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职生责任感现状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教育研究
2015-02-13姚春梅
姚春梅
(福州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为了准确了解和把握当今高职生社会责任感现状,分别对我院的大一、大二部分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问卷387份,有效问卷374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3.6%。调查内容主要包括自我责任意识、家庭责任意识、集体责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等。同时还通过网络和图书馆搜集大量有关高职生责任感方面的资料,并对这些资料进行了整理、分析、归纳、总结和论证。
二、问卷数据结果分析
目前,高职院校的高职生责任意识总体状况不错,但同时又呈现出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一)自我责任意识方面。社会责任感首先要求能够对自己负责,也就是对自己的言行、身心、人生负责。但部分高职生对自我责任意识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偏差,39%的高职生认为自我责任就是要忠实于自己,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追求个性的张扬,不喜欢或不利己的事就不做。这种对个人爱好的偏执和对个人利益的过度关注,使得他们的自我责任意识呈现出明显的情绪化和功利化的倾向,他们甚至有时把个人利益置于他人和集体利益之上。高职学生因高考分数较低,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再加上自学能力较弱,自控能力较差,有50%的学生人生目标不明确,在学习和生活上对自己不负责,作息时间不规律,晚睡晚起,有些学生甚至沉迷于网络不能自拔,经常上课迟到、早退、旷课或课堂上玩手机、睡觉等。同时,少数高职生生命责任感弱化,生命健康责任意识缺失,如自残、自杀、暴力事件等时有发生。
(二)在现实生活中,有些高职学生家庭责任意识淡漠,70%的学生认为父母供自己学习、生活是应该的,理所当然地享受着父母的关心与照顾,缺乏为家庭分担压力的责任意识。对父母长辈缺乏感恩之心,缺乏与父母情感的沟通和交流,很少关注父母工作、家庭收支情况,不顾家庭经济状况,追求物质享受,盲目攀比,认为手机、电脑是生活必须品,有的甚至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走上犯罪的道路。有5%的学生还抱怨父母没有本事,不能给自己创造更好的生活、学习条件。
(三)社会责任意识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现代信息的发达,也带来高职生的思维方式转变,在问卷中关于公交车上让座问题,有40%的学生表示看见老弱病残孕会主动让座,40%的学生表示视情况而定,10%的学生表示有人提出需要才让座,10%的学生表示不会让座。还有关于就业方向问题,65%的学生希望就业与专业对口,70%的学生优先考虑工资待遇,8%的同学考虑去贫困地区,从调查结果来看,高职学生更多注重个人发展、个人利益,忽视社会利益和整体利益。从意识到实践出现了断裂,缺少积极实践行为。他们关注娱乐八卦新闻,较少关注时事政治,他们认为社会责任感与自己没关系,对其持无所谓态度,甚至出现“家事、国事、天下事,关我屁事”的思想。
(四)国家责任意识方面。随着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以及社会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世界成为一个“地球村”,国家间的界限有所淡化。特别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不可避免地导致西方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大量涌进国内,冲击着人们的头脑和生活,特别对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时期的高职生的认知、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造成了强烈冲击,容易导致他们信仰缺失,文化失衡。不少高职生对西方文化盲目崇拜,而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认同感日趋淡薄,如对日本的动漫、美国的影片、韩国的影星,他们如数家珍。校园里每年的圣诞节气氛浓厚,热闹非凡,中国传统节日冷冷清清,大家都知道2月14日是情人节,但少有人知道七夕是何意。在问卷中我们还发现,只有8%的高职生读过中国四大名著,对国家传统文化的认同降低容易导致国家责任意识弱化,高职生公民意识淡薄,对国家缺乏责任担当。有些网站和文章还恶意攻击国家党和政府的不足,导致一些学生对党和政府以及学校教育产生怀疑。
三、高职院校高职生责任意识偏低的原因
高职学生在责任意识方面呈现出种种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主要由家庭、学校、社会等多种原因造成的。
(一)家庭方面。当今高职院校的高职生多数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寄予很高的期望,为了能让孩子出人头地,他们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在物质生活方面满足孩子的要求,养成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习惯,长此下去,孩子养成依赖习惯,并把这些当成理所应该的,容易让孩子形成任性、自私的性格。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成绩的好坏、分数的高低成为衡量孩子是否进步、成才的标准,但忽视了对子女家庭责任意识的教育。
