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文化转向”探讨中医外宣翻译问题及对策

2015-02-13徐雪元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术语中医药内涵

徐雪元

(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成都610000)

从“文化转向”探讨中医外宣翻译问题及对策

徐雪元

(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成都610000)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力度不断增强,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的进程也在加快,对中医药的翻译质量及水平的要求也在提高。本文从翻译的“文化转向”的角度,以中医文本的翻译为例,从术语和句子两个层面分析和归纳目前的中医外宣翻译存在的问题,找出这些问题的根源,并结合实例试图总结出中医文化翻译的策略和方法。通过这样的研究,希望能为中医传统文化的宣传和交流添砖加瓦。

中医;外宣翻译;文化

中医学是中华古典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为了更有效地对外传播,走向世界,外宣翻译至关重要。中医语义深奥,传统文化镶嵌字里行间,想要忠实无误而又雅致地翻译成英文实属不易。而翻译的文化转向(cultural return)将翻译置于更广泛的文化背景中加以研究,为中医外宣翻译的发展增添了新的思路和角度。

一、“文化转向”和外宣翻译

翻译的“文化转向”:20世纪50年代,翻译领域出现了一股新的潮流,即“文化转向”。翻译不再只是语言转换的单层面的问题,而是被放到了更广阔的文化背景中。

外宣翻译:把旨在宣传中国状况和信息的材料从中文翻译成其他文字,然后借助多种媒介对海外进行宣传和交流。中医外宣翻译对于关乎中医在海外世界的生死存亡,至关重要。

二、亟待解决问题

中医外宣翻译既要充分考虑中医原文的文化内涵以及在外文中是否存在文化缺省的问题,又要考虑到外国读者是否能够完全接受和理解译文的内涵及文化意义。

1.对文化内涵的忽视

很多中医术语都包含意义深刻的文化内涵,翻译起来需要特别注意。如“青龙汤”这一术语,我们通常翻译为“QinglongDecoction”。我们知道,汤是中药里的一种药物剂型;而“青龙”则是中国传统概念中的“四象”之一,是动物的一种形象。英文的版本会让人以为这种药是由动物做成的,实际上青龙汤的成分是一种植物。因此,这样简单粗暴的翻译容易导致误会,让西方人以为是动物做成的药剂,达不到有效的传播,也就阻碍了世界对中医的正确的理解和认识。

2.中西医术语混杂,概念不清

有些译者在做中医翻译时将很多意义复杂的中医术语直译为西医现有的术语,虽然语言形式上一目了然,但是也损失甚至扭曲了中医术语本来的内涵意义,造成西方读者及医学者的误解。又或者为了保持中医特色,不管能否基本传达中医术语内涵,统一采用拼音音译,这样也造成西方读者无从理解。例如,“牛皮癣”这个术语是译为“neurodermatitis”还是“psoriasis”呢?其实,中西医里的牛皮癣的涵义是有所不同的,中医里的牛皮癣在医学意义上并不等于西方的psoriasis,所以译为前者更能准确表达这一概念。

3.中英句式转化僵化

我们知道,中文属意合语言,以神统形,使用较少的连接词;而英文则相反。所以在中医外宣翻译时候,要考虑中英文句式的差异,从外国文化及外国读者的角度思考,并采用相应的翻译方法。

原文:中医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是中国老百姓长期和各种疾病做抗争的精华所在,组成了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

译文: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hasahistoryof thousandsofyears.Itisthecrystallizationoftheexperience accumulatedbyChinesepeopleinfightingagainstdiseases. ItisalsoanimportantpartofChineseculture.

