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跃龙年谱(上)①
2015-02-12朱供罗雷兴龙余晓聪
朱供罗雷兴龙余晓聪
(1.昆明学院人文学院,云南昆明650214;2.雷跃龙纪念馆②,云南玉溪653100)
雷跃龙年谱(上)①
朱供罗1雷兴龙2余晓聪2
(1.昆明学院人文学院,云南昆明650214;2.雷跃龙纪念馆②,云南玉溪653100)
雷跃龙;年谱;生平事迹
从历代方志、碑石、谱牒、文物及明清史籍与今人研究来看,雷跃龙是明朝末期、南明时期的一位重要历史人物。他出生于明神宗朱翊钧万历三十年壬寅,17岁中举人,18岁中进士,并以不交魏党受崇祯帝重用。南明永历时期,入阁宰辅,后隐居山林。雷跃龙文学优长,《昆池篇》是其代表作。
雷跃龙(1602~1681),字伯麟,号石庵,明代云南澄江府新兴州高仓屯(今玉溪市红塔区高仓村)人。17岁中举人,18岁中进士,进入翰林院,成为年纪最小的庶吉士。魏忠贤权倾朝野之时,他避不与交,为崇祯帝重用;甲申之变后,回到云南,协助大西军抗清复明;南明永历时期,入阁宰辅,后隐居山林。作为红塔区有史以来第二位进士和明朝末期、南明时期出自云南的一位重要历史人物,其生平事迹却支离破碎、模糊不清。《明史》无传,《南明史》记述简略;省志、府志、州志亦不甚明了。就连一些基本问题都还没有定论,如:其享年、卒事有4种说法;担任礼部尚书的具体年代有崇祯朝、永历朝争议;4次丁忧回籍的时间、对象均不确切;“两个父亲”、“父子兄弟词臣牌坊”有何由来;其为家乡兴(修)建宙宇桥廊的具体时间不明确,等等。
鉴于当前学术界对雷跃龙的研究极为有限,故不避浅陋,首撰雷跃龙年谱。几点说明:第一,本谱所采材料,源于历代方志、碑石、谱牒、文物及明清史籍与今人研究。材料的选取以学术价值和史料依据为前提,力求考订准确、“言必有据”。对有些问题一时难以下结论的,暂存疑备考,指出疑点并阐明观点;第二,关于雷跃龙的卒年,主张“隐居为僧,享年79岁”(源于民国《新兴雷氏宗谱》③2014年6月,雷跃龙纪念馆工作人员在澄江詹剑波处寻找到此谱。该谱为民国27年(1938)新平分支族人续修,由序、跋、诗文(84篇)、圣旨奏章(10余件)、雷氏谱系(17代)、其他(迁徙记录、石庵祖传、告白书、贺寿文)等组成。据考,与方树梅民国初年所得、李根源纂《明雷石庵胡二峰遗集合刊》所引用的“雷氏族谱”内容有异,应不是同一个版本。方树梅、李根源所见为昆明雷秉衡藏本。)。排除以往地方文献“死于咒水之难(59岁)”之说。同时否定广通兵乱“死于庚子(58岁)”、“死于辛丑(59岁)”两种说法①参见:朱供罗,余晓聪.雷跃龙卒年考辨[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4(7):28-32.;第三,关于雷跃龙出任礼部尚书的具体年代,主张“永历十年”,其他说法亦稍作考辨;第四,雷跃龙在甲申1644之后的活动记录极少,有三个重要的时间段需继续考证补遗:一是明崇祯17年(1644)5月至南明永历元年(1647)3月期间,雷跃龙如何逃离清军掌控,从北京辗转回到云南;二是永历入滇(1656)前后,雷跃龙如何脱离孙可望,进入永历内阁,以及他在云南、贵州跟随孙可望多年的行实记录;三是从永历帝流亡缅甸(1659)、咒水之难事发(1661)至雷跃龙过世(1681)的20余年里,雷跃龙是如何躲避祸难,隐居(出家)的;经历了哪些活动(变故);如何去世;其墓葬究竟在何处?也还有其他一些疑点、争议有待考订、补充。敬请方家不吝赐教。
明神宗朱翊钧万历三十年壬寅(1602年),一岁
出生于云南澄江府新兴州高仓屯。
新兴州,始置于元至元十三年(1276),隶澄江路②梁耀武.府志两种[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508.。
清代康熙《新兴州志》:“雷跃龙,字伯麟,号石庵。”③[清]任中宜,徐正恩.新兴州志[M].梁耀武,点校.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199.
《新兴雷氏宗谱》载雷同声(雷跃龙生父)所撰《入滇始末》:“吾祖江南应天府上元县雷家巷人。洪武十四年(1381)上命征南大将军颖川侯傅友德、副将军永昌侯蓝玉、西平侯沐英……等征南。吾祖随西平侯由辰沅趋贵州,十一月入滇……十八年三月,上以云南平定,命颖川等班师,吾祖随沐西平留镇云南。十九年(1386),沐西平奏请云南地广宜置屯田,令军士屯耕以备请蓄,诏从之。吾祖拨屯本州高仓,因是居焉。”④《新兴雷氏宗谱》:“一支迁居蒙化府(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山县),世袭冠带总旗,孙(雷)应龙,中唐皋榜进士,选授福建兴化府莆田县知县,有治声。行取授浙江道监察御史,卒于官。”据考,雷应龙与雷跃龙为同宗异支。
《新兴雷氏宗谱》谱系:始祖雷震伍(封勇略将军),震伍生成、成生庆、庆生富、富生昱、昱生琇、琇生霄、霄生鸣元、鸣元生一声、同声。雷跃龙本为雷同声长子,过继给雷一声,继一声嗣。雷跃龙为高仓雷氏家族第十代、为雷震伍第九代嫡孙(此处与《明雷石庵胡二峰遗集合刊》所记有出入)。
雷跃龙生父雷同声,字鹿门,新兴州贡生。万历四十五年(1617)至天启辛酉元年(1621)任福建连城县令,政声卓著,邑人为其立生祠,后晋升甘肃平凉府通判。原配周氏,生育二子:跃龙、起龙。父亲(继父)雷一声,字禹门,新兴州贡生,官至河南新郑县教谕。原配梁氏,膝下无子⑤雷一声事迹,见:[清]任中宜,徐正恩.新兴州志[M].梁耀武,点校.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151、211、212.。
明代,高仓建有雷氏始祖祠堂“将军祠”,位于高仓,占地六亩。2004年,高仓旧村改造,将军祠被全部拆除。2012年,在村里发现原将军祠所供始祖雷震伍与夫人大牌位一座,木质,漆面,通高2.3米,宽0.4米,上书26个烫金字:“皇明敕封武显勇略将军雷氏历代始祖公讳震伍妣甫皇氏灵位”⑥此牌位现为高仓雷氏第22代孙雷家璧收藏。对照《新兴雷氏宗谱》,“甫皇”疑为“皇甫”之讳误。。
清代,雷氏后人与社会人士建雷跃龙祠堂于新兴州高仓屯,与将军祠相对,始称“迎龙寺”,占地十亩,三进院落,中殿有一尊泥塑雷跃龙官服座像⑦[清]孙崇纬《过新兴高仓明雷尚书祠读新碑记》(原碑藏雷跃龙纪念馆)附诗云:“循廊拾级仰威仪,疏棂风飒动神帷。门立氏爵故里碑,考文征事无其词。”诗中“威仪”指塑像;“故里碑”指严天骏撰“明雷尚书故里”石碑。,大门西墙镶严天骏题《明雷尚书故里》石碑,庙内藏严天骏撰《明故太子少保经筵讲官文渊阁大学士礼部尚书雷公石庵神道碑》①玉溪市文化局.玉溪市文物志[M].玉溪:玉溪市文化局内部资料,1986:41-42.。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地震损毁重建,改名“雷公祠”。光绪三十四年(1908)被清政府下令拆毁,再改名“雷云寺”,当地民众俗称高仓大庙。1984年9月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高仓旧村道路改造时该祠与将军祠同时被拆除,辟为今高仓文化广场。高仓大庙部分古建筑构件为雷氏族人收藏。
