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宝宝为什么会吐奶

2015-02-11梅一鸣

为了孩子(孕0~3岁) 2015年1期
关键词:奶嘴贲门胃气

梅一鸣

吐奶是新生儿时期比较常见的现象,几乎在所有的宝宝身上都或多或少地发生过。

吐奶是这样发生的

1. 婴儿的胃容量小,从正面看是横躺着的,呈不稳定状态,同时贲门(胃部入口)部位还比较松,通常情况下,当食物进入胃部后,贲门会通过收缩来防止食物逆流回食道,但由于婴儿胃贲门部位还不能很好地进行收缩,从而导致进入胃部的奶汁等能比较容易地流回食道。

2. 婴儿的喉头位置要比成人高一些,再加上他们含乳头的方式比较笨拙,导致吃奶时空气容易与奶汁一起吸入胃部,空气进入体内受热膨胀,吃进去的奶也就比较容易被吐出来了。

3. 喂养上的误区也是造成吐奶的原因,例如妈妈给宝宝喂奶过于频繁,且每次喂的量比较大,或是喂奶时翻动宝宝过多,或是喂养时间不对,宝宝边哭边吸奶也是引起吐奶的原因。

4. 宝宝肠道消化功能不好或者感冒咳嗽时也极容易导致吐奶的发生。

喂奶技巧ABC

1.   抱着喂:因为怀抱的婴儿身体倾斜,胃的下口便相应有了一定的倾斜度,吸入的奶汁由于重力作用可部分流入小肠,使胃部分腾空。因此,在进食等量乳汁的情况下,抱起宝宝喂奶比躺着喂发生吐奶的机会要少很多。

2.   慢悠悠:喂的过程中注意不要让宝宝吃得太急,也别急着逗宝宝玩儿。

3.  注意“拍嗝”:每次喂完将宝宝竖起来抱20~30分钟,进行我们常说的“拍嗝”。

4.  让宝宝侧卧:虽然婴儿平时基本上都是仰卧位躺在床上,但喂完奶、拍完嗝后为防止吐奶,最好不要马上让宝宝仰卧,应先采取右侧卧位,无吐奶现象后再让他仰卧。

5. 奶瓶喂养宝宝时,注意选择合适的奶嘴:要考虑到奶嘴孔大小是否适合宝宝,新生儿的奶嘴不能过大。

6.  注意次数和量:每日喂6~8次比较合理,如果喂奶过于频繁,量过大,会引起因胃部过于饱胀引发的吐奶。

7. 不要在宝宝哭的时候喂奶。

8. 宝宝哭闹后或不舒服时,每次喂奶量可以减少到平时的一半左右,不过喂奶次数可以增加。

已经添加辅食的宝宝,在宝宝持续呕吐期间,只能给他喂奶,就不要喂其他食物了。

当心“婴幼儿吐乳症”

婴儿大部分的吐奶现象都是生理性吐奶(俗称“漾奶”),一般不必过于担心,注意一些方法和技巧就行;但如果发现宝宝吐奶的次数异常频繁,吐奶的奶量异常大,持续时间很长等等,就要当心是不是病理性的吐奶(“婴幼儿吐乳症”)了。一般不超过1岁的宝宝,发生在喂奶后片刻或1小时左右,呕吐量多,每日数次,持续1个月以上者可以诊断为“婴幼儿吐乳症”。

漾奶

吐乳症

好发对象

通常发生在4个月前,尤其是新生儿

会发生在任何月龄的宝宝身上

吐奶表现

吃完后吐出来少量奶液,或者打了个嗝带出来一口奶,一般量不多,表现为溢出或轻吐

呕吐量多、频次高、持续时间长

中医诊治“婴幼儿吐乳症”

病理性的吐奶,中医诊断为“呕吐”,从传统医学的角度来说属于胃中寒冷、胃气上逆所致。胃中感受寒凉之邪可以导致胃气不舒,胃气上逆就会出现吐奶的现象。

治疗小儿吐奶,中医可以用指压“火丁”的外治手法,此方法是中医儿科泰斗董廷瑶先生创立,经过数十年的临床实践验证,通过对众多宝宝的观察和诊疗,发现呕吐与患儿舌根部的“火丁”(宝宝悬雍垂相对面的会厌软骨部)有关,按压“火丁”能使脾胃气机通畅,有和胃降逆止呕之功,是治疗功能性呕吐有效而独特的外治疗法。操作简单,疗效确切,避免了宝宝服药的痛苦。但不能在家操作,一定要到正规医院进行治疗。另外爸爸妈妈也可以通过食疗调整宝宝的脾胃功能,用芡实、陈皮、山药等食材熬粥,达到健脾和胃之功效。

当然,宝宝吐奶之后,如果没有其他异常,不必太过于担心,以后慢慢会好,不会影响宝宝生长发育。宝宝吐的奶可能呈豆腐渣状,这是奶与胃酸起作用的结果,也是正常的,不必担心。

注意:当宝宝持续吐奶,量大呈喷射状,且吐出呈黄绿色、咖啡色液体,或伴有发烧、腹泻等症状,则要及时去医院就诊,即使无器质性病变家长也切勿掉以轻心,因为这样的情况如果长时间被忽略,不采取任何措施,可导致小儿胃排空时间延长,长大了会引起宝宝胃动力不足,从而出现经常恶心呕吐、厌食的症状,甚至导致孩子营养不良、反复呼吸道感染、咳嗽、哮喘的发生。所以当宝宝吐奶剧烈时,家长要早发现早治疗。

专家简介:陈伟斌,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儿科主任,擅长治疗小儿性早熟、哮喘、小儿厌食、反复呼吸道感染等疾病。

猜你喜欢

奶嘴贲门胃气
张景岳对《黄帝内经》脉中胃气的阐发与运用
我和“奶嘴”的断舍离
奶嘴如何清洁消毒
宝宝可以用安抚奶嘴吗
也来谈谈“胃气”
胃气痛片质量标准的研究
小赛和奶嘴
胃气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及其临床意义
腹腔镜下贲门肌层切开术及Dor胃底折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临床分析
贲门失弛缓症的微创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