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从众心理研究
2015-02-13周义明
刘 悦,周义明
(安徽大学 社会与政治学院, 安徽 合肥 230601)
从早年的《我爱我家》到后来的《家有儿女》,再到现在的《爱情公寓》,情景喜剧颇受人们的欢迎。每当这些情景喜剧中出现笑点的时候,会自动发出一阵旁白式的笑声,它的潜台词是这个地方该笑了,然后我们便会跟随这个笑声哈哈大笑。有些内容确实值得一笑,但我们对于一些无意义的内容,也会不自觉地笑出来。
以上的例子反映出了一个简单的社会心理现象:从众。所谓从众,就是在群体的影响和压力之下,个体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相一致的行为,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随大流”[1]。心理学家奥尔波特曾说:“我们从属于多数人的意志,当群众站起来时,我们亦自然站起;当群众鼓掌时,我们也随之鼓掌;当群众提出反对时,我们也不提出异议。”可见从众心理是一种很普遍的心理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特别是在新媒体时代,网络逐渐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在以“90后”为主体的大学生群体中,新媒体使他们的学习生活和思维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逐渐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正在塑造成型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这种环境中,他们的思想、行为有时会不由自主地受到外来环境的影响,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他们的从众心理会比较严重。这种从众心理表现在学习、生活、消费等各个方面。新媒体影响下的大学生从众心理及从众行为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研究以网络为主的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从众心理和从众行为以及从众心理产生的原因对于大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从众行为
1.学习上的从众心理。说到学习从众,那就不得不说与其紧密相关的“班级效应”和“宿舍效应”。进入大学后,每个学生都在探索大学环境新的学习方法,寻求新的学习动力。班级、宿舍每个成员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成绩以及平时学习时间的利用都成了其他成员最直接的参照物。[2]他们的行为会受到班级、宿舍每个成员的影响。这种影响包括学习态度、学习行为和学习方法。常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大学生进入学校不久便开始出现各种跟风购买电脑和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情况。例如在一个四人间的宿舍,三个人在开学之初就购买了电脑,没有买的那个人可能会想:大家都有,只有我没有,我会不会被大家看不起,被大家排斥呢?在这种心理下,为了保持与群体一致,他也开始跟风购买。大学生在拥有了各类电子产品之后,又开始跟风下载各种电子软件,比如:你有微博,我也必须要有;你安装了微信,我也安装一个;你建立了个人网页,我也不能落后。这种心理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他们可能将网络视为获取信息的唯一来源,各班级和宿舍成员之间比的不再是学习而是谁拥有的微博粉丝数量,甚至有的大学生会从网络中抄袭别人的研究成果,扼杀了自己的创造力,由此造成学习成绩的退步。当然如果大学生们好好利用网络所带来的益处,从众心理也会有积极的一面。
除此之外,大学生在学习上的从众心理还表现在对自己的人生规划上,有的同学看到室友在网上发布简历,应聘工作,自己也开始制作简历并通过网络发布到各个单位,甚至把网上应聘这种方式作为主要的择业方式,而不愿走出去多了解社会,锻炼自己的实战能力。
2.生活上的从众心理。这主要表现在生活习惯上的从众。多数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主要以学习为主,紧张繁忙的高中生活使他们很少有机会接触手机等电子产品,但进入大学后,学习相对轻松,他们有时间和精力去探索网络世界,因此可能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一个宿舍所有成员到晚上12点还坐在电脑前看电影或玩游戏等,即使其中有一个成员想休息,他也可能会想,大家都在玩,我也再玩一会儿吧,由此养成的一种晚睡晚起的生活习惯严重影响了第二天的学习效率。
