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西安曲江遗址公园生态景观设计
2015-02-13董洁,王璐
董 洁, 王 璐
(1.陕西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 西安 710100; 2.长安大学, 陕西 西安 710064)
浅论西安曲江遗址公园生态景观设计
董 洁1, 王 璐2
(1.陕西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 西安 710100; 2.长安大学, 陕西 西安 710064)
摘要:通过对西安曲江遗址公园自然及历史的回顾,深入理会设计者的设计理念,解读中国传统生态文化对景观设计的影响;从景观设计自然生态及文化生态的发展历史中,探究中国传统生态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演变及体现;试图为现代景观设计注入中国优秀文化的精神内涵,创造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生活让环境更友好”的全新“天人合一,和谐优美”的景观设计精品。
关键词:曲江遗址公园; 景观设计; 生态文化; 自然生态; 文化生态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景观建设也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在景观设计中如何清晰地突显生态文化脉络,在保证满足生态需求的前提下美化城市景观就成了衡量景观设计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中国传统文化汇集了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观念、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与精神特质,是居住在中国境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世世代代积淀、继承并发展下来的文明结晶,具有历史悠久、内容博大的特点。其中,关于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是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天人合一”思想从先秦时代诞生,历经了几千年的发展演变,内涵丰富,独具特色,成为中国人景观设计的重要原则[1]。
西安曲江遗址公园是在历史时期古典园林基础之上重新设计复原的一处生态文化景观。是由陕西著名建筑景观设计大师张锦秋院士设计的。笔者对曲江遗址公园景观设计现状做了调查,试图从历史及文化的角度解读其设计内涵。
1曲江自然生态及文化生态的演变
1.1曲江自然生态概况
曲江,又名曲江池。位于西安市东南隅,因其水曲折,形似广陵之江,故而得名。曲江位于渭河三级阶地与黄土一级台塬交接地带,南依秦岭,北对乐游塬,东南接少陵塬(汉鸿固塬),呈天然洼形地貌及池沼。
隋代宇文恺在设计大兴城(唐代长安城)时,就巧妙利用周边地形地貌在不同的高地上分别营建皇宫与寺院,在低洼的曲江之地开池造园,利用秦岭北坡与渭河之间自然形成的秦岭低山、山前黄土塬和渭河阶地的高低过渡。使发源于秦岭山地的浐、灞、沣、滈、涝、潏诸水以及发源于北部六盘山的泾水和甘肃小陇山地区的渭水形成了八水围绕长安的基本格局,曲江水就是通过黄渠引自长安东部的浐河(大峪)。
1.2曲江文化生态概况
曲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皇家园林和京都公共景区,兴于秦汉,繁盛于隋唐,因而文化生态以盛唐为核心。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此修建了离宫“宜春苑”,公园前138年汉武帝沿用秦“上林苑”之名在曲江大兴土木。隋时,文帝引义峪(即大峪)水注入曲江池,改名芙蓉池,又曰芙蓉苑。唐朝开元中,开凿黄渠,引终南山的水扩充出千亩水面,江周扩至七里,复名曲江。
曲江九折,循原北峙,回冈北转,跨原带隰,城绕堤围,黄河作其左堑,清渭为其后洫,褒斜右走,太一前横。崇山常川,钩结蟠护。园内芙蓉园高岗与曲江池遥相辉映,汉唐宫殿亭台楼阁层层叠叠,庭院幽深花木成荫郁郁葱葱,菰蒲青翠,柳阴四合,碧波红蕖,“花卉环绕,烟水明媚”。数百米柳林长廊,连接着烂熳的唐杏园和庄严的大慈恩寺,“十层突兀在虚空”的大雁塔更见壮观。唐时,南池辟为皇家御园,称芙蓉园,又称南苑,而曲江北池仍保持自然风光,是百姓郊游的公共景区[2~3]。
1.3曲江遗址公园概况
“曲江池-寒窑遗址公园”项目是曲江新区继成功建设大雁塔广场、大唐芙蓉园、曲江国际会展中心等重大项目之后,又一个倾力打造的文化工程,于2007年7月8日开工建设,这是国内首家以盛唐文化为主题的大型开放式生态遗址公园。
曲江遗址公园,南至秦二世陵遗址,北接大唐芙蓉园,占地面积1 500余亩。从唐曲江遗址、秦二世皇帝墓等文物古迹的保护性开发、城市功能配套和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的角度出发,依托当地独特的人文传统和周边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恢复性再造曲江南湖、曲江流饮、宜春苑、凤凰池、汉武泉等历史文化景观,再现曲江地区“青林重复,绿水弥漫”的山水人文格局,构建集生态环境、观光旅游、休闲娱乐、现代商务会展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城市生态和娱乐休闲区[4]。
2曲江遗址公园生态景观分析
“山水西安的历史延续,汉唐胜地的曲水丹青”是曲江遗址公园景观生态的主题。中国工程院院士、建筑大师张锦秋有这样一个经典比喻:如果把历史文化名城比作一个人,城市的山水环境和城市格局有如人的骨架和体魄;文物古迹,特别是标志性建筑,是人的五官;历史地段是人的肌肤;传统文化艺术和民风民俗则是这个人的文化修养和情趣。
2.1曲江遗址公园的特点及性质定位
2.1.1曲江遗址公园特点一是选址确系历史上曲江遗址所在,重新回生了已经泯灭的历史景区,延续了曲江历史文化;二是可以复兴大唐长安山水城市格局,使之成为恢复与改善西安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步骤;三是为西安市民提供生态化、人文化、景观优美的开放性公共休闲场所;四是既体现了上海世博会提出的“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口号,也实现了“生活让环境更友好”的城市发展目标。
