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用脑:课堂教学与研究的新路径
2015-02-13王薇
王薇
友善用脑:课堂教学与研究的新路径
王薇
友善用脑以在学会学习中学会发展为课堂教学理念,具有音乐、健脑操、多感官教学、冥想、思维导图、团队学习等教学策略。友善用脑以教研工作者自身理论建设、深化一线教师思想认识、补充跨学科知识和方法、注重学生课堂体验作为教研内容,以理论研究联系实践策略、重塑研究职能、深度参与一线教学活动、教学指导到位而不越位作为教研方式,从关注教师表现到关注学生感受,从教研员专业展示到教师成长需求,为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提供了新路径。
友善用脑;课堂教学;教学研究
友善用脑理论由新西兰教育家克里斯蒂·沃德(Christine Ward)提出,围绕教会学习和学会学习的思路和方法,以人本主义思想为基础,将神经科学、心理学等理论的研究成果用于教育教学实践,对我国的课堂教学实践及研究均产生了一定冲击和影响。[1]
一、学生为本的友善用脑教学理念及策略
(一)在学会学习中学会发展的课堂教学理念
1.每个学生都是天生的学习者
友善用脑认为,每个学生都是天生的学习者。大脑通过感觉器官把经验转化成知识和记忆,人的学习潜能是无限的,学习失败是因为缺少适当的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由于每个学生的大脑不同,每个学生建立知识体系和记忆的方式也不同,教师应欣赏和充分利用每个学生大脑的特点,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校的任务是使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体现了学习过程的个性化和自主化。
2.如果学生不能适应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师就要教会学生以他们自己的方法学会学习
友善用脑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认为学习困难源于教室环境或教学方法不适合学生的学习风格。教学内容通常经由教师高度处理和概括常常仅适合教师自己的学习风格,而不适合大多数学生。因此教师应该适应不同特点的学生,并教会学生用他们自己的方法学习。
3.让每个学生都能轻松学习
友善用脑认为,如果教学方法得当,所有学生都能轻松学习。教师应帮助学生消除环境、身体、情感上的压力,克服学习障碍,营造安全、积极、友善的用脑环境,采用多感官的教学方法,运用有益的放松运动,把课堂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即时监控学生的身体和大脑状态,特别是关注学生的注意力水平。
(二)基于脑科学的课堂教学原则
友善用脑基于脑科学理论提出了课堂教学的若干原则:第一,足够的营养和清水。学生每天要摄入充足的营养以保证足够的能量,在课堂上允许和引导学生喝清水。第二,充足的氧气和睡眠。教室通风增加摄氧量能提高学生注意力,充足的睡眠时间能够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第三,保持身体的放松状态。教师要帮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身体放松,通过调整姿势和适当活动以消除紧张,缓解疲劳。第四,左右脑协调配合。左右脑的强势联接能促进信息交流,产生最佳的脑活动。第五,创设个性化选择学习方式的机会。第六,鼓励学生并提供反馈意见。教师应关注学习困难学生的微小进步,及时鼓励并提出指导帮助,减轻学习困难带来的心理压力。第七,帮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第八,在学习内容与个体生活间建立联系。学习内容与个体生活的相关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三)提高学习有效性的课堂教学策略
1.在适当时候听恰当音乐
音乐能够通过改变大脑的物理和化学状态调节人的情绪,在课堂上使用恰当的音乐能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在教学过程的不同阶段可设计音乐使用策略:课前,学生提前两分钟进入教室,播放节奏与学生心跳速率相当、大约每秒一拍的舒缓音乐,使学生身体平静、头脑清醒下来,集中注意力进入学习状态。课上,不同的教学情境使用不同的音乐,如开展活动时播放节奏感强的音乐,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解决数学问题、收集整理数据、阅读写作时播放莫扎特的音乐,促进学生逻辑思考和创造力的发挥。课后,复习和回顾整堂课的教学内容时,使用节奏松散的梦幻型音乐,有利于知识复现、巩固及提高。
2.做健脑操保持大脑平衡
学生集中注意力一段时间后会逐渐疲惫,教师可组织学生做健脑操以恢复大脑平衡,重获活力。在学生出现疲劳的课堂环节带领学生做2~3分钟健脑操,能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大脑信息传递和储存。
