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岗位技能”理念下的高职导游专业人才培养对策研究
2015-02-13钱伟
钱伟
(池州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系,安徽池州247000)
基于“岗位技能”理念下的高职导游专业人才培养对策研究
钱伟
(池州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系,安徽池州247000)
高职导游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从事工作时,往往无从下手,这是由于人才培养方面缺乏有效性。本文从分析企业以及消费者对导游人才的需求入手,结合高职导游人才培养的现状,提出了基于“岗位技能”理念下的人才培养实施对策,把导游专业的教学与实训,从传统的教学课堂中解脱出来,为现代旅游行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导游人才架起了一座从课堂教学到导游实践的桥梁。
岗位技能;高职导游专业;人才培养
“十二五”时期我国旅游业进入大众化的全面发展阶段,“十二五”末和“十三五”期间,旅游业将处于黄金发展期和高速增长期,成为提升经济增长内生力的引领性产业。届时,我国大众旅游将由初级阶段向中高级阶段演化,到2020年初步建成世界旅游强国。随着这一目标的实现,企业以及消费者对旅游人才尤其是对导游人才的需求与要求也会越来越高。
高职院校担负着输出高数量与高质量导游人才的艰巨使命,然而毕业生就业却面临着尴尬的处境。一方面是企业和消费者对导游专业人才的急需;另一方面是高职导游专业学生就业空间的缩小,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一是由于企业对“学历社会”的看中,二是高职院校导游专业的人才培养不适应产业发展和消费者的要求,缺乏核心竞争力。只有立足于企业和消费者需求,以就业为导向,持有“岗位技能”理念,高职导游专业的学生才能走出去并得到社会的认可,导游专业的学生就业后才能找到更广大的发展空间。
一、企业及消费者对导游专业人才的需求
1.丰富的导游基础知识。我们把导游人员笑谈为“杂家”,丰富的知识是成为一名导游人员的基本条件,要做到“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导游员需具备的知识主要有:语言知识(包括汉语言文学知识和外语知识);史地文化知识(包括历史、地理、宗教、民族民俗、文学艺术、建筑园林等);政策法规知识;心理学知识;美学知识;社会知识;医学知识;国际知识以及旅行常识等。要想具备这么广博的知识,就需要高职院校导游专业课程设置要合理。然而,我们的课程设置方面却相对比较狭隘,专业课相对较多,很多课程重叠性比较突出,而公共基础课和其他相关课程却相对较少,这是不利于知识广泛性的获取的。
2.良好的沟通能力。导游工作主要是处理人与人关系的工作,沟通能力是成为一名导游人员的保障性条件。高职学生在校期间,如何增强其沟通能力就尤为重要。除了学生自身学习如何和同学、老师相处外,学校应通过多种途径,例如鼓励学生参加学校以及社团活动,组织学生去相关企业参观学习,聘请旅行社导游人员到校讲座开课,让学生利用闲暇时间带团跟团等,多渠道、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3.较强的应变能力。导游工作是一项复杂性的工作,也是突发状况经常发生的工作,应变能力就成为一名出色导游人员的关键。我们的学生在校期间很少接受到应变能力的学习,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运用案例分析、情景再现、分组讨论等来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另外学校应加大对学生的实训锻炼,与省、市、区旅游局和部分旅游景区景点、旅行社建立合作办学关系,广泛建立导游实习、实训基地,形成一个实习基地系统。这样对加强学生的应变能力起到了早锻炼的目的,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就不会手足无措、无从下手。
4.良好的服务意识。很多企业都反映大学生毕业后,眼高手低,服务意思薄弱。所以在入学时,应进行相关教育,明确导游工作的服务性。教学过程中,多采用案例分析法培养服务意识。并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学生服务意识,例如学生礼让老师,同学间相互礼让与帮助,保持教室和实训室卫生等。
二、高职导游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1.学生生源复杂。主要有两种:一是普通高中毕业生,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没有接触过导游专业相关知识,专业基础几乎为零。二是从中专、技校、职业高中升入高职高专的学生,这些学生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但学习能力较差。学生知识能力、素质能力都参差不齐。如何因材施教,把握学生个体差异,就成为教学的关键,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既要考虑差异性,又要考虑均衡性。
2.教学团队不成熟。从“双师型”结构上看,“双师型”教师比例低,很多从事导游专业课教学的教师却没有全国导游证。从师资队伍的职称结构来看,初中级职称的教师比例相对较高,而高级职称的教师比例相对较少。从师资力量上来看,专业课教师的理论化程度远高于实践操作化水平。从师资的培养方式上来看,专业教师的培训主要是入职后。对在职教师的培训,是一种补偿性培养,这种培训时间短、目标性强、效果差,缺乏系统性和长远的规划。
