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基层统战工作发展问题探讨

2015-02-12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基层发展

刘 黔

(贵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 贵阳,550025)

新形势下基层统战工作发展问题探讨

刘 黔

(贵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 贵阳,550025)

新形势下,基层统战工作相对薄弱的状况仍普遍存在,与全面深化改革形势发展对基层统战工作的要求不相适应。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基层统战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客观分析困扰基层统战工作的主要因素,研究探讨基层统战工作现实发展问题,有助于基层统战工作理清思路、明确重点,健全机制,创新发展。

基层统战;困扰;发展

基层统战工作主要指县级(包括县级)以下以及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国有大中型企业、社会组织等统战工作。基层统战工作是贯彻执行党的统一战线理论、方针、政策的基础环节,是整个统一战线工作的拓展和延伸。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县级统战工作范围越来越广,对象越来越多,内容越来越复杂。当下,县级统战工作的运行状况是否与新形势的发展相适应,如何加强建设使其应有的地位和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这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新形势下基层统战工作的重要性

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深入开展,基层经济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县域经济充满活力,人才集聚态势发展迅猛,产业化能力日增,与此同时,日积月累的社会矛盾因利益分化变得更为尖锐。故而,基层统战工作在县域的基础服务作用大大提升,在党的统战工作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一)基层统战工作是激活县域经济的“催化剂”

随着城镇化建设快速推进,农民从土地经营中分离出来,离土不离乡,从事个体私营经济。城乡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个体经营户和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不断增加,做好基层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思想教育工作,推动个体经济发展,历史性地成为了基层统战工作的重要内容。[1]非公有制经济、民营企业和个体经济是推动县域经济的生力军。非公有制经济人生和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政治健康成长,事关基层统战工作服务地方经济,是社会发展的着力点。

(二)基层统战工作是推进民主政治的“桥头堡”

随着经济社会重心下移,统战工作迅速向乡镇县延伸和拓展,从经济领域向政治领域覆盖,民众政治参与热情高;基层群众自治的发展和群众路线教育的开展,群众民主意识强,民主诉求多。在经济领域上的竞争意识、民主意识和法律意识,很容易在无形中转化为一股推动力量,迫使人们表达利益的政治诉求与政治愿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健康发展与统战工作息息相关,统战工作要积极引导。基层统战工作的政治引导,将会加强民主监督和推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健康发展。中央统战部课题组称:“基层民主政治愈发展,就越需要统一战线;基层民主愈充分,就越需要依靠统战工作”就是这个道理。

(三)基层统战工作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减压阀”

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是基层统战工作的晴雨表。在深化改革深水区,社会结构激烈变化,利益格局调整,涉及民生等问题的社会矛盾突出;基层宗教热、民间迷信信仰升温,民族、宗教工作艰巨而繁重;基层相对封闭,思想观念剧变引起文化冲突等,都很可能是引起群体性事件的导火索。当前,我国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2]随着城镇化建设中的利益纠葛不断升华,社会矛盾纠纷增多,燃点就会扩散,基层统战工作容不得有半点疏忽。基层统战工作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减压阀”。[3]基层统战工作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调解民族关系和宗教信仰问题,引导多方参与、协同合作,与县域社会和谐发展相适应,避免地方小矛盾引发“蝴蝶效应”。这个意义上讲,基层统战工作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坚实基础。

(四)基层统战工作是促进文化繁荣的“助推器”

文化统战是基层统战工作的载体,具有凝聚人心、维护文化大一统和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作用,助推当地文化多元化发展繁荣。当前文化多元化趋势加剧,基层统战工作具有人才集聚的资源,可推动各民族交流,促进县域民族和民俗文化发展;文化统战具有领域广泛的多元文化底蕴,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同引导和弘扬宗教文化;统战文化与当地文化的教化、整合、互融,支持非公有制企业文化建设,这都是共同进步的过程。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性格是文化统战的基础,在基层唤起民族精神和中国性格,这对文化繁荣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目前基层统战工作面临的困扰

基层统战工作的薄弱现状,一直困扰着基层统战工作的开展。全面深化改革深入到基层,统战工作的任务会更艰巨。长期以来,统战工作的主要对象主要是中上层人士,基层统战现实中处于“上热、中温、下冷”状态。新阶段,基层统战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和变革。

