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问题与对策研究
2015-02-12刘美东陈红燕
刘美东 陈红燕
(内蒙古科技大学图书馆,内蒙古 包头 014010)
书籍是人类文明的主要承担者,阅读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精神活动,也是人类之间相互交流学习和创造的方式。阅读推广是提升国民整体内涵、素质以及创造力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国家文化建设的重点内容。全民阅读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将决定一个民族精神境界的发展水平。高校图书馆作为图书馆行业的重要力量,应积极倡导“多读书,读好书”的文明风尚,有效干预学生的阅读行为,培养学生崇尚阅读、自觉阅读的好习惯,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当前大学生阅读现状不容乐观的情形下,高校图书馆有责任担当起阅读推广的历史重任。激发大学生的阅读热情,让大学生享受读书带来的乐趣。
1 当代大学生阅读现状
大学是读书学习的场所,大学图书馆是大学生读书学习的第二课堂。高校图书馆虽然拥有大量的图书资源,大学时期又被普遍认为是博览群书的最佳时期,但现实是高校图书馆阅读人数逐渐减少。大学生摆脱了中学沉重的课业负担,进入大学后开始热衷于上网、旅游等消遣方式,很少有人去图书馆阅览图书。高校图书馆读者到馆率以及书籍借阅率、图书资料利用率持续下滑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另外,大学生的阅读态度和阅读习惯也存在一些问题。大学生的阅读呈现以下几种现象:①阅读实用性。为了应付结业考试、考公务员、考研,只看一些相关参考书和相关专业书籍。②阅读盲目性。不知道什么样书更适合自己阅读。盲目跟风,缺乏计划性和系统性。③将阅读作为一种消遣娱乐的方式。为了打发时间,阅读一些网络小说,追随网络阅读潮流,而并非是为了获取知识,提升自我。
2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存在的问题
阅读推广是推广主体、阅读者、阅读对象以及推广媒介等要素在一定时空范围内设计、组合、组织和配置的结果,通过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让阅读成为人们实现知识分享、提升精神境界、获得有用信息及愉悦身心的一种渠道[1]。近年来,虽然高校图书馆陆续开展阅读推广活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也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
2.1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制度有待完善
2.1.1 缺乏针对阅读推广的组织策划机构
目前,许多高校图书馆都会定期举办阅读推广活动,然而,这种活动并没有一个正式的、强有力的组织机构来组织策划。高校的图书馆只是临时抽调人员来组织、策划相关的阅读推广活动,并没有把阅读推广活动作为高校图书馆的一项基础服务举措,更不用说来成立专门的阅读推广专家委员会,指导阅读推广活动的高效、有序开展。这种短期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阅读推广活动的效果。
2.1.2 缺少阅读推广的学生组织
学生作为阅读推广的最主要对象,从学生自身角度出发,积极宣传相关的阅读推广活动,对于阅读推广活动的顺利开展无疑有很重要的影响。在平时的生活、学习过程中,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阅读推广活动的效果也会因此而大打折扣。
2.2 阅读推广活动的内容单一
许多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活动主题单调,内容缺乏创新力。各高校开展的阅读推广活动虽然内容丰富多样,但无外乎只是书目推荐、阅读竞赛、优秀图书展览、阅读讲座等,并且各高校上述阅读推广活动的雷同率较高。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的组织策划者由于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沟通欠缺,往往是以一种惯性思维来筹备阅读推广活动,完全忽略了本校学生的实际阅读倾向和需求,这也将影响阅读推广活动的效果。另外,阅读推广活动创新性不足也与高校图书馆普遍缺乏阅读推广专业人才有关,由于我国还未建立图书馆从业资格认证制度,进入门槛较低,馆员素质参差不齐,同时图书馆待遇普遍不高,也很难吸引到高素质高学历的人才,这直接导致图书馆阅读指导专业人才的短缺,影响了阅读推广的整体推进[2]。
2.3 图书馆数字资源阅读推广力度不够
