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层民族民间文化的开发与保护

2015-02-12魏希斌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弥勒民族民间村寨

魏希斌,陈 凯

(中共弥勒市委党校,云南 弥勒 652300)

基层民族民间文化的开发与保护

魏希斌,陈 凯

(中共弥勒市委党校,云南 弥勒 652300)

民族民间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民族民间文化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与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活动息息相通,是人民群众自己创造、自己传承的文化艺术,是各民族千百年来的宝贵结晶。基层民族民间文化的开发与保护,要适应时代发展,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目标,遵循民族民间文化发展规律,更好地为地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发展服务。

基层;民族民间文化;开发保护

研究探讨基层民族民间文化开发与保护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目标要求,遵循民族民间文化发展规律,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民族民间文化正在消失,因此,如何切实有效的开发和保护民族民间文化成为当前地方党委政府所要面对的问题。

习近平同志在山东考察时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民族民间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基层民族民间文化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与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活动息息相通,是人民群众自己创造、自己传承的文化艺术,是各民族千百年来的宝贵结晶。基层民族民间文化的开发与保护,要适应时代发展,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目标,遵循民族民间文化发展规律,更好地为地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发展服务。本文拟结合云南省弥勒市情况,就基层民族民间文化的开发与保护问题作基本探讨。

一、弥勒市民族民间文化开发和保护的现状

弥勒市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生活的地区,又处于昆明市的石林县、玉溪市的华宁县、文山州的丘北县、红河州的开远市、建水县、泸西县的结合部,是红河州的北大门。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与厚重的历史文化、秀丽的山水风光,造就了这一块土地得天独厚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按弥勒市的区位划分,可以分为东山和西山两个民族片区,以各民族的生活习俗、宗教信仰和民间艺术形式等构成的民族民间文化,为美丽的弥勒市增添了更加迷人的风韵。

近年来,弥勒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民族民间文化的开发和保护工作。多次组织统战、民族宗教、科教文卫、城建、旅游、党校等部门对弥勒大地上人文地理、风土人情、名胜古迹等资源进行了大量的调研,为弥勒市民族民间文化的开发和保护做了大量的工作。对弥勒市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一是充分利用民族民间文化这一龙头,举办形式多样的艺术节,集文化、经济贸易、商业洽谈和旅游观光于一体,利用文化优势,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如一年一度的阿细跳月节、葡萄节、佛文化节、火把节、阿细祭火节、爱佐爱莎节、壮族新谷节、苗族花山节等的成功举办,为弥勒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快速发展起到了推波推波助浪的作用。

二是加大对民族习俗、饮食、服饰、文化、生产生活用具、民间艺术、音乐舞蹈、民族体育等的开发和扶持的力度。如民族婚俗、葬礼、彝族长街宴、阿细祭火、民族服饰展示、各民族生产生活用具展示、阿细跳月、民族音乐展播、民族舞蹈展演、彝族摔跤比赛、壮族的歌圩、苗族的踩花山等的开发就是成功的范列。

三是对民族服饰、文物、民居、乐器、乐曲等进行收集整理,然后进行开发利用。如对彝族、壮族、苗族等服饰的新款设计、王炽的三代一品封典坊保护、熊庆来故居的维修、张冲故居的重建、阿细大三弦、壮族铜鼓、苗族芦笙、阿细先基等的挖掘和整理,为弥勒市文化品位的提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四是对有开发价值的民族村寨进行了可行论证,挖掘出一批民族风情浓郁的古老村寨。如西三镇可邑村3A级旅游小镇的建成、蚂蚁村彝族风情园的建设,西一镇红万村阿细祭火特色村寨的建设,巡检司镇高甸村爱佐与爱莎特色村寨的建设等,使古老的民族村寨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五是大力扶持独具特色的民族舞蹈,为他们解决服装、乐器、道具和活动场所等问题,为民族舞蹈的发展提供了物质保证。如各民族村寨大多建有自己的活动场所,使阿细跳月、阿务跳乐、苗家芦笙舞、壮族歌圩等民间舞蹈得到了长足发展。

