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音象似性探新

2015-02-13李献慧

英语教师 2015年9期
关键词:任意性理据辅音

李献慧

语音象似性探新

李献慧

本文通过综述象似性的内涵,比较了象似性、任意性和理据性,并从元音和辅音两个方面分析研究了语音象似性,从而揭示音义之间的象似关系。

语音象似性;任意性;元音象似性;辅音象似性

一、引言

语言的象似性和任意性问题从20世纪下半叶开始成为语言学界争论不休的问题之一。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索绪尔(Ferdinand de Saussure)1916年在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s中提出语言“任意性”原则,认为能指和所指之间并无必然联系,并将其视为统治整个语言系统的首要原则。该“任意性”原则一直是语言符号的支配性原则,后来随着语言研究的深入发展,发现一些语言符号是有理据的,有象似性的,也就是说象似性原理是针对语言任意性原理提出来的。

二、象似性的内涵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象似性”这一概念的理解仍未统一。“象似性”源自符号学中的相似符(icon)概念,最早由美国著名哲学家、符号学家皮尔斯提出,他区分了三种符号:象似符、标记符和象征符,三者因任意性程度不同而存在着差异,其中把语言符号能指和所指之间存在的自然关系叫作象似性。沈家煊在《句法的象似性问题》中指出,语言学家通常把它定义为语言的能指与所指之间,也即语言的形式和内容之间有一种必然联系,即两者之间的结合是可以论证的,有理据的(沈家煊 1993)。张敏在《认知语言学与汉语名词短语》中指出,象似性是指感知到的现实的形式与语言成分及结构之间的象似性(张敏 1998)。该定义偏重形态和句法上的象似,不够全面。王寅把其定义为:语言符号在语音、语形或结构上与其所指之间存在的映照性相似的现象(王寅 1999)。这个定义就较为全面。

既然语言符号是非任意的,就表示是有理据的,因此要求我们明白什么是“理据性”,它和“象似性”有什么关系。“理据性”,通常被定义为“非任意性”,李福印指出“理据性指的是语言形式和意义之间的一种非任意性的,可以论证的,意义激发形式且形式反映意义的关系”。(李福印 2008)有的学者(比如:RadwanskaW illiams,沈家煊,严辰松,张敏)也将“象似性”简单定义为“非任意性”,让其直接等同于“理据性”;李福印则采取了狭义的概念,认为象似性是理据性的一种表现形式,是语言形式与意义之间更为具体的理据关系,即两者在关系或结构上“象似”。并指出,象似性现象一定是有理据的,但有理据的不一定就是象似的(李福印 2008)。

现在大部分语言学家对任意性和象似性持有折衷的立场,认为语言符号的性质持有辩证说的观点,即:语言符号所指、能指不是一一对应,但又有一定的范围,所指不能超过一定范围任意选择能指。最为重要的是,任意性和象似性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它们并不完全矛盾(应学凤 2007)。

三、语音象似性

严辰松(1997)把语言理据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理据分为外部理据和内部理据,外部理据包括拟声、拟象、临摹理据、省力理据;内部理据包括形态、语音和语义。从国内象似性研究来看,内部理据研究较多,其中形态象似性,尤其是句法象似性最多,语义象似性(即词汇象似性)研究次之,语音象似性研究最为薄弱。有一个很大原因是语音象似比较隐晦,不易发现,而且偶然性比较大。很多学者曾指出,语音层面的象似程度很低,或者说其中的理据很难发现,但我们又不能因此就认定符号的音义之间没有象似关系。语音的象似性主要体现在词汇的语音层面上,指的是词的发音与其所指之间存在着很多自然的象似关系(孙丽红 2005)。目前对语音象似性的研究大部分集中在元音的象似性上,辅音的象似性研究没有得到重视,甚至被忽略。故本文拟从元音和辅音两方面的象似性出发,揭示音义之间的象似关系。