高校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包括纸质资源和数字资源。其中,数字资源具有内容丰富、体积小、检索方便等特点。其缺点是需要具有上网功能的终端来下载和阅读数字资源,因此阅读成本较高。纸质资源具有馆藏量大、阅读方便、阅读成本低和符合多数人阅读习惯等优点,因而在高校图书馆的资源推广中一直占据优势地位。同时,纸质资源对于高校老师、学生的学习辅导更是有直接的辅助作用。数字资源经常是学术创新的灵感来源,对于高校科研项目的顺利进行、整体学术水平的提升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还只是侧重于纸质文献资源,并未重视数字资源的推广。虽然一些高校图书馆在尝试数字资源的阅读推广,但也存在着各种问题,推广的效果有待进一步加强。比如,许多高校均开设了“图书馆馆藏资源信息检索”课程,然而该课程往往是作为选修课而非必修课。由此造成的结果是学生的覆盖面较窄,多数学生利用计算机检索自己所需的文献资源的水平低。对于许多高校本身而言,也并没有致力于建设“精品数字资源检索和利用”课程,将数字资源推广直接嵌入日常的教学活动。另外,高校图书馆主页设置是否人性化、数字阅读是否畅通、阅读环境和空间是否温馨也是影响阅读推广效果不可忽视的因素。
2.4 举办阅读推广活动的周期较长
高校图书馆举办阅读推广活动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较长的周期性,相应的阅读推广活动也常常集中在每年4月23日的“世界读书日”前后。有些高校图书馆甚至间隔好几年才举办一次阅读推广活动,阅读推广缺乏持续性和连续性。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项目需要整体规划,也需要专业的推广人才。高校图书馆试图通过举办几次规模较大的阅读推广活动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并建设校园的阅读文化是不现实的。
2.5 阅读推广活动宣传途径过于单一
目前,国内许多高校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活动时,还只是简单的借助于展览、讲座、讨论会等形式,忽略了互联网的传播作用。同时,高校图书馆网站专门针对阅读推广的内容少之又少,并没有把阅读推广的相关内容整合为一个独立的栏目或者网站。同时,有些高校图书馆网站上有阅读推广版块的相关内容,但缺乏与在校的师生读者的沟通渠道,这也会阻碍阅读推广活动的持续健康发展。
2.6 阅读推广活动的体制机制不健全
许多高校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的组织机构不完备,它们只重视与校内一些部门或者社团、协会、组织的协调合作而忽略了与同城的其他高校图书馆或者是公共图书馆的联合协作,即阅读推广馆际合作不到位。各高校、同城图书馆之间并没有建立联动协作协商机制,从而无法形成具有规模效应和联动效应的阅读推广活动。此外,高校阅读推广活动的经费并不充足。国外许多高校图书馆都会设有专项的高校阅读基金来保证阅读推广活动的有效开展,这些基金的来源有国家拨给、企业或个人捐募以及各类的公益基金。我国高校图书馆在开展阅读推广活动时,并没有充分利用各种的社会力量,比如企业、新闻媒体、政府组织、出版社以及一些社会机构等,其造成的结果是没有足够的经费来保证阅读推广的效果,更无法有效地扩大阅读推广活动的影响力。
3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新策略
3.1 建立健全阅读推广组织机构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得以顺利、持续开展的一个前提是拥有健全的阅读推广组织机构。一个健全的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组织机构,比如图书馆阅读推广委员会,可以更加合理调动和利用校内和校外的各种资源,调动相关部门的活动积极性,使其努力、认真筹备和策划并组织相关的阅读推广活动,最终为在校师生提供科学合理的阅读指导,帮助大学生更加出色地完成学业。阅读推广委员会的职责主要是统筹规划并指导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的实施。同时设立专门的阅读推广岗位,由专业人员负责全校范围内的阅读推广活动,考察学生群体的阅读需求、阅读特点以及阅读心理,从而制定出科学合理的阅读推广方案。
另外,成立与阅读推广相关的学生组织,比如大学生阅读推广志愿者协会、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学生委员会等,对于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的顺利推进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上述学生组织可以通过在校内各学院成立阅读分会等形式,定期编辑出版适合不同专业学生阅读的,具有个性化的阅读推荐书目,定期举办阅读知识竞赛、阅读宣传周、书友会、演讲比赛等活动,使阅读推广活动成为高校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
3.2 进一步丰富阅读推广活动的内容
虽然各高校图书馆都会举办相关的阅读推广活动,然而这些活动形式常年保持不变,内容陈旧、形式单一、创意不足,难以带动师生参与阅读推广活动的积极性。高校图书馆应注意强化和师生的交流互动,畅通各种交流途径,并积极调查走访,根据师生的实际需求来筹备阅读推广活动。有选择地继续保持和发展优秀的传统阅读推广活动;根据现实情况,适时调整阅读推广活动的举办时间;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师生,制定个性化的阅读推广方案,保证阅读推广活动贯穿于学生在校求学期间的每一天、每一个环节。