(一)基层统战工作面临新的挑战

当前,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国内全面深化改革的发展,以往的传统模式逐步被打破,城市、城镇和农村三地新社区建设,给县域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基层统战工作须转变工作方式与之适应。

一是基层统战工作的外部环境异常复杂。新阶段,统战工作对象向基层延伸并快速覆盖,以前统战工作专属上级或高层的观点根深蒂固,加上政策在基层往往具有滞后性,导致目前很多基层统战部门没有深刻认识和适应这种变化。统战工作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问题在基层,根源在党委领导。基层统战的工作方式应由被动转为主动,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型城镇建设和推进农业现代化,主动为人民服务。

二是基层统战工作的对象增长态势迅猛。改革开放以来,原有的社会结构逐渐被打破,社会成员之间快速分化重组。新阶段,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是基层统战工作最大的挑战。随着县域经济多样性发展,基层统战对象人数增多,范围不断扩大。特别是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使得非公有制经济经济人士以及与之相联系的海外统战人士增多,宗教、民族方面数量也相当可观,多民族地区较显著。然而,很多基层党组织并没有和统战部门达成共识,没有认识到基层统战对象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性,对整个统战工作的重要性。

三是基层统战工作的任务繁重且官多兵少。自全面深化改革后,基层统战工作随社会重心转移,向乡镇县延伸。乡镇统战工作是基层统战的基础部分,其工作线不仅长而宽,面广而量大,任务冗长又繁重。官多兵少的现实状况与基层统战工作的要求相去甚远。力量本身就薄弱的机构,在繁重的工作任务面前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二)基层统战工作处于“三缺一多”的尴尬境地

统战工作下基层是全面深化改革后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长期以来,基层统战工作长期处于缺人、缺粮、缺机制,任务多的困境。这“三缺一多”的尴尬处境,困扰着基层统战工作的深入开展。

首先,干部老化,缺乏活力。基层统战干部若没有较高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公关沟通能力,其干部队伍素质要求跟不上新形势的发展,将会影响一方经济社会发展。一直以来,统战工作在县级弱,在乡镇形同虚设的状况普遍存在。乡镇统战工作在表不在里,基本上处于无人问津的状态,工作上依旧处于被动状态。

其次,部门机构设置不健全,经费匮乏。基层统战工作普遍存在编制少、没有从事宗教和民族工作的专职人员等情况。机构建设不全,有的单位没有设置,有的设了编制却不在统战部,基层统战力量与资源整合不到位,难以形成工作合力。如此就造成了领导分管不集中,协调难度大,统战工作难以发挥作用优势。绝大多数基层统战工作没有设立专项经费。工作经费很难落实,有的地方甚至连日常开支都很难应付。

再者,基层统战工作缺两项机制:上层设计机制和考核机制。上层设计机制,主要指市级与县级统战部对接协调机制。县级统战部由于力量薄弱,难有主动权。考核机制是指领导考核制度和年度目标考核制。缺机制,主要是指没有健全和完善,缺乏刚性指标。由于“三缺”,导致“一多”。基层统战工作任务多堆积,在于没有人手做事,根本原因在于队伍结构不合理,机构设置不健全。因为以上尴尬,基层统战之薄弱难以改变,积弊极为严重,由此造成的严重后果便是安于现状、易于懈怠、应付了事。如此,基层统战干部得不到进步,工作得不到发展。

(三)基层统战工作外在体面、内心清苦

泡沫状态,是新阶段基层统战工作的主要困境。新阶段,基层统战工作受到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从事统战工作外在体面。但在现实中,发展却极为不平衡,很多地方上依然处于冷淡、涣散、薄弱状态。

领导不够重视,公众意识不强,这是基层统战工作受“冷淡”的外因。基层领导层统战意识不足,一些领导没有认识到新时期统战工作的重要性。基层统战工作虽有基础性作用,却未被当作基础工程来抓;社会公众对基层统战工作没有足够的认识,认为其与自身关联性不高,漠视基层统战工作。基层统战工作重要却未被重视,外热内冷的原因不止于此。

