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太极柔力球的文化内涵及价值体现

2015-02-12程元晋

体育研究与教育 2015年2期
关键词:以柔克刚柔力球太极

张 路,程元晋

1 前言

太极一词最早见于《易传5系辞上传》。“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阴阳)生矣,这里就提出了一个一分为二的宇宙创成说“太极”,即“一”,分出“天地”“阴阳”为二[1]。所以“太极”体现了“一”的哲学思想;“柔”的含义有植物初生而嫩、软、不硬、软弱,与“刚”相对。体现了“以柔克刚”“以柔攻坚”的辩证思想。“太极”与“柔”是太极柔力球的文化之根,而后者是在吸收现代竞技运动部分元素的基础上,从技术层面体现并遵循了“太极”与“以柔克刚”的文化内涵,并在此基础上提升了太极柔力球对运动者的多方面价值。

2 太极柔力球运动的民族传统文化内涵

2.1 圆柔和一,无处不在

太极作为一种哲学思想,代表了最为原始的“一”,最为整体的“一”,是“二”( 阴阳、两仪) 之母[2]。 这一思想体现在太极柔力球运动中,即运动的每一个技术动作都包含着圆弧形的运动轨迹,体现了太极规律“圆”和“柔”的特点。这也正符合宇宙之间的万物运动之本,以“圆”为轨道。太极柔力球运动充分汲取了这种圆的变化思想,使其每一个动作的引化过程都是通过圆弧形运动轨迹而完成的,通过圆弧形的引化动作完成防守的“迎”和进攻的“抛”,从而实现了“攻”与“防”的对立统一。圆既是化解一切力量的最佳选择,也是聚集一切力量最有效的选择。所以,设计这项运动时,使每一个技术动作都围绕“圆”这个核心轨迹而设计[3]。圆弧运动是太极柔力球所有技术动作的力量源泉,又是其特有的动作规律。这就是太极原理最直观、最形象的展示。正是“弧形引化”这一核心技术,使得太极柔力球运动与古老深奥的太极思想意境相承,深刻体现了太极通过“圆活”和“融合”转化的方式,使矛盾双方统一的哲学思想。

2.2 抛引化一,圆弧引转

太极柔力球运动的整个技术动作结构都体现了太极文化中“一”的思想。也就是说太极柔力球在接球或抛球时不能简单地以直线的轨迹形式向后“引”,促使球速下降,再通过直线轨迹的形式把球“抛”出去。这样的技术动作结构就会把“引”与“抛”完全地分离,不符合太极“一”的哲学思想。根据太极思想,太极柔力球运动的技术动作结构是通过 “弧形引化”的运动形式把作为防守的“迎”引化为进攻的“抛”,从而使“迎”与“抛”的动作巧妙地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完全没有间隔、没有停顿、完全融为一体的动作结构,从而完美地实现了太极之理中的“绝对的”、仅有“一”的哲学思想。太极柔力球运动的每个技术动作都是“一气呵成”,通过巧妙的“弧形引化”形成一个完整的“技术链”。充分体现了太极思想的精髓并得以深入。

如果说太极柔力球运动的技术结构是通过“迎”“引”和“抛”动作运动轨迹在空间上体现于“一”,而“一气呵成”则是把“攻”与“防”的技术在时间上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技术链”。太极柔力球运动的竞赛规则之所以规定技术动作不能有“间隔”与“停顿”,不允许“二次发力”,其理论依据为太极即“一”的哲学思想。所以,太极柔力球运动的每个技术动作结构和所形成的“技术链”都是以“弧形引化”的完美用力形式达到“整体合一”,正反映了太极即“一”的哲学思想。“进行太极柔力球运动时,要求全身自然放松,以整体用力的形式去发力,而不是以突出局部肌肉发力”[3]。因此,太极柔力球运动的任何一个技术动作,都不是通过肢体某一部分肌肉的局部力量来完成的,而是通过整个身体的合力来完成。

