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程教学中PowerPiont课件的优化设计
2015-02-12冯玲玉曹晶瑜谢小虎
冯玲玉,曹晶瑜,谢小虎
(天水师范学院 教师教育学院,甘肃 天水 741001)
PowerPiont简称PPT,也叫演示文稿,是应用最广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PPT作为电子幻灯片,替代了电化教育阶段的光学投影片,是我国信息化教学步入数字化时代的最显著标志。PPT多媒体功能强大,操作简单,虽然其相对较低的技术性在各类课件比赛中受到歧视,但是PPT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却是不争的事实。十多年来,PPT已成为多媒体教学的主流形式,绝大多数的多媒体课件是PPT课件。PPT在教学应用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课件质量良莠不齐,粗制滥造。关中客总结了PPT演示的十大常见错误,如“满篇文字,头晕眼花;字体背景,颜色失配;动画音效,本末倒置;缺乏设计,花里胡哨……信息过载,啰嗦冗长”等等。[1]二是过分和过度使用的现象。2009年9月,中国青年报以《过分依赖PPT,课堂教学丢灵魂》[2]为题报道了多所高校学生对教师过分依赖PPT,上课照“屏”宣科的不满和抨击。教师过度依赖PPT的现象普遍存在,尤以高校为重。
在以移动终端、智能上网、云计算为主流信息技术特征的背景下,数字内容、翻转课堂和微课程(也叫微课)教学成为信息化教育的热点,目前微课教学设计和比赛活动在全国各地各级学校如火如荼地展开。PPT作为高校和中小学课堂最常用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如何按照翻转课堂、微课程的要求,设计制作高质量的PPT课件,并在教学过程中恰当运用,是值得每位教师研究和关注的课题。
一、微课程教学对PPT课件的要求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和模式,指学生利用现代各种信息资源和工具在课外进行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教师改变知识传授者的传统角色,而变成为学习任务设计者、学习促进者、教学过程的管理者等。在翻转课堂模式下,知识的学习由先教后学改变为先学后教,知识传授通过信息技术的辅助在课后完成,知识内化则在课堂中经老师的帮助与同学的协助而完成的。[3]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的“满堂灌”,而是答疑解惑,反映知识重点、难点的微课程(Micro Courses)教学。
微课程教学是保证传统教学在知识传授上的系统性优势,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翻转课堂的一个重要特征。
以黎加厚教授为代表的观点认为,“微课程”是指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微课程具有以下特点:(1)教学目标明确,知识点比较单一,能集中说明一个问题,不是传统的平铺直叙式的冗长讲授;是反映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疑点,即“精”。(2)时间短:一般不长于10分钟。从日常观察来看,中小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有效时间在10分钟左右,甚至更短,即“微”。在高等教育领域,因教学内容的复杂性,时间可在10~20分钟内。(3)微课的核心是微视频。作为记录教师教授知识技能的媒体,教师还可以根据不同学科和不同教学情境的需求,采用其他方式,如音频(录音)、PPT、文本等格式的媒体,不一定局限在视频格式。[4]
PPT是常用的、易用易学的多媒体课件形式。因此,PPT的设计是微课设计中重要环节,任何一种媒体都是一把双刃剑,怎样扬长避短,让PPT教学能够起到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的作用,刘红霞等认为微课的教学行为设计与视频呈现方式应从教育、心理、技术、艺术这四个视角予以观照。[5]PPT多媒体教学课件具备三个属性:首先是课程属性,应该满足教育性和科学性要求;其次是电子产品属性,要满足技术性要求;最后是艺术品的属性,要满足艺术性要求。
我国学者何克抗先生在《教学系统设计》[6]一书中,提出了教学设计的三个层次,即系统层次、过程层次、产品层次。系统层次是针对于专业建设、办学,属于宏观层次。过程层次是针对一门课程、一节课的教学过程,属于中观层次。产品层次是针对教学媒体,属于微观层次。对于微课程教学中的PPT课件来说,显然属于中、微观层次的教学设计范畴,下文分别从教学过程层次设计和教学产品层次设计为着眼点,进行探讨。
