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文图书采访标准的制定与采访质量控制研究

2015-02-13蒋鸿标广东海洋大学图书馆广东湛江524088

图书馆建设 2015年10期
关键词:类图书书目图书

蒋鸿标 (广东海洋大学图书馆 广东 湛江 524088)

中文图书采访标准的制定与采访质量控制研究

蒋鸿标(广东海洋大学图书馆 广东 湛江 524088)

目前关于中文图书采访质量控制的研究未能抓住影响采访质量的关键因素,导致质量控制措施难以有效落实。基于Excel表格的电子书目采用MARC标准著录,能从内容因素和形式因素揭示图书的内容特征和形式特征。根据影响采访质量的内容因素和形式因素制定相应的采访标准,能避免采访工作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进而有效地提高采访质量。

高校图书馆采访标准采访质量控制电子书目内容因素形式因素

1 引 言

书目是图书内容特征和形式特征的客观记录,利用书目选购图书是采访工作的主要形式。2003年以前,图书馆主要利用纸质书目订购图书,难以对相关事项进行比较;在“Microsoft Excel 2003”得到广泛应用之后,电子书目成为图书采购的主要工具。目前图书馆普遍实行招标采购,书目主要由书商提供,基于Excel表格制作的征订书目具有强大的排序、筛选和统计功能,可以方便地对相关事项进行比较,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提高了采访质量。但利用电子书目信息控制采访质量的研究未见报道。基于此,本研究根据采访实践,提出利用电子书目信息控制采访质量的观点,以求教于同行。

书商提供的电子书目订单统一采用MARC(机器可读目录)标准著录,并具有转换成书目数据的功能,书目信息包括:ISBN、书名、分卷册、分卷名、丛书名、著者及著作方式、出版地、出版社、出版时间、价格、读者对象、内容简介、中图分类号、页数、正文语种、版次、尺寸(开本)、装帧形式、主题词、一般附注等。在这些信息中,除了出版地、出版社、出版时间、主题词、一般附注等信息与采访质量无关外,其余信息与采访质量密切相关。其中,书名和分类号揭示了图书的学科属性和内容特征,分卷名和丛书名揭示了图书的出版形式,著者揭示了责任的类型,著作方式揭示了图书的创新程度,读者对象揭示了适用范围,正文语种揭示了图书的语言属性,尺寸和装帧形式揭示了图书的外形特征。采访员通过对这些内容因素和形式因素的甄别,就能对图书采访质量进行控制。

我国每年出版的图书数量居世界第一。2011年、2012年、2013年我国出版的新书分别为207 506种、241 986种、255 981种(包括图书、课本和图片)[1],三年间增长了23.4%,但图书内容同质化、质量参差不齐的局面严峻地摆在每个采访员的面前。例如,“学术内容失范,低水平重复和学术泡沫化,在高校教材编写中这方面的问题最突出,像《马克思主义哲学》大概就有300~500种版本,大都是相互雷同”[2]。虽然有专家认为“能在市场采购到的书刊已经是审查筛选过的,图书馆不能也不应该再进行主观的审查式的选择”[3],但购书经费的有限性、图书质量的参差不齐和“一书多版”(如中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的不同版本、同一外国原著的不同译本等)的大量存在,以及书商为了赚取更多的利润而提供大量质量不高的图书目录,这些都要求采访员务必要作出取舍。因此,利用书目信息控制采访质量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

2 我国图书馆中文图书采访质量控制研究和实施现状

目前,关于中文图书采访质量控制的研究论文相当多。笔者采用高级检索方式,利用篇名途径,以“中文图书采访”“中文图书采购”“中文文献采访”或“中文文献采购”为检索词,模糊匹配,从中国知网《学术文献总库》中检索,共获得论文252篇(检索时间:2015年5月1日),但这些研究成果普遍存在对影响采访质量的因素认识不准确、采访原则缺乏可操作性、采访策略缺乏有效性、采访实践缺乏可行性等问题。

