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图书馆与移动网络社交媒体融合发展研究

2015-02-13东莞理工学院图书馆广东东莞523106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5年1期
关键词:社交媒体融合发展

●汪 琼(东莞理工学院图书馆,广东 东莞 523106)

图书馆与移动网络社交媒体融合发展研究

●汪琼(东莞理工学院图书馆,广东东莞523106)

[关键词]社交媒体;网络社交;社交媒体图书馆;融合发展

[摘要]社交媒体以移动网络为载体,以人们的社会关系为纽带,以信息的即时交互为手段,正在改变着社会各行各业的生存与发展态势。新的社会与技术环境要求图书馆与移动网络社交媒体融合发展。本文分析与研究社交媒体与图书馆行业融合发展的必要性与可能性,提出社交媒体图书馆融合发展的路径。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4年7月发布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32亿,其中,手机网民为5.27亿。手机上网使用率达83.4%,首次超过电脑。社交媒体用户规模为2.57亿,网民中社交媒体使用率为40.7%。[1]毫无疑问,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社交媒体已成为互联网应用的基本元素。

社交媒体以人们的社会关系为纽带,以信息的即时交互为手段,融合人们的各种应用需求,使社交媒体用户与使用率得以迅猛发展,不仅极大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深刻改变着社会各行业的生存与发展态势。图书馆行业要在新环境中保持持续发展的活力,就必须充分把握时代所赋予的机遇,利用移动网络社交媒体的优势和特点,扩展图书馆服务能力,提升图书馆资源利用率,实现与社交媒体的融合发展。

1 图书馆与社交媒体融合发展的必要性

1.1是图书馆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中生存与发展的现实需要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以社交媒体为代表的即时交互、信息推送、移动支付、手游平台等为主要内容的新型移动平台蓬勃发展,以开放获取、数字出版、网络搜索、信息分享等为代表的新的信息获取方式,使早已习惯于在网络环境中生活与学习的广大用户对新技术应用环境更加依赖。在方便快捷的新技术应用环境中,图书馆传统的信息资源服务职能日渐被网络的相关应用部分侵占,图书馆信息资源利用方式又无法与已习惯在移动互联网中生活的人们的需要相适应,因此,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利用率下降,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优势无法发挥。长此以往,必将导致图书馆作为社会文献信息资源集散、传播机构的社会认知度下降,使图书馆面临生存与发展的危机。

据《中国图书馆年鉴(2012)》数据显示,从2002 至2011年十年间,全国公共图书馆用户数仅增长二倍多,为2300万人;年流通人次也仅增长约二倍,不到4亿/年人次。而作为国内社交媒体典型代表的微信,自2011年1月21日发布起至2014年4月,其用户数量已经超过6亿。新浪微博,自2006年问世,2014年4月在美国纽约纳斯达克上市,目前微博月活跃用户1.438亿,日活跃用户6660万。显然,图书馆用户增长无法与社交媒体惊人的用户增长率相比。

实现信息资源最广泛的覆盖,以方便读者自由公平地获取所需信息,是图书馆长期以来所追求的目标。在传统图书馆的发展模式下,图书馆服务的扩展基本是通过各种方式的图书馆实体或服务的延伸与扩展来实现的。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对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图书馆事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从国家到地方对图书馆事业都倾注了大量的资金,开展了各种促进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建设工程。如在国家、省、市等不同层面开展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建设、区域图书馆联盟等。图书馆行业也努力实施了扩展图书馆服务的具体举措,如:

汽车图书馆、图书馆ATM机,移动图书馆、微图书馆等,努力在以各种方式实施尽可能广泛的图书馆保障,以满足人们的知识需求,成效显著。但受资金、人才、技术、信息意识等因素制约,这些发展模式难以在经济能力相对薄弱地区特别是广大农村、偏远地区快速推广实施。

总体而言,图书馆行业目前面临的现实情况是:公众对图书馆的依赖度不高,读者数量与读者利用频率增长缓慢;在网络信息源中,图书馆作为信息来源之一,所占份额较少,与图书馆信息资源枢纽地位不相匹配。