二、过程层次的设计——PPT的教学内容设计
过程层次的设计要求把PPT课件看做是教学系统中的一个要素,教师、学生、课件、课程内容这些要素共同为完成教学目标而服务。微课程也是一种课程,着眼于过程层次的教学设计,PPT课件除了符合一般性课件的要求外,还应该符合微课教学的特殊性要求。
1.与翻转课堂中的其它教学活动相配合
微课程是翻转课堂整个教学环节中的一个部分,在内容设计上要体现教学的程序、步骤,要与其他教学活动环境配合。微课程教学与传统讲授模式不同,不再陈述一般性的基础性知识,而是以解答学生的疑问,强调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为主。相应地,PPT课件要避免传统授课模式中教师不停地点击鼠标,长篇大论,放电影式地一放到底的做法。要在教学中适时暂停,配合其它教学活动,比如问答、讨论、资料阅读等等。从技术性上讲,可以通过自定义动画控制幻灯片的速度、顺序,体现教学过程。设计PPT时,可以先呈现问题,然后通过自定义动画让幻灯片暂停播放,让学生先讨论,然后再点击鼠标呈现答案。也应注意在体现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又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PPT多媒体的优势,与教师的口头语言、肢体语言、传统板书相结合。
2.体现“精”和“微”
微课教学之“精”,要求教学内容精炼,相应地对课件的质量要求更高,教师在制作课件时要有精品意识,每张幻灯片都应该精雕细刻,制作精美,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微课教学之“微”,要求整个演示文稿应该更加短小精悍,一般不超过15张。注意幻灯片之间的逻辑性,师生之间的交互性,以及超连接特性,链接幻灯片以外的更多学习资源,以便满足学生课后的自主性学习需要。
三、产品层次的设计——PPT画面布局设计
从信息传播的通道来看,PPT是一种视听媒体,呈现给观众的是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作为微课教学的载体,能否达到最终的传播效果,实现教学目标,取决于PPT提供的视觉和听觉信息,即课件画面上的多种媒体元素。其设计原则,涉及到传播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各种科学理论。Merton Thompson在有关“视觉素养”的研究中提出了11条视觉设计原则,即简洁、清晰、平衡、协调、组织性、重点突出、易辨性、统一性、透视性、观点明确、构架合理。[7]按照微课教学的“精”和“微”特点要求,对PPT画面艺术设计原则提出以下建议。
1.清晰
心理学告诉我们,知觉具有选择性。感知是学生认知过程的第一步,更是记忆、思维等认知加工的基础,教学的首要任务是给学生提供可以感知的刺激性材料,让学生清楚地感知到信息。常见的现象是PPT画面不清晰,主要教学信息不明确。背景和教学对象混为一体,要么对象图像模糊不清晰或者过小,要么背景图像过于鲜艳,喧宾夺主。文字太小或者与背景颜色对比不鲜明。这样,造成学生无法清晰准确地感知信息。比较合理的做法是:采取对比的艺术手法,即通过大小、明暗、色相变化来清晰表达,突出主体和重点。文字通过字体、字号、字色的设置与背景区分开来,不同级别的字体要有所变化,字号要大,通过斜体、粗体、下划线等格式突出显示要点。或者通过阴影、色相变化等与背景明显区别,做到文字醒目。邹延、周姝等的研究发现,在制作课件时适当选用高亮度差的色彩搭配;在播放PPT课件时将室内照度适当调高。[8]
2.简洁
简洁是智慧的灵魂。PowerPoint的英文原意是要点、重点的意思。心理学家米勒的研究发现:人的短时记忆的容量由7±2个信息单位或组块。[9]学生在识记时,首先进行短时记忆,然后对短时记忆的信息进行加工,转化为长时记忆。如果幻灯片信息太多,则影响信息的短时记忆和加工,难以形成长时记忆。PPT课件常见误区:无关的“美景”干扰主题,过多的插图分散注意,过于复杂的画面增加认知负荷,幻灯片上设置太多的动画,堆积过多的内容元素。合理的做法是:对于动画、装饰性插图等不必要的多余信息,应该尽量简化,使得幻灯片简洁明了,重点突出。黎家厚教授提出的设计原则:每一张幻灯突出一个主题;突出关键词;应尽量做到字少图多;用好备注栏,详细的内容可以写在备注里面,或者另外使用Word文稿提供辅助学习的讲义和阅读资料。每一页幻灯片上面的文字不要超过5行,最好3行以下。[10]
3.美观