3.多感官教学提高不同学生学习效率
多感官教学可以满足学生各种认知倾向和思维类型的要求,如有的学生属于触觉偏好,听觉并不灵敏,仅用讲授法不利于其接收信息,但多感官教学能使这部分学生通过活动记忆和理解课堂学习内容。
4.运用冥想整理储存信息
通过冥想学生可以获得深度的宁静状态和深刻的精神体验,可能比学生看到、听到甚至经历到的印象更为深刻,从而提高思维品质。冥想需要学生处于放松的身体姿态,并配以轻柔舒缓的音乐和慢节奏的教师导语作为条件。
5.思维导图促进学生知识的系统化和个性化
思维导图使用线条、符号、词汇、颜色、图像和空间等多种元素,以“人脑有异,图有不同”为原则,强调发挥学生个性,帮助学生记忆所学内容,提高学习效率。其一,记录所学内容,呈现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及学生的思维特点;其二,梳理知识结构,深化对课堂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明确学习的整体目标和知识内部的逻辑关系。思维导图不仅能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程度,而且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思维特点,有针对性地加以指导。
6.团队学习构建互助探究机制
团队是友善用脑基本的课堂学习单位,桌椅以小组为单位集中摆放,便于学生随时转身听讲及小组讨论。团队学习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任务确定。团队学习的任务不能过于简单,要围绕教学目标并有思考价值和团队合作的必要。第二,小组划分。一般3~5人一组,考虑团队成员的互补性,包括学业成绩、语言表达能力、性格特征、思维类型等。第三,组内分工。团队应设有组长、记录员、汇报员等角色,并定期轮换。第四,独立自学。教师要给学生留有充足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时间,以确保合作学习的实效性。第五,教师角色。团队学习过程中教师应担当好设计者、参与者、激励者和调控者角色。第六,展示评价。团队学习重在建立“荣辱与共”的相互依赖关系,个人的成功建立在团队成功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展示成果并作为团队的评价依据。
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友善用脑教研内容及方式
(一)提升专业素养的教研内容
1.教研工作者自身理论建设是前提
友善用脑的教学研究以教研工作者深厚的教育科学理论功底作为前提,从而能够深层次分析、解释教学实际中的现象,提出有理有据的教学指导意见。其一,深入课堂研究分析教学过程时多问“为什么”,用教育科学理论论证采用某种教学方法的优点、适用条件和适用范围,用实验或准实验过程检验实际效果。其二,不是仅仅用教研工作者自己的经验或套用名词去指导或评价教学,而是运用教育理论分析教学方法产生效果的原因,总结规律,帮助教师理解运用某种教学策略的理由,从而避免一线教师不理解本质而生搬硬套的现象。对教学研究工作者的评价,一方面要看其能否运用教育理论分析教学现象、将一线教师的经验提高到理论层面提炼总结,另一方面要看一线教师对教学研究工作者理论阐述和教学指导的理解和接受程度。
2.深化一线教师的思想认识是目的
友善用脑的教学研究不仅指导一线教师做什么和怎么做,而且引导教师思考为什么这样做。友善用脑认为,方法技巧、操作行为的雕琢固然重要,但缺乏思想支持的技术雕琢缺乏厚度,没有生命力,也不具有持续发展和推广的价值。在教学中经常出现这样的现象:运用同一种方法,一位教师成功了另一位却失败了,在一个班用有效在另一个班用却无效,原因就在于这种操作仅停留在方法技术层面的僵化套用,并未真正理解其背后深层次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智慧。用思想指引方法,从方法中挖掘思想,深化一线教师的思想认识是教学研究的最终目的。
3.补充跨学科知识和方法是根本
在所教学科与所学专业一致的情况下,一线教师的学科基础通常比较扎实;指导一线教学的教研工作者,大都具有丰富的学科教学经验和严谨的学科知识体系。两者相互叠加产生了很强的学科特色,但也容易限制教师思维的广度,导致教师固守本学科的思维方式无法突破。友善用脑的教学研究站在学科之外看待学科教学,指导内容打破学科界限,开展多学科横向交流,以拓宽教师思维,学习从上位层面审视教学现象及问题。
4.注重学生课堂体验是关键
对学生课堂体验的重视程度胜于对教学内容完成度的考查,是友善用脑教学研究及指导的突出特点。对一堂课的评价关键是看学生能否真正消化和理解,而非教学过程的完整性。有些一线教师担心运用友善用脑的多感官教学、思维导图、音乐、冥想等策略会导致完不成教学进度,但友善用脑认为,课堂容量不是最重要的,学生积极参与、自主体验、与教师和同伴的交流才更为重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在合适的时机选择合适的策略,这种“耽搁”是值得的,课堂教学的实效体现在学生真实而深刻的学习体验和学会学习。
(二)建立研究共同体的教研方式
1.以理论研究为基础提出教学策略
