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管理定律指导学生参与自主招生
2015-02-13周圣山
周圣山
运用管理定律指导学生参与自主招生
周圣山
自主招生作为高考正常招生的一个辅助手段,是扩大高校自主权、深化高校招生录取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探索和选拔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人才的主要途径。这无疑是“偏才怪才”的福音,但不是所有高考学子升学的通途。在总结12年来试验的基础上,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其中,国家对自主招生等政策所作的适度调整,在高中师生及学生家长中引起了不小的震动。2015年,志愿参与自主招生的学生群体肯定会有所扩大。我们只有把握自主招生的政策,吃透大学招生简章的精神,摸清学生的情况,并遵循管理定律,科学地指导高三学生参与自主招生,才能使他们成为真正的受益者。
一、运用奥卡姆剃刀定律,指导学生应对自主招生
奥卡姆剃刀定律指出: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多并不意味着必要;能用较少的东西做到的事,如果用较多的东西去做,就是徒劳。从大学招生渠道来看,虽然统招、自主招生、保送并存,但是前者仍然是高考学生升学的主渠道和基础,后两者却是大学录取的旁系支流和有益的补充。而保送招生条件较高、范围较小,非学生大众的追求。自主招生虽然在试验学校招生中仅占5%,但因其加分方面的优惠政策,对高中生具有毋庸置疑的吸引力。加上自主招生学校和众多媒体的大力宣传,且自主招生改在高考之后进行,预计在2015年考生参与自主招生的规模和人数会超过往年。我们应该看到,参加自主招生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申请条件,仅有参加自主招生的欲望而不符合条件或没有向试点学校提出申请,就无法获得自主招生资格,而经过自主招生考试所筛选、确定的人数和自主招生录取数之比例为2∶1。因此,学生参加自主招生的愿望、具备自主招生考试的资格、通过自主招生考核、自主招生录取不是同等的概念。自主招生搞好了,学生可以获得加分,甚至直降到一本线;弄不好,考生就会在自主招生问题上做无用功,白白浪费时间、精力和金钱,甚至竹篮子打水一场空。因此,学生是否参与、如何参与自主招生,其中暗藏着奥卡姆剃刀定律玄机。
运用奥卡姆剃刀定律,指导并帮助学生个体应对自主招生的策略:一是作出是否参与自主招生的抉择。并不是所有学生都适合参与自主招生,因为高校的自主选拔录取的高中应届毕业生应在某些方面具备突出的能力,如具有突出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在文学、信息技术等方面有特殊才能,学科竞赛获奖,综合素质名列前茅等。凡是在上述领域有所作为者,可凭借自己的实力参加自主招生,反之,就应断绝参与自主招生的念想。如果确信学生的统考原始分数能够被心仪的大学及其专业录取,那么,学生参加自主招生的意义并不大;如果学生的特长不明显、不突出,且无时间和精力拓展学习高中知识以外的内容,那么,无论参加学科竞赛还是自主招生笔试都不会形成“亮丽的风景”,因此,这类考生应趁早放弃参加自主招生的幻想,以免把学习搞得过于复杂和吃力,全力以赴地投入到迎接统考中去。这不失为明智的选择,也是最简单、最有效的好办法。二是确定自主招生条件的数量和范围。尽管自主招生的条件是多方面的,但是由于各个大学的教育理念不同,所以各自的自主招生的条件也存在着差异。只要学生具备了其中一个或两个相通的条件即可申报多个大学的自主招生,为多余的证书而付出就是画蛇添足。三是有针对性地发展创新潜质和学科特长。学生的创新潜质和学科特长的证明材料主要是省级以上的竞赛获奖证书。因为奥林匹克竞赛试题的难度系数要远远高于高考试题,其内容多涉猎大学课程的内容,需要学生以自己相对优势的学科为中心,加深、拓宽自己的学习,以提升自己的学科水平。四是竞赛学科尽量要与自主招生笔试中的科目一致。因为参赛学科包含在高考、自主招生笔试的学科之中,三种考试的内容交叉关联、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就会降低学习的成本。五是控制报考自主招生院校的数量。选报的高校数最佳数是一至三所。如果申报的学校过多,就会在时间上、精力上和财力上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困扰和麻烦。六是选报的专业要排除限制条件。
