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奥马哈系统个性化护理在肝癌介入栓塞患者中的应用

2015-02-09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年33期
关键词:奥马哈栓塞肝癌

郑 雯

(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江苏 徐州 221002)

奥马哈系统个性化护理在肝癌介入栓塞患者中的应用

郑 雯

(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江苏 徐州 221002)

目的探讨在肝癌介入栓塞治疗中应用奥马哈系统个性化护理方案的效果。方法随机将60例接受肝癌介入栓塞治疗的患者分为常规组及观察组,每组3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奥马哈系统个性化护理。对比2组患者治疗期间癌性疼痛程度及生活变化情况。结果2组入院时癌性疼痛程度(VAS)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入院第4天及出院时VAS评分均明显下降,观察组VAS评分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同时2组入院时生活质量评分(EORTC QLQ-C30)中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及社会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2组在入院第4天及出院时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明显升高,观察组升高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在接受肝癌介入栓塞治疗的患者中,应用以奥马哈系统的个性化护理,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应用。

肝癌;介入栓塞治疗;奥马哈系统;个性化护理;癌性疼痛;生活质量

原发性肝癌是临床有着较高发病率及病死率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因大部分原发性肝癌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晚期,手术治疗常无法耐受,故此已将血管介入栓塞治疗作为此类患者治疗的最为主要方法[1]。原发性肝癌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常可出现癌性疼痛等合并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3]。而近年来在多种疾病的临床护理观察中发现,以奥马哈系统为基础的护理方案均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4]。我院近年来将奥马哈系统应用于接受血管介入治疗的肝癌患者的临床护理过程中,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将于2014年3—6月就诊于我院,符合本研究纳入及排除标准的,拟行介入栓塞治疗的63例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单盲法进行研究。排除转入他科治疗2例,1例后期失访,最终纳入6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32~65(48.46±15.89)岁;病程1~3(2.11±0.32)年;住院接受介入治疗时间7~10(8.82±1.12)d;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12例,初中及高中13例;高中以上5例。观察组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34~63(48.66±14.26)岁;病程1~3(2.06±0.68)年;住院接受介入治疗时间7~11(8.86±1.22)d;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13例,初中及高中14例;高中以上3例。2组性别、年龄、肝癌病程、住院接受介入治疗时间及文化程度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 ①符合原发性肝癌疾病诊断标准[5];②年龄18~65岁;③疾病发现时已经失去外科手术切除指征且患者同意行介入栓塞治疗者;④预计生存期>3个月;⑤于我院导管室行介入栓塞治疗;⑥同意于出院后继续接受为期3个月的随访;⑦签署知情同意书。

1.3排除标准 无法耐受介入栓塞治疗者;合并有心脑血管、肾、造血系统等严重疾患和精神病患者。

1.4研究方法

1.4.1治疗方法 2组均接受肝癌介入栓塞治疗,术后给与常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

1.4.2护理方法

1.4.2.1对照组 患者入组后仅给予常规护理方案进行护理,即患者入院后立即给予健康宣教、术前指导、术中护理、术后治疗护理及术后并发症护理五方面。其中健康宣教为患者入院后立即进行,向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指导患者调整饮食结构,并介绍治疗方法及治疗意义。术前指导则于患者接受介入治疗前,指导患者进行必要的术前准备工作。术中护理主要为患者在接受介入栓塞治疗时,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术后治疗护理为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后,按医嘱进行每日常规治疗。术后并发症护理则为患者在手术结束后,给予患者积极的并发症防治护理工作。

1.4.2.2观察组 患者在入组后,由受过奥马哈专业培训的护理人员应用奥马哈系统进行个性化护理。护理过程分为护理评估、护理方案制定与实施及护理效果评价三部分。①其中护理评估于患者入组时进行,由责任护士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资料进行综合评估,将患者所存在的护理问题进行总结,并应用奥马哈系统对患者所存在的护理问题进行分类,分类中包括:环境领域、社会心理领域、生理因素及健康相关行为四类。并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对护理问题进行描述,并应用奥马哈系统的评价系统对护理问题进行评分,并根据患者的实际需求结合马斯洛人类基本层级论,将所总结出的护理问题进行排序。②护理方案制定则根据患者所存在的护理问题,结合已总结出的奥马哈系统个性化护理方案中问题解决的先后顺序,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并监督护理方案的具体实施。③护理效果评价为在患者接受护理后第4天及出院时进行,其是通过再次对患者进行奥马哈系统护理问题评估,以确定患者所存在护理问题的改善情况,同样进行评分。随后与患者入院时的评分进行对比,总结出护理效果,为进一步改善护理方案提供参考。

1.4.3质量控制 参加本研究的管理责任护士均具有3年以上肝癌护理工作经验,且为大专以上学历。所有患者临床资料信息采集、入院评估均由责任护士独立完成,奥马哈系统应用监督及应用效果评价由责任护士及护士长同时完成。

