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伏羲与周易——兼评安志宏的周易研究

2015-02-12蒙培元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伏羲周易八卦

蒙培元

(中国社会科学院 哲学研究所,北京 100007)

安志宏先生研究周易有年,取得了很多成就。他研究周易,有一个最大特点,就是从源头上进行探讨,即解决周易从哪儿来及怎么来的问题。这是一个未解决的问题,而且解决起来困难极大。但这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如果在这个问题的解决上,能有所前进,那就是周易研究中的一个重大成就,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因为它关涉到整个中华民族文明起源的问题。安志宏先生就是在这个问题上知难而进,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一位学者。

周易是中国文化的源头,这一点凡是研究周易的学者可以说有共识。大家都承认,周易是“群经之首”,而且中国的所有科技文化都与周易有渊源关系。但是,对周易的源头,即周易从哪儿来的问题,只是接受零星的文献记载的说法,并未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这些文献记载有伏羲画卦之说,有文王重卦之说,有周公、孔子系辞之说,等等。有的学者一般性地接受,有的则不置可否。既无多方面的实地考察,亦无系统的考证和论证,结果,还是不甚了了。安志宏先生的可贵之处,就在于跟踪追击,要搞出个水落石出。他做到了别人没有做到的工作。

我们从文献上知道,伏羲画卦是周易的源头,伏羲是三皇之首,人文始祖。但是,这些是根据口头传说记录下来的,并无其他证据。安志宏先生的贡献就在于从文献、口头传说和地下出土文物、遗址以及地上实地考察、民俗文化遗风,再加上理论逻辑分析多重证据的结合上,作了论证。这是一项很细致而又艰苦的工作,他对每一个方面都作出了认真的考察和分析,然后进行综合,从中得出结论。这些结论不仅有文献上的依据,更重要的是实物证据,即所谓双重证据。不仅如此,还有口头传说,也给予极大重视。又有历史遗留下来的遗物和民俗遗习,这些都是重要的佐证,他都进行认真的考察、收集和分析、论证。这是一项系统工程,从方法上讲,也需要创造性的工作。对于文字出现以前的文化研究,特别是对一个文明的产生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具体地说,伏羲究竟是什么年代的人,生活和活动在什么地方?他究竟是怎样成为人文始祖的?有什么证据证明他创始周易这一文化圣典?它的意义何在?安志宏先生经过以上考证和分析,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伏羲是生活在大约1万至8千年前的原始氏族社会的首领,是甘肃天水人。之所以延续很长时间,根据安志宏先生考证分析,是由于我国上古时期,存在漫长的“袭号”时代。他对伏羲出生的生活的年代和地区,从文献记载和出土文物、实地考察的结合上,进行了详细考证和比较分析,证实渭河流域,特别是渭河上游的葫芦河就是伏羲生活和出生的地区。这其中包括对葫芦河流域的自然条件的调查,对出土文物的收集调查,对考古文化序列和聚落量值变化的考察,对民俗习惯、口头文学、民俗学等资料的收集分析等等,这些都反映葫芦河与伏羲氏族早期活动有密切联系。文献记载:“华胥于雷泽履大人迹而生伏羲于成纪”。安志宏经过考证,确定成纪就在葫芦河的中心区域,甘肃秦安县境内。葫芦河流经天水三阳川入渭河,这里有伏羲画卦的卦台山,特别是秦安境内的大地湾遗址的发现(有大量与八卦有关的符号与彩陶),不仅证明了伏羲活动的地区在葫芦河流域,而且证明伏羲活动的年代在一万至八千年前(碳14测定)。笔者从《庄浪文史》上看到西北师范大学范三畏先生考证雷泽的文章,认为雷泽就是甘肃庄浪县六盘山的朝那湫,而庄浪县正是葫芦河流经的核心地区。如果这一点能成立,就更加证明了伏羲生于葫芦河的事实。为了解决伏羲如何画卦的问题,他还到天水卦台山实地考察多次,发现了许多证据,这种严谨的研究态度是值得学习的。

这些结论不是轻易得出的,是经过艰苦认真的研究之后得出的,是有充分根据和说服力的。它对于中华文明的起源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推进周易文化的研究有重要作用,值得重视。