究其原因,这与图书馆在网络环境中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利用方式直接相关。目前,图书馆只是将网络作为传输渠道,以实现对传统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延伸推送。即图书馆是努力通过网络用读者尽可能接受的不同方式,将知识以原始存在的形态,如图书、文章等提供给读者,供读者选择利用,而不是充分利用网络环境中的相关技术,如大数据、云计算等,将挖掘、加工、重组后的知识内容根据读者的需要提供给读者使用。

信息资源传统的提供式服务固然能满足一部分读者的信息需要,但与大部分读者对于知识与信息的现实需求与利用方式的要求相差甚远。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与工作环境中,用户通过大量阅读然后再分析选取信息、解决问题的时间越来越少,因而利用碎片时间直接获取关键知识信息,成为现代人普遍的现实需求。然而,目前大多数图书馆对用户所提供的服务基本局限于通过揭示知识信息的外部特征与内容特征,对知识与信息进行分类、序化,以方便用户获取所需要的知识载体为目的,而用户所需知识内容的组织与加工任务仍然要由用户自己完成。长期以来,图书馆人所追求与探索的,以读者需求的知识内容为目标的,经组织、加工的知识产品一直没有能够真正为读者所用。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实现模式,使图书馆可以绕过上述的瓶颈困扰,实现图书馆的快速发展。

1.2是移动互联网环境中规范信息获取生态的需要

网络开放交互的特性,使得网络信息的来源各异、良莠不齐、真假难辨,用户获取信息的方式复杂、途径繁多。2014年4月引发众人关注的网络“PX”词条事件,就充分印证了这一事实。网络词条的开放性、交互性,与其所带来的信息的不确定性、错误性并存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但由于人们已形成在需要了解某方面知识时,第一时间会通过网络检索获取的习惯,并且会利用网络检索获得的信息解决问题。由于网络信息的传播快、受众广,当网络信息出现问题时,造成的影响覆盖面就会较大。尽管人们明知网络获取的信息良莠不齐,甚至谬误,也不习惯或不懂得利用图书馆获取检索的知识来进行鉴别。

分析人们利用网络信息的行为方式可以发现,用户通过谷歌、百度等搜索引擎获取知识的频度在逐年提高。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3年7月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搜索引擎网民规模已达4.70亿,较2012年底增长了1928万人,网民使用率为79.6%。

读者通过网络利用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流程一般是登录图书馆门户、注册信息成为读者,经开通确认,输入读者证号或条码等,登录其数字(或移动)图书馆,选定相应数据库,进入数据库检索界面进行相关检索,最后是用户对所获得的内容载体进行阅读、寻找、甄别,进而获得想要的知识内容。其过程需要用户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这显然与现代用户想要即时、方便、快捷、直接取得信息内容的需求相冲突。

网络环境中,一方面是大量不可靠信息充斥于网络,但由于获取便利,而被用户大量利用。另一方面,由于图书馆信息资源在利用上的不便利,使图书馆的权威性可靠知识信息无法成为用户通过网络获取的主渠道。与此同时,各大搜索引擎也在针对其获取海量信息却难辨真假、缺乏权威性这一短板,采取各种措施积极改善。如从2009年开始,百度百科就发起“权威共建计划”,即通过与第三方权威机构、高等教育机构、政府事业单位、知名企业等合作,对百度百科的相关词条进行认证与合作编辑。使“人人可编辑”的百科词条变成科学、权威、可信的在线中文百科全书。无疑,这是对图书馆信息资源传播枢纽主导地位的进一步消解。

社交媒体是针对现代人在快节奏的生活状态,碎片时间获取、分享碎片信息的现实需求进行设计而获得人们的青睐的。分析现代人利用碎片时间获取知识的需求动机,大致可以分为两种情况。(1)快速答疑,即用户对某问题不明白,希望快速获得准确而权威的解答;(2)快速知识导航,即用户需要对某专题问题进行较深入的了解或研究,希望获得较丰富的相关资料,希望利用碎片时间快速获知、获取材料的路