2.1将客观因素当作影响采访质量的因素

影响采访质量的因素是指图书本身的学科属性不符合学校专业设置和读者需求或形式特征不符合管理要求,从而影响其价值的发挥或造成浪费。但有些作者把与图书本身无关的客观因素当作影响采访质量的因素,如“采访渠道增多、文献资源种类激增、文献资源需求不断异动”[4]、“购书经费不足、图书出版市场混乱、图书出版选题多样化”[5]、“书目信息混乱、出版发行市场混乱、图书购置经费不足、高等教育改革”[6]、“出版质量参差不齐、高校发展迅猛、购书经费短缺、人员变动”[7]等。其中,多数作者把“购书经费不足、图书出版市场混乱”作为影响采购质量的共同因素。这些因素反映的是采访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同时也说明加强采访质量控制的必要性,但它们并不是影响采访质量的因素,采访员也无法对其进行控制。而图书本身具有的属性,如学科属性(书名和分类号)、内容特征(专著或论文集)、图书形式(单行本或多卷书或丛书)、著者类型(个人著者或机构著者)、著作方式(著、编著、编或主编)、语种、读者对象等内在因素以及尺寸、装帧形式(横装、活页装、盒装等)等外在因素才是影响采访质量的关键因素。对于这些因素,采访员在选购图书时是可以控制的。采访质量控制的实质是对书目进行控制,控制的过程就是依据选书标准对书目进行取舍的过程。因此,只有根据影响采访质量的内容因素和形式因素制定切实可行的采访标准,才能提高采访质量。

2.2采访原则缺乏可操作性或将采访原则与采访标准混为一谈

采访原则是指采访员在文献(图书)选购过程中所应遵循的指导思想,但有些作者提出的采访原则偏离采访工作。例如,有作者提出文献采访的“读者参与原则、整体协调原则、高效共享原则”[8],这3条原则实际上是文献资源建设(包括实体馆藏和虚拟馆藏建设,虚拟馆藏建设包括购买数据库、开发免费资源、开展文献传递等,因而其内涵比文献采访大得多)所遵循的指导思想,因为读者参与是文献资源建设中的一个环节,是采访方式的补充,其作用仅在于提供荐购书目或建议而不能代替采访员去选购文献,文献采访工作的主导权在于采访员,质量控制权也在于采访员而不在于读者,因而“读者参与”并不是采访员要遵循的原则;同时,文献资源建设所遵循的整体协调和高效共享理念(原则),在采访工作中也不具备操作性。另一方面,该作者认为,“文献采访应以‘访’为主,庞大的读者群体能够弥补采访人员在数量、专业、视角、渠道等方面的不足,而且在鉴定有价值的专业文献方面,专业人员更加敏锐和内行。”[8]但又认为,“教师选购的图书往往数量较少、随机性强、系统性差,无法满足馆藏建设需求。”[8]上述两点是相互矛盾的,这恰恰说明了由读者选书并不是提高采访质量的有效方式。其实,“访”的实质是调查研究,采访员了解学校的专业设置、课程名称(通过对应的分类号来确定取舍)、读者需求及书目信息揭示的内容是判断图书“有无价值”的前提(事实上任何图书都有价值,但价值的大小会因读者对象不同产生差异),是提高采访质量的基础性工作。

也有作者认为,“文献采访要遵循针对性、可靠性、适用性、平衡性、时效性和连续性、协调性的原则,同时遵循实用性、价值性、系统性的文献采访质量标准。”[9]这些要求实质上都属于原则的范畴。所谓“原则”,是指说话、行事所依据的准则,它是解决“做什么”的问题;所谓“标准”,是指衡量事物的依据或准则,它是解决“如何做”的问题。原则的实质属于一种行为规范和定性要求,起着指导性作用,但未必具有实践性,或者无法衡量;标准的实质属于一种可操作的规范,必定具有实践性,并且可以衡量。采访员面对成千上万条书目记录,如何取舍要有依据,这个依据就是采访标准。所以,提高采访质量的关键是要制定操作性强的采访标准,仅有指导性的采访原则是远远不够的。

2.3采访策略缺乏有效性

有作者提出提高采访质量的对策包括:“调整机构,合理规划;掌握信息,准确订购;核算成本,节约经费”[4],“制订采访计划;建立信息反馈机制;选择不同采访方式”[6]。显然,这些措施都不是提高采访质量的有效办法,因为它们都没有抓住影响采访质量的内容因素和形式因素。