安志宏先生除了用多重论据论证伏羲画卦,即创造周易这一原始经典之外,还对周易的内容特点进行了研究。他认为,周易是原始先民用以占卜的经典,对此,他进行了许多考证,提出天水是我国卜卦的起源地这一惊人的看法。其实经过仔细研究,这个看法并不惊人。根据考古研究和发现,我国原始社会的占卜活动在甘青地区极其兴盛,仅出土的卜骨,占我国史前时期卜骨总数的65%,其中天水付家门的遗址出土的卜骨有极高的价值,据碳14测定为公元前3851年,是迄今所知年代最早的卜骨。付家门卜骨中,有大量数占(数字符号),即阴阳奇偶,应是伏羲占卜、画卦的遗风,是商周卜骨的源头。

最重要的是在伏羲画卦的原始周易中蕴涵了深刻的哲学思想,这就是“天人”之学,更确切地说是“天人合一”之学。伏羲“仰观俯察”蕴涵着深厚的天人合一思想,这一思想深刻地影响了中华民族,成为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对整个人类做出了贡献。笔者曾经提出:研究中国哲学的本质,就要回到“原点”,所谓“原点”就是“天人合一”,它既是原始起点,又是具有永久价值的经典。但是,笔者并没有指出这个“原点”来自哪儿,经安志宏先生一说,问题就清楚了,周易确实是最早讲出“天人合一”思想的一部经典。虽然它有形成、发展的过程,但是,它的源头不是别的,就是伏羲画卦。

就伏羲画卦的历史地理条件而言,七八千年前的渭河与葫芦河交汇的天水三阳川卦台山及其附近地区,气候宜人、森林茂密。土地肥沃,适宜畜牧业和农业发展。特别是地形奇特、四季分明,时空环境很适宜八卦的创作。但是,八卦的创造除了具体环境之外,还有更深刻的普遍性意义,即深层意义,其中最重要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就是天人关系。天一方面具有宗教意义,是崇拜的对象,从这方面看,天有超越性、神秘性;但是,从另一方面看,天不是别的,就是我们生活于其中的自然界,这从八卦中体现得很清楚。

八卦以乾坤为基础卦,乾坤作为卦象,代表天地,天在上,地在下,人在中间,构成“三才”之道,也就是天人之道。天地自然与人不可分离,人依靠天地自然界生存,自然界以人为重要成员,人在自然界居于重要地位,人与自然是同构关系。

伏羲的“仰观俯察”虽然代表了原始先民的认识水平,是一种直观,但是,背后却深藏着深刻的哲理,即“天人合一”之学。正是这一点,培养了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传统,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灵魂。这里有宗教信仰层面的问题,又有认识体认层面的问题,二者在现实层面得到了统一,即宗教信仰落实到人对自身与自然关系的体认上,自然界的二重性,在人的自我体认中得到了统一。这是一个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但是,它的文化因子却存在于伏羲画卦之中。正因为如此,在中国没有发展出以自然界为对象、以人为主体的自然哲学、认识论,而是以人与自然的有机统一为特征的整体论哲学。这就从根源上决定了中西哲学与文化的不同发展方向。

《易·系辞下》说:“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这些很重要的记载,说明伏羲画卦是以天地为法像。所谓“法像”,不是纯粹的客观对象,它还包括人自身的法则与“物像”,天地与人有密切的联系。至于“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更是“同构”的说法,说明人与物有某种联系。“通神明之德”,“类万物之情”,则是作卦的目的。所谓“通神明之德”显然不是纯粹的认识问题,而是一个德性问题。所谓“类万物之情”则是运用类推的方法,推出万物真实的存在状态。值得指出的是,这些都是后人的记述,但是,却能反映伏羲画卦的真实情况,即在感性直观中蕴涵着深厚的哲理。

原始八卦中其他几卦,坎离代表水火,震巽代表雷风,艮兑代表山泽,它们都与天地有直接联系,与人有密切关系,是“天人合一”重要组成部分。由八卦推演而成的六十四卦,更是如此。这些卦与人类的生活实践有不可分割的联系,有些卦则是直接说明人类实践活动的。总之,整个卦体代表人与自然是和谐统一的整体。

伏羲在什么背景下创立易学而画卦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安志宏先生进一步提出“原始生殖崇拜”的看法。他根据黄河流域,特别是葫芦河、渭河流域到天水地区在原始社会普遍流行的生殖崇拜这一现象,进而推及“原始阴阳观”,是伏羲易学思想的源泉,也是伏羲易思想形成的深厚土壤。