万历四十年壬子(1612年),十一岁
入新兴州邑庠(州县学宫)。颖异特秀,读书过目不忘。
《明雷石庵胡二峰遗集合刊》之《明新兴雷石庵尚书遗集》方树梅后记:(雷)“公幼聪颖,气宇端凝,丰姿特异”②云南省文史研究馆.云南丛书:明雷石庵胡二峰遗集合刊[M].北京:中华书局,2009:21375.。
万历四十一年癸丑(1613年),十二岁
因考试成绩优异享受地方生员膳食补贴。
《先祖石庵公传》:“(公)十一食廪饩,试辄冠军。”廪饩指科举时代由公家发给在学生员的膳食津贴,只有成绩优秀的生员才可享受此种待遇。
万历四十四年丙辰(1616年),十五岁
生父雷同声任福建连城知县,有政声。
据《连城县志》:“连城县建有两座雷公书院(生祠),‘一文昌阁右,一南岳庙前,祀令雷同声鹿门公,缘首沈济众、李贞启等’,另有祠田若干‘……隐匿雷公祠田四亩……’”③连城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连城县志:康熙版点校本[M].北京:方志出版社,1997:42、77.,此为“有政声”之证据。《连城县志·名宦》有传:“雷同声,字鹿门,云南新兴州人,万历四十四年任。其子翰林跃龙,或者父以子贵而谀之欤!非也。公莅连五载,而连之指诳词以穽人(陷害人)、借卖产为渔(掠夺、骗取)壑者,其风寝息。公有异术乎?不迩不殖,无所动其心耳。迄今礼文昌阁如见公,谒南关生祠如公犹生。崇祯十五年,学宪郭公之奇题礼名宦。”④连城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连城县志:康熙版点校本[M].北京:方志出版社,1997:120.
雷同声有文学修养,存《题冠豸山》诗四首⑤福建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连城县志[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8:321.其一为《题冠豸山——次佥事康韵》:“晓来凉露湿衣冠,拂拭衣冠遍处看。双屐踏开瑶草路,一瓢吸尽玉泉寒。翻然飞舄腾青嶂,倏尔吹箫下彩鸾。潇洒欲逃绳检外,暂移栖息一枝安。”《题冠豸山(其二)》:“大小峰峦势相连,嵚崎怪石不知年。方开福地逢三宝,又转苍苔别一天。烈焰赤消回树影,冰心凉透未波泉。白云深洞无尘虑,悠然忘情鹿豕眠。”《题冠豸山(其三)》:“滴翠巉岩夏亦秋,十年欲到梦先游。芙蓉峻削千寻合,风月凉吹万宝稠。山转鳌天堪作注,云凝蜃气可回流。登临剩有封狼意,猿鹤挥戈映白浮。”《题冠豸山(其四)》:“珍重佳游不肯先,招携且自待秋烟。山因介立疑无地,石以藏身别有天。雨过一亭飞鸟外,云生万壑晚阴前。归途坐看凉生月,钟梵参差落照边。”诗原收入民国《连城县志》卷九《艺文志》。另,清康熙五年(1666)《连城县志》、民国28年《连城县志》均有雷同声事迹。据连城李元祥、李兰芳提供资料综合整理。。万历十八年(1590)参与修订《新兴雷氏宗谱》,撰写序言和《入滇始末》,为后人留下珍贵的早期家族史料。
万历四十六年戊午(1618年),十七岁
赴云南贡院乡试,中举⑥[清]任中宜,徐正恩.新兴州志[M].梁耀武,点校.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144.。
据《新兴雷氏宗谱》,雷跃龙为戊午科乡试第十名。当时云南乡试主考官为洪起初、陈如京⑦张德信.明代职官年表[M].合肥:黄山书社,2009:4133.。
万历四十七年己未(1619年),十八岁
赴北京贡院会试,中贡士。殿试中进士。
会试主考官史继偕、韩爌①张德信.明代职官年表[M].合肥:黄山书社,2009:4090.。
清代康熙《新兴州志》:“年十八捷进士,选庶常。”
雷申《先祖石庵公传》载:“十六(岁)登万历戊午科乡试,联捷己未进士。选翰林庶吉士……”②注:亦称庶常,名称源自《尚书·立政》篇中“庶常吉士”;始置于明初,为明、清两代翰林院内的短期职位。通常选科举进士中有潜质者担任,目的是让他们先在翰林院继续深造,再授以各种官职。
倪蜕《滇云历年考》载,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云南通省生儒取施尧中等47人进京会试。成进士者,仅段高选、何可及、雷跃龙、贺文明四人,而进入翰林院者仅雷跃龙一人③田丕鸿,张佐.云南科举史话[M].昆明:云南美术出版社,2013:201.。
据《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载,本科殿试,录取进士345名(第一甲3名,第二甲67名,第三甲275名),雷跃龙列第三甲第208位。他与袁崇焕(第三甲第40名)、马士英(第二甲第19名)、孙传庭(第三甲第41名)、姜曰广(第二甲第56名)、顾锡畴(第三甲第126名)为同科考生。40年后的南明永历时期,雷跃龙与姜曰广、顾锡畴等万历同科考生再次聚首,辅佐永历王朝。
按:万历四十七年,江和任云南提学官④张德信.明代职官年表[M].合肥:黄山书社,2009:3988.。据《中国书院辞典》记载:“江和,字不流,江西波阳人,万历二十八年(1600)乡试第一,万历三十五年中进士,任职刑部,后出守成都3年,历滇南学政(注:即云南提学官)、粤东粮储、福建按察使等职,致仕归里。先后举荐过雷跃龙、李大受、廖大亨等名士。”⑤季啸风.中国书院词典[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6:406.学政(提学官)掌一省之学校、教习及教育行政、科举考试诸事,江和任滇南学政期间曾举荐过雷跃龙。
又按:族人雷霄(雷跃龙后裔)曾于2012年9月专程赶赴北京,在国子监实地寻找并拍摄到刻有雷跃龙名字的那块进士题名碑。石碑通高近2.5米,宽1.3米,虽然历经390多年的时光侵蚀,原碑上的“雷跃龙,云南广南卫”繁体字样仍清晰可辨⑥雷跃龙进士题名碑原碑图片现存雷跃龙纪念馆。。
万历四十八年庚申(1620年),十九岁
二月,选庶吉士,入翰林院进学。
《明神宗实录》卷五百九十一:“二月辛亥,改授考选进士倪启柞、丁进……、丁乾学、雷跃龙、胡尚英为庶吉士,与同一甲进士孔贞运等送翰林院进学。”⑦明神宗实录[M].台湾史语所,校.台湾史语所,1962:11328-11329.
