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化”语言在语文教学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2015-02-13严彦蕾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诗化情感语言

严彦蕾

【学科课程与教学】

“诗化”语言在语文教学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严彦蕾

《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要求:“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这一要求体现了语文教学的精髓内涵。如今,新理念、新目标、新教材呼唤着语文的人文性,而让诗化语言成为语文课堂的最大特色,是师生心灵和谐共振、互相感染、互相影响、互相欣赏的精神创造过程。如果语文教师能在语文教学中运用诗化的语言,是让语文充满灵性、充满人文性的有益方式。

语言教学;语文教学;语言培养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艺术首先是包括谈话的艺术”,这说明教师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教学语言。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一定要在语言运用上下功夫,要追求艺术性强、科学性强的诗化语言,使课堂有“蓦然回首,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欣然发现,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外收获,有“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的独特境地,更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诗意情境。诗化语言的巧妙运用能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积极作用。这些积极作用的有效发挥,不仅能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更能够实现《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使学生的心灵受到熏陶,感受高品位的审美体验。

一、诗化导入,让课堂教学一马当先

一堂课就是师生双方“互动、合作、探究”的一次激情演出。演出中,导入新课是第一幕,如何演好,如何在第一幕中让观众被你的台词所吸引并产生共鸣,这就需要教师用极具个性化的诗化语言,饱含深情地带领学生进入课堂。如特级教师于漪在教《雨中登泰山》时说:“同学们游览过祖国的名山大川吗?那奔腾咆哮、一泻千里的长江黄河,那千姿百态、气势雄伟的三山五岳,孕育着我们中华民族的古老文明。一想到它们,民族自豪感就会充溢心头。那具有拔地通天之势、擎天捧月之姿的泰山就是这样一座山,历代多少文人墨客写诗撰文讴歌赞美。杜甫的五律《望岳》就是其中之一,诗中那‘一览众山小’的境界是令人神往的,只有攀登到绝顶,才能领略到无限风光。今天,我们学习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一课,请作者当向导,带领我们去攀登、游览那高耸雄伟的泰山吧。”[1]在这里,于漪老师用诗化的语言引发了学生的想象和热情,带领学生自然地走进课文的境界,帮助学生经历了诗一般的心灵感应和情绪体验的过程。

再如,一位教师在教《我与地坛》一课中关于生命的思考部分时是这样导入的:“上课之前先请同学们坦诚回答我一个问题:觉得青春很美好,活着很有意思,觉得自己很幸福的同学请举手。想想十年前当我也像你们这么年轻的时候,我也觉得青春很苦闷,觉得读书很艰辛,然而今天,我只要看着你们洋溢着青春的脸庞,就觉得那是一种幸福。那么幸福到底是什么呢?曾经在网络上看到过这样一句话:当我为没有鞋子穿而难过的时候,我却发现有的人根本没有脚。到底谁比谁幸福呢?当海伦凯勒为假想的三天光明而激动满足的时候,我们却每天被色彩斑斓充斥着,谁比谁更幸福呢?也许从来不是幸福太少,而是我们拥有大把的幸福却从来不知珍惜。今天就让我们跟着残疾作家史铁生一起去地坛,感受生命的真谛,思考有关生与死的问题。”[2]这诗化的语言,饱满的感情,一下子就把所有的学生都吸引住了,并在那一刻深深地触动了他们的心弦,有效地实现了情感的第一步熏陶。

二、诗化情境,让教学情感真挚自然

创设情境,就是指用形象的语言把某个场合的情形和景象描绘出来,使学生通过联想与想象,获得生动鲜明的感受。教师可创设或描绘诗化的情境,用诗化的语言将作者寄托在作品中的情感转化为自己的情感,用自己的欢乐或痛苦去感染学生,引导学生进入“无我之境”,从而在情感的驱动下走进作品的情境中。

在语文课堂教学时,教师富有情感性的语言,如涓涓溪流,滋润着学生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有感情的语言可以吸引学生,振奋学生的精神,使教学内容化难为易,使学生获得美的享受,轻松掌握文本知识,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在这样的语言环境中,课堂不再是一潭死水,它像大海,永远变幻,就是在宁谧的时候,也孕育着丰富多彩的波澜,创造性思维的浪花随时跳跃奋飞、奔腾四溅……语言交流,信息交流,情感交流始终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着。以语言激活兴趣,以兴趣激活思维,以思维激活能力,这诸多的练习活动,使学生把语文看成最可信赖的朋友,从而敞开心扉,以一种亲切轻松的态度与它对话、畅谈。