二、借用布里丹选择,帮助学生报考志愿的定位
丹麦哲学家布里丹讲过一则寓言,有一个养驴的人,他牵着饥肠辘辘的驴子到野外找草吃。这个人看到左边的草很茂盛,便带着驴子到了左边,又看到右边的草色更绿,他就带着驴子跑到了右边,但又觉得远处的草品种更好,便牵着驴子到了远处。这个养驴人就这样带着他的驴子一会儿左一会儿右,一会儿远一会儿近,始终拿不定主意,结果,驴子被活活饿死在寻草的途中。这就是布里丹选择。布里丹选择告诉我们,没有价值标准,就无从判断和选择,也就没有了是与非。面对琳琅满目的自主招生学校及其专业,很多学生往往六神无主,彷徨不定,不知道如何作出选择。其实,选报大学及其专业不存在完美选择,而且是在自我限制中进行的。在这种限制中如何去定位和选择呢?这就取决于学生自身的标准,是侧重理科、文科,还是文理兼容的综合学科(姑且称之为“合科”)?是选择大学的层次、区位,还是专业?是依教师的要求、家长的意愿,还是自己的志趣?是凭实力、运气,还是直觉?是采取悲观策略、乐观策略,还是最小遗憾策略?针对的问题不同,选择的标准和依据就会有所不同。面对布里丹选择的心理“雾区”,学生需要我们教师指导的阳光。
当参加自主招生的学生着手报考志愿的目标定位时,我们教师应指导其确定标准,优先排序,及时果断地作出抉择是至关重要的。一是指导学生确定其学科类别。只有明确了考试的学科类别,学生才能参加高考和自主招生,报考大学和专业。学生参加高考、自主招生,应根据报考学校的要求以及自身特长,自主确定学科类别。二是按照自己的实力状况选报大学和专业。学生报考大学和专业,不能指望碰运气,不能仅凭个人的直觉,而要凭借自己的学习实力。根据学生自己在高三阶段的学习成绩和水平,在原始分数上±20分,或±10分,结合近三年高考投档线、大学录取分数线、专业录取平均分和录取数进行比较、定位目标:如果分数接近下限,适合选报冷门学校和冷门专业;如果分数居中,可在心仪的学校和专业中二选一;如果分数接近上限,可选择更为理想的学校和专业。三是合理把握志愿的梯度。学生应按照“冲、保、稳”的构成方式,在选报的大学之间形成分数的级差和志愿梯度,以增加录取的机会。所谓“冲”,就是冲刺,考生采取乐观策略,所填报的志愿是考生在考试的时候超水平发挥,“跳起来”即能够得着的学校。所谓“稳”,就是稳拿,所填报的志愿是考生被录取的几率较大且符合学生的心愿的学校,这是考生采取最小遗憾策略作出的理性选择。所谓“保”,就是保底,所填报的志愿是考生的成绩可以稳操胜券的学校,这是考生采取悲观策略,为防止自己定位不准且目标过高而确保录取的最后一道防线,或者说是考生志愿的“安全边际”。四是权衡大学的层次、区位、专业。因为不同的学校的层次、区位和专业,其校园文化、师资力量、硬件设施、专业实力、地理位置、人文环境、人脉关系、学科实力、学科特色以及毕业后的读研、出国深造、就业前景等方面就会有所差异。所以,学生在选报自主招生的大学时,要结合自己的喜好和特点,在大学的层次、区位、专业三者之间找好平衡点。能够将三者结合起来固然很好,若不能兼顾,就应有所割舍:对于成绩拔尖的考生来说,选择的重点在大学的层次;成绩较好的考生侧重选专业;成绩一般的学生侧重选区位。
三、借鉴巴菲特定律,帮助学生保持参与自主招生本色
从20世纪60年代以廉价收购了濒临破产的伯克希尔公司开始,美国“股神”沃伦·巴菲特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投资神话。据计算,在1956年,如果有人拿现金和巴菲特共同投资,他的资金就可能获得27000多倍的惊人回报,而同期的道琼斯工业股票平均价格指数仅仅上升了大约11倍。因而,有些人把伯克希尔股票称为“人们拼命想要得到的一件礼物”。巴菲特在总结多年投资经验的基础上指出:“在其他人都投资的地方去投资,你是不会发财的。”这就是巴菲特定律。巴菲特定律告诉我们:不要简单模仿他人,要善于走自己的路。第一,创新是不能复制的,能复制的绝对不是创新。以往各有特点的学生参与自主招生的成功模式,其经验仅为我们提供参考,但是借鉴不等于模仿,更不是复制。如果我们教师让学生去模仿的话,那就是让学生活在别人的阴影里。第二,环境是多变的,尤其是参加自主招生人群的变化超出了我们的预期。伴随着高考政策和自主招生政策变化,学生过去的经验就会成为今天失败的种子;相反,学生过去失败的教训亦会成为未来成功的借鉴。因此,无论是单纯地参加高考,还是附加参与自主招生,教师都要引导学生善于找到自己的优势和特点,牢牢把握机遇。参加自主招生的现实往往就是这样,你顺时而动,抢先一步,就会一路拾取成长的阳光;而你步人后尘,东施效颦,一味模仿,就会遗憾终生。