保加利亚心理学家洛扎诺夫的暗示教学法理论认为,(1)学习应成为一种趣事,应当在无紧张的状态下进行;(2)作为人,其思维是在自觉意识和潜意识两种意识层面上进行的;(3)暗示是利用通常不用的大脑储备的手段,目的在于加快学习。[11]当学习的对象具有新、异、美、动、强等特点时,容易引起学生无意注意,这其实就是一种暗示,使学生消除紧张情绪,从而在轻松愉快中获得知识,加快学习。根据这些理论,PPT设计应该增加一些能够唤起美感的视觉听觉信息,比如增加一些短小动听的音乐,使用美观的装饰性插图,协调配色。合理的做法是:构图新颖,色彩和谐,声音悦耳,画面悦目。构图合理,画面分割布局别具匠心,信息区和美化区三七分或四六分,菜单设计引人入胜等。
4.直观
每种媒体有自己的特点,印刷教材擅长用文字表达抽象的知识,PPT则擅长用图像、动画、视频等多媒体表达视听觉信息。PPT课件常见的误区是将文字教材搬到了屏幕,或者把教师的讲解语言原原本本地打在幻灯片上,应该避免这种将PPT作为发言稿,或者把课本搬上屏幕的做法。百闻不如一见,一画能当万言。当下是个读图时代,文本文化的主宰力量日趋减弱,以图像为代表的视觉文化影响力日渐增强,图像让人们更为轻松地接受信息和更为快速地传递信息。图形、图像、图表、动画、视频的精髓就是可以将抽象内容直观化、理性内容感性化。它们比单纯的文字更容易被人们记住印象。要让PPT课件直观、可视化,合理的做法是:应该以图为主,用图形、图像、表格、图表等表达主题和要点,或者用动画、视频片段直观地展现内容。以文字为辅,文字使用关键词。
5.风格统一
格式塔心理学的整体观认为,学习是知觉组织的结果,个体所表现的行为依赖于对过去经验的利用。人们总是将风格一致、色彩一致、结构相似的事物看成是一个整体,在头脑中形成对事物完整的认知结构,因此对有规律的对象认知效率高。[12]同样,风格统一的PPT可以降低学习者视觉上的认知负荷,提高阅读和理解效率,否则则降低效率。常见的现象是PPT界面元素,如标题、菜单、符号等的位置、大小、形状设置随意而无规律,无形中增加学习者的认知负荷,增加接受和思考的时间。合理的做法是:控制和导航元素统一,比如表示章节的编号、图示、按钮、项目符号等在形状和格式上要力求一致。
动态效果统一,比如用从左到右的动态效果表示一级标题,用从右向左的动态效果表示二级标题,而不是随意地使用动态效果。色彩基调统一,比如相同级别的文字使用相同的颜色,同样的内容模块使用相同的背景装饰。图形、图像、文字、动画、视频、解说等多种媒体内涵统一,声画同步,相互印证,相互配合,而不是自相矛盾,前后不一。
6.个性化
互联网时代的特征信息获取便利,人们随时随地处在信息海洋的包围之中。但是海量的信息资源容易造成人的视觉审美疲劳,只有新、奇、异的信息才最能引起人们视觉、听觉的触动,打动人心。PPT的应用除了教学形式的创新,更加要在艺术形式上创新。正确的做法是:运用个性化模板,采取新颖的构图和别致的色彩运用。借鉴其它视听媒体,如电影、电视等艺术表现手法,设计制作个性化,引人入胜的PPT课件。
翻转课堂背景下的微课程教学是一个新的教学形式,作为最普遍使用的教学信息载体,设计制作高质量的短小精悍的PPT课件是不可忽视的教学行为,每个使用者应该设计制作集教育性、科学性、艺术性为一体的、学生喜闻乐见的PPT.
[1]官中客.PPT演示的十大常见错误[J].远程教育杂志,2010,(3):112.
[2]谢洋,刁文佳,谭思嘉.过分依赖PPT,课堂教学丢灵魂[N].中国青年报,2009-09-25(6).
[3]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8):46.
[4]黎家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9-12.
[5]刘红霞,赵蔚,陈雷.基于“微课”本体特征的教学行为设计与实践反思[J].现代教育技术,2014,(2):18.
[6]何克抗,林君芬,张文兰.教学系统化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0-11.
[7]钟志贤,张晓梅.全新思维视域下的PowerPoint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2011(4):86-92.
[8]邹延,周姝,左婷婷,曾瑛超,江帆.不同光照强度下PPT设计的文字——背景颜色匹配研究[J].计算机光盘与应用,2012,(16):54.
[9] 李美华.新编心理学[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14:86.
[10]黎家厚.如何设计PPT[J].秘书之友,2009,(1):44.
[11]李咏天.暗示教学法与非指导性教学法的心理学理论探讨[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4):82-83.
[12]陈绮,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