2.3 圆转如一,刚柔并济

对太极柔力球的单个技术动作来讲,要符合太极即“一”的思想,对其成套动作来说更要体现太极原理的“弯”,即道家的“柔”。老子在《道德经》中特别强调“柔”的力量,而太极柔力球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柔”。这充分体现出“柔能克刚”和“柔可攻坚”的辩证思维。太极柔力球运动的文化内涵与道家思想是相互契合的,因为“柔——是太极柔力球的灵魂,也是本项运动最大的特色和魅力所在[1]”;太极柔力球运动的技术动作又充分体现了“以柔化力”“以柔克刚”的思想,其对抗形式最鲜明的特点就是“以柔化力”“以柔克刚”。

当球通过竞赛双方圆弧化运动取得最大的线速度后,会以极高的速度向某一方飞过,此时,如果正面迎球还击,拍与球之间必将就会产生巨大的冲击力。为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太极柔力球运动同样要求以“圆弧化”运动来应对,即采用切线迎球顺势划弧的技术方法,使来球能够沿着球拍运行的圆弧形轨迹的切线方向接触球拍,以减小来球与球拍之间的撞击力,以此达到“以柔化力”“以柔克刚”的目的。其技术要领正是道家“以柔克刚”思想的具体体现。假如采取“以力抗力”“以刚对刚”的硬碰硬方式,从力学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关系来讲,一是不易掌握回球的方向与速度;二是容易使自己受伤。因此,为了更好地掌握太极柔力球的方向与速度,不使自己受伤,达到健身目的,采取顺势划弧的方式以化解来球对球拍的冲击力,这也是该项目的优势所在,即所谓的“以虚化实”。太极拳的道理告诉我们,太极拳化解进攻之力的方法就是顺进攻之势而转动身体,通过身体的转动使对方的用力好像打在一个旋转中的车轮上,使对方的用力沿着转动圆的切线方向滑出去,从而很难伤及到自己的核心部位,即“圆之内部”。太极柔力球运动同样采取这种方法以化解来球之力,每个动作都采用了圆弧形的运动轨迹,使快速运动的球都打在圆周切线上。在这个圆弧形运动轨迹中,圆心是“实”,圆周的切线方向是“虚”。每次“迎”“引”球都会沿圆周的切线方向化解来球的力量,使球的力量自然减小,这就是典型的“以虚化实”“以柔克刚”的战略思想,正是通过这种“以虚化实”的方法完成太极柔力球的每一个技术动作。太极柔力球运动通过切入迎球、切出划弧的方法来实现“以柔化力,以柔克刚”。采取这样的方法既使对方来球的力量再大,来球的速度再快,我们也能将其化解。由此可见,太极柔力球运动正是运用了道家独特的辩证思维方式,采取了最为合理的动作方法,达到了“以柔化力,以柔克刚”之目标。但是,任何事物都是相对的,这里我们所说的“弱”和“强”也是如此。人体竞技能力的各方面很难保持绝对平衡,其中某一子能力会处于相对较弱的状态,而其他子能力处于相对较强的状态,通过其他比较强的子能力予以弥补某一“弱”的子能力,以达到“以弱胜强”之目的。假若每一个子能力都处于弱的状态,那根本不会也不可能“以弱胜强”的目的。

综上所述,太极柔力球运动的文化内涵可概括为“一”和“柔”,既体现了太极“一”的哲学思想,也体现了“以柔克刚”的辩证思维。其思想来源分别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儒家的《易传》和道家的《道德经》。首先,太极柔力球运动与儒家太极思想的契合,表现在太极柔力球的所有技术动作都是通过“圆弧形引化技术”而实现“攻”与“防”的对立统一。太极柔力球的每个技术动作结构都是采取“整体合一”的用力方式,是整个技术动作结构显得“一气呵成”,从而体现了太极即“一”的哲学思想;其次,太极柔力球运动与道家“以柔克刚”思想的契合,表现在太极柔力球的每一个技术动作的特点都是通过“弧形引化”来完成。这正是“以柔化力”“以柔克刚”道家辩证思想的具体体现。所以说,太极柔力球运动既汲取了儒家太极思想之精髓,也吸收了道家辩证思维之精华,从而形成了一个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现代体育项目。