径与方法,或希望利用碎片时间先了解一些简单的材料信息,判断是否需进一步获取详细材料。

从世界图书馆行业发展的现实情况看,图书馆现有的技术服务平台包括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图书馆联合咨询平台、移动数字图书馆等,在技术层次与功能应用上,特别是在对用户利用信息的行为与方式的适应与满足程度上,已无法与微信、微博等主流社交媒体平台相比。图书馆知识内容在提供给用户使用时,即使有参考咨询馆员的人工参与,图书馆现有的服务也远远无法达到社交媒体所提供服务的程度。图书馆的发展史告诉我们,图书馆是不断生长的有机体。图书馆从来就是新技术的积极应用者。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跟随技术的发展,适应图书馆受众用户的需要,提升图书馆信息资源覆盖面与利用率,是图书馆生存与发展必须遵循的法则。基于此,图书馆借助社交媒体平台,实现图书馆信息资源在社交媒体平台的快速利用,是改变网络信息获取生态的重要途径之一。

1.3是社交媒体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用户数与利用率是互联网商业模式的重要因素。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社交媒体也必须不断优化功能与改善服务,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人们社交形式的多元化,意味着需要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交形式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如何在变化过程中保持用户粘性,是社交媒体必须长期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CNNIC《2013年中国社交类应用用户行为研究报告》显示,“社交类网站浪费时间”是网民活跃度下降的首要原因,43.1%的人认为太浪费时间。[2]可见,有效利用是用户最为关注的因素。据统计,截至2013 年12月,我国微博用户规模为2.81亿,较2012年底减少2783万,下降9.0%。网民中微博使用率为45.5%,较上年底降低9.2个百分点。[2]

在信息时代,信息是人的基本需求之一。人的信息需要通常始于特定的信息需求,实实在在地解决用户的信息需求,对于用户而言,是一种持续的有效利用。因此,图书馆融入社交媒体,实际上是将可持续有效利用的图书馆资源融入社交媒体。图书馆社交媒体成为信息交互平台的同时,又成为内容提供平台,成为网络环境中权威知识的提供者。显然,这将进一步扩展社交媒体的使用价值和用户粘度,提升平台的综合服务能力。不仅解决了网络环境中,缺乏来源可靠、信息准确、审查严格的知识源的问题,也可将图书馆的读者转化为社交媒体用户,使社交媒体的用户数与利用率进一步提升,商业价值进一步提高。

2 社交媒体与图书馆融合发展的路径

图书馆与社交媒体的融合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与各自行业发展的需要。要实现图书馆与社交媒体的合作共赢,要解决好呈现信息方式、合作模式与相关著作权问题。

2.1内容呈现为社交媒体与图书馆融合的技术基础

直接获取、随时随地获取所需的知识信息内容是快节奏生活中人们的现实需求,也是网络给人们提供的便捷方式。要变提供信息内容载体为直接呈现知识内容,图书馆知识内容的全文检索、挖掘重组、碎片化的提供将成为必要条件。在我国,历经数年的数字图书馆建设,大量的纸质文献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已经为知识的重组、加工奠定了基础。

社交媒体与图书馆的融合应该是传播技术与信息资源的有效结合,制定科学的信息资源呈现规则、呈现方式,是保证平台搜索效果与用户体验的重要环节。

目前,超星数字图书馆和中国知网等已开始开发运用类似的相关探索,有区域图书馆联盟正拟进行的基于多类型资源的知识整合与发掘等,将为社交媒体图书馆的建设提供更明确、更切实的思路。笔者认为,可以先以某些已过知识产权保护期的全文资源或小型特色数据库为信息资源检索源进行相关尝试,为大范围的实施提供依据。

2.2以合作共赢为融合发展的基础

在市场经济时代,共赢是合作的基础,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交媒体作为互联网商业应用平台,实现商业价值的最大化是其最终目标,需要不断挖掘用户需求、不断创新发展。图书馆作为政府公益性信息集散、传播机构,决定了其服务具有免费、公平的特性,这恰好为社交媒体与图书馆的融合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合作基础。但同时,双方合作,也要求合作体不能通过信息资源的服务获取商业利益,这也恰好符合网络商业发展模式。因为网络商业模式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并不需要直接通过某项目获利,其赢利往往来自于广大用户对平台的关注度与使用度所产生的附加值。

