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等学校计算机等级考试的反思及策略研究
2015-02-12张徐
张徐
摘 要:江苏省高等学校计算机等级考试制度已经实行了二十多年,为促进计算机技能的普及与推广、推动高等学校计算机教学改革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就业和对社会的适应。时至今日,计算机技术本身的迅速发展和信息社会对人才的特殊需求,对现行的省计算机等级考试制度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寻求更加科学、有效的考试方式,设置更加合理、契合社会需要的考试内容,为进一步促进高等学校计算机教学发展与人才培养提供支撑,成为省计算机等级考试所面临的新课题。
关键词:江苏省;高等学校;计算机等级考试;反思;策略
自20世纪90年代初,最初只能由少数精英掌握的计算机技术逐渐普及。个人计算机的迅速发展,使得计算机的应用延伸到社会、工作与生活的各个领域,计算机技术已经成为诸如语言一样为人们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大学生正接受高等教育,通过计算机技能学习所获得的信息素养和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发展。江苏省作为高等教育强省和大省,及时响应社会需求,早在1993年即针对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开展“江苏省高等学校计算机等级考试”(以下简称“省计算机等级考试”),带动了江苏省高校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从初建到体系化的发展,引领和指导了全省高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和质量的提升,也促进了在校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养成,迎合了社会的需求。
一、江苏省计算机等级考试的由来和现状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在我国各个领域迅速发展,操作和应用计算机已成为人们必须掌握的一种基本技能。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适应江苏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加强江苏省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工作,准确评价高校在校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江苏省教育厅专门聘请有关知名计算机专家,研究开设了江苏省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等级考试,并组成考试委员会,设计考试方案、审定考试大纲、制定命题原则、指导和监督考试的实施。江苏省计算机等级考试于1993年正式开考,迄今已经高效运行了20余年,推动了江苏省高等学校计算机教学的系统化发展,也为社会培养了具备一定计算机技能水平的人才。
省计算机等级考试以“重在基础、重在应用”的原则为指导,采取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的方式,每年3月和10月各举行1次考试。目前考试类别有3个级别共8个科目。其中一级为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二级包括:Visual Foxpro、Visual Basic、C语言、Visual C++、Fortran90;三级包括:偏硬、偏软。考试形式为:一级考试“机考”、二级考试“笔试+机考”、三级考试“笔试”。据江苏省高等学校计算机等级考试中心统计,2003年春至今报考人数达510余万人次,累计发放合格证书达250余万张。在这一过程中,省计算机等级考试不断适时更新考试的语种环境及方式,瞄准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需要,针对社会所需专业技能,新增开考语种,使考试本身适应了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得以持续发展,并且为社会挑选人才提供了重要的依据。该考试在华东地区也非常有影响力,证书的含金量受到广大用人单位的认可。41%的大学生认为非学历证书在就业过程中曾起到关键性作用,在这些非学历证书中,选择计算机等级证书的达21%,省计算机等级考试是学生首选的计算机类考试之一。
省计算机等级考试在一定程度上统一了全省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大纲,规范了计算机基础教学活动,为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水平评估在客观上提供了统一的依据。考查学生理论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相结合的考试形式对高校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对当前江苏省计算机等级考试的反思和改革思路
尽管省计算机等级考试在运行过程中为适应社会、高校和学生的需求转变做了很多的调整,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考试方式没有充分运用信息技术,考试教材匮乏且内容相对滞后等。所以近几年来,考试竞争力有所下降,面临现实危机。直接导致的后果是:参考高校数及考生总数持下滑趋势。据考试中心统计,目前全省共有85所高校(114个考区)承办省计算机等级考试,2009年至2014年省计算机等级考试报名人数基本呈现逐年下降情况,其中2013年两次考试的报名人数总计是35.7万人次,较2009年达到的峰值已经减少了30%,2014年春季考试较去年同期又减少了3万余人。从考生的构成来看,低级别的参考考生较多,一级考生超过了50%,而三级考生不足5%,这也要引起重视和反思。
1.造成现状的原因
一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变化。当前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要主动去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省计算机等级考试作为顺应时代发展的社会化产物,更是要从考试科目、考试内容等方面积极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目前社会发展以及信息技术发展迅速,但省计算机等级考试自身主动变革适应的节奏较为迟缓,比如开考科目与社会需求衔接不够紧密、考试内容与主流应用有一定程度的背离等,这就使得社会对证书含金量的认可大打折扣。笔者对浙江和上海的计算机等级考试进行了调研,从开考科目来看,上海除常规的语言类语种外,在三级中开设了计算机系统与网络技术、信息系统与数据库技术和多媒体应用系统技术,考试内容新颖,能够很好地衔接当前的主流应用;浙江省一直在大力推进嵌入式软件、Linux操作系统等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适应计算机技术发展的新形势,浙江省的计算机等级考试开设了一级Linux、三级单片机及应用技术、三级嵌入式系统及应用技术和三级Linux网络管理及应用技术等科目。
2014年5月中国政府采购网发布了《关于进行信息类协议供货强制节能产品补充招标的通知》,其中要求所有采购的计算机设备不允许安装Windows 8操作系统。相关专家分析维护国家信息安全可能是这一决定出台的重要因素,因此很多专家学者在呼吁我国应大力研发拥有自有知识产权的操作系统,开源的Linux操作系统成了很好的选择。浙江省的计算机等级考试从2006年开考了基于Linux操作系统的科目,因此目前浙江省绝大部分高校已将Linux列为必修课程,某种程度上来说为国家大力推行研发国产操作系统储备了大量的人才。这都值得江苏省计算机等级考试学习,考试中心要更多考虑如何去适应地方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二是学校办学政策的调整。多年前,江苏省很多高校将获得省计算机等级考试证书作为学生获得毕业证书或者学位证书的基本前提,但随着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和社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高校认为在计算机应用已经普及的情况下,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学生必备的基本素养,无需再采用将省计算机等级考试证书和学位证书挂钩的形式来推动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目前,除南京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工程学院、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和南京审计学院等少数高校还将取得计算机等级证书和学位挂钩外,大部分高校已经不将证书作为获得学位的门槛。考试对学生完成学业没有影响,使部分学生缺乏参加考试的主动性,也从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参考学生的减少。当前很多用人企业反映刚毕业的大学生计算机应用和开发能力较差,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也高度重视提高大学生的应用能力。因此,省计算机等级考试在修订考试大纲的时候,可以考虑降低对基础理论的考核,加大对考生应用开发能力的考核比例。