(二)学校方面。长期以来,学生的责任意识教育主要体现在思政课教学中,但高职院校的思政课基本上处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局面。再加上我国教育体制一直存在弊端,由于受高考一考定终身的影响,我国的中小学教育出现了重智力、轻德育现象,片面追求升学率,不重视对学生进行责任意识的培养。学生在进入大学后,就业率又成了高职院校的指挥棒,学校关心最多的是就业问题,单纯追求人才培养与产出,注重技能而忽视素质培养,注重专业知识而忽视责任意识。即使在有限的责任意识的教授中,一味进行理论灌输,缺乏针对性、时效性,缺乏实践体验,使得责任培养仅仅停留在学生的认知层面,责任意识内化为实践还远远不够。
(三)社会方面的原因。30多年的改革开放确实让我国的经济迅猛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有很大的提高,但随之带来的负责影响也不容小视,一切向“钱”看向厚“赚”的思想受到很多人的追捧,个人主义、功利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盛行,这些都对高职学生的责任意识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导致部分学生在价值取向上出现错位,价值观扭曲,追求个人功利,淡化自己应承担的责任和履行的义务。
四、高职院校培养高职生责任意识的途径
(一)重视高校德育,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
1.丰富德育教育内容。增强当代高职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广大高校责无旁贷。因而广大高校应重视德育教育,努力丰富德育教育的内容,最大限度地发挥学校主阵地的作用。党的十八大报告分别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新概括和总结。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也应当包括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的基本内容,细化到思政课中包括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教育以及高职生时代责任感教育等,由里及表、自内而外地开展多项德育教育活动,从而丰富和延展高校德育教育内容,为高职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奠定基础。
2.革新教育观念方法。教育观念及方法会影响高校德育教育的质量和成效,所以广大高校应鼓励和引导老师革新教育观念方法,一改传统“主体——客体”的灌输式教学方法,采用一种新型的“主体”与“主体”的教育方法,尊重高职生的主体人格和地位,社会责任感的培育才会取得更好的效果。与此同时,高校应加强教师队伍的培育和建设,培养一批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教师队伍,发挥榜样作用,最好还能增加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张扬自身的主体价值,进而增强社会责任感。
3.塑造良好校园风气。社会责任感不同于其他认知性知识,其归属于情感范畴,需要责任主体亲身立于环境中体验,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主观感受,并在此基础上产生相应的情感态度。鉴于此,高校就应塑造良好校园风气,积极营造“责任”校园环境。一方面,须加强学校的文化软实力,强化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另一方面,应加强优秀群体的示范效应,同时发挥校园媒体的力量创设良好校园风气,真正在校园内形成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力量,从而影响和熏染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意识。
(二)善于正视自我,提高高职生自身素养
1.端正自身价值观念。当代高职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离不开高校的努力,更离不开学生自身的努力,所以高职生应善于正视自我,积极提升自身素养。这就需要学生端正自身价值观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品评生活中出现的各类事件,待人接物时心里存留一把尺子或一个天平,形成对周围事物的评价标准,这才能坚持明确的奋斗方向。当然,价值观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在后天的学习和受教育中逐步形成的,所以高职生须明辨是非、规避错误,把个人理想和“中国梦”相联系,从而体现人生价值。
2.自觉培养责任意识。高职生要想形成深厚的社会责任感,必须先具备一定的责任意识,懂得感恩、懂得关爱,这样才会去关爱他人、感恩别人,为他人和自己负责。所以,当代高职生要自觉培养自身的责任意识,不断提高感恩意识和奉献意识,继而在此基础上唤醒个人的社会责任感,激发自我潜质。因为没有对自己和别人的责任感,缺乏必备的责任心,即使一个人的能力再强,他都不会是一个身心健康的人。因而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责任是一种压力,能够“逼迫”责任主体看到自身价值,并为这种价值的实现付诸努力。
3.确定目标积极前行。目标犹如海上航船的罗盘,它指引着航船前进的方向,一个人只有树立了远大的理想和奋斗目标,他的生活才会变得有意义。因此,当代高职生要想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就必须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并朝着既定的目标积极迈进,为之努力奋斗,这样才会明晰自己学习和奋斗的目的,也才能够明确自己所承担责任的分量,这样才能将自身的潜质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三)不忘家庭教育,有效培育学生责任感