下面以某教师讲授《济南的冬天》的课堂片段为例。

师:“文章为什么能够把济南的冬天写得如此生动形象?”生:“因为文中使用了许多修辞手法。”师:“观看一段冬天的画面,仿照《济南的冬天》课文语言,写一段相关的文字描述一下冬天的美景。”(学生观看画面)师:“写景时,我们可以运用多种感官观察周围的景物,可以运用丰富的想象来描述。漫天大雪的时候,你可以把飞舞的雪花比喻成什么呢?雨后放晴时,你会把整个世界比喻成什么呢?凝着雪的树枝像什么呢?发挥你的想象力,好好想一想。同学们想想,可以用哪些比喻表现冬天的景色呢?”(学生先各自思考,然后交流讨论)生:“周围的小山被大雪覆盖了,好像一个慈爱的母亲在抚慰着自己的儿子。多伟大呀!”师:“你说的很好,你还可以说,它们好像对自己的孩子说:‘宝贝儿,安心睡吧,这儿准保暖和。’”生:“透明的冰柱似水晶一般,在阳光照耀下,发出璀璨的光芒。”师:“你还可以说‘这些美丽的冰柱在阳光下仿佛闪耀着奇异的色彩,营造出了一个美丽的世界’。”[3]

这一部分是对全文的拓展延伸,要求学生运用本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句子仿写练习,教师在此过程中指点学生使用更加生动、形象的课堂诗化语言,恰当的修辞手法,学生的语言表达精彩不断。通过教师的点评,学生不但能够更好掌握这些修辞手法,同时也提高了课堂语言能力。

三、诗化小结,让课堂情感如绕梁之音

我们通常称好的文章结尾为“豹尾”,而一堂完整而成功的语文课同样需要一个诗化的结尾,这不仅能让学生自始至终在如诗的语言里漫游,而且能给人余音绕梁、回味无穷之感。下面是一位教师对《我与地坛》一文的课堂小结:“史铁生告诉我们,死是不必急于求成的事,生命是上帝赋予我们的权力。所以在我们还有呼吸的时候,我们不妨努力地用眼睛去看,努力地用耳朵去听,努力地用双腿去奔跑,努力地用心灵去感受。我们不妨将每一个今天都当作最后一天来活,以更好地去珍惜今天的分分秒秒。同时也要不断地提醒自己,我很幸福,因为我还可以看到四季缤纷,我还可以听见流水淙淙,我还可以快乐地歌唱,我还可以尽情地奔跑,因为我还真真实实地活着。”[4]点以诗化的语言结束课堂,再次扣动学生的心弦,让学生在情感的浸润下对生命哲理进行思考。

在语文教学工作中,除了以上的正常课本教学中使用诗化的语言之外,如教学中的评价、写作课等都可以巧妙运用诗化语言。如某位教师在教学《鸟语》一课中,有个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回答的与正确答案仅仅沾边,然后就没话说了,此时同学们也都保持沉默,教室里的气氛顿时陷入尴尬之中。老师首先微笑着示意同学们不要紧张,接着说:“此时可谓‘无声胜有声’啊,他说得没错,只是没有说完。”然后对那位同学说:“你刚才讲得已经很不错了,别放弃,继续说,坚持下去一定可以的!”这位学生在她不动声色的巧妙点拔下,避免了出洋相,又信心十足地说出来自己完整的思考。教师充满爱心、智慧的话语可以一一化解学生在课堂中的尴尬,小心翼翼地保护了他们的心灵,学生们在老师和风细雨的帮助下纠正学习中的错误,同时也会获得一次次意料之外的褒奖和意料之外的惊喜。又如,在语文作文教学中,为了表达的需要,往往会运用多种诗化手法,或连接,或套用,各种方法互相照应,相互陪衬,从而产生丰富多彩、赏心悦目的审美效果。如某位教师在教学生如何抒发对四季的赞美时有这样一段精彩的陈述:“踏着春夏秋冬的节拍,摇响播种收获的风铃,每一个晴朗的日子,静夜星空回响着彩蝶匆匆的振翅声,晨露里迎接黎明,晚风中送走夕阳,斗室彻夜灯光,谱写心灵的篇章。”[5]这一段表达中,秋冬本没有节拍,节拍原指音乐长度单位,此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春夏秋冬四季比喻成轻快的音乐,读上去轻松、怡悦,颇有诗意。用“播种收获”来修饰“风铃”,一改传统的写法使文章流露出一种清新自然的气息。“静夜星空回响着彩蝶匆匆的振翅声”,同时采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浩渺之夜空,无边无际,彩蝶振翅之声,又何其微弱,其目的就是要把彩蝶振翅之声凸现出来,此处又用了叠音词“匆匆”,更显得亲切、轻松、愉快,读上去有一种清脆的音乐美感。“晨露里迎接黎明,晚风中送走夕阳”,晶莹的露珠是挂在树梢或草丛中,轻柔的晚风是吹拂在夕阳之下的,此处“迎接”“送走”两词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晨露、晚风以鲜活的生命,使晨露、晚风似乎能张开双臂、轻轻挥手,我们仿佛看到,晨露站立于晨曦之中,晚风彷徨于夕阳之下。采用诗化语言写作,特别是综合运用各种诗化词语、诗化修辞、诗化句式,能使文章清新自然,生动活泼,含蓄隽永,精炼优美,有诗一般的韵味,读起来能调动读者的各种审美感受,给人以无限联想,回味无穷。

