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媒介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分析
2015-02-13张波涛
张波涛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物流学院,湖北武汉430065)
第二媒介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分析
张波涛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物流学院,湖北武汉430065)
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方式随着第二媒介时代的到来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当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不例外,但是在为其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下面本文将详细探讨第二媒介时代的内涵、特点,并提出发展机遇和挑战,进而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借助第二媒介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实现网络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整合。
第二媒介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挑战;对策
在人才培养中,思想政治教育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作用是培养人坚韧不拔的意志、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强烈的道德、政治信念。目前随着第二媒介时代的到来,手机网络和互联网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成为了人们情感交流、思想表达、信息获取和知识学习的载体。然而在将大量有用信息提供的同时,也掺杂了大量有害信息,对大学生的思想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这样就使得目前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如何有效地利用第二媒介成为了广大教育工作者思考的问题。
一、第二媒介时代的内涵
该理念由马克波斯特提出,它主要是将大众媒介依据时代的不同进行了划分,其中第一媒介时代就是指新媒介出现前的大众媒体,以多数人听、少数人说为主;而第二媒介时代则是指新媒介时代,以互联网为代表,去中心化和双向沟通就是其特有的本质特征,且表现为所有人听和所有人说,这样就解放了主体。由此可见,第二媒介时代的到来推进了思想的传播,并且方便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二、第二媒介的特点
1.即时性。在第二媒介时代,信息的发布具有速度快、流程短、灵活、便捷等特点,在时效性和即时性上较强,如手机媒体的到来已经将电脑终端设备的约束、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打破,各种信息的传递可以做到随心所欲、随时随地,并且在全球通讯网络的覆盖下,手机短信的编发也可以做到随时随地,这些都是报纸、电视等媒体无法实现的。
2.聚合性。也就是聚集了网站专题链接功能、转发功能、微博互动功能、网络QQ群发功能、手机QQ功能、微信功能和手机短信功能等,进而促进了信息传递的聚焦和聚合。除此之外,还将图像、图形、声音、动画等符号开发,更进一步丰富了表意,使信息耐人寻味。
3.互动性。也就是兼具了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这两种功能,进一步促进了互动性和参与性的增强,在第二媒介时代,人们既接收、加工信息,同时也传输信息。除此之外,还能够改进和调整反馈的变化信息,将个人的意见、建议、观点等在互动平台上发表,将各抒己见的优势充分地体现。
4.开放性。在第一媒介时代,人们主要是通过电视、报纸和广播等来接受信息,但是在第二媒介时代到来后,人们则掌握了信息主体语话权,彻底打破了信息发布的权威性格局,这样就使得平台上涉及的信息内容具有多样性、大量性和开放性,将传统的大众文化和精英文化界限打破,很好地诠释了新媒介的开放性、包容性和复杂多元性。
5.个性化。也就是人们可以依据自身喜好和需求对信息进行传播、加工和制作,对生活片段、照片等均可通过第二媒介发表,并且具有随时随地性。同时该事物与该时代相符,目前已经成为了广大青年最热衷的交流方式,这是传统的媒介无法实现的。
6.广泛性。基于第二媒介在技术上的门槛不高,这样就使得广大用户均可轻易地应用,并且在传播上具有广泛性、大众化和分散性。例如要想搜索相关新闻,所涉及的信息链接就会具有广泛性和丰富性,如搜索一个人,就会出现该人的全部相关信息,如个人隐私、成就、职业、背景、教育和家庭等,并且在网页链接中还可看到其他内容,这也就进一步说明了第二媒介的广泛性。
三、第二媒介时代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带来的机遇
1.教育形式得以拓展。一直以来,课堂教学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主要手段,而社会实践、谈心、讨论和座谈则是辅助教育形式,这样就在时间和空间上极大地限制了教育工作的开展。但是第二媒介时代的到来,则将以上局限彻底打破,借助专门的网络可对任意信息、视频、网页和网站等进行浏览,将大量的信息向大学生提供。同时还可将正面信息传播,帮助学生将正确的思想意识建立,并且在网络平台的互动过程中,还可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转变动态及时的掌握。目前大学生应用最为普遍的就是微博和手机媒体,无论是实事讨论还是学习交流,都能够即时进行,并且也丰富了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内容,促进学生情感建立。再加上第二媒介所提供的信息具有双向性、集成性、便捷性和可选择性,将以上优势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整合,则能将特色性学习环境向学生提供,再加上第二媒介在方法和方式上具有多样性,这样就使得教育手段也变得快捷、多样、合理,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提升。
2.增强了教育互动性。在第二媒介平台上,人们的互动和交流角色都具有虚拟性,这样存在的心理负担就较小,并且在心态上具有平等性,这样就能将人际关系轻松地建立,并且不会产生直接的利害冲突,甚至在交往的过程中还可产生情感和思想的共鸣。将该作用优势引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则能够让学生参与网络实践活动,并将自身看法、观点和思想表达,让学生转变为教育者,进而促进教师和学生在教育中主动性的发挥,增强思想政治教学的互动性。
