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曼谷王朝对泰国东北部高棉人的社会文化整合①

2015-02-12赵永胜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泰语王朝曼谷

赵永胜

(玉溪师范学院政法学院,云南玉溪653100)

[历史·文化]

曼谷王朝对泰国东北部高棉人的社会文化整合①

赵永胜

(玉溪师范学院政法学院,云南玉溪653100)

曼谷王朝;泰国东北;高棉人;社会文化整合

泰国高棉人主要分布于泰国东北部与东部靠近柬埔寨的地区,为泰国第四大民族。1770年以前,泰国阿瑜陀耶王朝的势力并未超出柯叻府地区,还谈不上对高棉人进行整合。1782年后,曼谷王朝加强了对东北部的控制。王朝以佛教为依托、教育为基础,对高棉等民族进行社会文化整合,逐渐增强了高棉人的国家观念,并对其社会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泰国高棉人的分布、人口及相关研究

高棉人(Khmer)是一个主体人口在柬埔寨,跨泰国、老挝、越南多国而居的民族。泰国高棉人主要分布于泰国东北部与东部靠近柬埔寨的12个府②从北向南为玛哈色拉坎府、黎逸府、乌汶府、柯叻府、素林府、武里南府、是刹吉(四色菊)府、巴真府、差春骚(北柳)府、沙缴府、占他武里(尖竹汶)府、达叻府。,语言通常称为“北方高棉语”(Northern Khmer),与柬埔寨高棉人的“南方高棉语”(Southern Khmer)相区别。据泰国玛希隆大学教授素威莱·普雷斯里叻(Suwilai Premsrirat)1996年的研究,泰国高棉人约有130万人,其中与柬埔寨接壤的素林府、武里南府、是刹吉(四色菊)府的高棉人最多,分别有518 527人、425 604人、284 482人③Suwilai Premsrirat.The Characteristics and Distributions of Northern Khmer:the Past,Present,and Future of some Dynamic Final Consonents[M].Nakhon Pathom:Institute of Language and Culture for Rural Development,Mahidol University,1996:16-18.。颜其香和周植志2012年的研究认为:“泰国的高棉族约有63万人,分布在泰国东南部蒙河以南占他武里府以东地区。”笔者认为其所说泰国高棉人口的数量偏低。美国学者威廉·A·斯莫利(William A.Smalley)认为1988年泰国东北部至少有100万人使用北方高棉语④William A.Smalley.Multilingualism in the Northern Khmer Population[J].in language Sciences,1988(2):395-408.。田禾等认为泰国高棉人约占泰国总人口的2%,2003年泰国总人口为6 308.2万人⑤田禾,周方冶.列国志:泰国[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38,35.。照此计算,泰国高棉人有126万余人。综合来看,泰国高棉人在130万人以上,是泰国的第四大民族,人口数量仅次于泰人、华人和马来人①早年在国内学界有一种较流行的看法,把居住在泰国东北地区的泰人称为“老族”。一些论著在介绍泰国各民族人口在泰国总人口中占的比例时,将“老族”或“老挝族”单列,认为泰国主体民族泰人占泰国总人口的40%,而“老族”或“老挝族”占泰国总人口的35%。笔者认为,虽然东北泰人的语言和风俗习惯更接近老挝的主体民族老族,从民族学意义上称其为“老族”有一定道理,但若虑及政治因素,则应将其归入泰人。。

高棉人在泰国民族史及民族关系史上有重要地位。但国内外学界研究泰国民族问题,或对泰东北高棉人群体未予足够关注。例如:乔吉姆·施利辛格(Joachim Schliesinger)撰写泰国30多个非泰语民族的民族志,未涉及高棉人的情况②Joachim Schliesinger.Ethnic Groups of Thailand[M].Bangkok:White Lotus Press,2000.。何平撰写泰国孟高棉语民族的专题论文,对高棉人未予介绍③何平.泰国的孟高棉语民族[J].贵州民族研究,2010(5):21-28.。