1.严格实践以身作则。有人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是因为孩子自出生就与父母在一起,相对于他人来说,父母是孩子接触机会最多、模仿概率最高的对象,所以家长的道德品质、文化素质、行为修养、生活态度对孩子影响巨大。所以要想增强当代高职生的社会责任感,家长一定要严格践行以身作则的原则,将责任感的培育从言语口头上转向亲身实践,教导孩子要诚实守信,由家长自觉履行义务并承担责任做以榜样,辅之安排给孩子一些实践“任务”,让孩子在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学会承担责任。
2.重视孩子责任教育。除了以身作则开展责任感教育以外,家长还必须了解家庭教育对学生的作用,详尽了解子女的生理、心理特征和性格特点,适当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深入挖掘孩子自身的潜质与能力,将培育孩子责任感作为重点。比如,家长应提供给孩子独立完成事情的机会,让孩子将责任意识应用于实践,明白每一个人都要承担责任。一个人只有具备了责任感,他才能够“自食其力”,才能了解“付出才有回报”的道理,而不是不劳而获地享受他人的创造的果实。
3.树立全面发展理念。现今社会要求高职生具备优良素质,同时也要求家长须及时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全面发展的教育观,毕竟一个人的成才不只是单纯的成绩出众,更多的是身心、道德、品质的健康上进。所以,家长要注重孩子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明白责任对一个人的重要性,同时培养孩子坚强的意志力,让孩子在面对生活中任何一处困难时都能坚强无畏,以此履行并完善自己应尽的责任。
(四)关注外部环境,营造优质的社会环境
1.营设和谐良好社会氛围。除了从学校、学生个人和家庭教育三个层面入手增强当代高职生社会责任感以外,还必须得到社会力量的支持,即积极营设一个充满诚信、团结友爱、和谐相处的良好社会氛围,在这种和谐氛围下,才可以让高职生们获得承担各种社会责任的体验。因此,党和政府要大力整治不良社会现象,让高职生体会到党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宗旨,看到“官员”的责任就是为人民、社会和国家服务;强化道德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调控与约束,同时加强法治建设,有效规范市场行为,极力构建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机制。利用这些手段,为高职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营设一种和谐良好的社会氛围。
2.建立责任机制用以约束。就我国目前情况来说,要想让大家都自觉遵守道德规范不太现实,所以建立健全责任机制来约束人们的道德行为是很有必要的。一方面,我们要鼓励和督导广大人民群众在享受权利的同时也能履行义务;另一方面,我国要依法追究未履行责任的行为,给予自觉履行义务者表扬和奖赏,给予逃避责任者适当的追究与惩处,以此保障已建立的责任机制能够准确落实,借责任机制监管全体公民积极承担自己责任,在全社会形成一种良性的责任导向,为高职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添一份力。
3.积极张扬新媒体影响力。21世纪是信息化大时代,新媒体的衍生进一步扩大了现代舆论的影响力,尤其影响到当代青年高职生。对此,我国须利用和调控好舆论的发展方向,借助新媒体的影响力在全社会宣扬正能量事实事件,扩大高职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维度。与此同时,要积极发挥手机、微博、网络论坛、微信等新媒体快捷、迅速的特点,极力传播一些社会正能量舆论,使得高职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变得更加方便、迅捷、有效。总之,高职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工程。高职院校应与家庭、社会携起手来,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将高职学生培养成为既具有强烈的自我责任意识,又能够对他人、国家和社会高度负责的技术型人才,使他们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1]彭文英.论和谐背景下高职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J].理论月刊,2008( 1).
[2]孙莉,孙静,吴澍.以社会实践为载体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1(7).
[3]王怡.90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之原因探析 [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2( 10).
[4]郭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下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J].思想教育研究,2013( 2).
[5]李睿,王晓庆,丁雪松,刘扬.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教育研究[J].教育探索,2013(11).
[6]吕倜然,张贞云等.大学生社会责任感调查与分析[J].新西部,2014(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