3.教育内容丰富了。在目前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网络是新的载体,这样就拓宽了教育路径,丰富了教育内容,将传统的教育模式彻底扭转。基于第二媒介具有覆盖面广、信息量大等特点,使得目前的思想政治教学具有丰富多彩性,学生和教育工作者的选择性也更广,并且在获得的信息上还具有动态性、生动性、直观性和形象性,这样就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将信息吸收、接收、传达和收集的效果达到最佳。除此之外,教育工作者也能够借助第二媒介来将自我学识提升,进而更好地为大学生指导,并将针对性、全新的思想政治相关信息向学生提供,并且还能有效丰富教育的形式和内容,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增强。
4.提升了教育效率。速度快是第二媒介的主要特征之一,自然将其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就能将教育效率大大提升,并且接收、浏览的时间能够随时随地,教育者能够将思想政治相关内容第一时间向学生传递,如在校园BBS、班级QQ群和校园网上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讨论课题、案例分析、课件等发布,并让学生和老师展开积极的探讨,并将网络相关内容向课堂延伸,实现课外和课内的整合,进而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将教学成效不断地增强。并且学生还可通过第二媒介将相关资料查阅,将学习的效率大大提升,同时保证学习的现代性、综合性和全面性。
四、第二媒介时代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带来的挑战
1.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难度。法制观念、道德、政治、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目前在第二媒介的冲击下,校园信息传播的空间和时间在逐渐地丧失,并且随着信息发布的日趋自由,使得一些非主流思想逐渐冲击着主流思想,甚至与社会主义旗号、马列主义相悖,对学生的三观树立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自然就对当下的思想政治教学带来了挑战。还有就是一些消极思想对当代大学生的心灵和道德造成了严重冲击,如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使得学生深受不良信息的荼毒,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难度也在一步步加大。
2.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未能体现与时俱进。目前已经迈入了第二媒介时代,信息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这样就逐渐模糊了虚拟和真实社会,进而将人们的认知体系直接转变,使得学生的独立性被剥夺,甚至将自我理性丧失。但是,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步伐上却没有跟上第二媒介发展的速度,同时在前瞻性理论研究与教育形式、理念、制度、环境的建立维护也相对滞后,不利于当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快速发展。
3.引发了人格障碍和人际信任危机。基于第二媒介具有虚拟和互动性强的特点,这样就使得大学生在长期以虚拟身份交流的过程中言论变得无所禁忌,且不具有责任性和真实性,进而导致人际信任危机逐渐产生,严重影响社会人际关系的发展,同时在不断更替现实人格和虚拟人格的过程中产生多重人格和双重人格。
五、以第二媒介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对策
1.改进手段,拓展空间。也就是将第二媒介时代的优势在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充分地体现,如引进聊天室、BBS、MSN、微信群、微博、E-mail、QQ群和QQ等,实现多对多、多对一、一对多、一对一的多向、双向和单向交流。除此之外,还可以与学生进行探讨交流、谈心,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第二媒介时代的衔接、师生的对话,同时让学生将自己的心扉在虚拟世界中敞开,让老师轻松地走进学生的内心,并将其思想动态和真实想法掌握,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针对性。
2.合理使用,看清问题。也就是明确第二媒介时代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合理正确地应用第二媒介,对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进行正确的引导。例如,针对钓鱼岛事件以正确网络信息作出引导,避免被别有用心者利用,进而产生不良影响和过激行为。
3.提高素养,尊重个性。也就是对大学生的个性和主体予以充分的尊重,并信任学生的潜能和能力,将其创造性和主动性激发,将“一切为了培养学生”作为教学的核心理念,以第二媒介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并且依据学生的个体性差异进行针对性施教和处理,合理安排课程,使其具备需求、发展和价值这几个元素。同时学校还要将“新媒体利与弊”等相关讲座开展,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识别、理解、评估和选择媒介信息,并将正确的新媒体观念和自律意识树立,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更好开展。
以第二媒介时代来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是时代的发展趋势和潮流,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必须保证第二媒介应用的合理性、科学性和正确性,这样才能达成满意的教育目标。
[1]杨贤芳.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D].安徽大学,2014.
[2]孟培培.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3.
[3]张贺忠.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分析与对策[J].才智,2014(25):87.
[4]汤子杰.第二媒介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索[J].才智,2014(34):64.
G641
A
1673-0046(2015)4-005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