学界探讨泰国民族国家构建及其民族整合问题,也较少关注泰东北高棉人。肯农·布雷齐尔(Kennon Breazeale)④Kennon Breazeale.The Integration of the Lao States into the Thai Kingdom[M].London:Oxford University,1975.、沃尔克·葛雷保斯基(Volker Grabowsky)⑤Volker Grabowsky.Regions and National Integration in Thailand 1892-1992[M].Wiesbaden:Harrassowitz Verlag,1995.、庞海红⑥庞海红.泰国民族国家的形成及其民族整合进程[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2.等学者对泰国政府在东北地区的民族整合政策进行专门研究,主要讨论中部泰人对东北泰人(老族)的整合。彼得·威尔(Peter Vail)撰文研究泰国高棉人的语言、民族性与国家认同等问题,主要涉及中部泰人对泰东北高棉人进行整合的情形,着眼点为当代泰国的语言政策和高棉人的国家认同问题,尚有扩展研究的空间⑦Peter Vail.Thailand’s Khmer as“nvisible Minority”:Language,Ethnicity and Cultural Politics in North-Eastern Thailand[J].in Asian Ethnicity,2007(2):111-130.。此前,笔者对泰国政府对山地民族的同化已作过探讨⑧赵永胜.泰国政府对山地民族的同化及其评价[C]//李晓斌.西南边疆民族研究:第四辑.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6.,本文在对泰国高棉人概要介绍的基础上,就曼谷王朝对泰东北高棉人的社会文化整合及其影响问题进行探讨。

二、1782年以前泰国东北部的高棉人

关于高棉人的起源,学界尚存不同看法,主要有中国起源说、印度起源说、东南亚海岛起源说和土著说等。因篇幅所限,本文对高棉人的起源不予讨论。近期的研究表明,泰国高棉人是泰国东北地区土著和外来移民融合的产物,其在泰国东北地区居住的历史十分久远,可视为当地的土著民族。

素可泰王朝(1238~1483)建立后,中部泰人建立的王朝一直被视为泰国历史发展之正朔,但在1782年曼谷王朝建立之前,中部泰人并未开始泰国东北地区高棉人的整合,这与泰东北地区民族史和民族关系史的特殊性有密切关联。

古代泰国东北地区是多股势力角逐的舞台。6世纪中叶,高棉人逐渐兴起,所建立国家真腊于7世纪末吞并扶南,成为柬埔寨的统治者,并且控制泰国东北地区。8世纪初,真腊国分裂为陆真腊和水真腊,国力有所削弱。9世纪初真腊再次统一,建立了吴哥王朝(802~1431)。11世纪以后,吴哥王朝步入极盛时期,被西方学者称为“高棉帝国”(Khmer Empire)。在真腊统治时期,高棉人不断迁入泰国东北部。11至12世纪,高棉人已成为泰国东北部的多数民族,分布于泰国东北部约占1/3土地的地区⑨Peter Rogers.Northeast Thailand:From Prehistoric to Modern Times[M].Bangkok:D.K.Printing House,1996:122.。真腊极盛之时,今泰国中部的阿瑜陀耶、素攀武里、叻武里、碧武里、北碧府等府的一些地区成为真腊的属地⑩[泰]黎道纲.泰境古国的演变与室利佛逝之兴起[M].北京:中华书局,2007:95.。

1431年,泰国阿瑜陀耶王朝(1350~1767)攻陷吴哥,真腊势力退出泰国东北部。但阿瑜陀耶王朝对泰国东北地区并未建立强有力的统治。一方面,阿瑜陀耶王朝缺乏经营当时土地贫瘠、人口稀少、经济后进的东北地区的兴趣;另一方面,阿瑜陀耶王朝为应付缅甸东吁王朝(1531~1752)的进攻和柬埔寨人的侵扰疲于奔命,其都城几度陷落,无力经营东北地区;在这一时期,老挝人建立的澜沧王国(1353~1693)崛起,亦染指泰国的东北地区。

