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阅读困难群体的最小努力原则需求探究*

2015-02-13王虹

图书馆论坛 2015年2期
关键词:困难群体原则

王虹

农村阅读困难群体的最小努力原则需求探究*

王虹

研究农民为何因无法满足最小努力原则的阅读需求,从而成为阅读困难群体;探讨农村阅读服务的局限性和农村阅读困难群体的形态;建议图书馆突破传统工作思维和服务模式,实行“层次化”“差异化”和“订单式”服务。

农村 阅读困难群体 最小努力原则 全民阅读

0 引言

农村书少、农民看书少一直是比较突出的问题。毋庸讳言,单纯为弥补农村文化投入不足和农村阅读服务缺失所做的诸多努力,未能有效改变农村阅读尴尬局面。笔者认为,农村阅读痼疾形成的一个深层原因是农村阅读困难群体最小努力原则需求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阅读需求是人们阅读的内在动力。没有阅读需求,就没有阅读愿望,不会进行阅读。阅读需求内含三个要素:阅读偏好、阅读能力和阅读条件,直接影响着人们的阅读愿望和阅读动机。不言而喻,农村阅读困难群体的阅读需求既有多少、强弱的差异,也有范畴、层次的区别,阅读服务对路与否,效果迥然不一样。阅读需求决定阅读服务的内容、形式、空间和时间,也决定着阅读服务的效果。要改善农村阅读状况,不能不重视农村阅读困难群体的最小努力原则需求。

最小努力原则理论认为,人们都遵循着最小努力原则从事各种活动[1]。农村阅读服务领域也是如此,无论服务者还是被服务者的行为都受最小努力原则的支配。社会阅读媒介在服务时,有以最小工作投入获取更大服务效益的动因和策略;被服务者享受文化生活时,有轻而易举地获得最大收益的心理与行为趋向。如果说最小努力原则阅读是一道门槛的话,那农村阅读困难群体就有更多形态和幅度的门槛。目前有三方面问题比较突出:一是“门槛”种类多,如“无钱买书”“买书或借书不便”“找不到喜欢的书”“看不懂”“想不到看书”“不知道看啥书”“压根儿不想看书”;二是要迈过的“门槛”幅度高。大多数阅读困难人士的最小努力原则障碍都不是单方面的,如各地各村都既有“无钱买书”或“借书不便”等问题,也有“看不懂”和“不想看”等多重“门槛”要过的问题;三是农村阅读困难群体所能付出的努力小,积极迈过阅读“门槛”的勇气弱。面对如此“多、高、难”的“门槛”,农村阅读困难群体必须付出更大努力才能迈过,也就是说,如果阅读比不阅读麻烦得多,尤其是当某些“门槛”无法被逾越时,他们自然不会选择阅读,至少不可能坚持阅读。所以,只要农村阅读困难群体的最小努力原则需求不能得到满足,无论提供任何阅读资源和阅读服务,其成效不大。农村阅读困难群体的最小努力原则需求问题值得关注。

1 关注农村阅读困难群体最小努力原则需求的意义

1.1 新时期农村文化发展服务的必然要求

从2004年起,中共中央连续11年发布了以“三农”为主题的“一号文件”,全面解决“三农”问题是中央的决心和部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发展最终应以文化概念来定义,文化的繁荣是发展的最高目标。文化从深层制约着社会的经济、政治和其他领域的发展[2]。农村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首要任务是实现农民的全面发展。社会阅读媒介要强化农村文化服务,无疑首先应帮助农村阅读困难群体排除最小努力原则阅读问题的困扰。阅读是文明社会的一种生活方式[3],是人类文化与精神传递的基本途径[4],而“人们只有接受了一种先进的生活方式,对其蕴含的先进文化的接受才是主动的、自觉自愿的行为”[5]。我国农村阅读困难群体的问题已成为农村文化建设发展中的短板。我国第十次全国阅读调查统计显示,城乡国民图书阅读率平均仅为54.9%,报纸阅读率为58.2%,期刊阅读率为45.2%,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40.3%[6]。换言之,还有半数的国民没有实现最小努力原则阅读,农民所占比例更高,如对福建、内蒙古和湖南的调查,农(牧)民没有去过或仅偶尔去过公共图书馆的比例分别达96.29%[7]、98.81%[8]和81.2%[9]。农村阅读困难群体最小努力原则需求问题不仅是培养新型农民的羁绊,而且影响了农村小康社会目标实现的进程和质量。

