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治疗中低血糖症发生危险因素分析
2015-02-11张银花
张银花
重庆市酉阳县中医院,重庆酉阳 409800
糖尿病治疗中低血糖症发生危险因素分析
张银花
重庆市酉阳县中医院,重庆酉阳 409800
目的对应用综合干预模式对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低血糖症的糖尿病患者实施干预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并总结症状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在该院就诊的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低血糖症的糖尿病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3例。采用常规糖尿病干预方案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干预;采用综合干预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实施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血糖水平恢复正常时间和临床治疗计划实施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糖尿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综合干预模式对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低血糖症的糖尿病患者实施干预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综合干预;低血糖症;糖尿病
糖尿病是慢性内分泌失调疾病的一种,患者一旦发病将无法达到彻底治愈的效果[1]。本次研究对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低血糖症的糖尿病患者实施综合干预的效果进行研究。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5月—2014年5月在该院就诊的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低血糖症的糖尿病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低血糖症发病时间1~6 h,平均发病时间(2.3±0.5)h;糖尿病病史1~22年,平均病史(8.6±1.2)年;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9例;患者年龄21~79岁,平均年龄(45.4±1.8)岁;观察组患者低血糖症发病时间1~7 h,平均发病时间(2.1±0.4)h;糖尿病病史1~23年,平均病史(8.7±1.2)年;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8例;患者年龄23~78岁,平均年龄(45.5±1.9)岁。两组上述四项自然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1.2 方法
采用常规糖尿病干预方案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干预;采用综合干预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实施干预,主要措施为:①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帮助患者及其家属对糖尿病低血糖的基本知识进行了解,包括糖尿病低血糖症的常见症状表现、预防干预措施、治疗原则,使患者和家属对糖尿病低血糖的认知程度提高。与其进行主动交流,消除心理压力。给予患者足够的关怀和鼓励,使治疗信心显著增强,提高治疗依从性。②关注病情发展:在日常医护工作中要对患者做到多观察、多询问以便第一时间发现低血糖症,重视低血糖昏迷的先兆反应,当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症先兆表现的时候,应尽快对血糖水平进行测定,保证做到早发现及时治疗。对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了解,加强夜间血糖检测,对接受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的患者要进行悉心的指导,以免出现任何偏差。③制定饮食方案:根据患者情况制定饮食方案,考虑到患者高血压、高血脂等并发症情况,控制用药时间和皮下注射胰岛素时间,根据患者的用药时间对进食方案进行制定,胰岛素药物敏感患者,应适当在睡前进食[2]。
1.3 观察指标
选择血糖水平恢复正常时间和临床治疗计划实施总时间、糖尿病治疗效果等作为观察指标。
1.4 治疗效果评价方法
无效:血糖水平仍然存在明显异常,病人情况非常危险;有效:血糖水平有小幅度波动,但在可控范围内;显效:血糖水平表现正常,病人没有任何危险[3]。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实施数据处理,当P<0.05,认为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s)的形式表示,并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则实施χ2检验。
2 结果
2.1 血糖水平恢复正常时间和临床治疗计划实施总时间
对照组干预后(5.74±1.49)d血糖水平正常,共计治疗(7.89± 1.43)d;观察组干预后(3.32±0.75)d血糖水平正常,共计治疗(5.16±0.83)d。两项指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糖尿病治疗效果
对照组中12例患者糖尿病达到显效控制标准,18例有效,13例无效,总有效率69.8%;观察组中16例患者糖尿病达到显效控制标准,23例有效,4例无效,总有效率90.7%。该项指标组间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近年来在我国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糖尿病患者的临床发病率呈现逐年升高的发展趋势。低血糖症就是糖尿病病情发展和治疗过程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对于糖尿病并低血糖患者,一旦处理不当,将会导致出现严重后果,甚至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4]。导致糖尿病患者在接受治疗和病情发展过程中出现低血糖症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以下几点:①治疗方案的选择不够恰当;②对饮食尤其是含糖类食物的摄入进行过度的控制;③胰岛素注射治疗的实施方案存在问题。④糖尿病患者的肝肾生理功能存在明显异常,或有其他可能导致发病的合并症;⑤某些患者对胰岛素类药物的反应非常敏感;⑥患者的具有不良生活习惯,长期酗酒等。在糖尿病治疗过程中,应该针对上述几大因素,实施综合性的有针对性的干预,防止出现低血糖症等并发症,使糖尿病患者的病情控制效果更加理想。
[1]李普庆.中老年糖尿病治疗过程中低血糖症诱发原因分析及防治策略[J].河北医学,20ll,17(7):935-937.
[2]霍红梅,孙慧丽,崔玉珍,等.家庭教育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15):1791-1792.
[3]杨琴,袁丽.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预防及护理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13):1299-1300.
[4]廖述宣,黄玉生.糖尿病低血糖危险因素护理干预效果的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1,8(6):98-99.
R587.3
A
1672-4062(2015)02(a)-0127-01
2014-11-20)
张银花(1975.9-),女,苗族,重庆酉阳人,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临床医学,主要从事内科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