六是建立了多个文物保护单位,为弥勒民族民间文化的开发和保护提供了实物展示和理论指导。如弥勒市老政府遗址、朋普镇的熊庆来故居、虹溪镇的文笔塔、东山镇的张冲故居、西三镇可邑村的第一、第二阿细文化展览馆等。

七是开发了一批民族民间产品,变精神产品优势为商品优势,促进了个体经济与集体经济的发展。如民族织布、民族服饰、民族首饰、民族刺绣、民族乐器等民族民间产品的开发,做到既丰富和深化了弥勒市民族民间旅游的内涵,又让当地的百姓真正得到实惠;既做到挖掘和传承民族民间文化,又做到保护与开发并重。

八是通过对民族民间文化的挖掘和宣传,逐渐揭开了许多少数民族文化、生活、劳动的神秘面纱,从而引起了广大新闻媒体的关注,为民族民间文化的开发和保护注入了新的血液。如阿细跳月跳上春晚、走出国门,阿细祭火上省州市电视台,壮族歌圩参加央视青歌赛等就是最好的佐证。

二、弥勒市民族民间文化开发和保护面临的问题

弥勒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千百年来,各民族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不仅有大量的有形的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也有斑斓多姿的无形的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例如神话、传说、歌谣、音乐、舞蹈、绘画、雕刻、刺绣、织布、织锦、蜡染、剪纸、首饰、乐器等艺术和技术,还有各种民族的礼仪、风俗、体育活动等。这些民族民间艺术形式的存在,不仅成为各民族赖以绵延发展的、增强凝聚力的纽带,而且成为各民族维系民族团结的基础和联系世界的桥梁。近年来,由于现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态不断发展,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提高,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民族民间文化的开发和保护面临诸多问题。

一是民族民间文化发展不平衡。如东边以东山镇的彝族支系阿务族、白彝族、黒彝族以及壮族、苗族和江边乡的壮族、苗族为代表的各少数民族,大量的民族民间文化正在逐步消失。而西边以西三镇、西一镇的彝族支系阿细族、撒呢族、巡检司镇的阿哲族为代表的民族民间文化得到了较好的开发和保护。形成了“东边静悄悄,西边轰隆隆”的民族民间文化格局。

二是经费保障不足。民族民间文化开发和保护的软硬件设施尚需投入大量经费,许多民族村寨还没有开展民族民间文化活动的场所。如东山、江边、巡检司等乡镇的多数民族村寨急需投入大量资金建盖民族民间文化活动场所和收集整理各种民族民间文化文物的房子。

三是部分民族乡镇领导对民族民间文化的开发和保护不够重视。部分民族乡镇领导侧重于搞经济建设而忽视了对民族民间文化的开发和保护。

四是部分民族民间文化损毁、消亡的现象十分严重。一些独特的民族语言、文字和习俗正在消亡,大批具有民族历史文化的村落、村寨和民居建筑群遭到破坏,依靠口头传承的各种技艺、习俗、礼仪等文化遗产正在消失,许多传统技能和民间技艺后继乏人。由于掌握这些技能和技艺的艺人大多年事已高,这些民族民间技能和技艺往往因老艺人的离逝而消亡。如许多民族的婚礼习俗、祭祀活动、民族建筑技艺和独特技能等的消亡现象较为突出。

五是关于民族民间文化的收集整理机构功能发挥不足。民族民间文化散存于民间,需要大量的人力去收集和整理。虽然各乡镇都设有民族民间文化的机构和工作人员,但许多工作人员对当地的民族民间文化情况不熟悉,同时在乡镇其他业务较多,忙于其他事物,很难发挥乡镇民族民间文化机构和人员应有的功能。