1.2 改变农村贫困“基因”的迫切需要

目前我国农村“还有1亿扶贫对象,贫困群众生产生活仍然十分困难,贫困地区基础设施、社会事业仍然严重滞后”[10]。扶贫对象贫困的一个重要“基因”是知识贫困,知识贫困主要是“获取知识能力的贫困、吸收知识能力的贫困和交流知识能力的贫困”[11]。而知识贫困,一方面源于现行知识服务贫困,另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个人知识需求贫困(包括教育需求和阅读需求的贫困)所致,即阅读需求贫困造成知识贫困。农村1亿扶贫对象生活在各种条件都滞后的环境中,大都遭遇不同程度的阅读障碍,阅读需求匮乏,缺失应有的阅读偏好、能力和条件,致使阅读愿望和阅读动力不足,也必然在知识获取、吸收和交流能力上欠缺而深陷知识贫困之中。农民最小努力原则阅读需求贫困显然是其知识贫困的“基因”,也是当前农村贫困的“基因”。而且在农村非扶贫对象中,甚至在发达地区农村中,还有相当多农民受到种种阅读障碍的阻隔,由于最小努力原则阅读需求贫困导致阅读服务需求的贫困,以至对农村阅读服务较为淡然甚至冷漠,从而陷入不同程度的知识贫困境地。应当说,农村阅读困难群体的最小努力原则阅读问题已成为农村阅读服务以至农村文化建设中的老大难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农民就不可能摆脱阅读需求的贫困,也就不可能从知识贫困的窘境中走出来。

1.3 扭转农村阅读服务尴尬局面的有效途径

近年来,我国农村阅读服务活动日益活跃且不断推陈出新,但效果不尽如人意。近年规模和声势最大的农村阅读服务活动是2007年新闻出版署等八部委启动的“农家书屋工程”,它是根据农村有不少家庭10多年没买一本书的阅读情况而策划的[12],旨在实现“出版物发行网络延伸进村”的目标,解决农民“买书难”和“借书难”的问题[13]。各省、市领导挂帅指挥,经过5年多轰轰烈烈的建设,投入资金共约180多亿元,于2012年底实现全国行政村全覆盖,但是迄今还没有关于农家书屋“卖书”成效的报道,不仅“发行网络进村”目标实现渺茫,而且“借书”活动也日益冷清[14]:一些农家书屋管理流于形式[15],一些农家书屋成为装点门面的“道具”[16]。即使在经济文化发达的地区,在农家书屋全覆盖不久的2010年,就已出现“三分之一正常开放,三分之一开放不正常,三分之一已经不开放”的现象[17]。其实,农村还有不少二三十年不买书的家庭,同村农民“不买书”和“不借书”的因由也各不相同。只注意到“看书少”的表象,却未探析其实质,偏离了农民的真实阅读需求,是相关阅读服务不能如愿以偿的根本原因。“公众文化服务的实现,并不在于高尚的道德情怀,也不在于寻求社会公平的主观意念”[18]。所以,只有有针对性地破除影响农村阅读困难群体最小努力原则需求的屏障,才能形成有效服务农村阅读的战略思维。

1.4 实现农村以至全民阅读的关键环节

农村阅读困难群体的问题是我国农村开展全面阅读,以至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瓶颈。农村阅读困难群体的最小努力原则需求不仅制约着个体阅读的质量和数量,也决定着农村阅读活动的效果,还影响着全民阅读活动的成效。不实现农村阅读困难群体最小努力原则阅读,就没有农村的全面阅读,也就没有全国的全民阅读。只有让农村每一个人都满足最小努力原则阅读需求,全社会的全民阅读才可能实现。但是,农村阅读困难群体的问题却一直未得到社会阅读媒介的足够重视,至今不仅没有深入服务农村阅读困难群体的具体实践,也没有探讨农村阅读困难群体问题的专题研究成果。因此,研究如何满足农村阅读困难群体最小努力原则需求,促进图书馆帮助他们克服各种阅读障碍,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水平,使之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显得尤为紧迫。

2 农村阅读服务满足农民最小努力原则需求的局限

2.1 社会阅读媒介服务凸显服务者最小努力原则的主观性

社会阅读媒介广义上是指“学校教学阅读”之外的各系统。图书馆之外各阅读媒介系统的统称可谓狭义的社会阅读媒介,包括宣传管理机关、专业服务机构和热心阅读事业的其他组织。毋庸置疑,各类阅读媒介系统服务农村,也必须兼顾服务者与被服务者双方的最小努力原则。