文献[4]所阐述的“统一采购、统一管理、合理规划各类文献”属于宏观管理问题;“掌握出版发行信息、馆藏文献信息、读者需求信息”仅是采访工作的前提条件;“核算成本,节约经费”仅是对经费使用提出的建设性要求。文献[6]所阐述的“对采访的重点以及数量进行确定”也属于宏观管理问题;“收集广大师生的意见和建议”仅是重视读者参与采购的表现;选择不同的采访方式仅是扩大采访渠道。这些措施都不是从微观层面对采访质量进行控制,显得空洞无物,因而是无效的。

2.4采访实践缺乏可行性

例如,武汉理工大学图书馆实施的“组合采访”[10](即采访人员将书目发给学院办公室,再由办公室发给各资料室,资料室再组织本学院的师生圈选,由采访员汇总后发给书商订购)、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实施的“三一原则”[11](即由院系师生、学科馆员和采访员三方共同选择书目,再由文献资源建设领导小组和馆务会组成的工作组审核订单)、海南大学图书馆实施的“专家初选、采访员汇总、选书小组审核,馆长审批”[12]等购书模式在程序上虽有所区别,但实质上,就是“由读者勾选,由采访员汇总”的采访模式,而这种模式并不是提高采访质量的可行办法,在实践中也不可能持之以恒[13]。广东海洋大学图书馆也曾实施过这种采访模式,但参与者廖廖无几,或者选择的图书并不适合馆藏方向,最终还得靠采访员完成。对读者而言,每次面对成千上万条书目记录,他们不可能花太多时间去认真甄别每条书目信息,只能凭自己的喜好随意圈选,既不能遵循图书馆制定的采访原则,也不会考虑图书馆的馆藏现状、利用情况及学校教学科研的需要,更不会考虑直接影响采访质量的内容因素和形式因素,因而由读者自主购买的图书,利用效果并不理想。例如,某高校图书馆的统计数据表明,学生通过书目圈选的219种图书,零借阅率为84%,教师自行采购的63种图书,零借阅率为88%,而采访员选购的图书,零利用率一般在40%左右[14]。

也有作者认为,“在招标之前进行书目信息整合,能缩短招标活动的周期,增强招标的操作性,提高馆藏质量。”[15]这种将图书采购当作现货一次性交易、讨价还价的做法,如果是因为学校财务或设备管理部门不了解图书采购流程而提出的要求也就情有可原,但如果是采访员的“经验之谈”,则有失专业水准了(就期刊采购而言是可行的,因为期刊的出版或订购种数是固定的,而图书的订购是依据图书出版状况有序进行的)。书商中标后,图书馆选购的图书可以是中标之前出版的旧书,但更多的是在中标之后合同期内出版的新书。显然,如果在招标之前先整合书目,按照现成书目进行招标采购,就只能购买到旧书而买不到新书。另一方面,中标后书目主要由书商提供,采访员主要是从书商提供的书目中选择购买,由图书馆整理和读者荐购的书目数量较少,即使由图书馆整理书目,也远远比不上书商提供的全面。

3 基于电子书目的中文图书采访质量控制策略

3.1采访原则的制定

采访原则的实践者是采访员,因此,采访原则的制定要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切忌空话、套话。

3.1.1针对性原则

所谓针对性,是指要根据读者对象选购图书,目的在于使“每本书有其读者”。高校图书馆的读者对象主要是在校大学生和教师,因此,选购适合大学读者使用的图书是采访员必须遵循的首要原则。

3.1.2适用性原则

所谓适用性,是指购买的图书要适合读者使用、适应学校专业设置和教学科研需要,与针对性原则相辅相成,目的在于提高图书的可用性和专业图书的保障程度。就高校读者需求而言,图书主要分为阅读消遣类、学习提高类和研究探索类。阅读消遣类图书主要集中在社会科学、科学普及、卫生保健和饮食等方面,如哲学、军事、休闲娱乐、文学、艺术、人物传记、综合性普及读物等方面的图书利用率较高;学习提高类图书与专业学习和英语水平考试有关,相关的辅导书、习题集等利用率也较高;研究探索类图书(题名往往含有“研究”一词)原创性高、参考价值大(论文集除外),是大学教师和学生做专业研究不可缺少的资料来源,虽然利用率不高,但需要根据专业设置和特色专业有针对性地选购,以构建具有专业特色的藏书体系。

