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解决策略的社会学分析
2015-02-13李静静
李静静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解决策略的社会学分析
李静静
面对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及应试的压力,许多中小学教师不同程度地感受到职业倦怠。职业倦怠即面对工作压力不能顺利工作的状态。因教师职业的特殊性,他们在面对家长、学校、个人生活等方面更易产生职业倦怠,是产生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之一。文章从社会学及教师的社会地位角度来分析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解决策略。
教师职业倦怠;社会地位;职业倦怠成因;解决策略
教师的状态,往小的方面讲,是教师个人的事情;往大的方面讲,是关乎教学质量的问题。教师职业倦怠,已经是教师队伍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它使教师工作满意度降低,丧失工作热情。这种消极的工作状态直接影响着教师专业发展和教育教学工作。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进行研究。
一、教师职业倦怠界定及表现特征
截至目前,对教师职业倦怠的概念仍然没有明确的定义。国内学者对这一问题较普遍的看法是:教师职业倦怠一般指教师在长期较高工作压力的作用下产生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会导致教师工作态度、自我发展、与人相处等要素融合方面的偏差。[1]
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要表现为:
首先,情绪烦躁。教师在面对学生时,表现得没有耐心。感觉自己的工作毫无价值,重复,繁琐。工作没有热情,处于一种身心俱疲的状态。感觉职业前途渺茫,没有希望。
其次,在行为表现上,不愿意与学生接触,常常无缘无故对学生发火,辱骂甚至体罚学生。
再次,个人成就感降低,甚至产生无力感。教师的任务是教书育人,但当教师发现自己的职业只能得到较少的回报或反馈时,就会产生不满足感,在生活中也会产生挫败感。教师在工作上的努力付出与社会地位、经济收入的落差造成了教师的个人成就感降低。
在我国,中小学教师在职业倦怠方面还有一个表现,就是知识枯竭。[2]它体现在教师失去社会适应能力以及更新再学习的能力,对在教育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感到手足无措,进而感受到更强烈的挫败感。
二、教师群体目前的生存状况
(一)教师职业压力大,生存状态不佳
2014年,腾讯教育通过近42万份调查,试图展示教师群体目前的生存状况,压力状况、收入状况、社会地位感知三部分。据调查结果显示:从总体来看,逾八成教师表示工作压力大,六成以上教师工资收入在1001~3000元之间,八成以上教师认为其社会地位低。[3]教师的职业压力来自学校管理、学生家长和对学生本身的期望。教师的工资收入低,在消费成本不断加大的现今社会,家庭负担变得越来越重,造成教师的焦虑状态。
(二)教师工作处于疲劳状态,健康状况欠佳
教师工作强度大,工作时间长。长此以往,教师们的身体状况处于亚健康状态,经常感到疲劳。长期的教学,教师易患职业病:咽炎、脊椎问题,等等,这些疾病也影响到教师的正常工作。
据调查结果显示,29%的被调查教师反映其身体健康状况较差,近两成教师表示其身体目前处于相对健康状态。教师表示在实际工作中会出现“精疲力竭,甚至害怕工作”的情况。有近三成教师处于极度疲劳状态,对工作缺乏冲劲儿和动力。只有不足四成的教师表示此种现象从未出现或每年仅出现几次。[3]
一系列的调查结果都显示,目前中国的教师普遍存在着轻微以上职业倦怠。每天都能怀着轻松、愉悦的心情工作的教师极少。针对上面的调查进行分析,我们也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教师的确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很多教师已经陷入或即将处于教师职业倦怠的泥潭之中。
三、教师职业倦怠成因的社会学分析
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压力最大,主要来自于过高的考试压力、过于紧张的人际关系和过大的工作负荷。教师的职业压力越大,教师出现职业倦怠的程度就越严重。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缓解工作上的压力,久而久之,就会出现职业倦怠,从而导致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丧失热情,同时也会以消极的态度对待学生。
(一)过重的工作负担
80%的中小学教师认为,自己的工作繁重,每天工作八小时以上。教师职业本身就是一项繁重而紧张的工作。教师不仅工作压力大,工作时间长而且工作具有机械重复性。教师每天要备课,研究教材教法还要对学生的身心健康负责。
