地周转等“搭车”行为。严禁盲目大拆大建和强迫农民住高楼,要为农民提供多种建房选择,保持农村特色和风貌,保护具有历史文化和景观价值的传统建筑。要尊重农民意愿并考虑农民实际承受能力,防止不顾条件盲目推进、大拆大建。开展增减挂钩试点,必须举行听证、论证,充分听取当地农村基层组织和农民的意见,未征得农村集体组织和农民同意,不得开展增减挂钩试点。必须按明晰产权、维护权益原则,合理分配土地调整使用中的增值收益,防止农村和农民利益受到侵害。

在田野调查中,一村干部因为涉及到自家房屋问题才愿意向笔者说心里话:最近接到通知,县里有规划,专门划出一片地方建楼房,给农民集中居住,但农民要让出自己的房子。就Y村而言,建一套房子需要一家人若干年的打工所得,农村房子是农村人的心血和希望。现在说要拆,他有点接受不了,自己辛苦大半辈子才把房子建好,又大又宽敞。以后如果硬要拆,他不知道居住条件如何,不知道能分多大的房子。大家都害怕自己辛苦打工挣钱盖的房子不属于自己,而且自己还没有选择的余地。另外,有些农民表示他们喜欢养鸡、鸭、狗等,如果住楼上,则这种想法没有办法实现。农村常住居民目前是老年人及留守儿童等为主,他们上下楼不方便,所以他们还是喜欢原来的生活方式,不愿意搬迁,更不愿意上高楼层居住。然而,根据县及乡领导的描述,农民不会因为“上楼”带来不便,而是进入了“小康”生活,享受了城市化的生活模式,这反映了在农民“上楼”的问题上,供与需也出现了不匹配。Y村居民想知道政府相关信息及规定,但因为信息获取渠道不畅,一切不明了,所以大家私下表示很担心。

2.6 农村医疗保险问题

《一封信》[9]:继续提高新农合补偿标准。对参合农民的补助标准提高到320元,比上年增加40元。县级以下医疗机构实行药品进价销售。归并一般诊疗费,乡镇卫生院10元/人次(参合农民由新农合基金付8元,自付2元),一体化管理村卫生室6元/人次(参合农民由新农合基金付5元,自付1元)。参合农民的门诊报销比例45%-55%。新农合大病保险在去年11个县(区)试点的基础上,今年将扩大覆盖面,统筹地区达到50%以上,2015年将覆盖全省所有统筹地区。农民朋友还享有免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农村医疗是我国社会保障的一部分,参合农民可以选择不同医院就诊,一般采取就近原则,选择不同医院的报销比例也有所不同,一般对住院患者的报销比例比较大,可以分为慢性病、特殊病种、意外伤害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报销比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因病致贫、因病反贫的情况。在Y村大部分家庭因为家里有年轻人在外打工,多少了解医疗保险的概念,因此多数居民都交了医疗保险的费用。这部分费用是由相关部门入户收取的,每年每人几十元到一百多元不等。在调查中,笔者得知一个奇怪的案例,有一户人家,一家5口人全交了医疗保险,可有一年家里一中年妇女生病后去报销,却被告知没有她交医疗保险的记录。而这种情况不是偶然发生的,一家人全交,常常会出现个别人(特别是年轻人)没有交费记录,而恰巧老年人发生这种漏交的概率比较低。

2.7 农村居民意愿表达问题

农村居民没有合适的意愿表达出口,一般情况下,他们会选择私下抱怨。对于相关调查,他们很“谨慎”,对于不熟悉的陌生人,他们不会说任何事情。笔者在田野调查中,以和他们“拉家常”的形式进行聊天才获取相关信息。在刚开始的调查中,笔者随手带一个本子,记录他们的谈论,后来发现这种他们边说边记录的形式,让他们很有“戒心”。在一次调查中,笔者正在记录一位老乡对包地的怨言,就听到这位老乡的女儿让他少说点,而且过了一会,这位女儿还专门跑到外边打电话给他,告诉他不要说太多。所以后来了解一些情况的时候,笔者放弃随时记录的方式,而是选取回到住处,根据记忆进行记录的形式。