3.1.3经济性原则

所谓经济性,是指在图书采访过程中要严格控制经费的使用效率,它包括对价格的控制、同类书的控制和复本的控制,目的在于提高购书经费的使用效益。例如,同一种书同时或先后出版平装本和精装本,宜选购平装本;内容或书名相同的图书(如《大学物理》《大学物理教程》《航海英语》《航海英语教程》等),在符合采访标准的情况下,宜选购价格较低的品种,并且要严格控制品种;一些多卷书或丛书包含以单行本出版的图书,宜选购缺藏的单本或不购买;将复本控制在1~2册,在经费一定的情况下,可增加品种,从而提高图书保障率[16]。

以上3条原则在选购图书时是可以对照书目执行的,因而不仅有指导性,也有可操作性。

3.2采访标准的制定

标准是采访员在选购图书时所遵循的依据,没有标准就没有依据,没有依据就会导致盲目性和随意性。因此,制定选书标准是提高采访质量的前提。电子书目信息的完整揭示为制定采访标准提供了依据,同时也为书目的取舍提供了直接的标准。

3.2.1学科属性的控制

学科属性反映了图书所属的学科范围,是书目处理的第一步。因此,采访员熟悉学校的专业设置和分类法至关重要,是正确选择图书的关键。学科属性是以“中图分类号”的形式揭示的,通过对分类号的排序,可将不符合学校专业设置和读者需要的书目删除。以广东海洋大学为例,该校目前有70个专业,1 054门课程,其中特色专业有8个(“水产养殖学”“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海洋科学”“航海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动物科学”“园艺”),除了人文社科类图书(对应的分类号为A~K)适合任何专业读者利用外(中小学教育类图书除外),自然科学类图书(对应的分类号为N~X)中的TD、TE、TJ、V等类图书都不适宜购买,而P、R、TQ、U等类图书也应选择与学校专业和读者需要相关的购买,如P类中的天文学知识、测绘学、气象学、海洋科学等;R类中的营养(饮食)卫生、海洋药物、航海医学等;TQ类中的化肥农药工业、制药化学工业等;U类中的机动车修理技术、水路运输,等等。

3.2.2读者对象的控制

每条书目都有关于读者对象的说明,不符合大学读者使用的图书不宜订购。采购员通过自动排序或文本筛选,可将读者对象为中专生、中小学生、中小学教师、少年儿童、农村读者等的书目删除,以保证购买的图书符合大学读者需要。

3.2.3内容特征的控制

内容特征表现为专著或论文集或资料汇编,宜以专著类图书为主。一般而言,分类号结尾包含“-53”的就是论文集(包括个人论文集、专题论文集和会议论文集)。利用文本筛选功能,选择“结尾是”,然后输入“-53”,就可以将属于论文集的书目找出来,通过逐条浏览,再根据需要保留或删除。笔者认为,不管是什么类型的论文集,如果曾经是公开发表的论文,基本上都被中国知网或万方或维普期刊库收录,再订购这些论文集会造成很大的浪费;资料汇编是就某个专题研究所作的资料汇总,包括调查报告和参考工具书等(通过浏览书名进行判断),侧重于提供数据或知识,可以根据需要有针对性地选购。

3.2.4图书形式的控制

图书形式表现为单行本著作或多卷书或丛书,宜以单行本著作为主。通过对分卷册、分卷名、丛书名的排序,就可以确定图书的出版形式。一般而言,在同一份订单中,如果卷册次不连贯,宜先检索馆藏书目,看看是否已有收藏,如果没有则不宜购买(直接将书目删除),以免造成资料的残缺而影响利用;对于以丛书形式出版的图书,则要考虑其包含的图书中是否已有单行本出版。通常情况下,以丛书形式出版的图书,各分辑都有独立的书名,具有单行本著作的特征,这类书则宜少订或不订。例如,《伟人的非常之路丛书》包含的6种人物传记,都可作为单行本著作出版,而且相关的人物传记单行本如《毛泽东传》《周恩来传》《邓小平传》等已非常多,因而不必再订购以丛书形式出版的人物传记。其他学科的丛书也是如此。