诗化语言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可以使学生在浓厚的作品中含英咀华,在如痴如醉的诗歌氛围中成长,在充满灵动的文章中发芽催生,那么他的身心定会受到熏陶与感染,与作者产生心灵的交融,就可以获得高品位的审美体验,享受到语文的无穷魅力。其实这正是语文教学恒久的理想和美丽的憧憬。语文教学是一门语言的艺术,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含蓄、情感丰富的诗化语言对学生的心灵产生撞击,使学生跟随教师的语言进入意境,对隐含在文本中的历史、文化、艺术、生命、情感等人类永恒的主题产生深刻体验,这就是对学生灵魂的唤醒、心灵的充实、精神的重塑、思想的升华和美化。

1.诗化语言,以情动人

语文教师想用诗化语言打动学生、感染学生,就要使自己的言语富有感情,把一种富于情境中的情感通过优美的语言加以叙述,让学生在充满诗意、充满感情的语言世界中接受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如前文中所提到的“诗化导入”“诗化情境”“诗化小结”等,都涉及情感教育,突出情感教育是新课程标准的一个教学目标。夸美纽斯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语文课堂教学展现的不仅仅是科学的美,也是艺术的美。语文教师通过“诗化”的言语,声情并茂地组织教学,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有助于学生加强对文本的深刻理解,培养正确的情感和态度。

2.诗化语言,以美感人

从语文素质教育的角度来看,语文教学是诗一般的审美创造的心灵感应和情绪体验的过程。那鲜明的思想,生动的语言,丰富的创造,正是语文学科也是学生精神生活和智力发展的全部内容。钱理群先生主张:“语文课的诗化是要使学生以一种轻松愉快、从容洒脱的形态来学习语文,从应试教育的精神重负下解放出来。”所以,语文教学中的文本解读,除了让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还应侧重于作品的人性美、人情美、意境美的观照。如前文中于漪老师的《雨中登泰山》讲学,她用诗化的语言,带领学生走进课文的境界,就是教师通过自己的诗化语言创造落实“以美感人”的生动体现。

3.诗化语言,诗意生活

语文诗化的灵魂问题是诗意问题。诗意就是依靠情感和想象来营造一种情调,一种浪漫,是作为主体的人对美学的一种追求的状态。那么,诗化教学是一种文化和文学气息特别浓厚的通过独特的生机、鲜活的张力和创造的激情所体现出来的整体意蕴,是语言和人栖居的世界两者关系美学追求的状态。诗化是语文课堂的生命,成功的语文课堂都应具有诗的特质,它是以生命活动为本质,以情感意志为动力,以情与景的交融互渗为表现,达到一种“入境”“妙语”“升华”的主体情态。语文诗化中的诗意不只是春光旖旎,它也离不开生活,更离不开对生活的深思。语文课堂上思考的品位越高,诗意的氛围越浓。这种思考足以激荡起学生和作者、文本、教师对话的欲望和冲动,因为这是一种因发现、创造而带来的欣喜所内在驱使的思考。

“最好的教师是最会运用语言的人”。诗化的语文应致力于培育学生持续地体味和珍惜在课堂上引发的纯净情感和美妙诗意。语文教师要学会渲染课堂气氛,调动课堂中那富于简洁性、感染性、鼓动性的语言。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篇目基调和课型的特点,运用不同的感情语言调节课堂气氛,展示课文情景,把握好课文的重点。对于文质兼美的课文要挖掘重点词、句的内涵,悟出美妙之处、深邃之意,体会作品的意境,获得真切的情感体验,达到“悟其神”的境界。对于语言平白的课文,要在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找突破;或重组整合,培养学生梳理概括能力;或根据语法特点,培养学生自身的语言素养。“诗化”的语言,能使学生置身于情感的熏陶之中,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情趣,提高教学水平,而且也推动了语文教学的进步和提高。而在现实的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要想使自己的语言达到较高的艺术水平,成为学生的楷模,绝非一日之功,必须不懈努力,日积月累,勤学苦练,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树立现代的教育理念,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具有娴熟的驾驭语言的能力,完美的诗化语言才能在自己的言行中诞生,充满生命活力、富有情境的诗意课堂才会在师生和谐的互动中生成。

[1]刘淼.当代语文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王建普.运用诗化语言,实现情感教育[J].阅读与鉴赏(学术版上旬),2011(3).

[3]陈慧娟.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诗化[J].语文教学与研究(教师版),2010(2).

[4]刘华平.简析诗化语言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11(24).

[5]田丽.用诗化语言营造诗意课堂[J].内蒙古教育,2011 (10).

责任编辑:陈兴安

严彦蕾,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研究生,主要从事教育学原理研究(安徽合肥241000)。

G623.2

A

1671-2277-(2015)02-0066-03

猜你喜欢

诗化情感语言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语言是刀
论西夏偈颂的诗化——以西夏文《贤智集》为例
情感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主旋律戏剧的诗化情思——评剧《母亲》赏析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诗化音乐 乐化诗歌——透过「音乐基本要素」分析「古诗新唱」多样教学的实践研究
我有我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