总体上看,在素可泰王朝和阿瑜陀耶王朝时期,高棉人大量迁入泰国东北部,泰人和高棉人之间的社会文化交流增多。从元代《真腊风土记》可知,泰人传统服饰“尾幔”受到高棉人“袒裼,止以布围腰”风俗的影响,高棉人则从泰人那里引进种桑养蚕的技术①[元]周达观.真腊风土记[M].夏鼐,校注.北京:中华书局,2000:条三(服饰)、条二十九(蚕桑).。泰语和高棉语也因相互影响发生变化。诚然,因素可泰王朝在泰东北地区影响力有限,阿瑜陀耶王朝在泰国东北部的势力大多数时间内亦未超越柯叻府地区,故难言中央王朝对泰东北高棉人进行整合。

1770年前后,北方泰人建立的兰那王国南向称臣,吞武里王朝(1769~1782)觅得良机,在缅甸贡榜王朝(1752~1885)与澜沧王国分裂后出现的老挝诸王国争雄之际,派昭披耶·却克里和昭披耶·素拉西向老挝和柬埔寨发动进攻,将老挝和柬埔寨的势力赶出泰国东北部,一举奠定泰国现代的疆域,泰国东北部的高棉人成为中央王朝统治下的少数民族,逐渐被纳入泰国现代民族国家构建的进程。

三、1932年前曼谷王朝对东北高棉人的整合

1782年,昭披耶·却克里建立曼谷王朝。拉玛一世却克里王(1782~1809年在位)时期,曼谷王朝主要利用东北部的东北泰人和高棉人的上层对当地各民族进行统治,一些“勐”②古代傣泰民族或泰语民族的社会组织,小者一般为村寨联合体,大者一般为城邦国家。的首领被委任为地方长官。这些地方长官称“披耶”,被纳入曼谷王朝的行政体系。与内地不同的是,这些官员皆拥有世袭特权。戴维·K·怀亚特把拉玛一世在泰国东北地区的统治称为“柯叻高原现象”,认为曼谷王朝“主要是通过接受小的统治者和他们小的村落联合体的顺从,承诺给予它们保护来换取他们名义上的朝贡和必要时候的劳动力”③[美]戴维.K.怀亚特.泰国史[M].郭继光,译.北京:东方出版中心,2009:145.。

曼谷王朝利用少数民族上层管理东北地区的统治方式,一直维持到朱拉隆功改革之前,对高棉人等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却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强化,也不利于对泰东北高棉人的控制与整合。因此,曼谷王朝试图从基础教育入手,加强对东北地区的控制。

1830年前后,曼谷王朝更为重视对东北地区的经营,中部泰人在东北部的影响日益增强。拉玛三世策陀王(1824~1851年在位)时期,东北部各民族开始使用称为《基础泰语》的教材学习泰语。拉玛四世蒙固王(1851~1868年在位)时期,泰国东北地区的僧侣纷纷到曼谷学习泰语和巴利语,然后回到当地建立学校,为泰国东北地区泰语教学和佛学教育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据帕通·米固索(Paitoon Mikusol)介绍,1883~1884年的法国人的一项调查表明,其时泰国东北地区高棉人、老族人和桂人(Kui)的村子里,寺院给男孩教授老语,在高棉人和桂人聚居的素林地区,人们用方言交流,但已开始用中部泰语(暹罗文)进行书写④Paitoon Mikusol.Education and socio-cultural assimilation in Northeastern Thailand[J].in Proceedings of the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ai Studies,1990(2):406-425.。

拉玛五世(1868~1910年在位)时期,泰国历史因著名的朱拉隆功改革翻开新的一页,曼谷王朝对东北地区高棉人的政策也发生显著的变化。

首先,曼谷王朝在东北地区的政治体制完成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1893~1899年,曼谷王朝将泰国东北地区划分为三个勐通(montbon),其中柯叻勐通辖3个省,乌隆勐通辖6个省,伊山勐通辖7个省①庞海红.泰国民族国家的形成及其民族整合进程[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2:164.。朱拉隆功王还取消了封爵授田的萨迪纳制,实行薪俸制。上述改革为泰国现代行政体系——府县制度的确立奠定了基础,既是一种政治整合,又为曼谷王朝对东北地区高棉人等民族的社会文化整合创造了政治条件。

