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机制的研究

2015-02-13钟慧敏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12期
关键词:监控教学质量互联网+

钟慧敏

(南通职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江苏 南通 226007)

近几年,随着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职院校的教学数量和教学质量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显。高职院校承担着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任务,因此,高职院校对提高教学质量的意识要加强,对课程监控体系的建立要重视。而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对教学质量的监控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利用互联网技术对教学质量从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四个阶段充分利用大量的数据库进行可控性的监控,可以使教学质量的监控逐步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道路。

一、“互联网+”的时代背景

2015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实际上是创新2.0下互联网发展新形态、新业态,是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演进。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以及信息社会的来临,促进当前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不仅是社会化、立体化的网络,还有无所不在的大数据和知识。所谓的“互联网+”其实就是以互联网为主的一整套信息技术(包括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在经济、社会生活各部门的扩散应用过程。在“互联网+”时代,对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的研究主要是利用无所不在的大数据对教学质量进行监控,使监控活动始终处于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中。

二、“互联网+”环境下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存在

的问题

高职院校要提高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以及提升各学院的整体教学水平就必须提高教学质量,现阶段虽然高职院校希望通过课程监控提高教学质量的意识加强了,但在“互联网+”环境下,教学质量的监控方法上与还存在一些问题。

1.监控组成人员单一化

目前,高职院校监控的组成人员主要是学校内部的人员,由分管教学的校长、教务处长、教学督导以及专职教师组成。教务处主要是审定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规划整个教学课程的安排和执行情况,教学督导和专职教师是质量监控者,基层教师主要是制定课程的教学计划,开展教学活动,分析教学效果,通过开展交流教学经验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这样监控人员主要是由校内人员组成,这只是单一的“局域网”的网内监控,这样的监控不利于指导学生就业的适应性,也容易导致校内的教学与市场需求的脱节。而在如今的“互联网+”的环境中,我们应组建校内教师和校外企业专家的监控人员,从而建立校内和校外企业联合的、社会化、立体化的监控。

2.监控的形式单一

虽然如今高职院校的学校领导和教师对教学活动的监控意识都十分重视,但对课程监控的形式却是单一的,主要是随机听课、抽查教案等,这种形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课程教学的真实情况,但随机听课、抽查教案都有一定的机械性、单一性和局限性。而在“互联网+”的环境下,这种单一形式的监控不易于收集完备的监控大数据,不利于监控过程的动态性,也不利于形成监控的可控性。

3.评价模式单一

当前,高职院校对课程的监控还是根据统一的评价模式,没有根据各专业课程的特色采取具有特色的评价模式。同时,由于听课的评价体系是规定好的,如果有教师采用新的教学方式,往往容易与规定的评价体系有悖,就不会有好的成绩,这样容易打击教师的创造性。“互联网+”的环境下,不同专业收集到的信息是不同的,评价方式也应是不同的,所以应根据不同专业的教学特点,制定“百花齐放”的评价标准,这样不仅有利于教学质量管理,也有利于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特色进行有针对性的授课,提高教学水平。

4.信息反馈不及时

教学督导所听课程做出的评价没有及时反馈到一线教师手上,他们通过随机听课等方式收集到的信息只是机械地反馈到各学院,学院再等到召开教学例会时再反馈给一线教师,之后再提出整改建议。由于反馈的层级较多,信息流通不畅,这样不仅导致信息传递的延误,同样会被一线教师认为教学监控的评价就只是走走形式,这种形式主义往往造成教师意识上的松懈,也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互联网+”的环境下,教学过程与监控过程是同步性的,监控得到的信息通过互联网同步反馈给教师,这种同步性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评估意识,同时也解决教学与评估的脱节。

三、“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的策略

“互联网+”时代对教学质量监控主要是在“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四个节点通过调研收集大量的数据,并把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形成一份清晰的过程图谱报告,监控者利用网络平台,基于对教学过程中图谱、数据的分析而做出相应的决策,从而提高整体的教学水平。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计划与目标设定的策略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高职院校对教学质量的监控也应制定合理的计划与目标。在“互联网+”的环境中,就应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了解行业发展的动态及需求,将学科的理论知识和行业综合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目标,这是高职院校制定教学目标首先应考虑的问题,同时教学目标是一个随着市场需求而变化的,“互联网+”环境下,高职院校每年应通过收集、整理、分析大量的数据,并通过这些数据预测今后几年的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状况,制定出符合市场需求的、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一毕业就成为行业所需求的“成品”人才。

2.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指导与执行的策略

在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对整个教学活动的运行过程的监控就是执行阶段,主要就是对教学过程的监控。在“互联网+”环境下,随着电脑进入课堂,课堂教学活动迎来了大数据的时代,学生可以通过在线学习或论坛发帖和教师进行互动,教师可以通过计算机记录教学问题,并将这些问题在线反馈给监督部门,这时的监控就可以通过分析收集的这些数据,并将相关的分析数据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反馈给教师,通过实时数据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在“互联网+”环境中,通过大数据的分析与反馈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情况、教师的因材施教情况等,通过实时监控实现教学与教学评估的同步性,这样的同步评价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建设性,这样同步的监控也可使学生的学习更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3.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考核策略

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各项计划执行后,教学结果的检查都应依据“目标”的制定情况和“计划”的执行情况,评价教学活动是否达到了目标预定的效果,从计划执行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而这一切主要是通过收集信息来考核计划执行的效果。在“互联网+”的环境中,在校的学生通过网络对教师的教学活动进行网上评价,毕业的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反馈学校的教学目标与社会对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否一致,从而可以准确、全面和广泛地收集到信息;同时,在“互联网+”的环境中,教师可以收集学生的在线学习情况和论坛的反馈情况等最直接的信息,通过分析收集到的大数据,进一步开展教学研讨,进而为提高教学质量提出新思路、新想法,以及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给出合理的可行的建议,在“互联网+”的环境中,通过对大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分析增强了教师与学生、管理者与教师的交流,促进了相互的沟通,从而实现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4.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改进与完善的策略

这个阶段是总结提高阶段,是对前一阶段的各项措施的改进与完善,通过这一阶段的总结与分析,如果是成功的经验,就应肯定并推广,在今后的高职院校课程的监控中加以利用;如果是不成功的经验,就应从上一阶段的过程中汲取教训,避免在下一次的教学过程中出现同样的问题。在“互联网+”的环境中,利用大数据对教学质量进行监控不是一次就终止的监控,而是对大数据不断分析,不断提出新方法的动态过程,通过对动态的数据进行分析,教学质量也是在动态环境中稳步上升的。

[1]张雯莉.基于PDCA循环理论的高职高专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改进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4.

[2](美)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思·库克耶.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3]关红辉,蔡永香,龚媛媛.我国高校教学质量监控研究综述[J].黑龙江教育( 高教研究与评估),2011( 2).

[4]蔡敏燕,邹寄燕.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信息化系统的构建——基于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的视角[J].职业技术教育,2013(4).

猜你喜欢

监控教学质量互联网+
The Great Barrier Reef shows coral comeback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你被监控了吗?
Zabbix在ATS系统集中监控中的应用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PDCA循环法在多重耐药菌感染监控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