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向西开放战略下甘肃公共文化共享服务建设

2015-12-25王莉莉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甘肃甘肃省群众

张 慧,王莉莉

(兰州城市学院 城市经济与旅游文化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文化具有引领公共领域的作用,公共领域的边界是由文化来界定的,公共领域中的人正是因为认同共同的文化价值观才聚集到一起”。由此,公共文化可以理解为一种存在于公共领域中,并且面向大众的文化。“公共文化服务,是指由政府部门主导的、以保障每个公民基本文化生活需求为目的,向公民提供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制度和系统的总称。”[1]2006年,《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首次将“公共文化服务”纳入文件,它是和文化产业相对应的概念,它所体现的是一种政府文化治理思想。2011年10月,胡锦涛在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上,再次强调“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各地方政府必须加强本地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本地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群众可以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础公共文化服务”。[2]甘肃省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具有中华民族始祖文化起源的优势,文化资源总量全国名列第四,近几年甘肃省重视文化建设发展,公共文化建设已初见成效。但由于基础薄弱、经济落后,目前甘肃的公共文化共享服务建设与发达城市还有很大的距离。

一、甘肃公共文化共享服务建设现状

公共文化共享工程是将本地优秀公共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整合,通过现代科技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基层服务网络,面向城镇乡村,开展文化惠民服务,实现公共文化全民共享,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公共文化共享工程已经成为公共文化服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惠民利民的基础工程和创新工程。

甘肃省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公共文化资金投入力度,持续改善基础设施建设。仅2012年1~10月,公共文化投入2.06亿元,推进数字图书馆服务工程建设,构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体系。截至目前,甘肃省的文化共享工程已经建成“省、市、县各级中心101个,基层服务点17499个,全省390个乡镇街道社区更新了2372台计算机终端设备,资源总量达到20TB”。[3]1.6万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站点可以覆盖到广大行政村,并且可以利用共享设备,为基层居民提供丰富多彩、多样形式的公共文化服务。

为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甘肃省近几年大力开展各类公益性文化活动,现全省将各地市的“102个文化馆、159个博物馆和96个图书馆,及各乡镇1227个综合文化站都已经免费向居民开放”。[4]并且积极实施文化下基层活动,为解决边远农村缺乏文化生活问题,从2005年到2012年,政府累计投入“资金4亿多元,以行政村为重点建成16860个农家书屋,共惠及2000多万农民群众”,[5]2012年甘肃省文化厅组织省直专业艺术院团,“到34个村镇送文化下乡,公益演出72场次,将近150万农民观看了演出”。[6]这些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为“种文化”打下很好的基础。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为了满足边远农村地区的群众文化娱乐,彻底解决网络未通达地区“看不好电视、听不好广播”的难题,甘肃率先完成“户户通”工程建设任务,实现从“村村通”到“户户通”的跨越,并扎实推进广播电视对农节目服务,开办更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为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广播电视节目。近几年,甘肃以“数字兴农”工程为抓手,不断扩大数字电视覆盖率,提升广播电视服务质量和水平,加快农村广播电视数字化改造,惠泽陇原万千农牧民群众。

表1 全国,北京、上海和甘肃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标数据比较

由表1可以清晰地看到,尽管这些年甘肃省的公共文化服务有了快速的发展,但整体水平落后,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除了每万人两馆一站面积和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这两项比全国平均指标略高外,其余各项指标均低于全国水平,有的指标甚至远远落后于北京、上海。如:有线电视入户率低于全国11个百分点,低于北京44个百分点,低于上海70个百分点;人均文化广播事业费比全国少2元,比北京少134元,比上海少97元;人均文化事业费低于全国2元,比北京低31元,比上海低39元;人均藏书只有0.33册,北京是甘肃的2.3倍,上海更是10倍还多。甘肃省的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依然任重而道远。

二、甘肃公共文化共享服务建设路径

古丝绸之路不仅是商贸之路,也是文化之路。2012年,作为向西开放的桥头堡,甘肃省以建设文化大省为战略目标,借助“重建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个契机,以文化为纽带,进一步扩大对外交流,传播甘肃独特的历史文化魅力,从而加快向西开放发展的速度。甘肃在公共文化建设中应该更好地融合特色民族文化资源,以经典剧目和民间艺术为主要内容,用建立友好城市的方式,加大对外文化交流力度,实现公共文化资源共享,实现文化“走出去”战略,把特色优势文化资源转化为现实的文化生产力,促进经济社会繁荣发展。比如2012年甘肃在土耳其“中国文化年”的压轴之作《印象敦煌——中国文化大展》,配合敦煌歌舞、敦煌乐器展,立体全方位地在土耳其向全世界人民展示了甘肃敦煌文化;甘肃天水的“公祭伏羲大典”,“每年都会吸引来自23个国家和地区的世界华人社团组织代表、约1万多名华侨华人到天水参加公祭仪式。”[7]这一系列向西开放文化传播宣传活动,很好地扩大了甘肃的影响力,提升了甘肃的知名度。

因此借助向西开放战略,与国内外共享特色文化资源,探索建设甘肃公共文化共享服务的新路径,不仅对拓展甘肃公共文化建设内涵、丰富文化服务形态、满足公民文化需求、缩小差距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对于加深国内外对甘肃多姿多彩文化的认识和了解,提升甘肃文化的传播力,以文化建设提升经济效益,再造丝绸之路的文化辉煌,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甘肃省公共文化共享服务建设路径核心是公共文化共享,重点是创新服务。