为了解决农村看书难的问题,党和政府在各时期都对农村图书馆建设做了部署,如1950年提出“有条件的村、镇设立图书室,发展农村图书网”;从1956年起,拟在7年或12年内普及包括图书室的农村文化网;1981年要求“基本上做到县县有图书馆,乡乡有文化站”[19];1997年启动了“知识工程”,要求每年要在全国发展1000个标准乡镇、街道图书馆,有条件的村设立图书室[20];2002年提出“对区县、乡镇、社区、学校图书馆等实行通借通还,资源共享”[21];2006年规划“县(市)图书馆逐步实行分馆制,发挥对乡镇、村图书室的辐射作用”[22];2007年强调坚持把建设的重心放在基层和农村[23];2012年提出“开展全民阅读活动”;2014年把“全民阅读”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党和政府将图书馆事业建设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24],为服务农村阅读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条件。

然而长期以来,有关部门和机构以及社会阅读媒介多为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却又仅仅囤于服务者的最小努力原则:大都没有作整体和长远服务规划,背离了农村图书馆(室)建设和服务的意愿,而且只顾建设和普及,不管巩固和发展,农村基层图书室热火朝天建成后大都又不了了之。且不说历经60多个春秋,绝大多数村图书室网没有建成,迄今全国还有12.2%的县没有图书馆,19.3%的地市没有图书馆[25]。就是针对农村的阅读服务,也是非但没有满足农民最小努力原则需求的专项活动,而且大都按城市模式主观臆断地建设,致使阅读活动常常成为阅读媒介“自编自导自演自我欣赏的节目”。譬如,“中国图书馆学会自2004年发布《关于开展2004年全民阅读活动的通知》以来,一直通过‘世界读书日’‘图书馆服务宣传周’等各种活动,大力推动全民阅读”,“社会阅读和阅读推广成为图书馆服务的最为活跃、最具创新精神的重要领域”[26];自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新闻出版总署等十一部委于2006年倡导“全民阅读工程”后,各地就组织了读书节、读书月、读书周、阅读日等活动,全国34个省、市都有属于本地区的读书活动,开展丰富多彩读书活动的城市有400多个,各种活动达3000多项,诸多地方政府将全民阅读活动作为城市文化名片来打造[27]。可是,与这些煞费苦心地组织了10来年的活动形成强烈反差的是,第十次全国阅读调查结果显示:“72.6%的国民表示身边没有阅读活动或阅读节”,“另有21.8%的国民表示不知道身边是否举办过阅读活动”,“农村居民中认为当地有关部门应当举办读书活动/读书节的比例高达73.2%”[28]。简而言之,阅读服务仅从自身的最小努力原则出发,活动形式自然大于其实质;不顾及各区域农村、各民族农民、各类群体的最小努力原则阅读需求,必然虚耗社会资源。

2.2 图书馆服务农民最小努力原则阅读需求有失完整性

图书馆服务虽然考虑了农民阅读的最小努力原则需求,成效却不甚理想,根源在于关注失之偏颇:

其一,忽视了农村纷繁多样的最小努力原则阅读需求形态。阅读需求决定着阅读愿望和动机,也决定了阅读困难群体的类型。若从阅读偏好、阅读能力和阅读条件三维度来说,农村阅读困难群体至少可分五种类型:一是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偏好,却得不到阅读服务的人群;二是有阅读偏好,而阅读能力较低,也得不到适合自己的阅读服务的人群;三是虽然有阅读偏好,也能获得阅读服务,但阅读水平却不够的人群;四是不仅没有阅读能力,更没有阅读偏好,而且也得不到阅读服务的人群;五是尽管具有一定识读能力,也能获得服务,但对阅读却没有偏好兴趣的人群[29]。各种类型还有程度上的差异,因此,农村阅读困难群体的最小努力原则需求形态多种多样。可是在相当长时间内,图书馆服务仅强调了“服务地理位置的方便性”,以及“阅读空间的人文化”和“服务内容的深化”等[30]。也就是说,只满足了其中一种类型人群的最小努力原则需求,即有阅读偏好和一定阅读能力而得不到阅读服务的人群,而农村其他类型阅读困难群体的需求都被边缘化了。所以,对农村“一视同仁”地开展单一模式服务活动难免事倍功半。