图书馆在与社交媒体的合作中没有任何的功利性,也没有任何利益的需求。图书馆只是希望社交媒体巨大的用户群体能够转化成为图书馆的读者群体,希望通过与社交媒体的合作实现用户对图书馆知识的广泛获取与方便快捷的利用这一目的。这使得社交媒体在接受图书馆知识服务的融入时,无须增加任何的经济负担与营收压力。因此,如融入社交媒体中供给用户选择的商业性应用,移动营销、移动支付、移动游戏等一样,图书馆知识资源的免费融入,将增加社交媒体的综合服务能力,以免费的图书馆服务带动社交媒体获得新的用户认同度与价值感,并增加用户的依赖度,进一步提升社交媒体的利用价值。

同时,合作双方必须约定,针对用户利用图书馆信息资源这一点,社交媒体不得以任何方式、任何名目获取经济利益。同时,由图书馆承担其所提供的信息资源是否可靠的责任。这样,图书馆和社交媒体的合作就可以在较高的相互依存度中谋求共同发展。

2.3规范著作权保护措施

在开放的移动互联网环境中,规范的著作权保护是信息资源服务的前提和基础。没有保护就没有权利。图书馆与社交媒体的融合,在使图书馆知识资源的传播与分享变得更为方便的同时,也将使图书馆与社交媒体共同面临更大的著作权风险。因此,解决好相关著作权问题是决定融合成功与否的关键。

网络环境使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价值取向的人们汇聚在一起,在利用知识资源的时候有着不同的需求和行为习惯,因此,希望通过用户的自我约束或者用户保护著作权相关意识的提升来控制著作权风险是不现实的。而科学设计、严格控制著作权保护的技术措施,使用户利用知识资源的行为受到严格的约束,将是合理规避著作权风险最主要的任务。

在制定著作权保护的技术措施时,图书馆与社交媒体应该仔细研究著作权在各国网络环境中的著作权保护的相关政策,针对可能出现的利用情况进行著作权保护设计,如必须遵守著作权保护的基本原则,控制知识的用途为个人学习和研究等,传播的知识为少量并注明出处,不得用于获取利益,不得大量复制传播,不得影响作品的销售等。通过平台的技术可设置相关限定,如对用户搜索结果进行字数限定,并强制链接信息来源、提供完整的作者权利信息等;充分履行提醒义务,设置自动提醒规范使用资源;严格控制全文的使用方式,限制全文传播方式与范围,如果要进行广泛的知识传播,必须尽可能争取通过著作权许可授权。[3]总之,通过技术限制将著作权保护的不可控性降到最低,同时,确保不通过任何方式获取利益。这样,在面对可能的著作权诉讼时,就可以保持较有利的地位,有效规避著作权侵权的风险。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4-09-14].http://www.cnnic.com.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407/t2014 0721_47437.htm.

[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4年中国社交类应用用户行为研究报告[EB/OL].[2014-09-14].http://www.cnnic.com.cn/hlwfzyj/hlwxzbg/sqbg/201408/t201408 22_47860.htm.

[3]陈伟,汪琼.图书馆视角中的著作权许可模式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1(4):54-57.

[收稿日期]2014-08-01 [责任编辑]闫东芳

[作者简介]汪琼(1966-),东莞理工学院图书馆副馆长,研究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管理与服务。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省哲学社科“十二五”规划项目“移动社交网络信息平台对图书馆行业发展的影响研究”(项目编号:GD13CTS03)研究成果之一。

[文章编号]1005-8214(2015)01-0070-04

[文献标志码]A

[中图分类号]G250.7;G206

猜你喜欢

社交媒体融合发展
社交媒体视域下弱势群体舆情表达研究
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在线社交变迁及动因分析
基于社交媒体的广告学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
校园文化视角下的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
有线电视技术与宽带技术融合发展途径之研究
“双微时代”的危机传播趋势和影响因素研究
经济新常态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与发展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
传统媒体走出“融合发展”误区的理论与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