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教学效果不是单靠教师就能控制的。家庭、网络、不良的社会风气以及大众传媒等都会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来自社会和家长的对学生的期望和要求都加在了教师身上。目前考分和升学率是评价一个教师好坏的重要标准,学校也以这个标准对教师施压,制定升学指标,这些都在无形中加重了教师的工作压力。再加上教师职业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课堂和课余时间之间的界限十分模糊,他们无法像其他职业那样做到“下班时间自由”。
腾讯教育对教师的工作繁重程度所做的调查:有一半以上的教师认为其承担的工作非常繁重,仅有不足两成的教师表示目前工作轻松或者正合适。
(二)社会期望值过高,社会比较的不均衡感加强
研究发现,社会过高的期望同教育投入与产出间的矛盾,增加了教师的精神压力。目前整个社会正处在转型时期,社会对教师职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面对的是思想日趋复杂、受数字信息化影响、有自己独立思想的学生,而社会就业竞争的激烈程度又进一步强化了家长对教师的企盼。另外,公众对教师职业的不理解在很大程度上也导致了教师的工作倦怠。
教师辛苦付出与其工资收入不成比例,教师待遇低增加了教师的心理不平衡,产生失落感。[4]据腾讯教育统计,约九成教师对自己实际工资收入不满意。工作量大,工作压力大,家庭负担重,所在地区消费水平高,不足以承担买房或者还贷的需求等情况加重了教师对工资状况的不满意。而且,发达地区城市和欠发达地区间教师工资的不统一造成教师心理不平衡。教师作为一种谋生的职业,远没有满足其在社会上生存所必需的物质条件。教师的收入达不到期望值,满足不了基本的生活需要,造成教育工作者心理失衡,职业倦怠程度就高。
(三)紧张的人际关系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一个人心理健康发展,事业成功的重要条件。学校是一个特殊的组织,教师身处这个复杂而特殊的环境中,不可避免地与校长领导还有同事们相处。如果教师与同事关系紧张,就会产生压抑感,缺乏归属感。把这种情绪迁移到工作中,就会产生厌倦,进而产生职业倦怠。
从另一方面讲,当教师处于职业倦怠的状态中,她对周围的事情失去兴趣,在人际交往中也会出现不适状况。只想一味地发牢骚,不耐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和建议,并变得十分“敏感”。认为别人的话是对自己的冷嘲热讽,对周边人无缘无故发脾气。同事关系疏远,职业倦怠感越来越强,甚至影响到自己的家庭生活。职业倦怠本身并不能直接导致教师人际关系紧张,而是由于倦怠产生的心理失衡使教师作出了不理智的行为,最终导致人际关系紧张。
(四)评价机制的单一
分数仍然是评价教师教学好坏的重要标准。目前,在我国的中小学,占主导地位的仍然是“应试”。“升学率”“优秀率”高居各种评价标准之首。如果这个班级的考试成绩不理想,直接与教师的工资挂钩,甚至面临着下岗的危险。这种不公平的评价方法,使教师疲于应对,由于压力积累,逐渐产生疲惫、厌烦的心理。
有的教师教学能力强但心理素质不硬,面临诸多突发状况,容易感到恐慌甚至手足无措。有的教师教学能力强但是不会与学生相处,致使学生产生抵触心理,既不能开展良好的教学,也不能使自己的教学能力得到发挥,时间久了教师自身会觉得自己怀才不遇,产生不满。还有的教师教学能力虽强但身体素质不良,缺乏锻炼,难以长时间工作,以好的精神面貌面对学生。单一的评价机制不仅打击教师的自信,使教师认为自己能力不足,而且使教师的真正能力得不到展现。有的学校采取末位淘汰制,通过对教师的考试成绩来考察教师的能力,使教师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的状态,丝毫不敢懈怠,生怕一放松自己就要丢掉工作,神经长期紧绷状态下,也会产生疲劳、敏感和易怒等现象。这一切都将影响教师顺利开展工作,慢慢放弃这个职业。
四、教师职业倦怠社会学视角的解决策略
根据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应从社会、学校、个人三方来积极应对教师的职业倦怠,使教师能正常工作,快乐教学。
(一)社会方面
首先,要对教师建立一种合理的期望值。教师也不是万能的,不能要求教师从学生成绩的提高到品德发展,从能力培养到日常的行为等全部包揽,全权负责。不要将过高的期望全部转嫁到教师身上,要从多方面综合考虑影响学生成才的因素。社会要理解教师,支持教师,以一种信任的态度对待教师的工作。社会、家庭、学校要共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负责。
其次,提高教师待遇,为教师职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是解决教师产生职业倦怠问题的有效途径,要在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风尚。[5]据调查,八成以上的教师感到社会对其不尊重,教师待遇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满足教师的基本生活需求,提高教育工作者的待遇,让其得到应有的回报。满足基础需要是一个人生活、工作的基础,任何人都有这方面的需要,教师也不例外。只有满足基本需要,教师才能有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
再次,国家应当增加对教育的投入,增加教师收入,提升教师在社会中的形象,这样不仅可以提升教师的成就感与社会定位,也可增加教师的信心。