另外,大学新生进校时难适应新环境,一些人远离家乡,可能产生孤单空虚的心理,因此学会了通过网络结交网友。这些网友的坏习惯也会影响大学生的生活习惯。很多大学生看到网友、宿舍或班级中的人吸烟、喝酒、打架甚至违纪,自己也会开始效仿,他们认为自己如果只做个乖学生就会被大家排斥,就不算是这个群体中的人,于是他们也开始抽烟、打架,跟随别人的步伐做着自己认为是潮流的事情,然后又会有其他人开始效仿他们,从而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甚至还会引发犯罪。
3.消费上的从众心理。进入大学以前,学生的衣食住行多由家长操心,自己没有消费的概念。进入大学后,开始独立生活的学生从家长那里拿到生活费,开始了自己的生活。在网络的影响下,网购已经成为大学生们新的购物方式。作为一个大学生,如果你没听过网购,或者从未网购过,那么恐怕你将会成为身边人眼中的怪人。经济上的独立性和消费上的盲目性导致了部分大学生在网购上的从众心理。例如,一个宿舍里大家网购了一件相同的衣服,当大家在谈论这件衣服的时候,如果只有你一个人没有,你就会有种被孤立的感觉,或者是宿舍其他成员觉得你不合群,不能融入到集体的环境中。在这种情况下,你很有可能也会从同一个网店买一件和大家相同的衣服,即使你可能根本就不喜欢或者不需要。还有些大学生无视自己的客观经济基础,盲目攀比,买了许多对自己毫无价值的东西。这种盲目的消费必然导致支出的增长,其结果不但增加了家庭的经济负担,也会使一些囊中羞涩的大学生产生精神压力,更为严重的是由此可能诱发大学生走上犯罪的道路。
二、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从众心理产生的主要原因
所谓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主要指以计算机为主的新的媒体形式。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大学生从众心理产生的原因应从其所处的外部环境和自身因素两方面进行分析:
1.以网络为主的新媒体影响和改变了大学生的行为习惯。高度开放性、自由性与双向性的新媒体消除了社会、文化、心理上那些有形与无形的障碍,带给人们广泛的人际交往。对以“90后”为主的大学生而言,他们对网络技术的熟悉程度和接受程度要远远超过其他年龄层次的人群,网络也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改变着他们的行为。现在的大学生更爱通过网络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心声,也更爱通过网络学习各种潮流的文化,例如网络流行语的传播,一传十,十传百,最后到人尽皆知;一些社会事件通过网络的传播,例如微博、微信,也会达到家喻户晓的效果。在这样高度开放的网络环境中,大学生往往会过分依赖网络,失去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产生了从众心理。
2.缺乏独立性,自信心不足。对于刚步入大学校门的学生来说,新环境给了他们一个相对于高中较自由的氛围,但同样也为他们带来了迷茫和困惑。大学有他们从未见过的各种新奇的事物,由于这些大学新生习惯了在家靠父母,在学校靠老师和同学,缺乏独立性和判断力,只能以身边的同学和室友作为“参照物”,久而久之逐渐地形成了这种从众心理。另外,大多数的大学生心理活动尚未完全成熟,他们没有形成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没有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尤其是受网络世界的吸引,缺乏自制力。特别是对于那些从小到大成绩平庸,很少受到老师和家长关注的学生,他们的自信心不足,常常怀疑自己,因此每当要做决定的时候,他们往往会跟随其他同学的步伐,即使有时候自己的观点是对的,他们也不敢坚持己见。在他们心中,如果不随大流,就会受到同学们的歧视和排斥,甚至被大家孤立。
三、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的从众心理对大学生行为的影响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大学生从众心理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积极的一面表现为:大学生会改变自己的一些坏习惯和学习态度,向群体中的榜样学习,利用网络学习他人的长处、经验,扩大自己的视野,使自己变得更优秀。同时,在这种网络影响下的从众心理会使大学生得到一种安全感,在网络上可以尽情地释放自己的情绪,向不熟悉或完全不认识的人诉苦,而不必担心会有恐惧、报复等烦恼和威胁,而且在网络上,一个人做了一件事情,会有一个接一个的人跟风相随,大家都在做同一件事,心灵上总会得到一种安全感和满足感,大学生的集体意识也会逐渐增强,有利于集中全力达成共同目标。在群体中,大家共同为了一个目标而努力,即使是那些后进者,在从众心理的影响下,也能改变自己的观念,使自己的行为更符合集体的需要。