《新兴雷氏宗谱》:“初任翰林院庶吉士。”
《新兴州志》:雷跃龙“丰姿隽逸,器识深沉,诗文才望,时推第一。”⑧[清]任中宜,徐正恩.新兴州志[M].梁耀武,点校.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199.
明熹宗朱由校天启元年辛酉(公元1621年),二十岁
受李德祯之托撰福建连城《文川李氏重建宗祠记》⑨连城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连城县志:康熙版点校本[M].北京:方志出版社,1997:232-233.。
按:该文载《连城县志》卷八(上),为雷跃龙纪念馆诸同志于2012年发现,未收入《明雷石庵胡二峰遗集合刊》。文中的“家君”正是雷跃龙的父亲雷同声(1616~1621任连城县令)。文中记载,李氏故宗祠于万历丙午(即万历三十四年,公元1606年)毁于火灾,于万历庚申年(万历四十八年,公元1620年)开始重建,于天启辛酉年(1621)建成。该文的写作时间正是雷同声在连城任县令的最后一年(1621)。
又按:李德祯工于诗文、德声远播而时运不济,“工古今诗文,弱冠中乙卯副卷,奇于数也。从黄石斋(黄道周)、陈二河两先生游,其文章异于时流矣。清操无染,督学陶、吴,直指李、陆、赵迭以德行旌之。”①连城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连城县志:康熙版点校本[M].北京:方志出版社,1997:158.清康熙《连城县志》录其诗文。
天启二年壬戌(1622年),二十一岁
成婚。娶李氏。
据《新兴雷氏宗谱》载,雷跃龙娶李氏,封一品夫人,次娶张氏,生二子:伯名润、仲名玺,张氏亦封一品夫人。
生父雷同声五年任期满,离开连城,赴甘肃,升任平凉府通判(正六品)。
据《连城县志·名宦》,雷同声“莅连五载”。雷同声离开连城,赴任甘肃平凉府通判应在此年。
王锡衮考中壬戌科进士,选庶常,与雷跃龙同期任职于朝廷。
王锡衮(1598~1647),字龙藻,云南禄丰人,天启至崇祯年间与雷跃龙同朝为官。历任翰林院庶吉士、检讨、编撰、侍读学士、詹事府詹事、经筵日讲、南京考官。官至两京礼部、吏部侍郎,并曾一度主持礼部。崇祯亡,辅佐南明隆武帝(朱聿键),任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赴云南招募兵员。永历初,复授旧职,未到任。沙定洲兵乱,裹挟不从,被杀害于云南贡院,葬禄丰。永历帝加谥号“忠节”、“文毅”。著有《禄丰王忠节公集》、《晋呈御览讲章》、《经书解易》、《适溪草》等九种。
据张德信《明代职官年表》载:崇祯十五年(1642)六月二十六日,雷跃龙任吏部右侍郎,王锡衮任吏部左侍郎,代理吏部事务(“署部事”)。二人同在吏部,且存在着上下级关系(见崇祯十五年条目)。
魏珰炽盛,避不与交②[清]任中宜,徐正恩.新兴州志[M].梁耀武,点校.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199.。
魏忠贤(1568~1627),自阉入宫,结识明熹宗乳媪客氏,并与之私通。天启初,魏忠贤通过客氏而得到熹宗支持,在宫中排除异己,谋害太监及皇后、妃嫔;又与不为东林党人所容的外朝官僚形成一个政治派别——魏党(阉党)。魏党势力日益强大,朝中士人出于各种原因,投靠魏忠贤者大有人在。“跃龙抗不与交,时论重之。”③《先祖石庵公传》:“抗不与交”;《新兴州志》第199页:“避不与交”;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大清一统志》(《云南通志》卷371):“屏不与交”。
按:“抗不与交”,指雷跃龙与时流不同,不去主动结交魏党,甚至对魏党产生抗拒,显出他的正直与气节;“避不与交”,指雷跃龙讲究策略,不与结交。从历史背景来看,“避不与交”似更合理。
天启四年甲子(1624年),二十三岁
第一次丁忧回籍。
按:据《先祖石庵公传》:“丁父艰回籍,以祖父、母老,请假养亲。四次忧毕,赴京,升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可知,雷跃龙曾四次丁忧,他在丁父忧时,祖父、母还都在世。考其母梁氏卒于崇祯六年(1633)、父雷一声卒于崇祯九年(1636)。生父雷同声卒年更晚(或卒于崇祯十一年底,见崇祯十一年条目),则雷跃龙此次丁忧的对象并非梁氏或雷一声、雷同声,应为生母周氏。
又按:据《新兴雷氏宗谱·大茔庄墓志》载,梁氏是第一个葬于大茔庄墓地的雷跃龙亲人。周氏卒后或先葬于他处,后再迁坟至大茔庄墓地。存疑备考。
创作七言诗《秋兴三首》。
诗中:“薄宦三年违薜荔,归途八月渡潇湘”,或表明此诗写于雷跃龙“初任庶吉士”三年,于本年八月丁忧回籍途经湖南回滇之后。
天启六年丙寅(1626年),二十五岁
丁忧在家。撰《张公堤碑记》①玉溪市档案局(馆).玉溪碑刻选集[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9:301.。
嶍峨(今玉溪市峨山县)知县张楚修筑河堤,使民众免遭水患。为纪念此事,雷跃龙撰写《张公堤碑记》。此碑立于天启六年(1626)十月。碑高1.77米,宽0.69米。原碑现存峨山县文化馆。碑文曾载入《玉溪碑刻选集》,但《选集》并未对撰者作详细说明,仅称“撰者及同立者姓名……略。”经仔细辨认原碑图片,可见“赐进士第翰林院庶吉士雷跃龙”等字样,由此可知《张公堤碑记》确属雷跃龙所撰。
魏忠贤开馆纂修《三朝要典》。各地大造魏忠贤生祠。
《明史·魏忠贤传》:“命顾秉谦等修《三朝要典》,极意诋诸党人恶。”②[清]张廷玉,等.明史:魏忠贤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4:7820.