基层统战人员内心清苦,干部能力素质与新形势不搭配,这是基层统战工作“薄弱”的内因。人心涣散是工作中最为可怕的事情。基层统战工作,官多兵少的现象较为普遍,干实事的人少,内部存在涣散蔓延趋势。全职从事统战工作人员少,心有余而力不足,兼职模式极易造成“耕别人的田,荒自己的地”的现象。

内外因辩证原理分析可知,要打破泡沫,需要内外结合,外优环境,内化基础。统战工作面临内忧外患的境地,丞须突出重围。变化和运动是永恒的主体,基层统战工作的灵活性不仅在人的素质的体改,也在创造良好的环境,利于坚定地落实政策。

(四)基层统战工作困扰的思想根源与现实冲击

主观的思想根源,主要体现在过时论和敷衍论上。不少从事基层统战工作的同志缺乏系统的统战理论知识,不能从全局和战略眼光来对待工作。他们认为,新阶段统战在基层已经过时,在县级及以下没有发挥多大作用。甚至有人认为,统战在基层就是一般的群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没有必要专门提出来。[4]这些问题不仅仅与基层党委领导的重视息息相关,还同基层统战干部的基本素养相联系。

客观的现实冲击,事关基层统战有政策但难落实到底,此为历史积弊。在基层,于统战工作对有关政策文件的落实情况普遍缺乏监督。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政策的落实严重缺位,政策文件的落实与现实的处理有巨大的落差。基层统战工作的薄弱,与站位不准,抓点不明显,中心贴不紧,跟不上大局有一定的关系。[4]有为才能有位。在社会公众的意识里,普遍认为基层统战部门相当于离休处,一个养老有工资拿、赋闲有人陪的部门。

三、加强基层统战工作的基本思考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已成为基层统战工作的总目标。基层统战工作正处于一个变革的发展节点,我们应共同努力,彻底改变基层统战工作困境。新形势下,我们应确立新思路,找准新重点,建立新机制,创造新局面。

(一)基层统战工作的发展新思路,须“顺”起来

以宣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主题,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两手抓,思想建设带动队伍建设,营造利于统战工作的社会氛围。这是深入开展基层统战工作的新思路。

新时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基层统战工作提高思想认识的必经之路。思想认识差距大,一直以来都是基层统战工作的心病。加强对基层统战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多培训教育,提高对业务工作的思想认识。开展学习教育,帮助统战干部补好“钙”,为县域全面发展筑“梦”。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社会思潮,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步进行,在基层主要加强“三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建设,打破传统的认识差距,逐步化解多年的思想积郁。

基层统战必须建立一支业务能力过硬务实肯干的队伍。人才永远是工作的核心和灵魂。基层统战工作必须通过强劲的组织和科学的措施,培养一支有能力有素质的“虎狼之师”。首先,基层统战工作不仅需要专业人才,也需要政治素质好、文化素质高、善于团结人、热心统战工作的干部,可从乡镇选配相关人才担任统战干部;其次,统战干部岗位轮训固定化,加大统战委员的培训教育力度,业务知识轮训周期化;三是保持基层统战委员的稳定性,保证基层统战工作的连续性;四要积极组织统战干部工作交流与互动,根据现实情况建立月或周例会制度;五是基层党委要重视和慎用统战工作人员,优化基层统战干部结构。

营造健康积极的社会环境,浓厚基层统战工作氛围。基层轻松自由、催人奋进的社会氛围是需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去营造的。以宣传教育开路,使社会公众了解统战知识、增强统战意识,营造良好的统战工作氛围。除利用传统宣传途径如电视、广播外,还要充分利用QQ、微博、微信等现代网络平台,全方位宣传统战知识,及时反映基层统战动态,相互交流统战经验,展示基层统战风采。同时,广泛开展社会文化活动,通过发放统战知识资料、举办统战成果征文比赛和基层统战知识竞赛以及辩论赛等方式进行宣传,增强统战的影响力和感染力。

(二)基层统战工作的发展新抓点,应“重”到位

基层统战工作对象日益复杂,统战任务越来越重,要求也就越来越高。基层统战工作的工作重点必须厘清,避免造成基层统战工作“头重脚轻根底浅”的不良局面。新阶段,要找准基层统战工作的新抓点,一步一步“重”到位。

