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民族地区群众工作探析

2015-02-12张卓莉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广西党组织民族

张卓莉

(钦州学院法律与公共管理学院,广西 钦州 535000)

广西民族地区群众工作探析

张卓莉

(钦州学院法律与公共管理学院,广西 钦州 535000)

广西民族地区具有独特的历史条件、风俗习惯和地理环境。在民族地区践行好党的群众路线,对于推动全区的社会发展、实现全区的全面小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做好广西民族地区群众工作,需分析广西民族地区群众工作的新特点,剖析民族地区执行群众路线的内容、方法和基层党组织等方面的新问题,有针对性地在加快发展经济、丰富工作方法、加强基层党建方面提出群众工作的新要求。

民族地区;群众工作;广西

贯彻好党的群众路线,对于巩固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推进广西区内老、少、边、山等地区的新农村建设进程,稳定民族地区、沿边地区的社会秩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广西民族地区特殊的历史文化、地理位置和独特的群众基础,研究其群众工作的方法、途径,对于做好新形势下民族地区的群众工作具有较强的理论参考价值和现实借鉴意义。

一、广西民族地区群众工作的特点分析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由于中国社会结构的变化,群众的整体素质、思想观念、流动性都发生了深刻变化,群众路线的实施过程中面临着分配不公、干部作风、安全生产、土地拆迁等普遍性问题。广西是一个地理位置独特、民族风俗多样的后发展民族地区,开展群众工作还会呈现出不容忽视的特殊性。

(一)中国-东盟多国交流为沿边地区开展群众工作带来新的挑战

广西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地缘优势成为中国唯一一个与东盟既有陆地接壤又有海上通道的省区,是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和窗口。2011年,涉及中国和文莱、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越南等国家的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就已经成就了“中国—东盟新增长极”。如今,中国东盟关系已经进入“钻石十年”的成熟期,双方合作已进入快车道。广西作为中国东盟交往的中心地带区位优势已日益凸显,成为沟通中国与东盟的国际通道、交流平台和合作桥梁。东南亚各国与广西的交流频繁,人员的流动性和复杂性加大,广西沿边群众的整体素质、思想观念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为群众路线的践行带来了更多不确定的变数,需要我们更加谨慎地开展群众工作。

(二)多民族交错居住在群众工作的开展中呈现出民族性和复杂性

广西区内少数民族众多,居住着壮、汉、瑶、苗等38个不同的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区人口总数的38%,是全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省区。广西区内各地区、各民族之间交错居住,多民族杂居共处。经济发展使得各区域各民族互相交流愈加频繁,加之新事物的出现、外向打工潮等的流动,使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是由于各地开发、发展力度不均衡,以及民族问题、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众多因素交错碰撞,各族群众既会相互融合,也会发生误会和摩擦,如果不能较好地处理这些问题,就会容易伤害民族感情,甚至引发更大的矛盾。因此,群众路线在广西区内的践行呈现一定的民族性、复杂性。

(三)老少边山地区群众工作具有多层次性

广西整个地貌岭谷相间,盆地大小相杂,山多水多田少。广西中部和南部多为平地,农业以中南部为主,工业方面北部柳州市、东南部玉林市等少数几个市有较好基础,中部南部南宁市、北海市、防城港市、北部桂林市等地区依托旅游资源条件,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东部贺州市和梧州市紧邻广东,整体经济发展有优势。西部、西北部大多是百色起义的根据地、红七军红八军的诞生地等革命老区和山区,受各方面条件限制,较其他地区经济差距明显。各地区因自然环境、地理条件、历史因素和所有资源因素影响,地区之间收入水平、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差距较大,加之经济开发力度的不均衡,给不发达地区群众带来的冲击可想而知。在老、少、边、山地区做群众工作,必须要根据各地实际有所侧重,比如,老区山区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贫困,群众急盼的是脱贫致富;少数民族人口杂居交错,在践行群众路线时要注意各民族的民族特性和禁忌,协调各民族关系;边界边区居民涉及中外边界问题,群众工作要加大敏感、谨慎力度。所以,我们开展群众路工作就要着重体现出多层次性、多样性。