3 Y 村居民信息获取中的问题

本文所记录的田野调查内容,表面上看可能是涉及到农村基层的方方面面,但目前Y村居民信息关注现状的形成,与他们信息获取不畅不无关系。信息获取不明确,就容易产生误解及猜疑,从而更不利于后续相关信息服务设施的建立及服务工作的开展。Y村居民信息关注及需求现状所反映的问题如下:

3.1 实体信息服务机构功能的缺失问题

目前Y村居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比原来有较大的提高,大部分家庭会有年轻人出去打工,年纪大的在家带孩子并种地。如果家里面的房子已经盖好,那他们生活基本负担不大。然而精神生活却比较匮乏,空闲时刻会选择聊天、看电视或打牌来消磨时间。在家务农的年纪稍微轻的人明确表达了自己想看书和杂志,但没有地方看(而实际上Y村有农家书屋及相关设施),当然他们也不太愿意花钱买来看,这反映了农村文献及信息服务设施功能的缺失,实体信息服务机构影响力没有达到。

3.2 农村信息供需的不匹配问题

Y村居民信息获取渠道窄,需要的信息得不到,政府花巨资投入的一些惠民工程及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及农村居民接受方面出现了问题。当他们需要信息时,主要还是借助人际交往的渠道来获取。农村信息供给与需求方面发生分歧。农村居民最需要的信息,不是我们想像中的“致富信息”,因为他们认为多打工能挣到钱,这是“致富”最好的方式。他们最需要的信息是“政策信息”,比如政府出台的各项政策及相关内容,与他们相关的是什么。

3.3 农村信息服务设施与农村居民间的距离问题

农村信息服务没有达到预设目标,不全是因为农村居民文化素质低、意识不强等原因造成的。农村居民对基层政府不满意的行为却没有合适的表达渠道,以致于“怨言”很多,而这种不满意会带到对农村信息服务相关设施的认同上,“距离感”自然也会带到由基层村干部负责的相关惠民工程。这从另一方面也说明了由基层工作人员带领下进行的相关调查得到的数据不一定完全是农村居民的心声。当面对村干部,你会看到农村居民“满意”的表情,而不是真实的想法。农民对于我们的调研工作相当谨慎,不太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当表明我们仅仅是出于学术研究的目的,我们自身也不是新闻媒体工作人员时,他们才愿意说一些想法,这种现象值得我们深思。

4 农村居民信息需求与服务现状的进一步分析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农村居民信息需求和服务现状,需要了解他们信息需求的种类及获取的渠道,不同区域农村居民信息需求及同区域农村居民间信息需求的差异性,根据不同需求提供相应服务,从而提高农村信息服务的成效。本文结合田野调查及在安徽、江苏、湖北的关于农村居民信息需求的问卷调查结果,对他们的信息需求进一步分析。

4.1 农村居民信息需求的种类

4.1.1 信息需求的种类及差异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居民平时比较关心的信息:政策信息54.35%排名第一,其次是娱乐活动信息34.78%,子女上学信息33.70%,医药健康信息31.52%,致富信息28.26%,其他信息19.57%及打工信息15.22%。在本文的田野调查里,我们也看到了农村居民对政策信息的关注,而我们所预设的他们最希望获取的“致富信息”却排名较后。农村信息服务中,不同年龄的居民对于信息的需求也有差异性。成年的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虽然对市场信息也比较渴望,但更多地表示了对于政府信息公开的期望,希望能够知道国家、政府的惠民及补贴政策。农村留守老人及妇女则希望了解医疗保健、医疗保险等方面的相关信息,医疗费用是一个庞大的数字,所以他们更多地关注相关信息,以及日常生活保健方面知识。农村留守儿童对于课外书的渴求非常明显,他们希望能够阅读到好的课外读物,虽然都想读,但没有合适的渠道去借阅,加上父母在外打工,买书的可能性比较少。