其次,近代时期,随着西方殖民势力进入中南半岛地区,现代民族国家观念和民族主义思想传入泰国,有利于曼谷王朝对高棉人的整合和同化。彼得·威尔(Peter Vail)认为在拉玛四世时期,泰国已经产生“反高棉情绪”(Anti-Khmer sentiments)②Peter Vail.Thailand’s Khmer as“Invisible Minority”:Language,Ethnicity and Cultural Politics in North-Eastern Thailand[J]. in Asian Ethnicity,2007(2):111-130.。自此以后,曼谷王朝试图将东北地区的高棉人整合为泰民族的一个部分。

其三,泰国现代教育体系和僧伽管理体系初步确立,为曼谷王朝对高棉人的社会文化整合创造了实践条件。拉玛五世时期,泰国教育发生一些新变化,寺院教育和西式教育并存的新式学校纷纷建立。这种由地方僧伽进行行政式管理,教授佛学、泰语、算术等课程的新式学校逐渐被推广至东北地区。1870年,第一所新式学校在乌汶成立,男女学生兼招。1900年,乌汶地区共有10所新式学校,孔敬和素林地区各有1所新式学校。至1909年,东北地区共有30所学校,2 290名学生,其中1 120名通过了国家标准化考试,过关人数是1900年的28倍,1906年的近4倍。乌汶成为泰国东北的教育中心③Paitoon Mikusol.Education and socio-cultural assimilation in Northeastern Thailand[J].in Proceedings of the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ai Studies,1990(2):406-425.。1901~1902年“千年王国”叛乱后,曼谷王朝通过《僧伽管理法》,废除东北部的僧伽等级,对僧伽实行行政式的管理。僧伽内部也像地方任命行政官员一样,逐层任命各地的领导。

曼谷王朝的社会文化整合,以改变高棉人语言和加强对高棉人佛教僧侣的教育为开端。1900年以前,在高棉人、桂人和东北泰人聚居的素林和孔敬地区,地方官员和僧伽已合力创建泰语和佛学教育的体系,但教授的主要语种为老语和高棉语。在王朝的强令之下,老语不再作为一门专门课程。1906年,曼谷王朝又宣布东北地区的学校可以进行双语教学,但主要倡导教授泰语。

1908~1909年,曼谷王朝对东北地区的教育体系进行调整,由公共事务部负责县级以上学校的教育,乡级学校则交由内务部管理。据肯农·布雷齐尔(Kennon Breazeale)介绍,在建立乡级中学之初,勐通的专员、省总督、县长以及县里的其他官员,动员家长送孩子上学。到1910年,柯叻省60%的乡都设立教育委员会,该省也作为典型受到国王的嘉奖④Kennon Breazeale.The Integration of the Lao States into the Thai Kingdom[M].London:Oxford University,1975:252-253.。

1910年,曼谷王朝进行教育改革,决定由内务部代替公共教育部开展乡村基础教育,同时肯定教育的男女平等原则,鼓励各种学校招收女生,泰国教育因此得以深入发展。1921年,拉玛六世瓦栖拉兀王(1910~1925年在位)通过了《强制教育法》,规定对7~14岁的男女儿童实行四年的强制性教育。这是泰国现代教育走向男女平等和义务教育最有力的尝试。义务教育的施行使得东北地区适龄儿童的入学率大大增加。

与泰国其他地区一样,东北地区的教育围绕寺院展开,寺庙既是宗教活动和佛学教育的场所,也是一些初级学校所在地。由于高棉人在曼谷王朝建立之前便已信仰佛教,故曼谷王朝对泰东北高棉人的整合以泰语和泰文化教育为主要内容,但也重视对寺院主持、僧侣、新佛教徒、官员和俗民进行教育,使其对佛教和国王表示尊敬和忠诚。曼谷王朝追求的目标,是让东北部的高棉等民族形成“同一国家、同一语言、同一宗教”的信念。虽然曼谷王朝在泰国东北地区的教育并非仅针对高棉人,在高棉人聚居的地区,有时还存在双语教学模式,但随着泰语教学和佛学教育的发展,高棉人的语言文化亦受到削弱,甚至开始被“泰化”。在1932年以前,作为口头语言的高棉语仍具有很强的生命力,是高棉人内部进行日常交流的主要语言,并在与南方的柬埔寨人、当地的桂人等民族交往时广泛使用,但作为书面语言的高棉语逐渐弱化,逐渐被中部泰语所取代。