二、当前广西民族地区群众工作所面临的问题

党的群众路线在广西民族地区的践行是富有成效的。当前,广西民族地区的群众工作结合地域特色,因地制宜,总体上稳步推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然而,出于多种原因,群众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一定程度上仍存在以下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群众工作的内容与群众需求有一定偏离

当前,一些地方将经济发展作为第一任务,特别是像广西这样的后发展地区,底子薄,起步晚,所以在发展态势上更是势头强劲,发展迅猛,区内状况整体良好。实际地说,因为我区的经济发展时间较短,起步晚,在发展的过程中不可能齐头并进,做到十个指头一般齐,这也是可以预见的。但是一些地方在发展时更倾向于抓大经济大发展,偏离了老百姓生活最直接最急需的现实民生问题。广西少数民族地区、老区、山区、边远地区,自然环境条件差,与其他地区有很大的差距,特别是表现在基础设施建设差、基层公共服务能力弱,与当地群众的迫切需求形成强烈反差,制约着其经济发展的进程。有些地区整体经济发展上去了,但在农村山区,还存在交通出行难、就医就学难、农田基础设施不能保障等。在某些农村,由于青壮年都外出务工,即使是有条件但因为没有青壮劳力,面临着“有水难灌”、“有货难运”、“有粮难卖”等实际问题,这些群众急需的民生问题,是我们做群众工作需要迫切考虑的问题。

(二)群众工作方法不够接地气

广西相对于我国一些发达省份来讲,其信息高速传输条件落后,开展群众工作信息化相对较弱,依靠新兴媒体宣传国家方针政策的途径相对减少,为更大范围、更快捷畅通地做好群众工作带来了新的问题。就广西区内部而言,像南宁、桂林等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因为资讯条件成熟,群众整体素质较强,我们就可以运用互联网、论坛、微信、微博等新颖的信息媒介来组织、宣传、指导群众工作。但受经济条件和自然环境限制,像河池、百色等老区山区边区,包括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先进新型的信息传媒一时无法覆盖,更需要我们采用下基层走访、基层挂职锻炼、民情家访等方法来做群众工作。另外,少数基层干部虽然身在基层,但是缺乏深入基层开展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缺乏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和谋利益的本领,不善于利用政策、法规与群众沟通协商化解问题和矛盾,在群众工作上无法施展拳脚;一些分配来的高级知识干部,缺乏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思想意识略显稚嫩,对群众工作的认识和开展还存在理论与实践的不足,无法以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走近他们的生活。

(三)群众工作的基层党组织弱化

在经济发展中基层党组织具有化解矛盾、调解纠纷的整合功能,但不得不承认的是,这一功能在群众工作中实际上是被忽略与弱化了。在民族地区,受经济不发达影响,各地区农村青年大多数选择外出打工。由于劳动力转移力度的不断加强,出现了发展年轻党员比较困难、党员年龄老化、文化素质偏低、男女比例失衡、党员队伍结构不够合理,基层党组织生活制度不健全等现象,致使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功能的部分缺失,党的基层组织活力不强。同时,农村党员领导干部的选拔缺乏后备人选,部分地方甚至长期找不到合适的人选。另外,在边境地区,自然条件较为恶劣,经济实力与内地相比差异较大,落后的物质文化生活条件导致边境一线的村民出现了往内地迁移的现象,富裕起来的村民和年轻人迁往别处,留守下来的边境村民大多是老弱妇幼,不利于组织生产生活和固边稳定。少数民族、沿边地区的乡镇、村级党组织的基础如若起不到作用,对党和国家而言都是非常危险的。因此,民族地区党组织的现实情况和基层党组织在固边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弱化给群众路线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三、新时期广西民族地区群众工作的新要求

(一)加快发展经济,打好群众路线工作基础

一是加快发展当地经济,改善群众物质生活。人民群众的幸福是我们做群众工作的最终目标之一。广西区内很多农村、山区老区、沿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总体处于温饱状态,当地群众最大的期盼就是经济富裕、生活安乐。只有加快当地经济发展,增加群众的收入,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条件,才能巩固群众工作的基础。这也是我们践行群众路线的内容之一。