三是计算机教学课时不足内容简化。在学分制的培养体系和强调创新人才培养的大形势下,高校要尽量压缩课时,从而保证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比如南京邮电大学就规定,学生要通过参加竞赛、获得证书和完成实验项目等形式获得10个自主个性化学分才能毕业。因此,在保证学生的培养计划学分总数的前提下,大部分高校选择了压缩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课时。自高校扩招以来,部分高校的计算机教学实验室建设没有跟上,从而客观上无法满足实践教学环节的需要,而且教师在有限的课时下要完成教学任务,多数选择了减少实践教学环节,这样势必导致学生信息化素养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弱化。从考试成绩的分析来看,成绩优秀的考生比例偏小,二级和三级的及格率不高。二级考试不及格学生中约有60%是因为上机考试未达标而无法获得证书。部分学生因本身知识体系的原因,选择了放弃省计算机等级考试,参加考核难度相对较低的其他类别计算机等级考试。此时,更应该发挥省计算机等级考试“以考促教,以考促学”的作用,以考试大纲和考试教材改革为抓手,加强相关数字课程的建设,推动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通过建立在线学习平台,组织人员建设相应的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作为高校计算机类课程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
2.改革的方向和原则
为更好地引领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更好地适应社会和行业发展对人才评价的新要求,我们必须针对计算机等级考试的特点,大力推进考试改革,充分发挥考试的教学导向作用和积极功能。计算机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如何更加全面考查学生学习的真实水平,如何督促学校加强对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如何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改革的核心问题。改革要以重在基础知识、加强应用能力的思想为指导,以考促进教师教学、以考促进学生学习。
为此,江苏省教育厅于2013年年底重新组建了考试委员会和考试中心,要求对省计算机等级考试进行改革,使考试更加适应高等教育教学工作改革和发展的需要,进一步符合培养规格、贴近教学内容、衔接岗位需要。
三、江苏省计算机等级考试改革的主要内容及策略
省计算机等级考试是由江苏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主管的考试项目,考试的中心任务是服务教学工作和提高教学质量。针对现有问题,笔者拟从考试级别与语种、考试内容、考试方式与考试系统、考试结果的评价等方面尝试探讨考试的改革策略。
(1)明确考试改革原则。首先要明确考试改革的方向和原则,只有做好顶层设计,后面改革才会不盲目。既然省计算机等级考试是属于教学类的考试,那么改革不仅要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术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要体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的要求。省计算机等级考试这些年在华东地区树立了品牌效应,得到了一致认可,改革必须要保留江苏特色,但要更加贴合当前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有力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要能够引领江苏省的计算机教学改革。改革要特别注意循序渐进、积极稳妥地进行,一切要以有利于考试本身发展、有利于人才培养、有利于服务社会经济发展为出发点。
(2)重新设立考试科目和编制考试大纲。当前考试体系需要重新构建,江苏省内高校数量众多,在校生规模庞大,培养层次丰富,科目的设置要体现分层次分类型的考核,比如:可以增加办公软件高级应用、网络技术等科目,使得我省各类学校的大部分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参考的科目。省计算机等级考试为服务于教学的一类考试,因此在语种设置时,在考虑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类课程的设置的基础上,还要考虑如何与信息技术的发展相适应,如何与人才培养的需要相适应,如何更好地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从而更好地实现以考促教的目的,更好地促进在校学生提高计算机知识及应用水平,增强其社会的适应能力和求职竞争力。大纲和教材的修改要兼顾教指委和江苏省关于计算机教学的标准及大纲的吻合度,同时也要反映计算学科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发展与变化,尤其要突出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及考核, 增强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创新考试方法和手段,推进无纸化考试形式。实行无纸化考试可以进一步提高考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有利于加大对计算机操作能力方面的考核,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信息技术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要创建一个新型的基于学生创新、实践、应用等综合能力培养的考核方法和手段,实现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的良性互动。
(4)加强考评体系和考试结果反馈机制的建设。江苏省计算机等级考试考生数量下滑,通过率不高,从一定程度反映了高校对计算机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因此,要加强对高校计算机教学的考评,建立考试结果反馈机制。一是可以采取适当形式对全省高校计算机考试情况予以发布,形成提升教学水平的良性激励机制,推动学校进一步重视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要将学校的省计算机等级考试的参考率、及格率和优秀率,打造成为衡量我省普通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二是加强成绩分析,推动学校进一步重视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按“985工程”与“211工程”建设高校、一般本科、独立学院、民办学院、高职(示范)、一般高职进行分析对比,为上级部门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依据。针对通过率偏低的高校,中心从成绩分析的角度查找考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薄弱环节并反馈给高校,促进教学改革。比如:理论通过率很高但上机通过率很低,反应学校实践教学投入不足,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帮助高校查找问题所在。三是建立考试结果的动态反馈与调整机制。通过对考试数据的分析,也可以帮助考试中心查找考试本身存在问题,从而反过来对考试的改革进行思考。
[责任编辑:余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