魏忠贤命党羽顾秉谦、黄立极、冯铨等三人纂辑万历、泰昌、天启三朝有关“梃击”、“红丸”、“移宫”三大案的示谕奏疏档册,加上案语而成《三朝要典》,借重新记述和评价“三案”,为打击异己制造舆论。
严天骏《明故太子少保经筵讲官文渊阁大学士礼部尚书雷公石庵神道碑》载:“方逆珰盗柄,显与龃龉者为所诛戮者,无异草薙禽猕,东林党人也。《三朝要典》或谀之者,比之于孔子《春秋》,生祠谬颂,乃有尧舜神圣之语。遵化道耿如杞入祠不拜,至下狱论死③“天启初……出为陕西参议,迁遵化兵备副使。当是时,逆奄窃柄,谄子无所不至,至建祠祝厘。巡抚刘诏悬忠贤画像于喜峰行署,率文武将吏五拜三稽首,呼九千岁。如杞见其像,冕旒也,半揖而出。忠贤令诏劾之,逮下诏狱,坐赃六千三百,论死。”([清]张廷玉,等.明史:耿如杞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4:6422.)。由是推之,公顾不能为珰忌,可谓智矣。”
天启七年丁卯(1627年),二十六岁
年初,守丧毕返京,升翰林院检讨(正七品),充日讲官。
《新兴雷氏宗谱》:“天启七年三月,除翰林院检讨”、“臣于天启七年恭遇皇上,初御讲筵,臣以史职补充日讲官。”
受荐担任顺天府乡试主考官,因魏党排挤,未成。
谈迁《国榷》:“侍读徐时泰、侍讲孙之獬主试顺天,时正推孔贞运、雷跃龙。”④[清]谈迁.国榷[M].北京:中华书局,1958:5380.
汪楫《崇祯长编》:“天启七年……辅臣黄立极等题补侍读徐时泰、检讨雷跃龙、李若琳充日讲官,又进日讲诸欵。旨优答之……”⑤[清]汪楫.崇祯长编[M].上海:上海书店印行,1982:12.记录当年顺天府(北京)秋闱(乡试),原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黄立极曾推荐徐时泰、雷跃龙、李若琳等人充任考官。因受魏忠贤排挤,最终雷跃龙未能出任。
十一月,崇祯帝铲除魏党,重用雷跃龙。
《新兴州志》:“珰败籍家,朝士多有名刺,独无跃龙只字,怀宗敬之,不数年晋礼部尚书。”①[清]任中宜,徐正恩.新兴州志[M].梁耀武,点校.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199.
清末严天骏《明故太子少保经筵讲官文渊阁大学士礼部尚书雷公石庵神道碑》之记述与《新兴州志》稍有出入:“珰败籍家,朝士多有名刺,公独无只字,怀宗重之,不数年洊擢礼部尚书。……惟公以拒珰受主知,此大节也。史宜无不书者。宋蔡京刊《元佑党人碑》,石工不愿著名且载之②事见:“京撰《奸党碑》,令郡国皆刻石。长安石工安民当镌字,辞曰:‘民愚人,固不知立碑之意。但如司马相公者,海内称其正直,今谓之奸邪,民不忍刻也。’府官怒,欲加罪,泣曰:‘被役不敢辞,乞免镌安民二字于石末,恐得罪于后世。’闻者愧之。”([元]脱脱.宋史:司马光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7:10770-10771.),矧大臣刚正如公乎?殆明季京阙烟尘,史策付灰烬耳。”“公尝为石淙杨文襄公传,于诛刘瑾、抗张桂,传述綦详,义正词严,读之令人义烈之心勃发。盖其忠贞成性,言为心声,故始终生死无或渝焉。公家子孙讳之,以本朝初定鼎,恐不无瑕疵,且罹祸耳。夫吴藩已列《逆臣传》矣,忠于有明者,如史忠正辈,又何不深予之?然则公实忠节名臣。惜当明采访者弗劬,猥以想象之词重公,抑转没公也。”
按:严天骏认为雷跃龙与魏党交往极为有限,没有依附魏忠贤,表现了他的刚正气节,是忠节名臣。这样的人应该青史留名,可惜明末京城遭战火焚毁,史册化为灰烬,后来的人又没有尽力寻访,只是以想象之词推崇雷跃龙,反而埋没了他。加之雷氏后人惧祸不敢宣扬,故雷跃龙在史册中没有获得他应有的地位。“想象之词”疑指清代乾隆《云南通志》(录入《四库全书》)所记:“器识才望,一时推重。”
十一月,升右春坊右赞善(从六品)。
《新兴雷氏宗谱》载:“天启七年……十一月,升右春坊右赞善(兼)检讨。”
明毅宗朱由检崇祯元年戊辰(1628年),二十七岁
担任会试同考官。举荐刘同升、史可法、何瑞征、郭之奇、贺王盛等。仰为泰斗,名重天下。会试主考官:施凤来、张瑞图③张德信.明代职官年表[M].合肥:黄山书社,2009:4093.。
《明雷石庵胡二峰遗集合刊》:“公春闱同试,所拔尽海内名士,尤多节义者,如江右刘同升,河南史可法、何瑞征,广东郭之奇,皆仰为泰斗,名重天下。”④云南省文史研究馆.云南丛书:明雷石庵胡二峰遗集合刊[M].北京:中华书局,2009:21375.
贺王盛(?~1654),江苏丹徒人,天启元年(1621)举人,崇祯元年(1628)进士,雷跃龙是其房师⑤何龄修.平一统贺王盛复明案始末[J].历史档案,1994(1):78-82.。南明永历八年(1654)8月因复明运动失败被俘杀。
二月,雷氏父子三人获得朝廷封赠并敕建“父子兄弟词臣”牌坊。
《新兴雷氏宗谱》特恩录载:(雷跃龙)继母梁氏于崇祯元年二月被朝廷封为安人,继父雷一声封赠“儒林郎右春坊右赞善兼翰林院检讨”。时任右春坊右赞善兼翰林院检讨的雷跃龙封为“儒林郎”,其妻李氏封为“安人”。据《新兴州志》载:雷一声、雷同声两人皆因子跃龙贵,被封为“文林郎右春坊右赞善兼翰林院检讨”,一声妻梁氏、同声妻周氏皆封为“安人”。据《新兴州志》,朝廷除照例封赠雷同声、雷一声、雷跃龙及其夫人,还敕建“父子兄弟词臣”碑坊一座:“父子兄弟词臣,在州城内,明右春坊右善赞翰林院检讨雷跃龙立,封父同声、生父一声均如其官(原文有误,应为“生父同声,父一声”)。”⑥[清]任中宜,徐正恩.新兴州志[M].梁耀武,点校.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60.