3 太极柔力球运动的文化价值

3.1 体现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太极”文化

太极柔力球运动的文化之根就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儒家和道家等思想文化。从操作层面,太极柔力球运动借鉴了太极拳“以柔克刚、刚柔相济”的基本理念与动作要旨,以“天人合一”和“阴阳和合”为哲学基础,在运动实践中达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球的和谐统一。太极柔力球是中国传统“太极”文化的现代化符号,是中华民族传统“太极”文化的形象化的代言,具有十分鲜明的民族特色。

3.2 民族传统体育与现代竞技体育的完美结合

太极柔力球运动技术动作体现了圆弧引化、顺其自然、柔中有刚的特点。每一个技术动作结构都“一气呵成”,浑然于一体。该运动通过“弧形引化过程”触球接球,顺势将球切入球拍,通过弧形引化、借力出球的技术特征,奠定其自身的“先引后发、引进合出、借力打力[3]”的基本运动思想。“弧形引化”是太极柔力球运动区别于其他隔网对抗类项目的关键之处。太极柔力球运动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隔网对抗类项目击球的方式——“硬碰撞”;同时体现了战术层面多样化、技术层面灵活性、动作层面稳准狠、心理层面判断准确性等竞技运动技术特点。此外,近年来太极柔力球运动的竞技化发展标志着太极柔力球运动又上了一个台阶,并朝着规范化、科学化、竞技化方向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3.3 太极柔力球运动的健身养生功效

太极柔力球运动充分借鉴了太极拳的机理,具有抗衰祛病、延年益寿之功效。根据太极拳“内外合一”的统一观,阴阳平衡的辩证观点,使人体运动顺其自然,全身各个部位都做圆周运动以打通各部位的经脉,加快全身的气血运行,保持内外环境的平衡,增强人体免疫力,提高人体机能,使人回归到最佳原始状态。太极柔力球运动是一项把我国传统的自然养生之道与西方竞技体育运动精心结合在一起的全新的项目。

太极柔力球运动可分为“套路”与“竞技”两种运动形式。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和不同体质的人群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具有针对性的选择不同的练习方式;其运动技术围绕圆弧轨迹随意设计,灵活多样;技术动作可以避实就虚、以柔克刚、借力打力等。这将会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根据临场比赛、练习选择不同的技术动作,使将人体的智慧与运动技能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3.4 太极柔力球运动可以缓解人们的心理压力

太极柔力球运动是一项开放性的运动项目。既可以在音乐的伴奏下进行单人演练,淋漓尽致地展现出传统体育项目之美,从而缓解紧张情绪,愉悦心情,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也可以在激烈的竞技场上展示精妙的运动技巧,丰富的技战术组合,使参与者享受竞赛的乐趣。此外,随着参与人数的增多,人们根据实际的运动环境不断调整、不断创新,丰富了自己的技战术水平,开创了新的运动形式,并在此过程中锻炼了果敢顽强、坚毅不拔、机智灵活的品格,同时又起到了开拓思路,创新思维的间接效果。

[1] 白榕.太极柔力球教学与研究[M].太谷:山西农业大学出版社,2004.

[2] 白榕.太极柔力球教学与研究(第二版) [M].深圳:深圳音像出版社,2008.

[3] 张路,石岩.太极柔力球运动及竞赛规则的演进[J].中国体育科技,2007,43(2):68~71.

[4] 张路,李建英,石岩.柔力球竞赛规则构成及发展演变状况探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5(3).

[5] 薛晓媛.太极柔力球运动健身效果调查[J].中国体育科技,2003,39(9):46~48.

[6] 杨建营.太极柔力球运动的文化内涵及其思想根源剖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36(6):36~42.

猜你喜欢

以柔克刚柔力球太极
游太极洞
『太极+』,未来可期
世界,从此『太极』
太极柔力球的发展研究
太极柔力球与太极拳在中老年人群教学模式中的对比探究
真爱无痕
浅析老子“柔弱胜刚强”的辩证思想
教育需要“以柔克刚”
论太极拳拳义中的儒道思想
从江县老干活动中心派员参加省直属机关老年体协柔力球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