3.2.5著者类型的控制

著者类型包括个人著者、合作著者和机构著者,宜以个人和合作著者类图书为主。通过对著者的排序,就可确定著者类型。对于学术性或技术性图书,如果以机构名义署名则不宜订购。例如,署名为“创锐设计”“数码创意”“网学天地”“锐艺视觉”“卓越教育”“谷声图书”“云海科技”“理想·宅”等所谓“编著”或“主编”类图书,基本上都是拼凑之作;对于以机构名义编撰的资料汇编或参考工具书,则要视其价值和馆藏需要确定取舍。除此之外,凡是不用真名(与汉族姓名相似的笔名如“莫言”“二月河”等除外)或以“本书编写组”或“《×××》编写组”署名的图书也不宜订购,因为这些“著者”缺乏检索意义,图书价值也不大。例如,“爱水晶的猫著”“缠中说禅著”“长着翅膀的大灰狼著”“小孩你过来著”“7998著”等图书,订购时都要慎重。

3.2.6 著作方式的控制

著作方式主要有著、编著、编和主编4种类型,不同的著作方式表明了原创性的不同,宜以“著”或“编著”类图书为主。著作方式为“编”或“主编”类图书,特别是学术性图书或教材,基本上是对已有文献的整理和汇总,缺乏创新性,这类图书宜少买或不买。通过利用文本筛选功能,再选择“结尾是”,输入“编”字,就可以找出著作方式为“编”或“主编”类图书,然后根据需要确定取舍(资料汇编或参考工具书可根据需要适当选购)。

3.2.7语种的控制

语种揭示了图书正文所使用的语言,是影响读者利用的重要因素,但国内出版的正文为外文(英、法、日、德、俄、阿拉伯语等)的学科著作不宜订购(语言类图书除外)。因为这些图书是当作中文图书征订的(ISBN所属地区为中国大陆地区,这类图书主要面向国外发行),也是按照中文图书进行编目的,而中文图书与外文图书混排在一起不符合读者的利用习惯,如果不注意语种说明,就会造成误订。通过对语种的排序或浏览书名,可将正文为外文的非语言类书目去掉。

3.2.8正书名的控制

正书名起到揭示图书主题的作用,是书目检索系统中最重要的途径之一,但正书名不能揭示图书主题的非文学类图书不宜订购,因为非文学类图书的书名如果没有相应的主题词就无法判断其学科属性,读者也无法通过书名或关键词途径去检索该书,从而造成漏检,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其利用效果。例如,《互动与整合》(G)、《接班》(F)、《插位》(F)、《优势》(F)等图书,从正书名都难以确定其所属学科。通过对书名的排序,再逐条浏览,可将主题不明确的非文学类书目删除。

3.2.9 尺寸的控制

图书出版规格对排架和管理有直接的影响[17],是影响采访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正常的规格为32开~大16开(19厘米~29厘米)之间,小于32开或大于大16开或开本怪异(如正方形、扇形、齿轮形等)的图书,不便于排架和管理,因而不宜购买。通过对尺寸的排序,就可以保留符合规格要求的书目、去掉不符合规格要求的书目。

3.2.10装帧的控制

装帧的控制主要指图书的装订形式,如平装、精装、盒装、豪华装、活页装、图片装、横装等,既涉及图书价格问题,也涉及图书管理问题,除了平装和精装外,其他装订形式的图书都不宜订购。对于同种书,除了工具书宜选择精装本外,普通图书原则上宜选择平装本(但不宜两者皆选)。通过对装帧的排序,可以将不符合要求的书目去掉。

通过综合运用这些采访标准,可有效地提高采访质量。但就馆藏建设而言,还要考虑同类书的利用情况。例如,在计算机类图书中,关于BASIC语言、C语言、大学计算机等主题的图书种类非常多,在购买新的品种时,即使符合所有采访标准,也要先检索馆藏利用情况再决定是否新增,或只需购买1册,以免造成浪费。

只要电子书目的著录信息与出版物完全一致,依据这些标准选购图书就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采访质量。但由于书目数据是由书商整理出来的,著录错误或缺漏在所难免,同时,出版社提供的部分书目信息可能与出版物不相符。因此,加强图书到馆后的验收工作是必不可少的环节,特别是对于尺寸、装帧形式、语种等明显不符合要求的图书,需作退书处理,以保证图书的有效管理和利用。