二是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要以老、少、边、山等地区的道路、电网、饮水、通信、广播、电视和农产品市场设施等为重点,大力加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以上地区的生产条件和农民的生活居住环境。通过通畅的基础设施来带动当地群众对外交流的拓展、思想观念的革新,同时也为发展当地经济提供了便利的设施条件。

三是加大国家倾向性的扶持力度。国家要加大少数民族地区、边区、老区、山区的优惠政策和支持力度。对于贫困地区,应建立贫困居民生活保障机制,将农村贫困居民全部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予以政策扶持。针对边民向内地转移、边民老年化的现象,既要采取强有力的政策和经济支持,也要采取措施解决党的基层组织虚设的问题,加固边境群众的稳定性以期夯实边境地区的群众基础。

(二)探索丰富有效方法,增强群众路线工作实效

一是干部要掌握与群众沟通的语言。在民族地区和农村山区,群众大部分是本地居民,如果做群众工作的干部不会说本地话,就与群众沟通带来了障碍。因此,在这些地区做群众工作必须掌握好民族语言,才能走进群众,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因此,针对各地区的情况,可以加大对基层干部的培训力度。在培训中,要侧重于教授基层干部如何运用语言和群众沟通,特别是外地挂职干部或者没有基层经验的干部,在上岗前必须要经过广西民族特色的训练,首先是语言,至少能听懂当地方言;还要知晓当地民族文化、民族禁忌等传统风俗,这样才能保证这些干部到岗后具备最基本的交流能力。

二是干部要掌握与群众沟通的方法。土生土长的当地干部和群众最接近,正常的言语沟通不是问题,然而,这些干部工作方法上更多地停留于自身的威望、经验上,所以,要做好群众工作,组织“土著”干部开展沟通和交流方法的理论学习,例如,人际交往、心理学等,促使他们运用理论到群众工作的实践中去。

无论是在城市还是交通不便利的地区,干部与群众最直接、面对面的交流是做群众工作最好的方式,深入调查走访是掌握群众信息的最佳办法。因此,干部要增加走访调查次数,用心用情地与群众沟通,掌握群众真实的诉求,帮助群众解决困难。

(三)加强基层党建,夯实群众路线工作基础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的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服务群众、推动当地发展中起着核心作用。在农村山区他们带领当地村民开动脑筋,共同发展致富;在边区,他们起着促进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和谐、增强党员和群众的凝聚力、加固沿边地区的堡垒和团结作用。因此,意义非常重大。

要探索加强广西民族地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新途径新办法,针对城市社区特点、农村地区人口流动特点、少数民族地区聚居特点、贫困山区人口特点、边区人口减少特点等不同情况,要因地制宜地创新各地区的党组织结构设置。因受自然条件、人口素质、经济现状等因素制约,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当地自然村要建立党小组,行政村更要创造条件建立健全党组织,想方设法选拔能干力强的优秀党员干部完善基层党建、帮助群众致富。边境地区更要加大基层党组织的力度,当地政府要多方了解本地区的实情,有意识地进行政策和经济扶助,选任干部帮助各村社利用优势发展本地经济,运用政策留住和吸引人才加入建设。在推动边区经济发展、满足当地群众生产生活需求的同时强化基层党组织,加强、凝聚和维护和谐稳定的边区环境。

[1]姚丽娟.当前少数民族地区群众思想动态特征[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6):26-27.

[2]张清雅,易夏玲.新时期党的群众工作的新特点和新思路[J].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13(5):3-6,12.

[3]安梅.边疆民族地区践行群众路线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红河探索, 2013(5):18-21.

[4]李喆.推动群众路线在民族地区有效贯彻.[EB/OL].宁夏日报,2014-6-6(005).

责任编辑:杨松禄

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2013年度研究课题“基于广西区情的群众路线的实践模式创新研究”(项目号:13FDJ003)的阶段性成果。

张卓莉(1977—)女,汉族,广西贵港人,钦州学院法律与公共管理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经济伦理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

D633

A

1671-2811(2015)01-0150-03

猜你喜欢

广西党组织民族
广西贵港
我们的民族
清华党组织公开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以提升组织力为抓手建设全面过硬的国企党组织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多元民族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对症下药 强健基层党组织
广西出土的商代铜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