“生殖崇拜”虽然是原始文化,但是已经有了某种人类的自觉意识,它不仅是人类自身的生殖繁衍,它首先是天地自然的生命创造,至少在伏羲画卦时期这一观念已经很明确,因此才有“天人合一”思想的萌发,所谓“天地之大德曰生”,就反映了只一点。我们还不能说或不能肯定,伏羲有“德”的观念或这种观念的萌芽和冲动。但是,它有某种感恩意识,这同对天的原始崇拜是一致的。天地自然以“生”为“大德”,这虽然是《易传》作者附加上去的,但并不是凭空构造,而是来源有目的,这就是原始的生命意识。

从“原始生殖崇拜”到“原始阴阳”观念,再到符号化,是一次抽象,是人类意识的的飞跃。从阴阳符号的组合到八卦的制造则是伏羲的一大创造。从原始八卦到周易系统的形成,是后圣的工作。从《周易》到《易传》是周易思想的发展和完善。整个过程是漫长的又是顺理成章的。由此决定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即生命整体论和人与自然和谐的“天人合一”论。从源头上研究周易,就有这样的作用。

关于生殖崇拜与周易的关系,有人进行过探索,但是,仅从文献上分析是不够的。安志宏先生提出,只有考古材料、民俗学和口传史等综合比较才能还原历史本来面目。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看法,如同他对伏羲和周易的关系问题上的做法一样,在这个问题上,也进行了很多实地考察和收集资料的工作,然后与文献结合,进行综合分析,得出有事实依据的结论。他发现天水三阳川卦台山顶城墙周围有大量新石器时期的陶片、骨器,万年以前的马牙、鹿骨、羚羊角和灰烬等等,其中有生殖器崇拜物石祖(天根)、女阴石(月窟)、陶祖等,以及周围村庄田野发现的大量新石器时期的石器、陶片等,这些都为伏羲画卦提供了可贵的原始依据,证明阳(—)阴 (--)符号来源于男女生殖器。再加上民俗学、口传史的相互印证,这一结论就更可靠了。

由“生殖崇拜”产生阴阳观念,再加以符号化,这便是伏羲画卦的基础。这就解释了伏羲易学何以产生的先决条件和文化背景,同时也说明了“天人之学”所蕴涵的生命意义。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发源于伏羲易的“天人之学”从根本上说,是一种生命有机体的学说。

什么是易?这是研究周易的学者经常提出、不能不回答的问题。在中国易学史上,首先回答这个问题的是汉代大儒郑玄。他提出易有三义之说,即变易、简易、不易,后来的大儒朱熹又加上一易,即交易,这些看法具有权威性,也很有说服力。但是《易传》有更直接的回答,这就是“先生之谓易”(系辞下)、“天地之大德曰生”(系辞上)。“生”是周易的核心观念,“生”就是生命创造,“生生”就是不断的生命创造。这一观念源远流长,从伏羲画卦开始就是以生命创造为易的根本观念,“生殖崇拜”不是别的,就是讲生命的创造和延续的。

“生殖崇拜”虽然是原始文化,但是已经有了某种人类的自觉意识,它不仅是人类自身的生殖繁衍,它首先是天地自然的生命创造,至少在伏羲画卦时期这一观念已经很明确,因此才有“天人合一”思想的萌发,所谓“天地之大德曰生”,就反映了这一点。我们还不能说或不能肯定,伏羲有“德”的观念或这种观念的萌芽和冲动。但是,它有某种感恩意识,这同对天的原始崇拜是一致的。天地自然以“生”为“大德”,这虽然是《易传》作者附加上去的,但并不是凭空构造,而是来源有自的,这就是原始的生命意识。

从“原始生殖崇拜”到“原始阴阳”观念,再到符号化,是一次抽象,是人类意识的飞跃。从阴阳符号的组合到八卦的制造则是伏羲的一大创造。从原始八卦到周易系统的形成,是后圣的工作。从《周易》到《易传》是周易思想的发展和完善。整个过程是漫长的又是顺理成章的。由此决定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即生命整体论和人与自然和谐的“天人合一”论。从源头上研究周易,就有这样的作用。安志宏先生这样做了,这是他的又一贡献。

猜你喜欢

伏羲周易八卦
谈伏羲文化对探索中华文明起源的意义
《周易》古经“幽人”诂正
How to Improve the Understanding and Interpretation of the Confucian Classics
伏羲创八卦
伏羲画卦
甜甜的“蝴蝶茧”
《周易》与《孙子兵法》
世相八卦
世相八卦
试论《周易》卦体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