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体育文化构建与提升刍议
2015-02-09吴学毅尚黎明
吴学毅 尚黎明
【摘 要】校园体育文化是学校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学校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发展在增强学校体育教育功能,推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营造良好的体育人文环境以及优质优良的推进素质教育具有强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校园体育文化 功能 构建 提升
体育文化作为一种高度联系不同国家、地区、种族的文化形式,它的存在既可以满足人类的健康欲求,又满足了人类的精神欲求。学校作为人类文化建设和发展的主战场,需要体育文化活动的支撑,这对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拓展视野、形成对人类文化的综合认识具有现实意义。
1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
校园体育文化具体指在学校这一特定的范围内,以学生为主体的,以课外体育文化活动为主要实践内容,以校园为活动场所,以校园文化精神为宗旨,共同创造的体育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2校园体育文化的功效
校园体育文化是推动校园文化发展的最有力的催化剂,是倍受广大儿童和少年欢迎和接受的一种群体性文化,也可使少年儿童的自然属性当中注入更多的社会元素,使他们真正成为“社会人”。
2.1教育功效
校园体育文化的教育价值主要表现在它的潜移默化和渗透性。在具体的体育活动中,通过统一的规则,规范的行为和严密的组织,使参加者和观赏者自然地接受校园体育文化的教育,参与活动的成员自觉地将自己与学校融为一体,产生激励、进取、令人振奋、催人向上的教育力量。
2.2传播功效
校园体育文化的传播功效体现在体育思想传播、体育文化意识传播、体育氛围和感染力传播、体育行为传播等。只有提倡积极的健身活动,弘扬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才能有效发挥体育文化的传播功效。
2.3娱乐功效
校园体育文化活动的开展,使师生在紧张的工作与学习之余,脑力、体力、心理得到放松与调适,达到放松肌体、缓解紧张、欢悦身心的目的,从而以更好的精神状态适应和胜任繁重的学习和工作任务,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
3校园体育文化的架构与发展
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和发展是学校教育与社会、家庭教育相互交叉渗透后发展起来的,在学校教育中所呈现的一种新型的教育教学形式,它也是在素质教育思想指导下,学校教育系统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
3.1加强宣传力度,扩展体育文化传播途径
在校园体育文化构建中,要善于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如展台、宣传栏、横幅、板报、校报、广播、电视等,用体育比赛中公平竞争、公开竞争、求真求实、遵守规则、尊重对手的体育道德精神来感化教育青少年学生,进行体育知识的宣传、体育文化的渗透,培养他们对体育的兴趣,使大家都了解体育、参与体育、享受体育。
3.2因校制宜,完善学校体育选修课程
为保证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每个人都能在体育活动中展现自我,除体育课程中必修内容,我们可以在现有的体育课程基础上,对公共体育课进行改革。首先,根据不同时期,青少年学生对体育项目喜好的不同,增设一些新的体育项目,如:定向越野、花式跳绳、毽球、瑜伽、攀岩等。其次,要重视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开展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如:体育俱乐部的定期活动、体育社团的团体活动、学校的各类体育竞赛等,这样不仅使体育活动成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也使体育活动成为学生生活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
3.3举办丰富多彩的体育节
每年定期以体育节的形式组织各种体育活动和竞赛,增加集体性、趣味性项目淡化竞技体育的特征,设置更多的、符合学生实际的、富有时代气息的比赛项目,增强学生的参与性,让学生真正成为体育活动节的一部分、一分子,并在体育文化活动中成为竞争者和比赛的胜利者,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加对体育活动的兴趣,让间接兴趣和直接兴趣相结合,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
3.4重视学校运动队的建设和发展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竞技体育也是学校体育文化的一部分,而且起着助推器的作用。精彩纷呈的比赛会吸引很多青少年的眼球,从而带动他们积极地参与进来。建特色学校是现在各类学校发展的目标,体育往往是促进学校快速发展的重要元素。当学校的运动队在国内外的赛事中取得佳绩时,也给学校的学生带来了荣誉感,促进了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
3.5组建体育社团或体育俱乐部,使学生成为体育活动的组织者之一
校园体育文化活动,不仅要让学生成为参与者,而且还要让学生成为组织者,让学生组建体育社团或体育俱乐部,体育教师协助指导,这样在调动学生参与主动性的同时也能使学生的特长得以发挥。
4结语
校园生活可以促进学生发展,校园体育文化作为校园文化和社会文化的亚文化,对学生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潜移默化的。因此,我们要以新课程理念为引导,牢固确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根据学生的年龄、层次、校园体育设施条件及学校体育传统优势,大力营造和培育校园体育文化氛围,更有效地发挥校园体育文化的示范、导向、凝聚和辐射功能,最大限度地挖掘校园体育文化的思想性、科学性、创造性和社会性价值,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程一辉等.校园体育文化的功能、价值取向与建设性对策[J].体育与科学,2007(3).
[2]张泳华.试论我国校园体育文化[J].当代体育科技,2012(2).
[3]陶华滨等.体育文化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2(8).
[4]龙昆,彭俊.和谐社会下体育文化的创新和发展[J].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7(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