消极的一面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抑制大学生个性的发展。上文已提到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过分依赖网络,逐渐丧失了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在这种网络从众心理的影响下,大学生为了使自己的行为与集体保持一致,或者为了达到集体利益的最大化,往往会放弃自己的观点,听从集体中多数人的意见,久而久之,会使大学生在做任何决定时都参考他人的意见,忽略自己的想法,从而失去自己的个性。二是扼杀了大学生的创造力。大学相较于高中而言,更应该重视学生全面而健康的发展,这种全面发展包括学习、社会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各个方面。网络从众心理有利于大学生去吸取那些多数人掌握的正确的东西,但有时,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这将会对大学生创造性思维产生和发展起到阻碍作用。大家都人云亦云,毫无主见,一旦有问题就百度查询,那么如何实现创新发展。可见,从众心理会束缚大学生的思想,使他们逐渐失去创造力。
四、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大学生从众心理的引导措施
既然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的从众心理对大学生来说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那么我们就要想方设法地激发大学生从众心理的积极影响,克服其从众心理的消极影响:
1.加强对大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虽说现在的大学生以“90后”为主,比较注重张扬个性,特立独行,但受所接触的网络环境影响,难免产生从众心理。因此学校应该注重大学生个性的发展,鼓励大学生参加各种展示自己能力的活动,并举办一些有关此方面的讲座,告诫大学生合理利用网络资源,让大学生意识到盲目从众的弊端,从而可以坚持自己的观点,发扬自己的个性。
2.引导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其明辨是非、判断事物的能力。大学生的网络从众心理归根结底还是其缺乏对事物的判断力。许多社会问题的发生也是由于网络对人们的误导,例如最近网络上的热门新闻:老人摔倒无人搀扶,一个本想去搀扶的人看到大家都无动于衷,于是他也放弃去搀扶的想法,由此引发成道德问题。让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目的就是让他们了解社会,增长社会经验,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在参加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也可以培养大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让其对所发生的事情有自己的判断力,从而避免盲目从众。
3.重视学生班级和宿舍的管理,营造积极进取的班级和宿舍文化。影响大学生产生从众心理的群体主要就是班级和宿舍。在宿舍中会出现一人上网便会引起多人上网,一人网购便会导致多人跟风购买的情况,成员之间相互影响比较严重,有不少同学习惯在熄灯后卧谈自己今天在网上看到什么,收获了什么。班级、宿舍成员在选择或形成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时,都会受到群体的影响而选择与大多数人保持一致。所以塑造良好的班级和宿舍文化对大学生来说极其重要。这就要求学校加强对班级和宿舍的管理,通过举办各种活动正确地引导大学生合理使用网络,使他们学习、娱乐两不误,丰富大学生活。
4.优化网络环境,强化对大学生的网络情感教育。新媒体时代与传统媒体时代的区别就是网络的发展。要避免大学生产生网络从众心理,最重要的就是优化网络环境,使那些不健康和不正确的网上内容尽量远离大学生的生活,例如网上宣传的很多网恋成功的案例,对那些急于寻找感情寄托的大学生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很可能使他们误入歧途,上当受骗。所以,在优化网络环境的同时要强化对大学生的网络情感教育,既要唤起他们对学习先进的网络知识的热情,又要让他们分清网络中的好与坏。让他们明白,当产生疑惑时要主动与老师同学交流而不是网友;遇到问题时应独立思考,保持思维清晰,不要被他人的思想左右,提高自我意识,避免产生从众心理。
在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从众心理和从众行为有了新的特点和表现形式,他们的行为会与想法产生偏差,因此我们要发挥“从众”的积极影响,避免“从众”的消极影响,培养大学生独立思考和明辨是非的能力,使他们遇事和看待问题时,既要慎重考虑多数人的意见和做法,又要有自己的思考和分析,从而使判断能够正确,并以此来决定自己的行动。[3]
[1] 全国13所高等院校《社会心理学》编写组.社会心理学(第四版)[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
[2] 姚建银.对从众心理影响下大学生行为的探讨[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3] 石成奎.大学生从众心理原因及其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