六是大量民族民间文化代表性实物和资料难以得到妥善保护。由于各民族村寨缺乏应有的硬件设施和有管理经验的人员,保护民族民间文化代表性实物和资料的难度较大。

七是民族民间文化研究人员短缺,出现断层。掌握民族民间文化的艺人大多年事已高,年轻人大多不愿意学习,专业人员又很难下到乡镇,出现研究人员断层的情况。

八是部分民族对本民族的民族精神弘扬不够,自信力减弱。许多民族认为本民族的民族民间文化是“土气”的,与现代文明有差距,大多不愿接受,年轻人更是这样认为。

九是民族民间文化开发和保护工作结合的不够好。许多乡镇对于民族民间文化的开发和保护没能做好与经济社会、旅游景点、文化传承、对外宣传、提升品牌有机结合,导致民族民间文化开发和保护的工作做得不够成功。

三、弥勒市民族民间文化开发和保护的对策思考

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与经济的飞速发展相比,许多民族民间文化却在飞快消失。因此,对民族民间文化的开发和保护,已成为人类促进文明发展的重要之举。民族民间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开发保护的好,则可以造福于民;反之,它将随着历史的演进而逐渐淡化直至消亡,成为人类永恒的遗憾。因此,我们对民族民间文化的开发和保护要有紧迫感,要紧跟科技进步的时代步伐,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成果,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保护这一资源,为民族民间文化的发展服务。

(一)要加大对民族民间文化开发和保护的宣传力度,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我们要采取利用民族节日、广播、电视、网络、宣传栏等形式加大对民族民间文化开发和保护的宣传力度,用各种规章制度来开发和保护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遗产,对于继承和弘扬民族民间优秀文化传统,促进生态文明、经济文明、政治文明、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各民族村寨应建立相应的民族民间文化开发和保护的制度和村规民约,使得各种开发和保护民族民间文化的规章制度深入人心,形成人人参与开发和保护民族民间文化的氛围,确保民族民间文化的开发和保护取得实效。

(二)要加大对东部山区乡镇的民族民间文化的开发和保护力度。从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重点扶持,为各民族村寨提供必要的活动场所和收集整理各种民族民间文化资料、文物的场所和所需资金,促进各民族村寨民族民间文化快速发展。特别是对东部山区乡镇彝族、壮族、苗族等民族聚集生活的村寨,更要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确保各民族民间文化开发和保护的顺利开展,还要加大对收集整理各种民族民间文化资料、文物的资金投入,以期东部山区乡镇的民族民间文化快速崛起、快速发展,尽快缩小与西部山区乡镇的差距,使弥勒市东西两山的民族民间文化的开发和保护工作得以均衡发展。

(三)全市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对民族民间文化的开发和保护工作。要从政策和制度上给予保证,做到正确领导和统筹管理,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应当将民族民间文化开发和保护工作纳入本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城乡建设规划、纳入财政预算规划。给人员、给编制、给经费,确定哪些是重点开发和保护的村寨,哪些是今后筹划开发和保护的村寨,做到有条不紊,确保全市民族民间文化开发和保护工作有序开展。同时,制定地方民族民间文化开发和保护的管理办法,做到依法依规开发和保护。

(四)加强对各少数民族民族民间文化的调研工作。详细掌握本地区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情况,对东西两山的民族民间文化进行一次深入调研,要深入到各乡镇、各村寨,掌握各乡镇、各村寨民族民间文化的具体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措施,然后进行全面的部署安排。做到开发和保护民族民间文化具有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从而为更好开发和保护各民族的民族民间文化提供素材,为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开发和保护民族民间文化提供决策依据,保证各级党委政府开发和保护民族民间文化决策的准确性。

(五)认真开展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进课堂活动。将民族民间文化纳入地方中小学的教学内容,这样既能弘扬民族民间文化,又能使民族民间文化传承者和继承人各有所得。弥勒市西三镇九年一贯制学校在这方面就做得比较功,教师队伍中设有专业的阿细跳月传承队;学生充分利用课间操、课外活动、节假日等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活动,做到“传有所师、学有所承,代代相传、绵延千古”。既做到对民族民间文化的挖掘与传承工作,又达到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的目的。这一成功经验可以在全市各山区乡镇中小学校推广,让全市中小学生从小树立开发和保护民族民间文化的意识。