其二,忽视了农村错综复杂的阅读障碍成因。农村阅读困难群体的形成,主要是其阅读内在驱动力不足,原因盘根错节:(1)消费能力低。农民收入与城市居民的差距很大,由于阅读要支付如购书费、上网费、电费和交通费等,节俭的农民很少有为阅读进行支付的想法;(2)源于发展生产的阅读需要少。农业生产迄今仍要靠天气和力气,尤其党的农村政策倾斜,农民生活越来越好,不少人更觉得看书“没啥用”[31];(3)农村生产劳动强度大,无论主要劳动力还是留守老人和妇女,劳累一天后基本上没有多少时间和心思阅读;(4)农村文化教育不普及,使得错过各种教育机会或未完成相应学业的人阅读力低下;(5)现代信息社会给农村一些人带来新的阅读障碍[32],比如不会上网和不懂计算机技术等而无法阅读;(6)农村阅读服务设施不完善。一些村文化设施多为“空架子”,有些下乡服务则“好看不实用”,使得一些农民对阅读麻木漠然;(7)丰富多彩的农村文化生活对阅读的冲击。如今影视广播节目让人目不暇接,村里广场上的跳舞、唱歌和球类等文体活动也有挡不住的诱惑,很多人便忘了或顾不上阅读。况且在农村阅读困难群体中,受到两三种以至更多因素束缚阅读的大有人在。因而当阅读要克服很多困难时,一些农民连想都不会想。不能有的放矢地提供相应阅读资源和服务,不但难以激发农民参与阅读的积极性,而且会影响图书馆最小努力原则服务的成效。

3 图书馆创新农村阅读困难群体最小努力原则需求服务策略

3.1 重建“当下意识”,先摸底后设计,让关爱农民最小努力原则阅读需求得到全社会助力

图书馆特别是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能力目前依然非常有限,难以独自破解农村阅读的难题。图书馆服务重建“当下意识”,就是要直面当下状况,改变传统工作思路和模式,引领和争取全社会对满足农村阅读困难群体最小努力原则需求的帮助和支持。

第一,突出问题意识,到不同发展水平、不同民族的农村深度体验,弄清各类型阅读困难群体最小努力原则需求意向。既要注意整个群体图便利等习惯,还应掌握每个个体在经济、文化、技能上的难处和在心理、情感上的障碍以及思维方式的困惑,逐个解剖“不看书”的障碍成因。

第二,深化引导意识,加强社会舆论引导和氛围营造工作。一方面利用各种宣传渠道让农村阅读问题得到广泛重视,另一方面组织“关爱农民阅读·全社会在行动”活动,使帮助农民满足最小努力原则需求成为社会行动。如通过人大、政协、相关机构及知名人士等争取地方政府加强领导和保障;在协作协调中鼓动诸阅读媒介系统提供阅读资源和服务;藉各种基金和扶贫组织募集资金和设备,动员各阶层人士提供智力支持和阅读援助。

第三,强化创新意识,把社会优秀人才组织起来,组建服务农村阅读志愿者队伍,拓展图书馆服务阅读困难群体最小努力原则需求的功能。图书馆的重任是做好志愿者的招募、培训、选派、指导、评估和总结工作。其中两项颇有难度:(1)招募。招募人才:途径一可在人才荟萃的机关干部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中动员;二可在智力密集的退休知识分子和干部中挑选;三可号召激情澎湃的高校大学生以及初中和小学三年级以上学生参与。既要有能让农民愉悦阅读服务的人,也要有善于组织农村阅读活动的人。(2)筹措志愿者下乡的交通和食宿经费。经费一可由图书馆划出专款;二可争取上级宣传部、组织部、文明办、发改委、计生委,以及科技、民政、财政、农业、文化、教育和新闻出版等部门的专项资金;三可鼓励社会基金组织、企事业单位和其它团体及个人赞助。对志愿者的管理,要在当地志愿者协会备案并获得支持和指导;应合法注册、规范记录服务内容,并给予一定待遇;还应获得保险公司等赠送的意外残疾保险和意外伤害医疗保险,确保志愿者下乡服务的安全。

3.2 善用“服务分类学”,先区分后引导,为每种类型最小努力原则阅读提供多元空间

彰显分类思维的灵活和有的放矢策略可提升农村服务的智慧和能力。

一是分类分级设计载体,实行层次化服务,让每种类型阅读困难群体在各阶段、各层级都能满足最小努力原则需求。第一层级可区分类别,如村屯干部、中青年劳动力、留守老人和妇女、中小学学生和学龄前儿童等;第二层级可按生存状态和生活目标分类,如“奋发型”“期待型”“习惯型”“无奈型”和“游离型”等[33];第三层级区别阅读性质,如“看不到型”“看不懂型”“不能看型”“不想看型”“想不到看型”等;第四层级区分阅读能力和态度,如可独立阅读、文盲、半文盲,以及有无阅读兴趣等。通过快乐阅读服务,帮助服务对象逐级实现“走近阅读”“接触阅读”“喜欢阅读”“习惯阅读”,最后达到阅读的最高境界“快乐阅读”。