四、1932年后泰国政府对东北高棉人的整合

1932年6月,泰国爆发政变,拉玛七世巴差提勃王(1925~1935年在位)被迫在民党起草的建立君主立宪制政体的临时宪法上签字。同年12月10日,泰国颁布第一部宪法,成为君主立宪制国家,曼谷王朝国王在名义上得以保留,由内阁掌握实权。

1932年革命以后,大泰民族主义在泰国泛滥。英国伦敦大学教授拉古伯里、美国传教士杜德等人关于泰语民族起源的学说①Peter Vail.Thailand’s Khmer as“Invisible Minority”:Language,Ethnicity and Cultural Politics in North-Eastern Thailand[J].in Asian Ethnicity,2007(2):111-130.,经丹隆亲王和披耶阿努曼拉查东等泰国政要和文化名人宣扬,在君主立宪政府建立初期不断发酵,成为二战期间泛起的大泰族主义的理论基础。这种思潮同样是泰国政府整合与同化各民族的理论基础。正如彼得·威尔(Peter Vail)所言:“1939年,泰国的国名由民族语言学意义上的中性词‘暹罗’变更为具有明显国家主义性质的‘泰国’。这一国名试图将泰语民族统一到一种文化模式之下,但却疏远了非泰语民族,尤其是城市华人,南方少数民族马来人,以及高棉人。”②Peter Vail.Thailand’s Khmer as“Invisible Minority”:Language,Ethnicity and Cultural Politics in North-Eastern Thailand[J].in Asian Ethnicity,2007(2):111-130.

在大泰民族主义甚嚣尘上的时期,披汶政府被绑上日本军国主义的战车,随同日本对周边国家展开侵略。在侵占柬埔寨的暹粒省和马德望省之后,披汶将上述地区以自己的名字命名为“披汶颂堪省”(Pibul Songkhram Province),并从泰国征集一些泰语教师到当地高棉人等民族中进行泰语教学。披汶对柬埔寨人的“教化”随着日本法西斯的溃败成为过眼烟云,但可以将其视为泰国政府对东北部高棉人进行社会文化整合的“惯性”,从中亦可看出泰国政府在泰东北高棉人地区推广泰语教学的良苦用心。

1977年,泰国政府颁布新教育法,法案确定在全国范围内加强泰语教学的同时,还强调泰文化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规定所有课本均不能有违背泰文化的思想。在上述思想指导下,泰东北高棉人地区的泰语教学得以进一步强化。一些学校的教师为提升高棉人学生的泰语能力,可谓费尽心思。彼得·威尔(Peter Vail)在2006年发表的一篇专门讨论泰东北高棉人语言变迁的文章中介绍,思外村(Baan Svaay)的老师告诉他,假如一个学生在班上讲高棉语,会受到惩罚,要么罚款,要么罚做一些脏活累活,这种惩罚在过去尤为普遍。该校的一位老师甚至认为,高棉语应该被彻底取缔③Peter Vail.Can A Language of A Million Speakers Be Endangered:Language Shift and Apathy Among Northern Khmer Speakers in Thailand[J].i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 Sociology of Language,2006(178):135-147.。

取缔高棉语的说法过于武断,但亦说明通过泰语教学对高棉人进行整合的做法,得到一部分泰国人的支持。笔者曾于2005年6月至9月和2013年7月在泰国北部地区进行民族调查,调查虽未涉及高棉人村寨,但深入北方泰人、克伦人、苗人、瑶人、拉祜人、傈僳人、阿卡(哈尼)人等民族的村寨。村民们在回答关于泰语教学对本民族语言的冲击时,多持无所谓的态度,有的村民甚至认为本民族语言不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应当作出改变。因此,一些山地民族家庭在教育小孩时,会刻意去教其学习泰语。类似语言态度或许也存在于泰国东北地区的高棉人中间。泰语教学在泰东北高棉人地区的推行引发的语言变迁,使泰国高棉语逐渐走向濒危。恰如彼得·威尔(Peter Vail)所言:“假如北方高棉语是一个小语种,只有2万人而不是100多万人使用,无疑是濒危语言,但它已经处在了消失的边缘。”①赵永胜:泰国政府对山地民族的同化及其评价[C]//李晓斌.西南边疆民族研究:第四辑.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6.令人欣慰的是,随着泰国北部和东北部地区山地民族旅游业的兴起,泰国政府开始对长期以来施行的民族同化政策作出调整,宣布泰国山地民族在忠于国家、忠于国王、遵守法律的前提下,有权保留自己的传统文化、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对高棉人的语言变迁与文化散失的关注,或许能改善泰东北高棉人语言传承的环境。