译文本身没有语法问题。考虑到中英文各自的行文特点,这个翻译就显得不够简练。

三、中医文化翻译对策

1.充分表达中医文化内涵

在全球认识以及学习中医的热情氛围中,中医外宣翻译适逢良好的发展时机,也是中医及中医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途径。在充分考虑西方读者及医者的语言习惯、文化氛围及接受能力的前提下,准确并充分地传达出中医文化内涵十分必要。

如在上文提到的青龙汤,笔者认为如果翻译成QinglongDecoctionofHerbalEssence更为恰当,一方面突出了“青龙”这一特殊的文化现象,另一面也清晰地传达了正确的医学内涵。

因此,作为中医翻译工作者,应关注中医药典籍文献中的文化因素,保持中医概念系统性、完整性和独立性,以推动中医药文化的国际传播与交流。

2.规范中医术语翻译

面对中医术语翻译的混乱及中西医术语混杂不分的现象,笔者认为,在中医药文化国际化的大环境下,遵循一定的翻译原则和方法是十分必要的,这样才能逐步规范中医术语翻译。

(1)尊重文化,保持特色

李照国的中医英语翻译的原则中提到“尊重国情,保持特色”,并提出了他的理论依据,即语言国情学。每个国家都有在别国文化中找不到对应词的专属词汇,虽然这类词语不是很多,但是它们是区别一国文化和另一国文化的重要标识,也是一国文化的特色所在。

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的精髓,有很多这一类词汇,如阴阳、气、针灸等等。在进行翻译时,要在充分理解原文文化内涵的基础上,综合使用各种翻译方法,包括音译法、注释等等,从而既保持中医原文文化内涵与表达方式,又恰当准确地传达其医学及文学含义。

(2)西学中用,走向世界

中医外宣文本的英译,除了要尽量保持原文的文化内涵和文学色彩之外,就是要充分考虑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借助西方已有医学话语体系,传达中医信息。

中国的医学不需要与世隔绝,要发展壮大,必须与世界同行。世界各国的医学有其相似和相同的地方,因此我们可以借用一些西方医学体系现有的概念。而且我们已经有了很多这类的实践,如将“心、肝、脾、肺、肾”翻译为“heart、liver、spleen、lung、kidney”。虽然这样的翻译无法完整地表达中医概念的全部内涵,但是至少能够传达基本的医学含义,满足对外交流的实际需求。

3.中英句式转换应遵循“为读者着想”的原则

在中医外宣翻译的时候,中英句式转换应该遵循为读者着想的基本原则,充分考虑到外国受众对中医药文化的理解程度,如果仅仅为了保持中医古雅别致的文化艺术色彩而牺牲了最基本的医学思想内涵,是非常不明智的。同时,为了达到对外传播的实际效果,我们可以根据外国读者的思维方式以及不同的目的来采取不一样的翻译方法。

例如:中医认为,生病了不能耽误,要及时就医,防止恶化。

这是一个典型的意合句,在翻译成英文时,要把握中英不同的思维习惯和表达方式,使用介词、连词和短语等将中文看似毫无联系的短句连接为一个结构紧密的长句。参考译文:Accordingto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it isimportanttocarryouttimelydiagnosisandearlytreatment topreventfurtherprogressofadisease.

中医外宣翻译涉及了不同语言、文化、思维方式、价值观等问题,而中医又是一门集多种学科于一体、古典的复杂的学科,在文化多样性及多元化的潮流中中医外宣翻译实践面临着挑战和机遇。因此,中医译者要迎接挑战,抓住机遇,利用外宣翻译这一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大力推广中医药文化,加强自我知识文化素养,提高翻译质量,有效传播中医药文化的基本理念和核心价值观,提高中国的医学实力,为中国的发展崛起贡献自己的力量。

[1]李照国.中医英语翻译技巧[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2]马平.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视角下中医翻译的问题与策略[J].环球中医药,2013,6(6).441-443.

[3]BassnettSusan,LefevereAndre.ConstructingCultures: EssaysonLiteraryTransla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LanguageEducationPress,2001.

[4]MundayJeremy.IntroducingTranslationStudies——TheoriesandApplications[M].LondonandNewYork: RoutledgeandTaylor&FrancisGroup,2006.

H3

A

1673-0046(2015)4-0204-02

成都中医药大学科技发展基金2012年度课题:从“文化转向”探讨中医外宣翻译问题及翻译策略,课题编号:RWZD201201项目负责人:徐雪元]

猜你喜欢

术语中医药内涵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
挖掘习题的内涵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内涵漫画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有感于几个术语的定名与应用
从术语学基本模型的演变看术语学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