二是区别阅读需求,开展差异化服务,吸引阅读困难人士走近和接触阅读,直至实现“快乐阅读”。这里最应发挥阅读服务志愿者的群体效应,及其“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譬如,组织城市机关干部服务志愿者在休假时用其工作经验和专业知识同村干部探讨农村的发展与管理,研究村民素质与阅读,以及在推荐阅读以至陪读中,帮助他们领悟干部的示范效应和引领作用。对农村留守老人和妇女的服务,可安排擅长思想教育的城市退休知识分子、女干部志愿者把服务做深做细:既可用亲身经历和生活感悟启发他们阅读,也可开展阅读帮扶,如为“读不懂”“不想读”和“想不到读”等类型的老人和妇女朗读名作精品、传记故事,从中帮他们补习文化和获取生产生活知识、技能。高校大学生志愿者可利用假期开展服务,借助“听、看、讲、演、议”等传统和现代技术、艺术手段,开展识读培训和导读,激发农村中青年的阅读兴趣;在城市中小学学生志愿者中,则可组织服务农村阅读的夏令营或冬令营活动,如与农村学生、儿童开展趣味阅读、讲故事、书刊赠送、交换和新书推介,以及在“同读一本书”中互教互学。激励学生、儿童阅读,还会带动农民家庭参与阅读,从而推进农村全面阅读活动。

3.3 实行“订单式服务”,先协商后实施,帮助每个农民满足最小努力原则阅读需求

“订单式”帮扶包括满足农村阅读困难群体最小努力原则需求的两种服务模式:

(1)“一对一”。即为一个农民订制一个服务,“一帮一”“面对面”和“手把手”地提供阅读。其关键点在于服务者与被服务者共同摸索,找出最适合的阅读方式,也就是后者最喜欢或最便于实施的阅读形式。图书馆工作者或志愿者先以一个服务者针对一个被服务者的“一对一”方式,必要时也可“多对一”地为被服务者“量身定做”一份能满足其个体最小努力原则阅读需求的服务方案。阅读计划中应有周、月、季和半年,以至全年的阅读安排,包括内容、载体、形式、过程、进度和数量等目标,还应有阅读进展的反馈方式和各层级的服务人员的职责,以及阅读成果的指导程序和评估标准等,以便下一轮调整和提高阅读效果。实践中要考虑到被服务者的文化程度、阅读能力、阅读偏好、闲暇兴趣、心态情感,以及其民族传统。阅读服务计划的实施应当循序渐进,注意增强阅读的趣味性和有益性,其终极目的是使阅读者尽可能享受阅读的快乐,从而逐渐形成阅读习惯。

(2)“一对多”或“多对多”。即扩大“订单式”服务对象,一人或多人为数名同类型最小努力原则阅读需求农民订制和实施一个服务计划。但要注意的是:对每个村屯的阅读服务都要先做试点,进行宽领域、多层次的探索,取得成功经验后再有计划地推广,服务一个成一个;所选试点人的最小努力原则阅读需求类型应当齐全,宜精细不宜杂滥,也要充分注意服务者的实际能力和条件;控制好数量和速度,多关注阅读服务内涵,更好地容纳被服务者最小努力原则需求及其满足程度,这也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重要维度;避免千篇一律的服务模式和方法。提高阅读服务和满足阅读困难群体最小努力原则需求的效果,是对图书馆服务理念、服务能力、服务策略的严峻考验。

4 结语

十八大报告指出,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努力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图书馆把解决农村阅读困难群体最小努力原则需求问题作为突破口,在更有效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同时,也可更好地促进广大农民与城市居民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而且还要看到,把农村阅读困难群体最小努力原则需求问题纳入业内重要研究领域,组织重点服务,不仅有助于推动图书馆事业发展,还将推动地方政府拟定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等方面的一体化战略,为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的帮扶力度提供决策参考,也将为相关部门和机构开展全面改善农村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提供工作借鉴。

[1]王洵.最小努力原则与齐夫定律[J].情报科学,1981(2):32-36.

[2]衣俊卿.文化哲学——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交汇处的文化批判[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13-20.

[3]王余光.图书馆与社会阅读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8(2):73-74.