1.5观察指标

1.5.1研究工具 奥马哈系统由问题分类系统、护理干预系统及护理效果评价系统组成[6]。问题分类系统中包括环境领域、社会心理领域、生理因素和健康相关行为四方面,共42个问题;护理干预系统为基于问题分类系统所形成的,包括健康教育指导、指导咨询、治疗程序、个案管理及监测四方面,共75个干预导向。护理效果评价系统则以Likert 5级等级数字测量法为评价方法,对患者的认知、行为及状况3个方面进行评分。认知评分中缺乏认知者为1分,少许认知为2分,基本认知为3分,足够认知为4分,充分认知为5分;行为评分中行为不恰当为1分,行为甚少恰当为2分,行为间有恰当为3分,行为通常恰当为4分,行为一贯恰当为5分;状况评分中极严重的症状/体征者为1分,严重的症状/体征为2分,中度的症状/体征为3分,轻微的症状/体征为4分,没有症状/体征为5分[7]。

1.5.2评价方法 首先通过对观察组奥马哈系统的干预情况进行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以评价奥马哈系统在肝癌介入栓塞患者护理中的适用性。其次将癌性疼痛及生活质量作为观察指标,分别于患者入院时、入院第4天及出院时对患者进行癌性疼痛及生活质量评分。分别对比各组入院第4天及出院时与入院时癌性疼痛及生活质量评分变化情况,并对比2组间各时间点癌性疼痛及生活质量评分变化情况。癌性疼痛评分应用视觉类比量表进行,以0~10分表示疼痛程度,以分数越高表示疼痛越重。生活质量评分应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存质量核心量表(EORTC QLQ-C30)进行评价,评价指标包括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及社会功能五方面,每项分值均为0~100分,以分数越高则表示生活质量越高。

1.6统计学方法 以SPSS 21.0进行统计学分析。本研究中计量数据用均数±标准差形式进行描述,统计学分析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观察组护理干预情况 观察组中依据奥马哈系统,共采用了32个干预导向,其中前10个干预导向分别为:应对技巧20例(67%),症状和身体体征21例(70%),休息和睡眠24例(80%),用药指导23例(77%),康复教育30例(100%),消化-水合功能30例(100%),心理护理30例(100%),营养支持30例(100%),运动指导30例(100%),自我管理技能30例(100%)。

2.2观察组主要护理问题干预效果分析 观察组各护理问题在入院当天、入院第4天及出院时三个时间点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各问题得分均呈上升趋势(P均<0.05),各项护理问题奥马哈效果评价总评分明显高于入院当天(P均<0.05)。见表1。

表1 观察组主要护理问题干预效果评价,分)

2.3观察组入院当天及出院时不同护理问题发生率 观察组出院时护理问题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入院当天(P均<0.05)。见表2。

表2 观察组入院当天及出院时护理问题 例(%)

2.42组癌性疼痛程度比较 2组入院时VAS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2组入院第4天及出院时VAS评分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3。

表3 2组癌性疼痛程度比较,分)

注:①与入院时比较,P<0.05。

2.52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2组入院时生活质量评分(EORTC QLQ-C30)中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及社会功能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2组在入院第4天及出院时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4。

3 讨 论

表4 2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注:①与入院时比较,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P<0.05。

3.1奥马哈系统在肝癌介入栓塞中的应用 奥马哈系统是近年来在临床护理中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效果的护理体系,其不仅可有效地改善患者在护理中所出现的问题,同时也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本研究首先对奥马哈系统在肝癌介入栓塞治疗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的适用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中依据奥马哈系统共采用了32个干预导向。同时观察组入院4d时及出院时各项护理问题奥马哈效果评价总评分明显高于入院当天。观察组出院时护理问题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入院当天。可见奥马哈系统在肝癌介入栓塞治疗中同样有着较为理想的应用效果。

3.2肝癌癌性疼痛疗效分析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临床已出现了包括手术治疗、血管介入栓塞治疗、放疗及化疗等多种治疗肝癌的方法[9]。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患者的生命,但癌性疼痛仍为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并发症。目前临床已有研究显示,通过改善护理方式,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癌性疼痛程度[9]。故我院近年来对接受介入栓塞治疗的肝癌患者,以奥马哈系统为基础,将个性化护理方案应用于其中。结果显示:2组接受入院时VAS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入院第4天及出院时VAS评分均明显下降,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可见在应用了以奥马哈系统为基础的个性化护理后,患者的癌性疼痛程度可得到显著的缓解。本研究中,通过奥马哈系统将接受介入栓塞治疗的肝癌患者护理中的问题进行总结,故可有针对性地进行护理,因此可达到有效地改善患者疼痛的作用。