按:“文林郎”和“儒林郎”皆为文职散官。明代“文林郎”授正七品文官,“儒林郎”授从六品文官,雷跃龙时任“右春坊右赞善兼翰林院检讨”,已是从六品,故“文林郎”应为“儒林郎”之误。
又按:词臣,古代专指承担制诰或起草中央重要文书的大臣及高级文人。以知制诰、中书舍人和翰林学士为代表。“父子兄弟词臣”碑坊原立于新兴州城文庙附近,毁于民国时期。
六月,任詹事府司经局洗马兼修撰(从五品)。
《新兴雷氏宗谱》:“崇祯元年六月,升司经局洗马兼修撰。”
十二月,升右春坊右庶子兼侍读学士(正五品)。
《新兴雷氏宗谱》:“崇祯元年……十二月,升右春坊右庶子兼侍读学士。”
崇祯二年己巳(1629年),二十八岁
任右春坊右庶子兼侍读学士。
何如宠、雷跃龙等三十四位大臣上书皇帝,为左光斗平反昭雪。
《左忠毅公年谱》载:“按,是时南直隶十府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何如宠……右春坊右庶子兼侍读雷跃龙……行人司行人郭建邦、李之春等奏,为两臣殉国同忠,恤曲异同非法,谨合词吁天照例加恩以慰忠魂以对天下事。”①[清]左宰.左忠毅公年谱[M].辽宁省图书馆藏清乾隆四年刻本.见: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编纂委员会.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八七[M].济南:齐鲁书社,1996:214.
崇祯六年癸酉(1633年),三十二岁
正月,升任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读学士(正四品)。
《新兴雷氏宗谱》:“(崇祯)六年正月,升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读学士。”
十一月十五日,继母梁氏病故,讣闻发往北京。
《新兴雷氏宗谱》:“母安人梁氏于崇祯六年十一月十五日病故……礼部为行移堪合事,今填若字一千三百三十八号,遵奉施行,须至照会者……”
崇祯七年甲戌(1634年),三十三岁
四月初十,讣闻到京,回籍丁忧。
雷跃龙撰《大茔庄墓志》:“洎以崇祯甲戌年四月初十讣闻到京,丁忧解职,陛辞之日蒙恩准于桑梓间地择便安厝。”从梁氏过世到讣闻送至北京,用了5个多月的时间。《新兴州志》:“崇祯中,跃龙任少詹事兼礼部侍郎,一声夫妇相继卒,并赐祭。”②[清]任中宜,徐正恩.新兴州志[M].梁耀武,点校.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211.
九月,撰《江川修河建城碑记》和《姜巡按生祠碑记》。
民国二十三年(1934)《江川县志》(第十七卷·艺文)收录雷跃龙撰《江川修河建城碑记》。内容大意是说,巡按姜思睿奉命按滇,在江川修河建城,杜绝水、寇二患,造福一方。百姓心存感激,为姜思睿建生祠。《碑记》载,修河建城“始于癸酉年冬十月,迄于甲戌年秋九月”,“甫年而无疆之业立就。”“鸠工聚材不二月,祠与城同完……祠成之日,罗拜如市,百千万如一心焉。”可以推知,雷跃龙撰《修河建城碑记》的时间应是此年九月。
《江川修河建城碑记》后附说明:公之生祠即今东门公馆,后人改易焉。可知姜思睿生祠在1934年前已毁,被改建为东门公馆,但具体位置是确切的。
《新纂云南通志》:“《姜巡按生祠碑记》,少詹事雷跃龙撰,临安府推官周莫仪篆额,江川知县王惠卿书。高六尺,广二尺,二十五行,行六十六字,正书。崇祯甲戌秋九月吉旦(撰)。今在江川县城(注:原江城镇老城)内北门佑圣观,颂姜思睿功德也。”③新纂云南通志:第5册[M].李春龙,审订.刘景毛,等,点校.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7:373.原碑现已无存,碑文待考。
十月初一,与沐天波、姜思睿为昆明昙华寺撰《昙华庵常住碑记》。
此碑现存于昆明市盘龙区昙华寺碑廊。据《碑记》记载,碑文为三人合撰,分工不同:“赐进士第巡按云南监察御史句章姜思睿”撰文,“钦差世守云南总兵官征南将军太子太傅黔国公古濠沐天波”书丹,“赐进士第礼部右侍郞前翰林院侍读学士温富雷跃龙”篆额。该碑左上角残缺,碑文后立碑时日落款一行“□□□□岁次甲戌孟冬朔旦之吉立石”有四字已损毁,结合“岁次甲戌”等字,应为“崇祯七年”。如此,立碑日期为1634年十月初一,其时雷跃龙正丁忧在家。但据《新兴雷氏宗谱》载,雷跃龙升任礼部右侍郞兼翰林院侍读学士是在“崇祯九年(1636)一月”①《新兴雷氏宗谱》特恩录:“臣于崇祯九年五月二十三日伏接吏部咨文,该吏部为缺官事,正月二十四日奉圣旨,提雷跃龙起升礼部侍郎兼翰林院侍讲学士。钦此。臣于家薰沐,虔设香案,望阙叩头谢恩。”,张德信《明代职官年表》亦记为此年此月,谱、表所记吻合②张德信.明代职官年表[M].合肥:黄山书社,2009:969.。此碑落款雷跃龙时任“礼部右侍郎”失实,应为后人刻碑时所加。
崇祯八年乙亥(1635年),三十四岁
七月,继母梁氏获崇祯皇帝赐祭。
《新兴雷氏宗谱》:“崇祯八年岁次乙亥七月乙酉朔越祭日戊辰,云南布政司官守临元道事按察看司副使朱云霄谕祭……计开祭品……祭文……”七月乙酉朔,戊辰即指七月二十八日。
崇祯九年丙子(1636年),三十五岁
正月二十四日,吏部奉圣旨提拔雷跃龙为礼部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正三品)。五月二十三日,守丧毕之际,升职圣旨从北京传到新兴州。
《新兴雷氏宗谱》特恩录载:“乃于崇祯九年五月二十三日伏接吏部咨文。该吏部为缺官事,正月二十四奉圣旨,提雷跃龙起陞礼部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
七月二十七日,继父雷一声偶感风寒去世。接着丁忧,未能返京。
《新兴雷氏宗谱》:“臣本生父同声风痰之恙,六载未痊。臣不敢计。臣父原任河南新郑县训导,今封右春坊右赞善兼翰林院检讨,(雷)一声于时匕箸方健,尚促臣以星驾趋朝也。不谓延至七月二十七日,臣父偶中风痰,溘然长逝矣”,“礼部为行移堪合事,今填若字乙(一)千三百五十四号堪合,照会云南布政司比号施行,须至照会者。”据此,雷一声卒于雷跃龙丁梁母忧毕,正欲动身返回京城之际。
按:雷跃龙于崇祯九年五月二十三日,守丧期满之际接“提雷跃龙起陞礼部侍郎兼翰林院侍讲学士”圣旨,“于家熏沐虔设香案,望阙叩头谢恩”③《新兴雷氏宗谱》特恩录。。正欲离家返京赴任,却因雷一声突然去世而未能成行,只得呈上奏疏,继续守制。因未回北京就任,朝廷改由方逢年接任④据《明代职官年表》第969页:正月二十一,时任礼部侍郎林钎升任礼部尚书,雷跃龙同日升任礼部侍郎,后因连续丁忧在籍不能赴任。雷跃龙于9月间上疏朝廷,12月奏疏到京,朝廷改由方逢年接任。。
崇祯十年丁丑(1637年),三十六岁
丁忧在家。撰写《孔公重修学宫记》碑文。
此碑记载姚州(今楚雄州姚安、大姚一带)知府孔元德竭尽心力、捐助钱粮、重建学宫事迹。碑中借赞颂孔公“首道德、后刑威,崇文教,选武备,开粒食,恤贫困,宽肃随节,良恶异施,消患未形,边疆安堵?公亦庠序中人也……公亦借不朽,凡我章缝,共相淬励,毋宁质有其文,日轨于物,施及有政,俾后之人谓太守公实以仁孝造我姚邦,锡我士类”①云南省文史研究馆.云南丛书:明雷石庵胡二峰遗集合刊[M].北京:中华书局,2009:21366-21367.,表达了雷跃龙的政治抱负与施政策略。
《明雷石庵胡二峰遗集合刊》附注:“此碑建于崇祯十年季春,同事修庙者,教授张彬、张乾亨,书丹勒石者郡进士陶珽,碑在新兴州城尊经阁前。”②云南省文史研究馆.云南丛书:明雷石庵胡二峰遗集合刊[M].北京:中华书局,2009:21366.