高校阅读推广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①举办阅读知识讲座。高校可以定期邀请一些校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为大学生讲授名著名作,向大学生传授一些阅读经验,引导大学生正确阅读,并以此激发起大学生的阅读兴趣。②在读书节举办一些以读书为主题的活动。比如举行一些征文比赛、书法比赛、摄影比赛等,这可以有效地激发了大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并养成爱读书、读好书、善思考的习惯,这是一种相对较好的阅读推广形式。③评选优秀读者。比如定期在全校范围内评选出“读者之星”,以此鼓励大学生读者多读书、善读书。④编印推荐书目,向读者推荐图书。定期向学生推送一些新书目录以及一些流通量较大和文化价值较高的图书,开展导读服务。⑤图书漂流活动。图书漂流是一种比较自由的借阅形式,是一种以信息共享为目的的传递知识、传递诚信、传递和谐的知识交流活动,此活动无严格的借阅规则,形式灵活,随机性较强,非常适合高校学生读者[3]。
3.3 拓宽网络阅读推广渠道
面对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网络阅读的现实,高校图书馆应开展网络阅读推广活动,加强数字阅读引导,实现推广范围的最大化,推广影响力的最大化。
3.3.1 构建图书馆网站,建立微博微信等服务平台
高校图书馆除了在网站上向读者推荐阅读书目外,还应该构建网络沟通平台,使大学生有机会参与网络阅读活动,与专家、教师交流阅读心得,以利于大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和吸收。微博、微信是当下发展最快的新媒体形式,可以作为一种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微博微信平台,发布图书馆的消息公告、讲座活动通知,并向读者介绍本馆的数字资源和数据库资源,这是大学生乐于接受的一种网络服务形式,也是方便快捷获取信息的一种渠道。
3.3.2 主动利用移动图书馆推广阅读
随着计算机网络化的不断发展,手机上网用户逐渐增多,手机成为主要的阅读工具,移动图书馆也成为未来图书馆服务的一大发展趋势。因此,图书馆应积极建设移动数字图书馆,开展移动阅读推广服务,使读者在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上实现对图书的检索、预约、续借等功能,为读者提供高效优质的信息服务。
3.3.3 加强数字阅读推广,开展电子图书阅读服务
高校图书馆应为读者提供优良的数字阅读环境,并丰富馆内的数字资源。通过开展电子书阅读服务,向读者提供优化的数字阅读空间,吸引读者走进图书馆享受数字阅读。比如可以在图书馆网页中设立专门的阅读推广网页,推荐优秀的电子阅读网站,开展网上新书导读、网上论坛导读,开通在线阅读咨询,发布知名学者关于阅读的讲座或学术交流信息等,通过各种系统的引导,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网络阅读习惯[4]。
3.4 确保阅读推广活动的规范性和长期性
为确保阅读推广活动的效果,高校图书馆有必要着手制定详细、系统的阅读推广计划和方案,将断续的、短期的推广活动转变为系统的、长期持续的推广活动。比如,可在开学伊始,针对不同的专业、年级和班级制定个性化的、详尽的阅读计划,甚至是在寒暑假等时间较长的假期制定阅读推广计划,从而使得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真正持续、系统地进行下去,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度过有意义的时光。
3.5 建立健全阅读推广合作的机制
高校之间、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之间、高校图书馆与政府、社会企业、组织之间联合开展的阅读推广活动可大幅度提升阅读推广活动的效果。构建区域性高校图书馆联盟,可联合开展阅读推广活动。区域性高校图书馆联盟是以地域为中心建立的高校图书馆联合协作组织,目的是促进地区内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信息资源的联合共建共享及地区之间高校图书馆的合作交流。高校图书馆创建阅读推广馆际联盟,首先,应成立联盟阅读推广委员会,专门负责引导联盟成员馆科学地开展阅读推广活动;其次,要制定联盟阅读推广制度,对成员馆合作开展阅读推广活动的时间、内容、负责单位、经费分担以及场所安排等做出明确规定[5]。联合协作是高校图书馆举办阅读推广活动的理想选择。由于我国联合开展阅读推广活动的案例并不多见,因此高校图书馆应积极借鉴国外高校图书馆的相关经验,比如成立阅读基金会等,吸引来自政府、企业、公益组织或私人的募捐,以此来更好地推动高校阅读推广活动的持续健康发展。
[1] 刘开琼.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模式研究[J].读者工作,2013(2):64-67.
[2] 吴高,韦楠华.我国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所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3(3):47-51.
[3] 林丽娟.浅谈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的有效途径[J].绥化学院学报,2015(2):136-138.
[4] 徐琼建.建立高校图书馆全方位阅读推广模式的探索[J].新世纪图书馆,2013(2):62-65.
[5] 鄂丽君,等.高校图书馆基于区域图书馆联盟开展阅读推广的探讨[J].图书馆建设,2012(6):5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