4.1.2 阅读文献的类型及来源

虽然78.26%的农村居民农闲时选择的喜欢的娱乐方式是看电视、听广播,但也有19.57%的被调查者表达了喜欢阅读书籍报刊的娱乐方式。而平常喜欢阅读的文献类型中主要是以报纸为主,其次是图书23.91%、期刊21.74%及电子读物16.30%。阅读文献的来源51.09%是以自己购买为主,17.39%选择图书馆借书,10.87%选择亲戚朋友借阅。从调研数据来看,阅读文献的来源中虽然图书馆借阅排在了第二位,但因为本次调研中学生占了一部分,所以从图书馆借阅的这部分基本以学生为主,而长期居住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或其它事务的居民,从图书馆借书的比例则大大减少。农村居民希望通过阅读文献增长知识开拓眼界的有53.26%、消遣娱乐的有52.17%、了解时事的有33.70%,而帮助脱贫致富则排在了第四位。农村居民喜欢阅读的文献,娱乐休闲类34.78%,排在第一位;其次是小说等文学作品33.70%;时事新闻类30.43%,然后才是致富农业知识类29.35%。

4.2 农村居民信息需求的区域差异性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1年6月13日的划分方法,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10]。不同地区的人在信息需求上不同,就是同一区域的农村居民的信息需求也会有所不同,因此在服务上要有不同的设置。从调研来看,虽然整体上农村居民均表达了对于图书文献信息的渴求,但欠发达地区农村居民更关心的是政策方面的信息,在生活中他们对于通过阅读来致富感知不强,农闲时的娱乐方面更加单调,打牌之风盛行,在致富方面他们更愿意选择外出打工挣钱。而对于发达地区来说,农村居民在物质生活上相对于欠发达地区来说有一定的提高,他们对于文献信息的感知更多的是来自于自愿,阅读意识强,获取信息的渠道也比较多,更偏向于网络这种信息获取模式,致富的模式更加多元化,因地方经济条件比较好,所以外出打工的比率比欠发达地区减少很多,农闲时的娱乐活动相对比较丰富,不仅仅局限于打牌或聊天。对于欠发达地区,整体上来看,农村居民在信息需求上的差异性不大。农村信息需求的差异来自于经济条件的不同,经济条件越好的区域,信息需求的意识越强,而相应的信息服务设施利用率也高些;而欠发达地区,阅读及信息利用意识普遍较弱,获取信息渠道较窄。

4.3 农村居民信息获取的渠道

在面向农村的信息服务模式设计中,着重强调的仍然是有组织的实体信息服务,忽视了农村居民间虚拟的人际网络知识信息传递[11]。农村居民在日常生活中碰到信息需求时,他们会通过非正式的关系网络来得到帮助。在差序格局中,社会关系是逐渐从一个一个人推出去的,是私人关系的增加,社会范围是一根根私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12]。信息服务成效不明显,农村居民对类似服务比较淡漠,所以培养农村居民对农村信息服务的热情比较重要。增强农村居民对信息服务设施的感知,感知有用才会利用。农村信息服务易用性需提高,易用感知越高越愿意利用。笔者在农家书屋服务扩散的相关研究中,发现在农家书屋新用户的加入方面,模仿系数大于创新系数,农家书屋在农村居民间的扩散主要依赖农家书屋口碑的人际传播的影响。因此在农村信息服务中,我们不能忽视人际网络这一重要的信息传播渠道,通过信息服务人员专业化设置,提高服务的效率,借助人际传播的口碑载道,更好地吸引农村居民利用信息服务设施。在信息服务中,应重视村能人的信息意识的培养,通过他们进行信息传播;另外,村卫生所等人群容易产生聚集的地方,也需要格外重视,通过他们先掌握信息,然后利用人际网络进行传播。