重修玉溪桥,题匾额于桥端。
据康熙《新兴州志》,此桥距州城五里许,原为木桥,“旧建木梁,常致朽败……明太史雷跃龙易木梁为石墩,上覆瓦屋……”“崇祯丁丑,郡人雷大宗伯跃龙为久远之计,掘地立石墩六,高一丈二尺,开五洞,植木作房十九盈,上覆以瓦,两列为廊,历久欹倾”。另题“沙堤新柳”、“月幕烟鬟”匾额③[清]任中宜,徐正恩.新兴州志[M].梁耀武,点校.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56、64、261.另见:梁耀武.府志两种[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128-129.。
题书“玉涧长虹”石刻。
据民国38年(1949)《新纂云南通志》:“‘玉涧长虹’四字石刻。郡人雷跃龙题并书,崇祯丁丑仲春上浣。高二尺、广二寸,正书。在玉溪县。”④新纂云南通志:第5册[M].李春龙,审订.刘景毛,等,点校.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7:373.“广二寸”或有误。
建石虹庵。
据清代康熙《新兴州志》:石虹庵“在玉溪桥畔,明太史雷跃龙建庵一间。乾隆十三年徐正恩就旧址建杰阁三间,中奉大士(观音)像,两厢官厅六间,前列牌楼狮柱,为往来憩息之所。”⑤[清]任中宜,徐正恩.新兴州志[M].梁耀武,点校.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64.
重建弥陀庵。
《新兴州志》载:“弥陀庵,在州南八里,雷跃龙(重)建”⑥[清]任中宜,徐正恩.新兴州志[M].梁耀武,点校.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62.。弥陀庵为少年雷跃龙读书之所,后改称弥陀寺。今人在此处建有雷跃龙纪念馆,2013年5月15日,雷跃龙纪念馆与弥陀寺一道被列为玉溪市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
崇祯十一年戊寅(1638年),三十七岁
建大士庵。
大士庵,新兴州历史名刹。位于玉溪大桥南侧今玉溪一中,原址占地面积十余亩,由观音殿、准堤阁、六合亭、大观楼等组成。因其建筑别致,四周环水,绿树成荫,又有“水晶宫”之称。为雷跃龙首建,清康熙四年(1665)知州耿文明重修⑦[清]任中宜,徐正恩.新兴州志[M].梁耀武,点校.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63.。“文革”时部分建筑被拆毁,90年代改建为学校图书馆,明清建筑仅存荷花池中的怡心亭(六合亭)⑧玉溪市文化局.玉溪市文物志[M].玉溪:玉溪市文化局内部资料,1986:25-26.现怡心亭悬挂一副匾额“蔚起人文”为民国云南省政府主席龙云所撰。原有明、清碑石若干,于上世纪80年代被文管部门收走,下落不明。1984年9月被列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一处。原有历代名人、墨客匾额楹联多幅失佚,今仅存明代青石香炉基座及千手观音塑像原物照片。
撰写《石淙杨文襄公传》。
严天骏《明故太子少保经筵讲官文渊阁大学士礼部尚书雷公石庵神道碑》:“公尝为石淙杨文襄公传,于诛刘瑾、抗张桂,传述篡详,义正词严,读之令人义烈之心勃发。盖其忠贞成性,言为心声,故始终生死无或渝焉。”
黄膺在《明雷石庵胡二峰遗集合刊》之《石淙杨文襄公传》后记中说:“此传雷少保所作,于文襄之道德、文章、政事、忠义,言之亲切详至,足补国史所遗。省志漏载,兹从《新兴州志》钞出。……州人严天骏为撰神道碑,于其行状节烈阐发幽光。宣统庚戌秋孙少元内翰(孙光庭)重刻文襄遗集,属钞此传,弁首吊少保之高风峻节,省志竟无其传,为滇人痛惜,因附具其崖略焉。湘西黄膺谨志。”①云南省文史研究馆.云南丛书:明雷石庵胡二峰遗集合刊[M].北京:中华书局,2009:21366.
八月,继父雷一声获崇祯皇帝赐祭。
《新兴雷氏宗谱》:“八月辛卯朔,越祭日庚戌。云南布政司右参政王得育奉旨谕祭……计开祭品……祭文……”八月辛卯朔,庚戌即八月三十日。
十月,撰写《大茔庄墓志》。
据《新兴雷氏宗谱》,该文作于明崇祯十一年(1638)十月,记载了雷跃龙于崇祯甲戌年(即崇祯七年,1634年)丁忧回籍,为其母梁氏卜葬,并购置沐氏勋庄大片山林地留给族人使用始末②据《新兴雷氏宗谱》所载雷跃龙《大茔庄墓志》:“……于沐氏勋庄研和大莹庄后山,择得一片……吾亲窀穸得所就,安吾宗族,不嫌鄙陋者,离吾亲(梁氏)坟方方五丈外亦可附以葬,以共展孝思焉。”。
大茔庄墓地,位于今玉溪市红塔区研和镇南厂村委会大营(茔)庄村后山。雷跃龙生父雷同声、生母周氏,继父雷一声、继母梁氏,雷跃龙长子雷润先后葬于此,“其地南至龙头山、北至大箐底、西至驴脚基、东至大茔庄山,广袤三千余丈,曾费千金”,“山上立有诰封碑一座,石标二柯,石狮、石象、石马、石鹿各一对。”(《新兴雷氏宗谱》)
十一月,在高仓(新兴州城)与徐霞客友人吴方生会面。
《徐霞客游记》:“……初四日,马君留晨餐。恭先复至,对弈两局。又留饭,过午乃出城,以为顾仆将返也。及抵寓,顾仆不见,而方生已俨然在楼。问:‘何以来?’曰:‘昨从晋宁得君书,即骑而来送君。骑尚在,当迟一日复往晋宁。’问:‘昔何以往?’曰:‘往新兴,便道晋宁看君耳。’问:‘顾仆何在?’曰:‘尚留晋宁候渡。’始知方生往新兴,以许郡尊考满,求雷太史左右之于巡方使君之侧也。雷名跃龙,以礼侍丁忧于家。巡方使为倪于义,系四川人。”③[明]徐霞客.徐霞客游记全译[M].朱惠荣,译注.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1846.