总之,某种职业的社会地位,取决于它的经济地位和职业声望,同时也就决定了该职业的吸引力,因此我们要不断提高教师经济地位与社会地位,吸引更多的人成为教师,这样也就解决了教师资源短缺的难题。
(二)学校方面
首先,在学校的管理制度上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制度。给教师一个相对宽松自由的工作环境,并且让教师有机会参与学校决策,这将有助于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与动力,从而使教师具有更强的责任感和归属感。
其次,在学校的评价体系中应当从多个角度对教师进行考核,而不是单单从分数上决定教师的教学能力。如果一味要求学生分数的提升,就会改变教师教学的重点,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重复式填鸭教学,使课堂变得呆板无趣。因此,实行多角度、多层面的合理、科学的教学评价,是全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再次,学校要适当地以鼓励和奖励来激发教师在教学上的进取心,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6]为教师提供进修学习的机会,让教师可以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变得更加自信。
最后,学校应建设团结协作的教师团队,努力探索多种途径加强家长、学生和教师三方的交流和沟通。[7]
(三)个人方面
首先,要正确对待社会期望,明确教师角色,认同并接纳自己作为人民教师应承担的责任。积极摆正自己的心态,学会在工作中发现乐趣。在教学中适当加入创新,既充实课堂,又激发学生兴趣,增强自身的成就感。
其次,注意调节情绪,树立积极的自我意识。学会向身边的朋友和家人倾诉。当一个人长期有压力而不会释放就会情绪烦躁,变成职业倦怠,因此教师应当学会将心事与家人和朋友分享,寻求支持。这样慢慢地缓解自己职业倦怠所带来的烦躁感,以良好的面貌对待生活和工作。
再次,为自己制定一个短期的职业发展目标,然后把目标细化,利用身边现有的资源来实施这些目标,并定期审查目标达到情况并进行调整。
最后,教师要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能。有好的身体才可以无后顾之忧地做任何事情,教师应该常常到户外进行体育运动,增强自己的身体素质。这样也可避免因为身体不适在教学中造成的失误。
综上,教师职业倦怠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它对教师的身心健康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教师职业是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职业倦怠也是长期积累到一定程度造成的不良结果。因此,从教师自身来说,应该积极调整自己来应对工作所带来的压力。社会和学校也要充分重视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从物质环境到心理氛围方面给教师提供便利。应对教师职业倦怠是一个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正确对待职业倦怠,出现倦怠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采取任何措施,任其自由发展。即便产生教师职业倦怠的情绪,教师自己也不必过分担忧焦虑,只要学会适当调节,就可以消除职业倦怠带给自己的不良影响。
[1]矫红金.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7(1):55-56.
[2]张贵诗,罗良针,李费菲.我国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研究综述[J].科技广场,2011(2):251-253.
[3]腾讯教育.教师生存状况调查报告:八成教师表示压力大[DB/ OL].http://edu.qq.com/a/20140910/002030.htm.2014-09-10.
[4]孙夏兰.初中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J].教育探索,2011(1):117-118.
[5]高竟玉,余虹.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J].教育探索, 2004(2):95-97.
[6]王博.影响教师职业倦怠因素及解决策略的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3.
[7]王承清.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4):63-65.
责任编辑:刘升芳
李静静,河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主要从事教师教育研究(河北石家庄050024)。
G451.4
A
1671-2277-(2015)02-004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