3.3生活质量评分分析 提高生活质量为肝癌治疗中最主要的护理内容之一,目前肝癌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已提出包括心理护理及舒适护理在内的多种护理方式,均可达到一定的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10-11]。而我院近年来将以奥马哈系统为基础的个性化护理应用于接受介入治疗的肝癌患者,较为显著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本研究中,以EORTCQLQ-C30作为评价患者生活质量的指标,结果显示,在接受治疗前2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及社会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而2组在入院第4天及出院时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明显升高,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可见在应用了个性化护理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可得到显著提高。其原因与本研究中个性化护理的建立有着密切的关系,本研究在实施个性化护理前,首先通过奥马哈系统对既往的护理记录进行总结,将护理问题进行分类,并进行重点排序,可更为有效地提高护理效果。

3.4奥马哈系统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总结 奥马哈系统是由美国奥马哈访视护士协会所指定出的护理综合系统,其是由问题分类评价系统、干预系统及疗效评价系统三部分组成,为北美护理协会所认可的标准化护理言语体系[12]。本系统在应用过程中,首先需对所存在的护理问题进行总结,并给予准确的分类,以更为具体地评价出护理重点问题,使得护理问题更加标准化、系统化;随后,应用干预系统,针对已经接受评价及分类的护理问题,制定出更为有效的护理方案,并监督其实施;最后本系统体系中还需要应用疗效评价系统对护理干预效果进行评价,总结出护理方案效果及应用中所存在的问题,给予进一步改善。近年来在包括社区护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脑卒中等多种疾病的护理中,均有将奥马哈系统应用于护理中的报道,发现均可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12]。

3.5应用中的不足分析 奥马哈系统虽然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有着较为理想的护理效果,但其在临床应用中同样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尚待改进。首先,在奥马哈系统应用前,需对于护理人员进行全面的奥马哈系统培训,对于护理人员的要求较高。其次,在目前所应用奥马哈系统中,均将护理人员作为护理主体,忽视了对医生的培训,使得整个系统的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同时,在奥马哈系统应用前常需对既往的护理记录进行总结,以确定疾病护理过程中所存在的护理问题及干预措施与奥马哈系统的吻合度,对不吻合的护理问题及干预措施,尚缺乏有效的干预措施及评价体系,降低了奥马哈系统的应用范围。

综上所述,在接受肝癌介入栓塞治疗的患者中,应用以奥马哈系统的个性化护理,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应用。

[1]YinXY,XieXY,LuMD,etal.Percutaneousthermalablationofmediumandlargehepatocellularcarcinoma[J].Cancer,2009,115(9):1914-1923

[2] 郭维英. 个性化心理护理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疼痛的影响[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21):131-132

[3] 王晓冰. 护理干预对减少肝癌介入治疗并发症的效果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30):296-297

[4] 李文菁,侯爱和,毛建华,等. 奥马哈系统应用于脑卒中患中临床护理记录的可行性探讨[J]. 护理学杂志,2013,28(19):13-15

[5] 全国肿瘤防治办公室、中国抗癌协会. 《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原发性肝癌诊断标准[J].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1998,4(2):103

[6] 钱春荣,朱京慈. 介绍一种护理实践分类标准-奥马哈系统[J]. 护理学报,2010,17(11):15-17

[7] 黄金月,王少玲,周家仪. 奥马哈系统在社区护理和延续护理中的应用[J]. 中华护理杂志,2010,45(4):320-323

[8] 王瑞敏,王美春,杜丽辉,等. 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中应用临床路径的效果评价[J]. 河北医药,2009,31(22):3161-3162

[9] 李振联,潘分乔. 肝癌介入术患者围手术期常见护理问题及中西医护理措施[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27):3474-3476

[10] 张秀菊. 心理干预对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应激反应的效果观察[J]. 医学影像学杂志,2009,19(10):1293-1296

[11] 李少丽,冯国琴. 舒适护理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12):1345-1346

[12] 张杰,马晋,张颖,等.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诊断与病情评估中血管内皮因子的应用价值[J]. 中国全科医学,2013,16(10A):3317-3320

10.3969/j.issn.1008-8849.2015.33.042

R473.73

B

1008-8849(2015)33-3753-04

2015-04-05

猜你喜欢

奥马哈栓塞肝癌
水蛭破血逐瘀,帮你清理血管栓塞
奥马哈海滩诺曼底战役登陆地(环球360)
LCMT1在肝癌中的表达和预后的意义
介入栓塞治疗肾上腺转移癌供血动脉的初步探讨
体外膜肺氧合在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
microRNA在肝癌发生发展及诊治中的作用
Rab27A和Rab27B在4种不同人肝癌细胞株中的表达
奥马哈系统在社区慢性疾病患者心理干预中的应用效果
microRNA在肝癌诊断、治疗和预后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头颈部富血供肿瘤的术前栓塞治疗