倪于义(生卒年不详),四川人,崇祯四年(1631)辛未科第三甲进士,与吴伟业同科。历任巡漕御史、巡方史。据《明史》记载,崇祯八年,倪于义曾弹劾总河尚书刘荣嗣欺罔误工。崇祯十一年(1638)任巡方使,巡视云南,或曾到过玉溪(新兴州)并认识雷跃龙(据《徐霞客游记》推断)。巡方使,可视同巡方御史。
按:徐霞客由黔入滇是在此年十一月前后,曾经滞留于滇中滇池周边晋宁一带四十余天,足迹遍及昆明、晋宁、江川、澄江、通海、建水等地。此间,徐霞客友人吴方生,曾经专门到新兴州(今玉溪市红塔区)拜访过雷跃龙。目的是许知府考核期满,请雷跃龙为他在巡方史倪于义面前通融一下。雷跃龙是否接受了吴方生的请托不详。他们会晤的地点是在高仓还是州城亦不得而知。据玉溪民间传说,徐霞客曾到过高仓弥陀寺并留宿三日,还留下一首《百字诗》。考其内容和语法,应系后人附会。
十一月,守丧毕。生父雷同声病故,再次丁忧。
考雷跃龙第三次丁(继父)忧,从崇祯九年(1636)七月二十七日开始,至崇祯十一年(1638)十月底结束。雷跃龙本应启程回京,但生父雷同声恰于此时去世,雷跃龙只得继续在家守制。按:《先祖石庵公传》载雷跃龙曾先后四次丁忧,《新兴雷氏宗谱》记录了中间的两次以及丁忧对象,即继母梁氏和继父雷一声,而本次(第四次)丁忧的对象《宗谱》未载,推断为生父雷同声。据《宗谱》载,雷同声于崇祯年间“患风痰之恙,多年未愈”,这期间,雷跃龙继母梁氏、继父雷一声因“偶感风寒”和“偶中风痰”相继过世。
那么,雷同声卒于何年?雷跃龙第四次丁忧的起止时间又如何呢?据谈迁《国榷》,雷跃龙于崇祯十四年(1641)五月二十日在京就任礼部右侍郎(见崇祯十四年条目),可以肯定雷跃龙于五月二十日之前已经回到北京。那么,除去从云南到北京路途所需的三四个月时间①明初至清末时期,云南人进京赶考,或官员因丁忧往返于云南、北京之间,走的都是同一条“通京大道”(注:由黔入滇道)。据清.乾隆通海举人戴圣化所作《赴京会试日行录》,详细记录了他于乾隆五十一年(1786)冬月启程离开通海,赴北京会试(未中),至翌年(1787)四月末离京返回通海的全过程,包括每日行走的里程、气候、交通工具、待遇、沿途驿站以及路途中遇到的情况。计由通海到北京,走了93天,经过6个省,住过82个驿站。由此推论,雷跃龙在京城与新兴州之间一次单程需花费3~4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清]戴圣化.赴京会试日行录[C]//政协通海县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通海文史资料:第二辑.玉溪:政协通海县委员会内部资料,1988.),他离家启程是在当年的一月份左右。再往前逆推27个月丁忧期限,则此次守制开始的月份为崇祯十一年(1638)十一月。由此可知,雷同声卒于崇祯十一年十一月前后。从崇祯七年四月至崇祯十四年一月,有长达6年9个月的时间,雷跃龙一直丁忧在家,第二、第三、第四次丁忧前后相连。
以上“三次连忧”的推论,还可从《明代职官年表·部院侍郎年表》里得到印证。崇祯九年(1636)之前,该《年表》里没有留下雷跃龙的任职记录(因他此前是四品詹事府少詹事,还不能进入此年表),唯有崇祯九年任“礼部侍郎”一条显得突兀的记录(很容易让人误认为雷跃龙此时正在北京任职)。接下来的崇祯十年至十三年(1637~1640)又没有雷跃龙的任职记录。再从崇祯十四年(1641)至十七年(1644)甲申之变,雷跃龙每年的礼部、吏部侍郎任职情况记得都很详细。
为什么崇祯九年(1636)之后,《部院侍郎年表》连续四年没有出现雷跃龙的名字?原来,崇祯九年(1636)正是雷跃龙从“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读学士”升任“礼部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的准确年份(《新兴雷氏宗谱》),但因其“再次守制”而未能赴任,改任他人,此“侍郎”如同虚职(守制期间要解除官职)。直到崇祯十四年(1641)五月,雷跃龙三次连忧(梁氏、雷一声、雷同声)结束回到北京,才正式接任“礼部侍郎”实职。由于此一时段(1637~1640)丁忧在家的雷跃龙的“礼部侍郎”是虚职,也就不难理解《明代职官年表》中为何连续四年没有出现雷跃龙的名字。
崇祯十二年己卯(1639年),三十八岁
丁忧在家。建文庙棂星门、杯湖亭、准堤阁,江川孤山建吕祖阁、襟海亭。
据清代康熙《新兴州志》、清道光《澄江府志》记载,雷跃龙曾于崇祯年间先后兴(修)建(新兴州)文庙②[清]任中宜,徐正恩.新兴州志[M].梁耀武,点校.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109.另见:梁耀武.府志两种[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508.、玉溪桥、弥陀寺、大士庵、杯湖亭③杯湖村李氏族人李光岐手绘《杯湖亭复原图》、《杯湖亭、将军阁重建建筑设计图》(全套六张),于2012年捐赠雷跃龙纪念馆收藏。、石虹庵(取雷跃龙字号“石庵”)及江川县孤山吕祖阁、襟海亭④梁耀武.府志两种[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130.等庙宇桥廊多处。除重修玉溪桥的时间为可确定在崇祯十年(1637),其他庙宇的修建时间暂定在崇祯七年至崇祯十二年(1634-1639)间。今存文庙、玉溪桥、弥陀寺、大士庵遗址,其余均损毁无存。
崇祯十三年庚辰(1640年),三十九岁
丁忧在家。
崇祯十四年辛巳(1641年),四十岁
协助新兴州民众抵御流寇,修建加高城墙。
据清代《府志两种》之《澄江府志》载:“崇祯十四年,守道程楷、知州张尹志增高城三尺,乡官雷跃龙益橹八”①梁耀武.府志两种[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133.。
另据民国《新兴州乡土志》:“江南程楷,合肥人,天启进士,崇祯十三年分守临元,参政勤政爱民。时蛮酋王二率众攻州城,数月不解。程楷偕知州张尹志率军民登陴守御,虏不能近。复增城,高三尺,益橹八。乡官(注:京官丁忧需取具同乡官印结)雷跃龙亦在事。”②见:新兴州乡土志:卷上:第24课“程楷、张尹志”[M].此书未正式出版。
按:《新兴州乡土志》所载“崇祯十三年”是程楷开始“分守临元”的时间,经过对“蛮酋王二”数月的抵御,再修建增高城墙,时间已经到了崇祯十四年,与《府志两种》“崇祯十四年”记载一致。
新兴州城,元代为土城墙。明万历四年(1576)扩建为砖包土墙。周长648丈(2 160米),高2丈4尺(8米),城垛1 276个。开四道城门,东曰灵照门,西曰棋兴门,南曰凤凰门,北曰龙马门,城坵四周开挖护城河,深2米多,宽11米,战时为天然御敌屏障,平时蓄水灌溉周边良田。州城雷跃龙故居位于城西北角,近旁有一座“雷牙山”。
创作代表作《昆池篇》。