根据巴菲特定律对我们的启示,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学生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参与自主招生之路:一是选取适合自己又能参与自主招生资格的条件。如果学生获得奥林匹克竞赛奖项的希望渺茫,不妨寻求自主招生学校认可的其他条件以自荐。如参加省级以上的创新作文大赛,电脑制作大赛,中国大学先修课程AP项目(数学、物理、化学)测试,参加并努力成为大学组织的各学科夏令营确定的优秀营员,获得个人发明专利或发表3000字以上的论文,等等。还可以用优异的学科成绩和总成绩,或突出的创新潜质,争取学校推荐。二是积极主动,保持自我。不管参加高考、自主招生考试,还是选择何种学校和专业,学生始终都处于不可替代的主体地位。面对这些关系到自己前途和命运的报考活动,学生必须自我负责,坦诚相见,满怀热忱,克服自卑,认真学习,深入思考,拼搏进取。正如美国成功励志学大师拿破仑·希尔所说:“一个人的真正价值,首先取决于能否从自我的陷阱中超越出来,而真正能够解救你的这个人——就是你自己。”[1]三是把握自主招生学校的要求,开展自学和拓展。由于各个自主招生学校的笔试、面试的科目和内容不尽相同,所以,考生必须及时研究和领会所报考大学的招生简章和信息,适度学习与考试相关的科目,关注其自主招生真题和模拟卷,熟悉考试的形式和内容,了解和掌握与面试有关的知识和技巧。不要模仿他人参加诸多的培训,因为以营利为目的的集中培训未必真正适合自己的实际需要。要知道,知识是靠自己的长期学习和积累,而不是靠培训速成的。与其参加不测的培训,还不如依靠自己:不会就学,不懂就问。
四、借助蝴蝶效应,引导学生关注自主招生的细节
蝴蝶效应是气象学家洛伦兹1963年提出来的。其大意为: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的美国德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其原因在于:蝴蝶翅膀的运动,导致其身边的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并引起微弱气流的产生,而微弱气流的产生又会引起它四周空气或其他系统产生相应的变化,由此引起连锁反应,最终导致其他系统的极大变化。蝴蝶效应说明,事物发展的结果,对初始条件具有极为敏感的依赖性,初始条件的极小偏差,将会引起结果的极大差异。学生在参与自主招生的过程中,其每一个行为细节都会对其考试和被录取的结果带来不小的影响。所以教师要指导和提醒学生:无论是迎接统考,还是面对自主招生,学生都必须克服心浮气躁、浅尝辄止的性格,关注细节,把小事做细、做实、做好。
根据蝴蝶效应,我们应至少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和教育学生关注细节:一是不管是否参加自主招生,一旦作出了决定,或者完成了其中的一个步骤,都要摆脱消极懈怠的心理,将全部身心转移到正常的学习轨道上来。二是把握大学自主招生简章精神,有的放矢地做好报名细节。在自主招生推荐方式问题上,要弄清“自荐”和“校荐”的区别,若将两者混淆,可能会影响到审核结果;在学生获奖条件上,其有效性除了看获奖的级别、奖励等级,还要弄清楚组织和颁奖单位,如南京航天航空大学认定的奥林匹克竞赛证书是科协颁发的奖项,而不是奥林匹克竞赛专业委员会鉴印的证书;作文大赛种类繁多,有的大学只认定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的证书;在填报志愿的个人意见栏目时,应选填“服从专业调剂”,否则,就直接影响到资格的认定和实际录取。三是处理好统考与自主招生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说,统考强调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自主招生则强调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选拔的是具有创新潜质的人才。如果学生一味偏重自主招生,而忽视了全面的学习和发展,那么,不理想的统考成绩就会使学生参与自主招生的理想化为泡影。四是重视自主招生考试的内容和形式。一方面,学生要注意笔试科目的学习深度和广度,因为自主招生笔试的科目试题不仅有中学的内容,也包含大学的部分内容;另一方面要注意所报大学专业的面试要求,因为大学专业性质和要求不同,在面试的内容上也会有所体现。五是厘清竞赛和自主招生的关系。竞赛的结果既是取得参加自主招生资格的条件之一,又与大学专业认定的一致性或相近性有关联。因此,学生在选择竞赛科目时,应该持慎重的态度。
