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课堂观察探析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015-02-13李华
透过课堂观察探析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李华
【摘要】课堂观察是研究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它在教学实践和教学理论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为教师深入理解课堂提供了一个支架。通过课堂观察,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观察、分析和探索,从而改进教学行为,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打造高效课堂。
【关键词】课堂观察;课堂教学;有效性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初中英语课堂在教学氛围、教学模式和评价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改进,课堂更加活跃,教学更贴近生活,学生主体性受到重视。然而,尽管新课改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透过一些表层现象,通过有效的课堂观察,我们也看到了一些有碍课改进一步深化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利于提高英语课堂效率。笔者积累了课堂观察中的一些典型案例,并在本文中提出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真实问题,认真分析并作了理性思考,以期真正实现有效课堂教学。
现象一:过度追求趣味,脱离教学目标
【案例】一位教师教授牛津初中英语7A Unit 8 Fashion,Integrated skills,这是一节综合技能课,话题是服装,包含两块任务的学习:“What can I wear?”及“What’s it made of ?”的探讨,目标是让学生在听说读写训练中了解不同场合穿哪种材料的服装并能就衣服的材料进行熟练对话。教师在授课时首先播放了一个时装秀,进行课前热身,随后投影出数张学生熟悉的不同着装的明星照,在学生的一片惊叹声中讨论了他们的服装,复习了前几课时的词汇,巩固了已学内容。接下来,教师趁热打铁,在课堂现场举办了一个真人时装秀。当令人振奋的音乐响起,学生登台亮相时,教室里热情高涨,欢呼声此起彼伏,课堂气氛达到空前的活跃,至此本课时间已将过半。热闹过后,教师让学生完成本课A部分的听力任务,连听三遍,然后投影出正确答案,学生自己核对。B部分因为时间紧,教师简单提了一下“be made of”短语,进行了简单的造句练习,本节课结束了。
【分析】这堂课中教师努力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但未把握好课堂教学目标,课堂随意性较强,过分追求热烈的课堂气氛,导致对教学目标定位不准。本课的明星照或时装秀对前几课时的内容起到很好的巩固作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但这两个环节只是起到复习作用,点到即可,不宜花大量时间,而对学生听力技能的培养及话题的探讨才是重点,教师应该设置情境让学生完成语言交际的任务。
【对策】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姆指出:“有效的教学是让有准备的教学达到一定的目标。”合理的教学目标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导向,课堂教学中所做的一切都是为既定教学目标的高效达成服务(任美琴2010)。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分析、吃透教材,充分把握好重难点,把握好发散点和生成点。唯有这样,才能对课堂胸有成竹,游刃有余;才能研究相关的学习策略,设计出各种新颖的活动形式;才能使学生学得轻松,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现象二:过分强调预设,缺乏捕捉生成
【案例】在一次片教研活动中,一位教师执教牛
津初中英语9A Unit 6 TV programmes这一话题,为导入新课,教师与一名学生进行了如下课堂真实对话。
T:I like watching music video because it can make me relax. What about you?
S:I never watch TV.(学生哄笑,教师一时不知所措)
T:No,suppose now I want you to watch TV,what kind of programme will you choose?
S:Cartoons.(学生领悟)
T:OK,thank you.(如释重负)
【分析】课堂是动态的,教师面对的是活生生的有思想的学生,课堂的生成性不能被教师的预设性代替,教师应随机性地捕捉许多课堂生成。上述案例中,教师有一定的上课准备,课堂导入是合理的,但学生没有顺着自己的预设思路说,教师没有灵活应对,生硬地捕捉自己需要的生成,课堂的生成性被教师的预设性完全代替。其实,即使学生不看电视,也可能有其他自己喜爱的娱乐活动,而且看电视太多也不是一个好的习惯,从这点看学生的回答还是值得肯定的。若教师能肯定学生的回答并引发“How do you spend your free time?”等问句,不仅能拓展课本的教学内容,让课堂教学更生活化,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效率。
【对策】课堂教学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我们备课时要预设课堂生成,但很多时候生成是偏离预设的。正如叶澜教授所说的“不去认真预设,那是不负责任;不善适时生成,那是不够优秀”,我们必须本着“动态生成”的观点去应对课堂“突发状况”,给学生思维的时间和空间,灵活捕捉课堂“生成点”,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让课堂涌动生成的激情,这样的英语课堂必将是扎实、高效的。
现象三:片面追求自主合作,缺乏有效引导
【案例】在一次公开课上,一位教师执教牛津初中英语7A Unit 7 Shopping Reading时,是这样安排活动的。她将班级分成六个小组,即六家小商店,组员扮演不同的角色,如顾客、经理、售货员、收银员等。这个活动的设计应该是很情境化、生活化的,目的是在增强学生自主合作能力的同时达成本课的学习目标,也是本课的亮点。然而在课堂观察中笔者发现,有些学生并没有认真投入到对话表演中,而是趁机说笑、玩闹,随后展示表演时有一组竟然角色分工还不明确,组员互相推诿,既浪费时间,又使课堂气氛尴尬,看似热热闹闹,实际是一盘散沙。
【分析】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育部2011)。把时间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达到课堂气氛的活跃、能力的培养。但自主、合作不等于“自由”“放任”,上述案例中教师营造了一个自由开放的学习环境,但教师缺乏有效引导与管理,使得“自主合作”徒有其表,没有面向全体学生,实效性不高。