按:《昆池篇》作为雷跃龙的代表作,后人评价甚高。清末陈荣昌云:“错彩镂金亦复云譒波诡,此惊才绝艳而传作不多,益堪宝贵。”今人林超民称其为:“滇池咏景诗中气势最为宏阔壮伟的一首长歌行。全诗无不饱蘸诗人对祖国山河和故乡风物的爱,读之让人感染和激励……真像是一篇南中的海赋或滇海的离骚……(堪)称大手笔。”③林超民.滇南地区的诗人诗作代表[M]//滇云文化.呼和浩特: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06:543-544.孙秋克将《昆池篇》与顾应祥(1483~1565,曾任云南巡抚)之名篇《昆明池歌》相比:“两诗相较,各有胜处……《昆明池歌》一气呵成,大气磅礴,《昆池篇》则另辟蹊径,独出心裁……二诗确实难较高下。”④孙秋克.明代云南文学研究[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0:72-73.
完成《葵谷草》《逸余集》大部分诗文作品,其中有《九龙池倚树问溪》《玉溪桥》《九日园居》《玉溪杂兴》等。
按:从1634~1641年间,雷跃龙接连三次丁忧,时间长达六年多。其代表作《昆池篇》以及《葵谷草》、《逸余集》两部诗文集的创作应主要集中在这一时期内完成。因难以确定年代,暂系于此年。其作品“多为五言七言古体诗,基本为抒情咏怀之作,意境多清闲幽淡,如《玉溪杂兴》。然不少诗作在此意境中又往往透出些许空凉之气,如其《杯湖亭忆旧》、《有怀四首》。又有一些咏古人古迹之作,对象皆与古(代)名女子相关,如《古迹八咏》、《惆怅词六首》皆为此类。其情多清冷幽怨。”⑤钱方.明代滇黔桂作家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8:302-303.
五月,守丧毕,返京师。五月二十日,任礼部右侍郎署詹事府事(北京)⑥[清]谈迁.国榷[M].北京:中华书局,1958:5897.。
据谈迁《国榷》:“(五月)甲午(五月乙亥朔,甲午即五月二十),起雷跃龙礼部右侍郎,署詹事府事(代理詹事府事务)。”
十二月,改任吏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北京)。
据谈迁《国榷》及张德信《明代职官年表》载:十二月初九,雷跃龙由礼部右侍郎署詹事府事改任吏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①[清]谈迁.国榷[M].北京:中华书局,1958:5910.另见张德信.明代职官年表[M].合肥:黄山书社,2009:976、977.。
崇祯十五年壬午(1642年),四十一岁
六月,任(北京)吏部右侍郎。王锡衮任吏部左侍郎。
张德信《明代职官年表》:六月二十六,雷跃龙改任吏部右侍郎。同日,王锡衮改任吏部左侍郎,管制吏部右侍郎,代理吏部事务②[清]谈迁.国榷[M].北京:中华书局,1958:5931.另见:张德信.明代职官年表[M].合肥:黄山书社,2009:976、977.。
九月至次年,任(南京)吏部右侍郎。同科进士顾锡畴任礼部右侍郎。
张德信《明代职官年表》:九月初六,雷跃龙由(北京)吏部右侍郎改任(南京)吏部右侍郎;同日,顾锡畴任礼部右侍郎③[清]谈迁.国榷[M].北京:中华书局,1958:5941.另见:张德信.明代职官年表[M].合肥:黄山书社,2009:1966、1967.。
按:《新兴雷氏宗谱》:“八任南京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左”或为“右”之误。
崇祯十六年癸未(1643年),四十二岁
创作五言诗《渔父吟》。
按:《渔父吟》:“忆昔姑苏台,春洗桃花马。今见鹧鸪飞,亦在山阴下。感此武陵溪,花落良非假。悠然空绮霞,湘兰犹足把。”诗人来到苏州,见到昔日吴王夫差建造的“蓬莱仙境”姑苏台,如今一片荒芜,唯有悲鸣的鹧鸪鸟在山阴下飞翔,有感而作。此诗或作于雷跃龙赴任南京吏部侍郎前后。
十月,李自成攻克西安,建立大顺国,建元永昌④谢国桢.南明史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230.。
(未完待续)
Chronicle of Lei Yue-long(Part I)
ZHU Gongluo1LEI Xinglong2YU Xiaocong2
(1.School of Humanities,Kunming University,Kunming,Yunnan 650214; 2.Lei Yuelong Memorial Hall,Yuxi,Yunnan 653100)
LEI Yuelong;Chronicle;life story
Local histories,tablets,genealogies,cultural relics,Ming and Qing historical records show that Lei Yuelong was a prominent figure in late Ming dynasty.He was born in the 30th year of the Wangli era,successfully passed the national examinations for officials when he was 17 and 18 years of age,and because he refused to associate with the Wei’s party, gained important posts from Emperor Chongzhen.He became a minister for Emperor Yongli before he retired into the mountains.He loved literature and“Kunming Lake”is his masterpiece.
朱供罗,讲师,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古代文论教学与研究。
l206;K825.6
A
1009-9506(2015)02-0035-14
2015年1月11日
①本年谱曾得到昆明学院孙秋克教授的悉心指导,在此谨致谢意。
②雷跃龙纪念馆,位于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高仓弥陀寺。由社会各界捐资,2012年9月16日正式建成对社会开放,其成员为雷氏后人及有关人士,主要有雷迪珍、雷兴龙、余晓聪等。蔡传斌等参与资料搜集整理。
雷兴龙,雷跃龙纪念馆负责人,雷跃龙后裔。
余晓聪,玉溪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华常姓文化研究会顾问,雷跃龙纪念馆工作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