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务必以乡镇统战工作为抓点,充分发挥异军突起强大作用。乡镇统战工作是基层党委工作的基础,新时期,加强乡镇统战工作与加快建设新农村有机结合是重要抓点。如何让县域统战“活”起来,乡镇血液输送极为重要,不仅要让政策传递下去,还要将落实情况反馈回来。乡镇与县之间互通有无的工作网络必须建立起来。搞好新时期基层统战工作,是加快乡镇经济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途径。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已经成为新形势下基层统战工作的着力点,是推动治理模式现代化的重要力量,不容忽视。除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外,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还包括自由择业知识分子。[5]他们打破了传统经济条件下的职业结构,不仅遍布基层,流动性快,且内部分化与重组适应性强。在社会转型期中,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在基层具有很大的影响力,他们的聪明才智可推动经济发展,他们的负面情绪亦能影响社会安定。因此,基层统战工作必须丰富民主形式,扩大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有序政治参与。

(三)基层统战工作的发展新机制,要“转”得快

新时期,基层统战工作能否“转”起来的关键在经费,能否“转”得快根本在机制。基层统战工作要发展,必须建立新机制,建立一种既分工又合作、既统一领导又各司其职的运行机制。基层统战工作的机制建设时不我待。

健全基层党委领导负责制和统战干部成长机制,聚集资源,形成合力。继续优化兼职模式,必须由基层党委负责。建议基层党委副书记兼职负责统战工作比较适宜。考核机制与领导负责制同行,强化领导责任意识,加大统战工作人员执行政策力度。对基层党委科学的评价体系和考核机制是建立良好外部环境的有效途径。健全统战干部学习机制,帮助统战干部培养统战政策理论素养、领导艺术和经济工作能力;健全统战干部交流机制,适时进行县内横向交流,把对统战工作有感情的统战干部安排到其他部门挂职锻炼,增加知识和拓宽视野。

健全情况通报制度、会商制度、归口管理制度。首先,通过健全情况通报制度,以便了解各部门之间联系情况,推动部门之间相互配合的协调能力。其次,建立多层次、高效率、勤联系的会商制度,有利于提高科学正确的决策能力,提高执行质量和效率,共同研究,实时解决问题。最后,归口管理制度既有利于统战工作的组织性,统一谋划、部署、管理和调度;又有利于保证统战工作的纪律性,以便各单位在对统战工作对象的政策落实、行政处罚等问题上统一标准。如此,各部门之间就能够做到互通有无,减少矛盾与纠纷,强化统战部门的服务能力。

(四)基层统战工作的发展新形势,确“实”在试

统战工作在地方上不完全具有普遍性,要尊重各地的特殊性,重点实验,开创新局面。不同的地方对统战的需求不一样,党委对统战的要求亦有不同等特殊性,要求我们不能统一应用政策方针,而是具体区别落实。如果不顾地方实际满盘乱抓,只会想做事却什么也做不好,造成事与愿违的境地。

建立探索基层统战工作试验田,根据当地实际,明确负责人和工作重点,探索该区域如何实现有战斗力而又富有特色。建立试验田,要适当减负减压。在其位谋其政,非其政则不为。减去一些不必要的环节,提高工作效率。虽说有压力方有工作动力,但是动力是来自有安排和有重点的,而不是杂乱无章的。建议基层统战工作要突出重点,在于落实和长期考核。综上,建立试验田应考虑三个因素:统战资源特殊性,基层党委领导性,自身力量对比性。

[1]龚继民.乡镇统战建设的问题与出路[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2).

[2]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3]中央统战部课题组.改变基层统战工作薄弱环节状况的因应之策[J].中国统一战线,2014(1).

[4]中共石家庄市委统战部课题组.关于改变基层统战工作薄弱环节状况的因应之策[J].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3).

[5]李营歌.当前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思考[J].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3).

责任编辑:杨松禄

2014年度贵州省委宣传部舆情信息研究基地课题(课题编号:YQXX1416)阶段性研究成果。

刘黔(1991—),男,汉族,贵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3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

D613

A

1671-2811(2015)01-0029-05

猜你喜欢

基层发展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基层在线
“基层减负年”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基层减负并非无度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走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