【对策】自主合作活动本身是学生发挥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在课堂上营造一种轻松自由的氛围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的激发。但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不能仅仅承担旁观者的角色,教师既要增强课堂的组织管理意识,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必要时应对学生活动予以合理引导。当学生在开展小组活动时,教师应到学生当中去观察、发现他们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要给予意见反馈,及时予以纠正,这样才能保障自主合作的实效性。
现象四:单纯知识传授,缺乏创新理念
【案例】笔者观察到一些教师在执教语法课时,教学设计很单一,主要是知识点的单纯讲授与相应的习题,教师以“讲得细、练得多”为衡量本节课是否成功的标准。如一位教师教授牛津初中英语九下语法“It’s +adj. +of sb. + to do sth.”这个句型时,没有任何导入或知识的链接,而是直接讲述了这个句型的涵义及用法(附加汉语两遍),然后让学生根据该句型做了大量的汉译英,教师一句句对答案。之后教师又讲解了句型中“of”与“for”的区别,列举了几个例子,给出一个“of”或“for”的填空题,接着处
理了书上的练习,最后是半张巩固习题。整节课几乎是教师滔滔不绝地灌输,学生恭恭敬敬地接受,机械被动地学习。
【分析】上述案例中,教师依然是课堂的主体,教学方式单调、呆板,没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只会被动地“接水”,不会主动地“取水”,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英语课作为一门语言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掌握语言使用技巧需要学习者自身的体验、感悟,决不能单凭教师一人讲述,制约学生的思维水平,影响课堂教学效率。
【对策】教学不是唱独角戏,离开“学”就无所谓“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仅要做知识的传授者,而且要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与合作者。在课堂教学中,采取多样适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创设生动引入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亲自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与成就感。
现象五:盲目追求课堂提问,缺乏有效互动
【案例】笔者通过认真的课堂观察,对课堂教学中课堂提问的不良现象进行总结,发现几例较为典型的低效课堂提问。
例1:一位教师的课堂提问频率很高,但问题过于随意,无深层的思考价值,提出的大部分问题学生都能照着书本或幻灯片答出。
例2:在一节公开课上,教师提出一问题,学生一时答不出来,但教师为了赶时间,怕耽误上课的进度,或怕在公开课这样的场合“出丑”,就“越俎代庖”,直接替答了。
例3:课堂提问形式单一,基本表现为教师问、学生答,甚至大多是学生集体回答,偶尔提到个别学生,但参与的机会多数集中在少数优秀学生身上。
【分析】课堂提问是教师最常用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之一。有效的课堂提问有利于师生的互动交流,启发学生思维,从而提高课堂效率。上述课堂提问中问题的设计不精,重“量”轻“质”,问题缺乏研究性、思考性,提问流于形式,也就谈不上思维互动的有效性了。此外,乏味、单调的提问方式不利于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由教师代答、齐答或无机会参答都会大大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堂学习收效甚微。
【对策】课堂提问设计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也关系着学生积极性的强弱(边军2011)。为使课堂提问真正有效地促进互动教学,教师应正确把握学生的实际情况,深入钻研教材,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逻辑性和针对性,要本着“因人施问”的原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难度的问题。而且,课堂提问要注意适度,形式要多样化,除了师生问答,还可以生生互问、生问师答,这样才能形成多维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现象六:盲目使用多媒体,忽视教学实效
【案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多媒体的使用已经十分普及,课堂教学形式更加多样化。但是,纵观不少课堂教学,许多教师盲目使用多媒体的现象较为严重,课堂变成课件的“演播室”,讲台变成“声像舞台”,学生被眼花缭乱的多媒体牵着鼻子走,没有思考的空间。有些教师喜欢把上课的所有内容都用课件呈现出来,直接取代了板书。甚至有些课件因屏幕上的文字过多过小,部分学生难以认读,他们只好低头看书或“洗耳恭听”他人的发言,课件对他们而言只是一个摆件,无力参与课堂学习。
【分析】多媒体的声音、图像、情境等功能为英语教学进行大量听、说、读、写提供了方便,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操练量更大,是促进有效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英语网络资源较为丰富,如果教师采用“拿来主义”,不加思考与筛选,就做不到优化使用。片面追求声音、色彩等效果,盲目、过度使用课件,所有内容都被固定在课件里,师生之间的人际交流就会被“人机对话”取代,这些都忽略了课堂实效,不能达成有效教学。而且课件替代板书,部分学生因看不清屏幕内容无法参与课堂学习,也会
降低学习的参与度和有效性。
【对策】多媒体的使用要把握好一个“度”,恰如其分的多媒体使用才是有效教学的辅助手段,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要能驾驭这一辅助手段,而不是一味地依赖它、受制于它。网络资源固然丰富,但我们要“取之有道,用之有理”。课件宁精勿滥,要体现出课堂学习内容的精髓,一些可以口头陈述的内容无需在课件中呈现,一些重难点用板书呈现更有效,这样既可使学生注意力集中,锻炼学生听力,又可提高时间利用率,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正从有序走向高效,如何关注学生的发展,真正实现课堂上的有效教学,这要求英语教师在课堂中不断地积累经验,做有效教学理念的学习者和实施者。而课堂观察恰是教学实践和教学理论之间的一座桥梁,它促使教师由观察他人课堂来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从而有所感悟并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教师通过课堂观察,审视课堂中的一些低效现象,分析导致低效课堂的各种原因并理性地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而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引用文献
边军.2011.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课堂有效教学[J].中小学外语教学,(7):34-36.
教育部.2011.英语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任美琴.2010.从九个维度谈英语有效课堂教学[J].中学外语教与学,(2):12-15.
作者信息:222113,江苏连云港,江苏省连云港市柘汪中学
lh5629@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