(六)进一步加大对民族民间文化活动的扶持力度。民族节日、民间活动的开展,对于弘扬笨民族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加大对各民族的民族节日、民间活动的扶持,能够达到更好宣传民族民间文化的目的,同时也能挖掘出更多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要充分认识开展好弥勒市各民族节日、活动对于宣传开发保护民族民间文化的重要性,要从经费方面给予大力扶持。同时,要把各民族的民间节日、活动的开发和保护纳入科学发展的范畴,使各民族民间文化活动的节日、活动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和资本,使其发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举办民族民间文化节,把民族民间文化与经济、贸易、技术、人才、资源等有效地结合起来,以取得明显的实效。

(七)要注意经济与民族民间文化的协调发展。经济发展与民族民间文化发展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经济发展上去了,民族民间文化的发展就有了必要的物质基础;民族民间文化发展了,就会促进人们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人的素质是提高生产力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这也从根本上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全市各级党委政府既要抓好经济建设,又要抓好民族民间文化的开发和保护工作,达到生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协调发展。

(八)开发和保护民族民间优秀文化的内核,重要的是弘扬民族精神。一是通过民族民间文化本身展示各民族祖先科技成就和创造精神;二是大力弘扬民族民间文化中重视知识、重视教育、重视创造的积极内核,因势利导,积极善用,凝聚成一种全民族的科学精神。三是要树立民族自信力,摆脱民族自卑感。在现代浪潮的冲击下,许多传统民族民间文化已处于濒危状态,这种现状的存在是由于许多民族缺乏自信力和拥有自卑感。例如许多民族村寨里先前颇具特色的土木房已逐渐被现代盒式楼房所取代;各少数民族穿戴本民族服装服饰的少了,认为“土气”;年轻人不喜欢说本民族语言,许多民族语言面临逐渐消亡的危机;中青年人已听不懂本民族的古歌谣,更不会唱跳本民族的歌舞。面对这种现状,全市各级党委政府要更加注重弘扬民族精神,树立民族自信力,不断引导各民族认识开发和保护民族民间文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感。

(九)开发和保护民族民间文化需要做好五个结合。一是开发和保护民族民间文化要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要寻求农村产业发展和民族民间文化开发和保护的最佳结合点,通过产业发展,促进民族民间文化的开发和保护,使民族民间文化文化的开发和保护和促进农村发展与人民群众增收致富结合起来。二是开发和保护民族民间文化,要与旅游景点的开发相结合。要使民族民间文化具有生命力,使其不断繁荣发展,就必须走市场化的道路,要走市场化的道路就需要依托景点这个市场。三是开发和保护民族民间文化,要与各民族得实惠相结合。如果开发和保护民族民间文化不能给各民族群众带来实惠,也就失去了开发和保护民族民间文化最基本的意义。四是开发和保护民族民间文化,必须与培养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相结合。培养一批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专业人才,使他们成为开发和保护民族民间文化的骨干力量,让民族民间文化源远流长。五是开发和保护民族民间文化,要加大对外宣传力度与提升文化品牌相结合。宣传好民族民间文化的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提升民族民间文化的知名度,不断打造民族民间文化品牌,让民族民间文化在市场经济和信息时代的社会生活中大放异彩。

总之,民族民间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发和保护得好,有利于促进当地生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有利于加快当地经济发展和人民增收,因此,开发和保护民族民间文化是造福千家万户和子孙万代的事,必须切实有效地抓好抓实,让民族民间文化的光芒普照弥勒这片红土地。

责任编辑:蒲 跃

魏希斌(1970—),男,云南弥勒人,弥勒市委党校高级讲师。陈凯,男,弥勒市委党校教师。

G24

A

1671-2811(2015)01-0146-04

猜你喜欢

弥勒民族民间村寨
“校团”协同背景下推进民族民间音乐教育发展研究
高职音乐教育发展与民族民间音乐传承研究
新时期我国民族民间音乐艺术的传承与保护策略探究
冬奥背景下我国民族民间冰雪运动传承研究
托忒文《般若弥勒经》木刻时间考释
无蚊村寨丁屋岭
大足石刻弥勒信仰下的两处“启门图”
村寨——海坪彝寨
黑城本《弥勒上生经讲经文》为词曲作品说
别让民族村寨毁于当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