3.课程设置不合理。很多高职院校缺乏对旅游人才市场状况的调查,对本专业到底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认识不清。在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上,盲目跟从本科院校的课程设置“理论学时安排多,理论课程设置多,实训实践课设置较少”。学生毕业后到了工作岗位后,最明显的反应就是:学校里学的东西,在工作中能用上的怎么这么少?这就导致高职生理论水平不如本科生,实践技能又不如职高生,专业不专、动手能力不强,培养的人才难以适应旅游行业相关岗位的任职要求,也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三、高职导游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计划确定不合理。教学计划是依据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特点而形成的指导性文件,它决定着课程设置的结构和教学培养的方向。目前高职院校教学计划的设置存在两点问题:一是目标较低,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二是目标较高,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热情。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积极性,专业计划的确定必须趋于合理和规范。
2.教学设施较落后。一些地方性高职院校由于资金受限制等原因,导游专业硬件教学设施相对落后,无法满足新的教学模式与教学理念的需求,教师有心无力,很多好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无法得到落实。
3.全国导游资格考试通过率偏低。高职院校的学生自身学习能力有限以及学习主动性相对较差,应试考试不理想。而资格证又是成为一名合格导游人员的必备条件,这就导致很多学生毕业后从事不对口的工作,这本身对教学资源来说也是一种浪费。
四、“岗位技能”理念下人才培养的实施对策
1.设置实用性强的理论教学课程。一是教材的选取要适合高职学生的特点,浅显易懂、操作性强。针对信息技术变革这一市场特点,加强对旅游电子商务及相关课程的设置,避免与社会的脱节。二是课程设置以实用性为主,减少理论教学的内容,处理好专业基础课、专业拓展课之间的关系,将内容重叠率比较多的课程进行优化整合。三是由于学生考取全国导游资格证的需要,考证的相关课程应纳入到课程设置当中来,处理好应试考证与素质学习的关系。在课程设置上,还可以学习国外一些国家的经验,如美国、瑞士、澳大利亚等国会开设相关课程,注意培养学生的商业道德、沟通技巧及分析能力。
2.加大实训教学的力度。一是增加实训设备,利用多媒体、导游模拟式等一些先进的教学设备进行教学,通过图片、声音、影像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山川河流、风土人情。二是把课堂搬到景区景点进行,这种“实景式”的教学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起到较好的学习效果。讲到九华山,我们就去感受下佛教文化;讲到西递宏村,我们就去看看徽派建筑。
3.“以赛促学”的全程贯穿。通过参加技能大赛,学生会有一种紧迫感和压力感;通过对比赛要求的了解和比赛内容的训练,学生的知识面会得到拓展,学生讲解能力会得到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会得到提升;同时通过举行技能大赛,对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也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4.开展学生“体验参与”。学生自身体验参与的效果可能远远胜过在教室中的学习,可以通过几个途径全面增加学生的体验性、参与性。一是可以利用周末、小长假、寒暑假。这就需要院系和有关旅行社、景区合作,让学生利用周末进行跟团、带团活动。赚钱不是目的,学习才是最主要的。二是“顶岗实习”。一般职业院校都有一年左右的顶岗实习过程,利用顶岗实习,可以让学生对以后走入社会有个前期的了解,做好步入社会的准备,也是前两年在校学习知识的具体应用。但是,现在很多学校的顶岗实习都是安排在最后一年,学生实习完就毕业工作了,其实可以把顶岗实习放在第二年,这样第三年在校学习的目的性会更强,对职业的理解也更深刻。三是可以借助省市级政府、相关团体协会、相关企业组织举办的一些活动,让学生充当志愿者。这些“体验参与”的实践形式,不仅可以使导游专业的学生增长知识和能力,也会使学生树立一种观念——要想学得好,多做也是很重要的方面。
5.教师团队的建设。一是高职院校应多安排专业教师参加相关知识、相关技能的培训。二是安排相关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使教师更加深入地了解本行业的情况,实现“双师、双栖”教师队伍的形成。三是聘请具有行业背景的工作人员授课讲座,并在政策上给予一定优惠。四是学校也可以成为企业培训的基地,这既有利于校企合作,也有利于双方信息的交流。
[1]杨培玉.导游专业学生导游应变技能培养的必要性及其方法[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8,20(1):57-63.
[2]柏灵.高职导游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改革探索[J].辽宁高职学报,2012,14(9):60-61.
[3]袁玲玲.技能大赛对提升高职导游专业人才培养水平的思考[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12,28(2): 89-91.
[4]王栋,雷晶.高职导游专业“双师、双栖”型教师团队建设现状的调查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3(20):88.
G718.5
A
1673-0046(2015)4-0113-02
安徽省省级质量工程项目,项目编号:2013gxk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