友善用脑教学研究借鉴了神经生物学、心理学的理论研究成果,吸纳了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的多元智能,英国心理学家、大脑学家托尼·布赞(Tony Buzan)的思维导图,保加利亚心理学家、精神科医师、教育家洛扎诺夫(Georgi Lozanov)的暗示教学法,美国教育运动机能学基金会的教育运动研究专家保罗·丹尼逊(Paul Dennison)的健脑操等教育理论和方法,充分吸纳了相关领域和分支的研究成果,以此作为教学实践的逻辑基础和分析框架,使教学策略的提出不仅是经验层面的总结,更是科学研究的深化。
2.将理论研究转化为可操作的教学策略
友善用脑教学研究不仅提出“所有学生都是天生的学习者”的理念,而且提供了多种教学原则和策略,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实用性,使理论能够真正落地。其将复杂的理论研究应用于教学实践,强调理性逻辑与实践逻辑的统一,强调将理论研究成果转化为可操作的策略和有实效的方法应用于教学实践,为一线教师提供了有理论支持的简单易行的教学策略。教师经过适当改造之后将友善用脑的教学策略运用于实践当中,从而符合自己的课堂环境和学生的学习风格。
3.开展实践研究重塑研究职能
友善用脑教学研究提倡在指导教学、命制试题、教师培训、督导检查等诸多任务中,将开展教育教学实践研究作为教研工作的核心。不仅研究微观层面的课堂教学问题,而且研究中观和宏观层面的教育教学问题。将指导一线教师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作为研究课题,思考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教和教到什么程度,采用行动研究、实证研究等教学研究方式,重塑研究职能,提升研究能力,摸索出具有操作性和推广性的策略方法,从而对一线教师的指导发挥实质性作用。
4.深度参与一线教学活动
友善用脑教学研究要求教研工作者从内心把自己当作教师群体的一员,积极主动参与学校的教学活动,与一线教师共同经历真实的研究过程,在实践中指导教师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这一理念下的教研专家不是旁观者,而是参与者,与一线教师一同备课,亲自上讲台,把教育理念运用到实践中并观察效果,带领一个教师团队开展课题研究等都是深度参与的方式,教研工作者与教师一同成长,以此了解教师需求、把握教学现状、解决实践问题。
5.教学指导到位而不越位
友善用脑的教研指导秉承到位而不越位的原则,教研工作者向教师提供帮助,平等交流,双方关系建立在对话和沟通的基础上,形成合作与共建的共同体,实现以“研”促“教”。专家的指导不能取代教师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实践尝试,教师自身领悟教育思想、提高教学能力、形成教学特色才是根本目的。
三、两个转变的思考
(一)从关注教师表现到关注学生感受
友善用脑理论对教学实践的深刻启示是:关注视角从教师表现转向学生感受。第一,让每个学生都有学习和展示的机会。掌握学情,思考学生能否适应教师的教学方式,课堂效果体现在学生的收获而不是教师的“完美”表现。第二,让每个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式学习。对教师自己而言有效的学习和工作方式对学生不一定有效,教师应鼓励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学习,建立适合自己的独有的知识体系和学习方法。第三,在学生需要时介入学习过程。为学生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帮助学生减轻压力,在学生遇到困难或失败时给予鼓励和帮助。
(二)从教研员专业展示到教师成长需求
友善用脑理论对教研工作的深刻启示是:教研工作者的指导方向从专家的自我展示转向教师的自主成长需求。目前教研工作存在一些问题,诸如教研指导过细、忽视教师需求、持续关注不足等,影响了教研对教学的指导功能。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教研工作需要注意的若干事项:其一,避免对课堂教学细节的限制过多,形成固定模式,可在一定理论框架下提供指导,鼓励教师创造力的发挥。其二,教研员不要只顾展示自己的专业水平,而应在指导过程中充分关注一线教师的原有基础及成长需求,为教师提供切实所需的帮助。其三,形成互助团体,长期交流,持续关注,建立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保障机制。
[1][新西兰]克里斯蒂·沃德,王斌,等.友善用脑加速学习新方法[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
责任编辑:刘升芳
王薇,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教育评价研究(北京100101)。
G424.21
A
1671-2277-(2015)01-006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