[4]莫启仪.国外城市公共阅读服务实践及启示[J].图书情报工作,2013(7):60-64.

[5]曹凌,杨玉麟,林强.人的发展:文化共享工程效果反思[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4(2):27-32.

[6][28]陈香.第十次国民阅读调查:图书阅读率六年微涨[N].中华读书报,2013-05-01(6).

[7]方允璋,林敬,金美丽,等.福建村民知识能力与图书馆需求调查报告——福建长汀县和仙游县[J].图书与情报,2008(6):41-52.

[8]邬卫华,王龙,金美丽,等.内蒙古村民知识能力与图书馆需求调查报告——内蒙古银号乡和十二连城乡[J].图书与情报,2008(6):52-63.

[9]陈瑛,伍艺.湖南省农民文化信息需求调查报告[J].图书馆,2009(2):58-61.

[10]人民日报评论员.创新机制扎实推进扶贫开发[N].人民日报,2014-01-26(1).

[11]胡鞍钢,李春波.新世纪的新贫困:知识贫困[J].中国社会科学,2001(3):70-81.

[12][32]冯威,王坤宁.柳斌杰署长接受记者专访谈“农家书屋”工程[DB/OL].[2014-02-15].http://www. ccmedu.com/bbs9_49288.html.

[13]中国农家书屋网[EB/OL].[2014-03-31].http://www. zgnjsw.gov.cn/.

[14]王虹.农家书屋:终极目标与实现方式的改善[J].图书馆杂志,2013(3):18-21.

[15]龚主杰.湖北省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3(8):89-92.

[16]郑欣.治理困境下的乡村文化建设研究:以农家书屋为例[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131-137.

[17]邱冠华.四位一体构建农村公共信息服务体系的建议[J].图书与情报,2010(5):93-96.

[18]王宗义.农家书屋建设与图书馆社会服务体系研究——由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问题引发的思考[J].图书与情报,2010(4):18.

[19]陈源蒸,张树华,毕世栋.中国图书馆百年纪事[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115,140,254.

[20]中央九部委关于实施知识工程的通知[EB/OL].[2014-04-06].http://law.lawtime.cn/d638174643268_1_p4. html.

[21]文化部关于进一步活跃基层群众文化生活的通知[EB/OL].[2013-12-21].http://www.zjwh.gov.cn/dtxx/ 2007-12-11/31041.htm.

[22]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EB/OL]. [2013-11-13].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 2006-09/13/content_5087533.htm.

[23]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EB/OL].[2014-01-07].http://news.sina.com.cn/ c/2007-06-17/093812038130s.shtml.

[24]张铁.试析我国农村图书馆建设的路线图[J].图书馆建设,2011(4):82-86.

[25]张媛.我国公共图书馆人均藏书量不足0.5册[N].法制日报,2013-03-15(7).

[26]范并思.图书馆学与阅读研究[J].图书与情报,2010(2):1-4.

[27]徐升国.中外阅读差距并没那么大全民阅读成为国家战略[DB/OL].[2014-03-17].http://cul.china.com. cn/book/2012-12/24/content_5615053.htm.

[29]王虹.图书馆阅读的行为角度研究——基于阅读困难群体问题的思考[J].图书情报知识,2014(1):83-89.

[30]王志军.试论最小努力原则在图书馆服务中的应用[J].图书情报工作,2001(6):79-81.

[31][33]王虹.少数民族地区信息需求与服务研究——以齐齐哈尔市农村为例[J].图书情报工作,2010(16):54-58.

Reading Demand of the Rural People with Reading Problems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Least Effort

WANG Hong

A group with reading problems has been formed among Chinese farmers because they fail to fill the reading demand on the basis of the principle of least effort.Presently rural reading services are very limited.In this paper,discussions are made on the group with reading problems in rural areas,while rural libraries are given the suggestions to break the traditional thinking and service mode,and to offer hierarchical,differentiated and orderoriented services.

rural area;group with reading problems;principle of least effort;nationwide reading

格式 王虹.农村阅读困难群体的最小努力原则需求探究[J].图书馆论坛,2015(2):31-37.

王虹,女,研究馆员,齐齐哈尔大学图书馆副馆长。

2014-09-20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农村少数民族阅读困难群体分布状况与图书馆关怀研究”(项目编号:13BTQ021)和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少数民族地区农家书屋发展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12532408)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困难群体原则
困难中遇见团队
困难我不怕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选择困难症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
有困难,找警察
关爱特殊群体不畏难
特殊群体要给予特殊的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