(一)元音的象似性

一般认为,英语共有20个元音,其中12个单元音 [ɑ:],[i:],[u:],[ɔ:],[ə:],[æ],[i],[u],[e],[ɔ],[ʌ],[ə];8个双元音 [ai],[ei],[ɔi],[iə],[εə],[uə],[əu],[au]。几乎所有的元音都有象似性,之前也有学者对其进行研究(詹全旺 2006)。长元音[ɑ:]一般表达“长、广、大”的概念,如:far,farm,garden,而中元音[ʌ]表示“小”,情感内敛,绵长,如:nut,gun,cup,cut(小木屋),blood,love等。[u:]表示“大,多或满”的概念,如:huge,moon等;而短元音[u]表示“小,快速”的概念,例如:book,push,put等。[ɔ:]表达“小”的意思,mall,hall,wall,store放在词尾,表示“长,稳定性”,如:draw,draw l(拖长调说话)等。[ɔ]表达“干净、利落”的意思,有时还带有“闹”的意味,如:bomb,hot,watch等。长元音[ə:]在词汇中则表示“动作缓慢,小”的意思,例如:turtle,bird,skirt等,短元音[ə]开口小,干脆,利落,表达的意思也是“小”,例如:collar,speaker,actor等。小口[e]表示的概念,不如口型大的[æ]表达的大(pack),但相对于[i](pick)表达的意思要大些,例如:shell,bed等。发音口型大的响亮的元音通常表示“大”的概念、强烈的感情色彩或大幅度的动作,如:sad,happy,mad中的[æ];like,fine,high中的[ai];以及great,rain, break中的[ei]。

短元音[i]在发音时开口很小,经常用来表达“渺小”“微小”的含义,例如:bit,mini,kid,tip等都表示“小”的含义;另有动词pick,nitpick(鸡蛋里挑骨头)也含“小,少”的意义。后缀-let的发音中含有[i],也表示“小”,放在名词后充当后缀,则这个名词也会包含“小”的意思,如:booklet,piglet。而[i:]这个音则表示动作缓慢,持续的时间长或绵延,例如:peak,sieve(筛子),sleep等。[iə],[əu],[au]一般表达“短,近,小”的概念,如near,here,ear;pear,hair,chair;curious,tour。发音口型小的元音[əu]同样表示“小”的概念,例如:hole,boat,coat等。[ɔi]虽不如表示[ai],[ei],[au],[əu]表达的概念大,但相对于[iə],[əu],[au]却表示“大”的概念,例如:oil,soil,noise等。

(二)辅音的象似性

语音象似性的研究中,大多是对元音象似性的研究,对辅音象似性的研究甚少。在此,笔者试着分析一下辅音的象似性,但并非所有的辅音都有象似性,因此仅仅选其中的一些具有典型象似性的来分析。最为典型的是[l],具有“流线性”,例如:limb(树枝条),lip,line。[f]表示有摩擦,[f]和[l]一起组成的“fl”则表达流动感或流线美,可以是光线、液体的流动或物体的飞行等,如:flame,flash,float,flow,fly,flight等。[s]可以表示滑动感,通常与[l]一起组成“sl”来表达,例如:slip,slide,slim等。[k]表示干脆,如:click,cook,book等,因比较干脆,有时还引申为“时间短”的含义,如:hiccup(打嗝),其时间比较短,几秒钟一个,而belch也是打嗝的意思,因最后的音“[tʃ]”有拖长的意思,时间相对就长。[s]和[k]在一起表摩擦,如:scour(刷,擦净),scar(伤疤),scramble(匍匐前进),scrub(用力擦洗),screw(拧)等。[s]有时还表示“可怕,不好”的含义,如:sad,scare(恐吓)等。浊辅音[g]表示拖沓,拉长的意思,如:glide(滑翔),grow等,与[l]一起“gl”常与闪耀的光线有关,如:gleam(闪亮),glisten(湿物在光下闪耀),glitter(光辉闪烁),glint(闪烁,闪光),glow(火苗发光)等。“slug(鼻涕虫)”一词把[s],[l],[g]这三个音的象似性表现得淋漓尽致,[s]表“小”的概念,[l]表流线性,[g]表拖长,像这样的象似性体现可以在阅读理解中好好利用,方便学生猜词、理解短文。