4 结 语

图书采访工作是一项繁重的脑力劳动,采访员要有公心、爱心、耐心和责任心,要有为学校负责、为读者负责、为质量负责、为经费负责的思想意识。从工作的性质来看,“图书采访不同于一般货物的采购,它是一种专业行为,带有很强的学术性”[18]。因此,积极探索提高图书采访质量的有效方法是采访员义不容辞的责任。但现有的研究未能反映影响图书采访质量的关键因素,因而提出的质量控制措施缺乏操作性和有效性。本研究提出的根据书目信息揭示的内容特征和形式特征而制定的采访标准,使得图书选购有据可依,能有效提高采访质量,避免了无标准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书目的保障程度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采访质量;在实施严格的采访标准后,甚至会影响采访任务的完成。目前的质量瓶颈在于,由于实行招标采购,合同定价较低(折扣率一般为30%,即按购书总金额的7折结算),因而书商提供的图书普遍低于合同折扣(出版社供货折扣也要比合同折扣低一定的比率,书商才有赢利的空间),意味着对于超过合同折扣(含合同折扣)的图书,书商不可能主动提供订单,从而造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而这部分图书往往是质量较高、价值较大的图书。

因此,图书馆在招标时,重点考查书商与出版社的合作数量并适当降低折扣率(提高折扣)是提高书目保障程度的重要举措,也是保证采访质量的重要前提。

[1]全国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EB/OL].[2015-05-01].http://www.ppsc.gov.cn/tjsj/.

[2]杨敏, 李学永.论学术评价机制的完善[J].政法论丛, 2009(5): 90-96.

[3]刘洪辉.图书馆阅读自由杂谈[J].图书馆建设, 2013(9):12-13.

[4]陈建红.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文献采访质量控制对策[J].图书馆论坛, 2005(5):123-125.

[5]赵岚.高校图书馆图书采访质量控制[J].江西图书馆学刊, 2009(1):52-53.

[6]吴文光.高校图书馆图书采访质量控制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3(12):51-52.

[7]周佳丽.高校图书馆文献采访质量控制对策研究[J].情报探索, 2009(1):115-117.

[8]安东梅, 耿晓光.文献的滥觞与采访的怯魅:数字环境下文献采访策略[J].图书馆建设, 2011(8):29-32.

[9]岳天强.论高校图书馆文献采访的质量控制[J].山东图书馆学刊, 2009(5):54-56.

[10]付先华.信息资源采访质量控制的策略与成效探析:以武汉理工大学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2013(1):69-71.

[11]张迪, 李芳, 黄栋晓.中文图书采访质量控制实践探索[J].图书馆, 2013(3):114-116.

[12]卢莉华, 李春.ISO模式下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质量监控[J].大学图书馆学报, 2009(2):23-26.

[13]蒋鸿标.我国图书馆引进ISO9000标准体系研究述评[J].图书情报知识, 2012(2):46-54.

[14]赖群.“读者决策采购”( PDA) 模式在高职院校图书馆图书采访中的实证研究[J].图书馆界, 2013(3):74-77.

[15]王红霞, 史学斌, 王榭.论招标前书目信息的整合[J].图书馆建设, 2003(4):31-33.

[16]蒋鸿标.藏书建设中的文献保障率与满足率研究[J].国家图书馆学刊, 2013(1):18-26.

[17]蒋鸿标.图书出版规格对藏书建设的影响[J].现代情报, 2000 (3):30.

[18]王浩.政府招标采购下高校图书馆图书采访质量控制[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11(2):106-108.

蒋鸿标 男,现工作于广东海洋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

Research on Making the Acquisition Criteria and the Acqusition Quality Control of Chinese Books

Some current studies on acquisition quality control of Chinese books failed to grasp key factors of affecting the acquisition quality.This has led to the in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quality control measures.The E-catalog based on Microsoft Excel uses MARC criteria description, which can reveal content and form features of the book out of its content and form factors.It is expected that to set acquisition criteria according to content and form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acquisition quality can avoid the blindness and randomness in acquisition work and improve the acquisition quality effectively.

University library; Acquisition criteria; Acquisition quality control; E-catalog; Content factor; Form factor

G253

A

猜你喜欢

类图书书目图书
推荐书目《初春之城》
图书推荐
谁是2019美国图书市场最大黑马?
新媒体在美术类图书出版中的应用
论科普类图书如何借力融媒体转型树立精品品牌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班里有个图书角
本刊邮购书目
《全国新书目》2009年1月荐书榜
奥运类图书出版形势分析与趋势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