4.4 农村居民信息受众的分层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国人口的流动性不断提高。在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过程中,外出劳动力的主体是男性,老人、妇女和孩子多留在户籍地。而我们在农村信息服务中,习惯性地认为是在为“农民”提供服务。虽然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农民仍然是农村信息服务的主角,但目前农村常住居民中以妇女、儿童及老人为主,因此在农村信息服务中不能忽视他们的信息需求。农村留守妇女的思想意识、道德观念以及对邻里关系和家庭关系的处理,直接影响着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效[13]。隔代监护使留守老人不得不再次经历抚养过程,承受沉重的照料负担。同时,农村留守老人的文化水平整体较低,祖辈相对落后的文化水平、教养方式,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留守儿童的监护质量,影响了留守儿童的教育、心理和性格发展[14]。农村留守儿童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涌现的一个特殊弱势群体,由于长期远离父母,45.1%的留守儿童“感到心里孤单”,三成以上的孩子出现心理卫生问题[15]。虽然上述问题的解决最需要的是政府的关注及政策的推动。但面对农村留守老人、妇女情绪疏导,及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农村信息设施、农村图书馆有时会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的协作。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网络的普及,除学校教育及家庭教育之外,社会教育对人的影响显得突出。农村图书馆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就是用实际行动来阐释图书馆社会包容的使命。

5 结语

农村信息服务供需不能实现很好的对接,不仅“供”出现问题,农村居民本身也有问题。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不能仅仅关注“供”,还需要了解“需”。当然,信息的“供”出现了问题,也不能把“供”的成效完全否定,只是要怎样在“供”与“需”之间找到平衡。在农村信息服务的过程中,需要对农村居民信息需求的区域差异性、受众分层、信息利用的渠道进行分析,根据不同区域居民信息需求,以适合他们的信息利用渠道提供信息服务。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是一项需要多方参与、长期性的系统工程。而其中农村图书馆是为农村居民提供文化信息服务的公益性文化组织,如果要求其满足农村居民全部信息需求,目前看来不太现实,而主要还是应该以满足农村居民阅读需求为主。当然如果在满足阅读需求的基础上,能提供多样化的信息服务,满足农村居民的综合化信息需求,则是更高的目标。

本文选取安徽亳州Y村进行田野调查,问卷选取安徽、江苏及湖北等省,由于区域选取的主观性,个案在代表性及反映问题的普遍性等方面可能存在问题,对调查结果进行相关性描述难免出现偏差及在分析结果中存在一些不合理的论断。本文仅是对农村信息需求及信息服务进行初步探索,在后续的研究中还需要通过方法的改进和数据的完善,对研究结果进一步拓展。

[1] 亳州概况[EB/OL].[2012-12-29]. http://www.bozhou.gov.cn.

[2] 涡阳概况[EB/OL].[2012-12-29].http://www.gy.gov.cn.

[3] 罗伯特·埃默森,雷切尔·弗雷兹,琳达·肖. 如何做田野笔记[M]. 符裕,何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16-18.

[4][5][6][7][9]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省委省政府致全省广大农民朋友的一封信[EB/OL].[2014-05-01].http://www.ah.gov.cn/UserData/DocHtml/1/2014/4/21/8223203345372.html.

[8] 国务院. 关于严格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切实做好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通知[EB/OL].[2013-02-15]. http://www.mlr.gov.cn/xwdt/jrxw/201104/ t2011 0404_829594.htm.

[10] 东西中部和东北地区划分方法[EB/OL].[2014-01-08].http://www.stats.gov.cn/tjzs/t20110613_402731597.htm.

[11] 周九常,朱红涛. 基于人际网络的我国农村知识服务研究[J]. 图书情报知识,2010 (4):83-89.

[12] 费孝通.乡土中国[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23.

[13] 段成荣,周福林,杨舸.中国留守妇女状况研究[EB/OL].[2014-02-19]. http://www.china.com.cn/news/zhuanti/fnbg/2009-05/07/content_17738716.htm.

[14] 黄海志. 农村留守老人孤独的守望者[EB/OL].[2014-02-19]. http://www.wzljl.cn/content/2011-10/03/content_72454_3.htm.

[15]“中国式”别离的最大问题是留守儿童[EB/OL].[2014-02-18]. http://edu.qq.com/a/20130218/000107.htm.

猜你喜欢

农村居民田野补贴
希望的田野
住在养老院,他们过得好吗?——陕西农村居民养老情况调查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在希望的田野上担当作为
“三清一改”农民能得到哪些补贴?
在希望的田野上
促进农村居民心理健康与实现精准扶贫
“二孩补贴”难抵养娃成本
晏平要补贴有多难
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