声门音[h]表情感,如:hate,hope,hungry(渴望的),还经常构成感叹词,如:hello,hi,hey等。鼻音[n]给人一种明快的感觉,如:nice,new等。[w]表示简洁性,如:w ind,what,where等。浊音[z]具有明显的语音象似性,如:buzz,zero,zoo,还经常表示摩擦,如:zip,zigzag(锯齿形的线条),zoom(嗡嗡声,隆隆声)等。[r]有“摩擦”的含义,例如:right(“右”与左的摩擦,“正确”与错误的摩擦),w rite(写时笔与纸的摩擦),read(读时声带,舌与唇齿的摩擦等),rub(抢劫时定有物与物、人与人的摩擦)等。[f]和[r]一起仍然表示“摩擦”,如:friction,frustrate,freeze等。

另外,有一些字母组合的象似性,如“cl-”开始的词表示附着,如:clasp(钩子),cling(依附),clutch(抓紧),climb等。“gr-”组成的词常表示沉闷而令人不愉快的声音,如:groan(呻吟),grouse(抱怨),grumble(发牢骚)等。“scr-”开始的词有刮,擦,刺耳等含义,如:scrap(吵架),scratch(抓),scream等。“sn-”开始的词与鼻息有关,如:sneeze,sniff,snore等。“sta-”音组在词首往往有静止不动的意思,如:stand,stay,stare,statue等(李玉华 2006)。“-le”放词尾通常表示绵长性,稳定性,如:turtle,people等。[ʌ],[n]和[t]一起“unt”常表达动作短促或语言直率的意思,如:bunt(顶撞,短打),punt(踢),blunt(直言不讳的)等。[ʌ],[m] 和[p]一起“ump”一起表示沉重,笨重感或肿状,如:bump,lump,clump(笨重的脚步声)等。发[æ] 和[ʃ]音的字母组合“ash”常表示动性,如:slash(鞭打),flash等。

结束语

象似性是对语言任意性的一个补充,是一个研究语言的新视角,反映了语言结构在很多方面与人的认知、概念结构及体验是相互照应的。语音象似性虽没有形态象似性和词义象似性研究得多,但通过分析总结语音象似性的特点,笔者发现语音象似性可以给词汇学习和词汇教学带来很多乐趣,使词汇记忆简单化,扩大想象空间,增强语音和词义的联系。但由于语音象似性的偶然性比较大,覆盖面不是很大,而且笔者仅从元音和部分辅音的象似性对其分析,所以不够全面,需要进一步探讨。

引用文献

李福印.2008.认知语言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2):43-45.

李玉华.2006.英语语言象征探新[J].山东外语教学,(2):65.

沈家煊.1993.句法的象似性问题[J].外语教学与研究,(1):12.

孙丽红.2005.英语拟声词的理据和认知策略[J].外国语言文学,(4).

王寅.1999.论语言符号象似性[J].外语与外语教学,(5).

严辰松.1997.语言临摹性概说[J].国外语言学,(3):21-33.

应学凤.2007.语言符号音义象似性研究——以指示代词、现代汉语单音节反义词音义关系为考查对象[D].南昌大学.

詹全旺.2006.英汉元音语用功能的象似性阐释[J].山东外语教学,(1):30-33.

张敏.1998.认知语言学与汉语名词短语[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39).

Ferdinand deSaussure.1916.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s [M].London:Duckworth.

作者信息:457001,河南濮阳,河南省濮阳市油田第二高级中学

zwt8259378@126.com

猜你喜欢

任意性理据辅音
失去爆破和不完全爆破
聚焦双变量“存在性或任意性”问题
BR Sounds
英语的辅音连缀
从理据出发展开高品质评价——以《谏太宗十思疏》为例走进文言文深处
第二讲 元音和辅音(下)
英语中爱情隐喻及其认知理据分析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中的理据信息
全译繁化机制的内涵、理据与类型
关于索绪尔任意性原则的争论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