第一,创新甘肃省公共文化数字资源库建设。建议政府有目标有重点地开展建设一些主题鲜明、体系完整、兼具深度和广度的数字资源库。利用资源库具有完整系统性、针对性强、实用性高的特点,来提高数字文化资源对公民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可以针对不同目标人群,整合不同目标资源。如对喜欢呆在公共电子阅览室、公共图书馆、文化站的人群,准备共享查阅的专题文化资源;对喜欢使用互联网和手机等电子设备的人群,推广精品电子文化,使其不受时间和地域限制,只需随时随地打开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就可以足不出户共享公共文化服务;对于农村和进城务工人员,准备适合他们的专题工作技能培训知识资源,让他们共享科技文化发展,让所有公民都可以共享到中华民族传统的、先进的优秀文化。

第二,创新甘肃公共文化共享技术支撑平台。为实现资源整合、开放共享的目的,将全省的公共文化服务内容都集中在一个文化数字支撑平台上。首先,该平台可以采用“一个总平台加几个子平台”[8]的建设方式。总平台建议由甘肃省委宣传部牵头组建,将省市、区(县)、社区三个层级的公共文化服务与全省市相关文化资源整合在一起,为百姓提供一站式服务,用户只需从总平台进入,就可以访问全省各类文化信息资源等。子平台是省内各城市自己的公共文化服务平台,提供各城市文化信息资源进行互联网共享。其次,该平台可以通过综合运用云计算、云存储等现代科技技术,兼顾基础性与开放性,不仅有基础平台、还可以有各个业务系统平台、特色文化APP应用,通过对所有系统的信息处理,为群众提供更多便利的文化服务。构建文化数字支撑平台不仅有助于提高政府的公共文化服务能力,而且可以实现政府统一管理、信息开放透明、政府公民互动、共建共享文化的需求,从而显著提升甘肃文化共享工程的建设水平和服务能力,满足公共文化资源共享服务要求的时效性、互动性、针对性与便捷性特征,为国家文化共享工程长远发展提供支撑。

第三,创新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共享参与模式。文化是大众的文化,公共文化服务的开展需要全民大众的参与与支持。同时公共文化共享服务,需要立足于基层,保障基层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因此,甘肃省应强化以人民团体、基层文化馆、群众艺术馆、文化站等为代表的,基层群众文化组织、社区文化组织以及个人共同参与的公共文化服务新理念,在社区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验区”,如选择一些文化服务基础设施条件好、文化服务工作好的社区文化服务点,通过社区或社会团体来组织有利于小区群众互动参与,乐于主动加入的大型文化活动,通过寓教于乐的文化服务体验,提升社区公共文化服务的共享参与性。借助乡镇的公共文化基层服务网点,以点带面提高乡镇农村文化共享的覆盖率,促使基层群众摆脱知识贫乏的局面,逐步消除乡镇农村群众愚昧、落后的思想和认识,丰富乡镇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乡镇惠民服务的水平。

第四,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产品供给。公共文化共享可以为全民提供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使人们在潜移默化的氛围中熏陶学习,进而通过全民共享服务提高公民的文化素养,实现甘肃全民素质文化大力提升的目的。要以政府为主导,整合甘肃省不同城市的各方文化力量,鼓励其他多元社会组织参与,向公众提供多元化公共文化产品,满足不同群众的多样化文化需求,做到真正从群众需求出发,提供群众喜爱的公共文化资源。可以通过创建“甘肃数字文化长廊”,加强特色民族文化资源建设的力度;可以探索建立“甘肃全民素质文化教育培训基地中心”,形成全民学习文化、喜欢文化和宣传发展文化的氛围,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

越是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地方,越需要借助公共文化共享建设缩小文化发展差距。在向西开放战略机遇下,加快甘肃公共文化共享服务建设,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一方面公共文化的辐射力度能最大范围地覆盖全省区域,使全省人民都能平等、便捷地享受到公共文化服务,享受到向西开放的发展果实,解决城乡、贫富、地域造成的文化服务差异,给予人们以实惠,丰富人们的生活,提高人民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可以为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提供保障,可以提升甘肃文化影响力,以文化建设提升经济效益,再造丝绸之路的文化辉煌。

[1]荣跃明.公共文化的概念、形态和特征[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1,(3):38-46.

[2]胡锦涛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顺应时代要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N].人民日报,2010-07-24.

[3]甘肃省图书馆.新思维新模式新服务——甘肃省图书馆全力服务文化建设 [J].发展,2013,(2):70-71.

[4]丝绸之路(甘肃段)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ED/OL].http://www.lzbs.com.cn/lanzhounews/2013-01/19/content_2821401.htm.

[5]甘肃8年累计投入资金4亿多元建成农家书屋16860个[ED/OL].网易财经,http://money.163.com/12/1031/09/8F4R4BGD 00253B0H.html.

[6]解物质之困送精神之需[ED/OL].http://gsrb.gansudaily.com.cn/system/2012/10/26/013356724.shtml.

[7]甘肃22日公祭伏羲23国家和地区世界华人社团参祭[ED/OL].http://www.gs.chinanews.com/news/2012/06-21/186358.shtml.

[8] 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云[ED/OL].百度文库http://wenku.baidu.com/view/0507e768a8956bec0875e32c.html.

猜你喜欢

甘肃甘肃省群众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甘肃省机械工程学会
甘肃省发布第1号总林长令
多让群众咧嘴笑
甘肃省天水市泰安县桥南初级中学
行走甘肃
甘肃卷
大美甘肃,我们来了
甘肃卷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