2.1.2曲江遗址公园定性集历史文化保护、生态园林、山水景观、休闲旅游为一体的开放式文化公园是曲江遗址公园的定性。正如张锦秋院士曾经所强调的,曲江遗址公园绝对不能重复大唐芙蓉园。大唐芙蓉园是主题公园,属于皇家园林格式,而曲江遗址公园要突出的是生态环境和自然风光,更要深挖人们徜徉其间的游兴和观感。
2.2曲江遗址公园总体布局分析
2.2.1山水格局的保护和优化由于项目定位是遗址公园,所以设计者是将现状地形与历史资料、唐诗中所描述的自然地形、水态相对应,以“写意”的手法再现其自然风光。
曲江池东、南、西三面为高地包围,形成岗岸。池在低洼处,岸线蜿蜒曲折,富有变化,多有水湾景色。池中有岛,岛上地形与高岸相呼应,体现了中国传统园林“一池三仙山”格局。
2.2.2植物搭配的原则和效果一是以乡土树种为基本种植基调,符合生态恢复的原则,如选用暖温带常见的柳树、国槐、栾树、银杏、榆树、柿树、红叶李等树种;二是利用不同植物色相、季相、高低、疏密等变化各异的组团,符合生态系统的结构特点;三是让各个组团之间不仅有一定的统一元素,同时也形成一定的规模和气势,凸显传统文化的地方特色;四是与西安绿化原则相适应,至少达到三季有花四季常青,体现了春来百花争艳,落英缤纷;夏来荷香袭人,佳木繁阴;秋来果实累累,层林尽染;冬至白雪皑皑,青松巍巍。整个景区的绿化采用传统配置手法,以总体特色树种成片成林为主,部分小范围采用自然质朴的散式自由配置,结合景石的点缀,让整体植物景观处处体现传统文化的和谐之美。
2.3景观功能的理解和分析
2.3.1景观理解与分析整个区域景观设计是在保留和尊重前期规划的地形、地貌及树木的基础上进行的系统深化设计,通过对空间尺度的划分和把握达到与周围建筑的渗透和融合,使公园具有多层次、丰富的景观空间和文化底蕴,创造自然、怡人的园林景观意境。在景观布局上,以唐代昌盛的文化为背景,吸收了中国传统园林的自然、韵味绵长的特性,结合理性的景区规划,从布局、空间组织、植物配置到园林建筑小品、理水、置石的运用既发挥了唐代园林的特色,又不失时代感。
2.3.2功能分析整个公园景点是围绕一个大的湖体布局的,各个景区有一条主要的游览路线连接在一起。景区布置主要体现公园的遗址性,所以每个区域的布局都以文化区为中心向周围辐射,合理
的将中国深厚的饮食文化、歌舞文化、茶文化、唐代遗址文化同自然水体景观、山林景观、植物景观融合在一起,营造一个舒适和谐的园林景观环境,文化景观展示区除了满足人们的基本游览需要外,还集中展示了唐代传统文化精髓,具有浓厚的文化气息。
3结语
西安作为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如何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把西安建设成现代化的都市,在保护与发展之间求得平衡,是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生活让环境更友好”的未来城市发展理念的关键。曲江遗址公园正是这样的一个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和谐共生体,它全面铺张西安的历史人文脉络,真正体现了“中华五千年,寻根在西安”的城市特质。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40254.htm 中国传统文化.
[2]张 韵,等.西安曲江池遗址公园修复与保留对城市景观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0,(27).
[3]乔 治.曲江池遗址公园品评[J].民办教育研究,2009,(12).
[4]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3378808.htm 曲江池遗址公园.
Ecological Landscape Design of Xi'an Qujiang Relic Park
DONG Jie1, WANG Lu2
(1.Shaanx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Xi'an, Shaanxi 710100, China;
2.Chang'an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064, China)
Abstract:This article illustrates the influences of Chinese traditional ecological culture on landscape design by reviewing the nature landscape and history of Xi'an Qujiang Relic Park and analyzing designer's philosophy. It also explores the evolution and features of Chinese traditional ecological culture in landscape design through its nature and culture ecology development history. The author encourages the combination of Chinese excellent culture spirit with modern landscape design so as to create exquisite landscape works that make city life better, environment more friendly, nature and human more harmoniously co-existed.
Key words:Qujiang relic park; landscape design; ecological culture; nature ecology; culture ecology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131(2015)02-0026-02
作者简介:董 洁(1987-),女,山西定襄人,助教。
收稿日期:2015-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