五、利用格瑞斯特定理,引领学生参与自主招生的行动
美国企业家H·格瑞斯特指出:“杰出的策略必须加上杰出的行动才能奏效。”这就是所谓的格瑞斯特定理。这个定理告诉我们:好事干实更好,实事办好愈实。目前,我国的考试制度改革引起了社会的尊重和教育行政部门、中学、试点高校的高度重视。高中学校为适应考试制度的变化,纷纷立足学校实际,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和谐、快乐成长为基础,以发展学生的学科特长,培育有创新潜质的人才为特点,推进校内的教学改革,给学生参与自主招生考试拓宽了空间。不少羽翼未丰的学生曲意理解改革,把自主招生当作人人可以手攀仙桂的云梯和足登大学殿堂的敲门砖,试图搭乘自主招生的快车,意欲平地一声雷,碰一碰升学的运气。往年的实践告诉我们:有这类心态且报名参加自主招生的学生,通过了初审的,就似乎功成名就,得意忘形,不思进取;未通过审核的,就万念俱灰,一蹶不振。只有那些心态平和,遇事波澜不惊,孜孜以求的学生,才能乘风破浪,到达成功的彼岸。如何防止、矫正在学生参与自主招生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和行为偏差,格瑞斯特定理给我们教师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参加自主招生固然是学生获取加分升学的一个策略,可是策略的杰出并不能保证学生完全在高考中胜出,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需要能与之匹配的杰出的执行。一个考生的成功,40%靠策略,50%靠执行力,10%靠运气。运气无法捉摸,也无从等待,但是可以调整策略和提高执行力。执行力是学生的行为能力和学习的行动力。
为帮助学生实现升入大学的美好梦想,需要我们切实地利用格瑞斯特定理,教育和引导想参与自主招生的学生:一是形成正确的认识。即在参与自主招生问题上,学生应认同高校自主招生的选拔理念,并通过自己刻苦的学习和内在的修炼,以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才符合自主招生的精神,而不应从自我想象出发,实施消极的行为。马克思主义认为,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十七八世纪的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说过:“人们不受事物的影响,却受自己对事物看法的影响。”所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拥有积极的心态,是成功的第一步。片面地认识自主招生考试,就会采取不切实的甚至是荒唐的行为。二是确立前进的目标。目标是成功路上的里程碑。有了学习目标,内心的力量才会找到奋斗的方向,才不会漫无目的地飘荡。对学生参加自主招生来说,获得了自主招生的条件和资格,仅仅是报考自主招生的一环,而不是自主招生的结果。在高考和自主招生考试之前,还是像孙中山先生说的那样“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学生需要做的是:确立目标,以个人的梦想和信念为基础,集中精力,发奋图强。三是制定切实的计划。只有细化学习的目标、任务、内容、步骤和措施,才能按部就班地去做。没有计划,只能是浪费时间。四是必须立即行动起来。想到了去做,目标才不会沦为空想,才可能成为现实。所以美国成功学励志大师拿破仑·希尔反复强调,有了目标,就要“立即行动”,“马上行动”,用行动将目标转化为现实。对学业成绩不突出的学生而言,与其作出一个不可实现的决定,倒不如本着务实的精神,踏实地学习,否则必将一事无成。五是需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毅力,不半途而废。只要相信自己,努力付诸实际行动,就能不断积累成功。
总之,正确运用管理定律来管理、引导和影响学生,学生的求学之路就会充满阳光,以学生参与自主招生为支点,以管理定律为杠杆,我们就能撬动学生的美好未来。
[1][美]拿破仑·希尔,王勇.思考致富[M].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8:43.
责任编辑:陈兴安
山东省临沭县第二初级中学,山东临沭276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