笔者此前的研究认为,泰国对山地民族的同化,是以佛教为依托、以教育为基础的同化②拉古伯里认为中国文明源于西亚的巴比伦,而在汉人的祖先于公元前23世纪迁入中国本土之前,这里的“最早占有者”为掸人,他们起源于四川、陕西两省交界的“九隆山脉”一带。(Terrien De Lacoiperie.The Candles of the Shan Race[M]//Archibald R.Colquhoun. Among the Shans.London:Field and Tuer,1885.)杜德在《泰族:中国人的兄长》一书中充分发挥想象力,提出泰人的“阿尔泰起源说”和“七次南迁说”。即泰人起源于中国新疆阿尔泰山一带,后因受汉人压迫不断南迁,最终到达中南半岛各国。杜德在叙述泰人的所谓“七次南迁”时还提到,泰人在进入云南后,建立了南诏国。(W.C.Dodd.The Tai Race:Elder Brother of the Chinese:Chapter I[M].Bangkok:White Lotus Press,1996.)。泰国对东北地区高棉人的社会文化整合同样如此。与山地民族信仰万物有灵论、佛教、基督教等多种宗教不同,泰东北高棉人在曼谷王朝建立以前便信仰佛教,其社会文化和风俗习惯与泰族尤其是东北泰人有许多共性。因此,曼谷王朝对泰东北高棉人的整合遇到的阻力相对较小,整合方式也与对山地民族的同化有所区别,无需通过传播佛教以改变高棉人的宗教信仰,而是以改变高棉人文化传承的主要载体——高棉语为主要目标,仅以佛学和泰文化教育为辅助。

五、结 语

曼谷王朝对东北高棉人采取的以佛教为依托、以教育为基础的社会文化整合取得了明显效果。泰东北高棉人“同一国家、同一国王、同一民族、同一宗教”的观念大为增强,对其社会文化产生深远影响。

The Socio-Cultural Integration of the Northeastern Khmer into the Thai Kingdom in Bangkok Dynasty

ZHAO Yongsheng
(School of Politics and Law,Yuxi Normal University,Yuxi,Yunnan 650031)

Bangkok dynasty;North-eastern Thailand;Khmers;socio-cultural integration

The Khmer people of Thailand a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northeastern and the eastern Thailand,regions near Cambodia,is the fourth largest ethnic group in the country.Before 1770s,the writ of Ayutthaya Dynasty seldom went beyond Korat and integration of the Khmer was not possible.After 1782,the Bangkok Dynasty strengthened its control over northeastern Thailand and started to bring the Khmer into the Thai culture through Buddhism and education.Socio-cultural assimilation built up the Khmer’s notion of the nation and affected their culture profoundly.

赵永胜,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西南与东南亚民族研究。

G1

A

1009-9506(2015)02-0018-06

2014年12月11日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西南与中南半岛古代民族源流、分布及其演变研究”(项目编号:12CMZ009)阶段成果。

猜你喜欢

泰语王朝曼谷
泰国·曼谷
曼谷Kaizen Cofee咖啡馆
曼谷JASPAL旗舰店
说一说汉语的“亲戚”
养心殿,带你走进大清王朝的兴衰沉浮
奇波利尼的王朝Saeco
高校泰语演讲赛在广西民族大学举行
曼谷Modiz Condo售楼处
浅析提高泰语阅读技能之我见
杨贵妃 王朝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